03.02 幼師隊伍的年輕化會給幼兒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

鞦韆上的風兒


關於幼兒園教師的問題已經成了當今學前教育的一個熱點,我國二胎政策的放開,新生二胎即將入園,幼兒園在本身硬件不足的情況下,入園壓力更大,新開園所多,教師資源就嚴重短缺,再加上本身學前教育市場比較混亂,師資招聘和管理不規範,能夠持證上崗的老師本身就不多。目前幼兒園師資方面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公辦園和民辦園兩個模式,兩個天地,編制是規範的前提,民辦園規範的前提是工資水平。公辦園在招聘的時候基本上是按照國家教師招聘規定和流程,必須持證上崗,招聘的幼兒教師基本上都是從正規學校本專業出身的老師,在專業的素養和技能上問題不大,主要就是走上工作崗位後的歷練。民辦園就比較尷尬,正規的老師工資標準高,很多民辦園本著的目的就是投入賺錢,民辦幼兒園規模小不好招聘老師,加上薪水低,沒有編制保障,教師水平更加參差不齊。在民辦園無證上崗的教師居多,學歷低,有的甚至是沒有學歷,當然高端民辦園的硬件配置和師資配置也是高於公辦園所的。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規範的辦園手續,科學的管理制度,合格的教師標準必須要堅守。

二、從事幼兒教育的教師學歷層次和職業標準氶待提高,2018年1月31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提升教師地位的文件,不僅僅是提高了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工資標準,同時也對教師的從業標準提升了檔次,從事幼兒園教學的老師以前中專就可以考幼兒教師資格證,現在學歷提升為大專及以上,教師資格證的准入制度再次提出更高要求,無證上崗屬於違法違規。提升學歷變相的就是提高了對幼兒教師從業者的要求,從根部規範。

三、作為幼兒教師要有三個角色,第一個角色是母親,第二個角色是保姆,第三個角色是老師。每個老師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學生,是要求老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更要愛每一個孩子;每個老師跟應該具備看、喂、哄、教等基本素質,能夠處理孩子的各種疑難突發情況,這個是可以通過培訓達到的,每個老師首先是育兒專家然後才是教學;老師這個角色更是要求了,幼兒園老師要有育兒專家的本領,學前教育不是教知識,而是教孩子的認知和習慣養成,千萬不能夠幼兒園小學化。

四、年齡問題不能成為評判幼兒園教師的合格與否的標準,很多嬰幼兒專家也不見得都有養育孩子的經驗。幼兒教師的合格與否主要看其綜合素養,不在於個人的年齡和經驗。

五、幼兒園教師最大的問題就是流動性大,不管公辦還是民辦都客觀存在,尤其是不正規的民辦園。教師在園所中待遇低,個人成長得不到關懷,現在家長對孩子的嬌慣,幼師受社會尊重的程度不夠,教師也會選擇離開。

六、學前教育是一個人教育的起點,幼兒教師的責任重大,師資不穩定,師資水平低,師資素質高低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髮展。學前教育不同於中小學的更重要一點是家園共育,家長和老師的溝通已經雙方角色的不同時空對換都很有必要。這個階段的孩子,教不是目的,育才是關鍵。

綜上,幼兒教師過高的提升學歷和年齡是不科學也不現實,能夠改變現在供需現狀和師資現狀的就是要從規範做起,規範招聘標準,規範教師工作標準,做好幼兒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升培訓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專業是可以培訓而來,不是年齡增長而來,多少孩子毀在不懂教育的父母身上,不是父母不愛而是不知道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


瑞茵教育高考規劃指導


這是目前幼教現狀吧?

不僅私立園,公立園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樣,我們這裡大部分老幼師畢業生都已經進入小學甚至中學任教,留在幼兒園的極少。

公立園幼兒教師曾經多年沒有擴編,所以幼師隊伍現在梯隊出現斷層,年老的和年輕的,三十到四十多歲的偏少。

私立幼兒園更是嚴重,我有位前同事三十多歲,在她單位算是最老的,不少零零後已經踏上了工作崗位。

幼師對於年輕化可能會給幼兒教育帶來以下影響:

1、幼兒教育亂象應該與幼師隊伍過於年輕有關係。

職業成長需要時間。年輕的教師們教育教學經驗不足,工作能力有限,遇到問題很難做到恰當處理,也很容易因為某些問題情緒失控,最終導致行為失當。

2、幼師隊伍年輕化不利於互相學習,共同成長。不可否認,任何一行如果有師傅帶領,成長進步就非常快。如果依靠本就能力有限的人自己摸索,就會有一段非常艱辛的路要走。

3、有些幼兒教師自身還如不懂事的孩子,大孩子帶著一群小孩子,怎能不出問題?

歡迎大家補充。


媽咪老師


幼師這個行業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比較嚮往的一個行業!一方面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另外一方面就是和孩子們在一起,能夠開心快樂!這是每一位老師最初的夢想!

可是當你真正的踏上幼師這個行業以後,你會發現,現實往往是很殘酷的,很多事情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家長的不理解,天天加班還沒有加班費,工資低收入低,社會的各種輿論等等,這些本不是現在幼師應該承受的事情!對於幼師來說,老師們應該是做好自己的每一節課的準備,瞭解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需求,和家長友好的溝通孩子的情況!畢竟,老師們所做的這些都是自己的工作,關愛每一個孩子是自己的職業道德!

我身邊有很多老師,她們的內心都是特別善良的,都是想為幼兒教育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一份努力的!可是,最終很多老師都離開了幼教崗位,真的是非常遺憾!之前對老師們進行採訪調查,有好多老師也是覺得挺可惜的,不是最初的夢想了!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老師們不想做幼教了,而是在幼教這個行業,給了老師們太多的心酸!如果能夠給幼教老師們一個合理的安慰,我相信,更多的資深幼師會願意回到這個崗位,畢竟這裡有著她們最初的夢想!也就不會再出現老師年輕化、資歷潛,學歷低的現象了!

任何一個選擇幼教行業的老師,她們都有著一份職業道德與愛!但是,她們不是慈善家,無私奉獻且別無所求!她們和我們所有人一樣,也要奮鬥!也要生活!!!


幼師家族育兒知識


幼師隊伍的年輕化確實給幼兒教育帶來一定的影響。現在好的幼師青黃不接,流動性大。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幼師工作壓力太大,工資少,責任大,所以導致很多熱愛幼教行業的老師辭職。

有人辭職必須有人來補空缺,然而高學歷的幼師難招聘,就算招來了,很多幼師做的時間也不長。為什麼會做不長?因為接觸了幼教行業,才知道當幼師不容易,每天有做不完的活;有寫不完的表格;有搞不完的環創;有練不完的舞蹈;有回覆不完的家長留言;加班加點卻沒有加班費。


孩子也越來越難管,說不得,批評不得,組織活動時,個別孩子不遵守遊戲規則,說理說不通,為了遊戲能夠順利進行,老師把不遵守遊戲規則的孩子拉到一邊,家長看了監控錄像,說老師隔離自己的孩子。告到園長那,老師心理委屈呀,跟誰說?老師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得不到理解,心理承受的壓力又大,工資又低,試問如果有好的出路,高學歷的幼師怎能堅持下去?因此幼師越來越年輕化。


很多幼兒園招了十七八歲的小女孩做幼師,她們往往是初中畢業後去職校中心就讀幼師,還沒畢業就來幼兒園實習。她們沒有工作經驗,不會照顧孩子,唱歌跳舞可能是她們的強項,但是幼兒園需要保教結合,先保育後教育。幼兒園教育面對的是三~六歲的孩子,是最基礎的教育,是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品格教育的最根本,必須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可是她們才十七八歲,她們自己還是個大孩子,就讓她們照顧一群孩子,她們照顧不過來,往往會出現孽童事件。我在幼教行業十幾年,如果幼兒園招聘太年輕的老師,我們必須安排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員工去帶動她們,杜絕孽童事件的發生。


太年輕的幼師她們責任心也不夠,很多時候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說一句還生氣!大孩子帶小孩子,作為家長的你放心把孩子交給她們嗎?十七八歲的她們絕對沒有取得相應的幼兒教師資格證,明確告訴大家,如果選擇幼兒園一定要選擇在附近口碑比較好的幼兒園,他們幼兒園老師流動性不大,很多老師至少工作兩年以上甚至十年以上都有,千萬不要貪圖便宜去了那些沒有口碑的幼兒園。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從此沉默


現在幼教隊伍青黃不接。25歲以上還在從事基礎幼教工作的已經不多了,幼教等同於青春飯。而中專畢業生17、8歲的多數很難定下心來腳踏實地的從事這份職業。幼教專業畢業生每年缺口都很大,但實習完有部分就選擇離開這個行業,因為很多人當初選擇這個專業僅僅是因為中專免學費,畢業三年還在從事幼教行業的不到50%。

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去看,中專畢業生並不適合這個行業,首先中專生年齡小心智不成熟,其次學校教的東西等於零,用人單位用幼教專業和非幼教專業是一樣的從零開始培訓,學校學的幾乎沒用,中專說是有心理學課程,結果沒一個學生知道什麼叫敏感期。

從實際工作來說,17、8歲本身還是孩子,把3歲孩子交給17、8歲的小姐姐管,就是大孩子管小孩子,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國外幼兒園清一色都是30-50歲的婦女,為什麼?已婚已育的婦女本身具有母愛,其次這個年齡也具備育兒經驗,國內為什麼不行?首先,國內大部分父母不懂育兒,國家又沒給父母培訓,當然不會,會的也是陳舊的老理念,其次國內的擇業觀念已婚婦女更喜歡事業單位、公務員、或者去企業,沒人會選擇帶孩子工作,所以你見過國內幼兒園有3、4十歲的老師嗎?如果你用個30多歲的主班老師,家長會傻傻的懷疑你這個幼兒園找來的老師沒有資格證,怎麼找個阿姨來當老師?

這就是現實,中專生太多,中專生能力有限工資上不去,能力就這樣難道園方會給中專生開大專生的工資?除了個別能力強的估計很少很少,而且中專生本身又是免學費的,轉行成本低,大專生轉行成本就相對較高,國家應放棄幼教專業中專生,全部大專起步,就能根本性解決問題。


永州樂寶教育機構


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家長也越來越關心教師的教育經驗、教育理念、職業道德和個人修養了。可以看到網上出現的很多虐童等負面新聞都是發生在年輕的老師身上。父母們對她們的學歷和能力有所擔心。現在職業學校也開了幼師班,畢業後就可以做幼兒教師了。教師的年輕化對幼兒教育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我來談談:

一、缺點是專業知識不強,整體素質水平不高。從職業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本身考進這個學校的時候分數就不高。可以想象出來她們都是抱著學一個專業為了方便找一份工作的心態進去的。分數不高,也沒有很多選擇,所以選擇了進幼師班。專業知識相對弱於大專畢業出來的學生。在工作中教學經驗不足,自己也跟一個孩子一樣,不知如何處理小孩間遇到的問題。如孩子的不良行為又如何處理?自己有了情緒後,也缺少情緒管理能力。



流動性也很大。一不高興就玩辭職。大專畢業的學生稍好一些,但也不如以前從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我們以前考進幼師時,雖然是中專學歷,但分數線遠高於重點中學分數線,都是成績優異者才能考進去,是很不容易的。整個幼教水平起點就很高。現在不一樣了,所以整體水平並不高。

二、優點是年輕的幼兒教師充滿活力,有上進心。年輕的幼師雖經驗不足,能力不強,但她們都充滿活力,精力也比老教師要旺盛。接受新知識新理念的能力強,願意學習。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孩子都喜歡年輕漂亮溫柔活潑的老師。喜歡看她們跳舞做操,開展各項活動。帶班老師很辛苦,需要有足夠的精力來應付各種比賽和教學活動。



組織年輕的教師來學習,她們能認真對待,學習能力較強。而組織年紀大的教師去參加學習,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特別是在編教師,大多數人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沒有年輕人有上進心。



三、幼教隊伍分化嚴重。在有些家長眼裡,看到的是年輕的幼兒教師,學歷不高,根本就不懂育兒。如果是不規範的私立幼兒園,在招聘上更讓人擔憂。可能有的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但在一些發達的城市中,很多示範園招的都是研究生。我去年在上海參觀過示範園。聽園長介紹園內有70%以上都是研究生學歷。讓高學歷的人來從事幼教工作,這才是真正重視啟蒙教育。因此,當家長不放心一些低學歷的幼兒教師時,你有權利選擇更好的幼兒園,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不同層次的教育隊伍中,很多事情我們沒辦法決定。市場決定職業學校並不能取消。但我們家長可以做到用你的慧眼去辨別,去為孩子選擇更有實力更規範的幼兒園。你可以問清楚園長教師的學歷是多高,是否有教師證?辦園的教育理念是什麼?考慮清楚,然後再做出決定。



要想提高整體幼教的師資水平,我建議要在學校裡可適當增加一些課程。比如奧爾夫音樂課、感統課程。再加深心理學的一些知識。讓老師懂得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識別他人的情緒等等。高學歷的幼兒教師也有,主要是別人也要考慮工資待遇的問題。我是雨後山林靜,如對我的觀點有異議,歡迎關注留言!謝謝!


雨後山林靜


幼師隊伍的年輕化會給幼兒教育帶來的影響

幼兒教育原本並不是常規的教育,所以幼兒教師並不多,隨著近年來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私立幼兒園為了搶佔商機迅速發張,從而導致幼兒教師的緊缺;再加上國家政策的傾斜,許多鄉村建立幼兒園,更加導致了幼兒教師的緊缺。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不得不招聘年輕教師進入幼兒園擔當起教師的角色,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個人覺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應該是一把雙刃劍。

  1. 由於教師的年齡比較小,工作經驗不足,社會閱歷不豐富等條件的限制,這些教師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和成長很可能有許多負面的影響。十七八歲的女孩子自己都沒有孩子,在管理和教育孩子方面除了從教科書上學過理論知識外無任何經驗,所以很不合適剛畢業就從事幼兒教育工作。

  2. 反過來說“只有一張白紙才最容易畫出美麗的圖畫”,十七八歲的姑娘也是最有思想的時候,所以很有可能給幼兒教育帶來一篇新的天地。十七八歲的姑娘才是有朝氣和活力的時候,在工作中能夠投很大的激情。工作就需要這樣的年輕人。


風龍雲靈


幼師隊伍的高度年輕化,顯然對幼兒的培養、教育存在不好的影響,最好能夠把幼師隊伍優化為老中青結合,而且男女幼師比例為 1:1左右。這樣才能真正有利於幼兒教育和培養。

但是,我國目前的困境是,幼師工資太低,低到外行人難以想象。工資低就會嚇走許多想當幼師的人。那麼,幼師隊伍就沒有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而常常只有十幾二十的年幼的女幼師了(估計做不到5年就轉行)。

於是乎,中國幼兒園往往是小孩教小孩。十多歲教三、五歲,還不是小孩教小孩嗎?這對培養小孩,能不有影響嗎?好就好在家長們容易固執地認為,幼師是年輕的好,方便和小孩交流。

許多父母和專家都認為,幼兒教育至關重要,但是客觀形勢不容樂觀。從家庭從社會的發展層面看,國家必須重視幼兒園建設。其中,不是增加幼兒玩具就行了,而是要改善幼兒師資隊伍配置。最為緊迫和有效的做法,是大幅度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如果不能提高其待遇,就免談幼兒教育問題,而且最終吃虧的是社會。


人生心得


我覺得幼兒園老師年輕化會帶給孩子更多不一樣的精彩。首先,年輕人都很潮流,當下發展的東西懂得比較多。比如智能手機的使用,現在教學上很多方面都是在網絡上,年輕老師學得快,孩子們也跟著接受的快。再比如,一些活動的構思上,遊戲的變化上,等等很多方面,年輕人學得快。 所以我很贊同老師年輕化,年輕人思想開闊,新事物領會的快,孩子們也喜歡和年輕人在一塊,不拘束,能很快融入到一塊去。


墨夜


幼師隊伍低齡化對幼兒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消極作用。現在家長的共識是,學齡前幼兒最必需的東西不是文化知識,而是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而這個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和幼師共同完成。在家時,家長言傳身教地傳輸給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幼兒園,老師再讓幼兒系統地強化學習這種習慣,另外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如今的現狀是,低齡化的幼師自已還是個大孩子,沒有足夠的耐心和生活閱歷來培養幼兒的這兩種習慣。

高素質的幼師都去哪兒了?以我們小區幼兒園為例,有20多個老師,只有園長和教務主任30歲以上,其餘都是20歲以下的未婚小姑娘。這裡的有幾年工作經驗的老師,有的考取公辦幼師調走了,有的去了幼兒培訓機構,更有的去了待遇更好的其他行業。

為什麼高素質成年人不做幼師?行業待遇低問題!我們小區幼兒園幼師月薪2000左右,遠低於社會平均工資,所以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的幼師會選擇另謀高就;而高素質的成年人不願意加入此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