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周易》到底值不值得研究?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意義在哪裡?

姑蘇志


周易非常值得研究,對現代社會更有意義!其理由如下:

1/學習傳承《周易》是盡孝道。因為:周易的作者是三個聖人,即伏羲、周文王、孔子。

2/學習傳承周易是愛國行為。因為:周易是國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明之總源頭。

3/學習周易,大則治國安邦,小則獨善其身。

4學習運用周易,可以指導人們趨吉避凶,少走彎路,乃至不犯錯誤。

5/學習周易,可以促進世界和平,天人合一。

古人云:不知易,不足以為君子。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不知易,不足以為將相。

所以,周易非常值得大家研究與應用!


國學金口訣


個人愛好所致,對《易經》產生了興趣是從去年年末左右開始的。本人今年33歲。

本人對《易經》中易理比較感興趣,據說還有卜筮的功能,由於還是研究的初級階段,所以沒有去想這個功能。

從很多評論的人中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對《易經》有不同的看法,說《易經》沒有用處。如果我們反過來去想,真的沒有用處的話,又怎會流傳至今呢,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

記得看過南懷瑾先生的一本書叫《易經雜說》,大概的內容是說,這《易經》啊,研究它的人,在古代都是一流的人物。

有沒有用處,要自己去體會,總是聽別人說,那隻不過也只是別人說的罷了。覺著有用處,就學一學,覺著沒有用處,我覺著也沒有必要去抨擊它。用處在於從中學到了什麼,用到了哪。

個人覺著,用到了對的地方,從小的來說利己,也是有用處,從大的來說,幫助了他人,我還覺得挺開心的[摳鼻]。

因為現在好多資源都要收費去觀看,所以,我喜歡把我學到的,以及手中有的資源全部免費供給他人,因為我覺得知識要共享,好的東西大家都學到了為之己用,利己利他,對這個社會也算做出貢獻了,再遠一些來說,也像是一個事業,就像《易經》中所說的一樣,對於社會做出貢獻,不求回報,得到認同,善始善終,這才是一份真正有責任有擔當的事業。

話說回來,本人的確很喜歡《易經》,雖說還只是個初學者,不過從中體悟到的很多天地人之間的道理,真的對自身有很大的幫助!

本人也只不過是從業餘時間來學習而已。

知識是學不完的,多學習一些有意義,有用處的,畢竟還是對自身有好處的。

有機會可以先看一看,我這裡有免費的視頻,雖說不一定是《易經》中真正的道理,不過可以去其糟糠,人嘛應該有正確的是非分辨能力的。您說對嘛!



閒學易經


第一個問題

《周易》肯定是值得研究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必需的知識儲備和勇氣恆心來研究它。

作為群經之首,群經之始,它對我們民族文化的奠基作用無與倫比,很多的漢民族的俗語、諺語、成語、名言警句都出自於《易》。

第二個問題:

《周易》的現實意義依舊非常深厚和深刻。它真正的意義不是算命占卜,它揭示了“易”的絕對真理。世間萬物沒有不變的,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以六十四卦的乾卦為例,就是說陽的變化。我們從下往上一爻一爻的分析,來淺顯闡述它的現實意義。

  • 初九:潛龍勿用。

【譯文】龍潛伏在水中,暫不宜有所作為。

【意義】就像一個了不起的天才,但還在胚胎裡或者剛剛出生,他不可有所作為的,也不要給他什麼任務,急於表現就很容易受傷。“勿用”不是不用,而是應該潛伏下來“充電”。此時,是人的懵懵懂懂孩童時代。

  •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譯文】龍出現在田間,有利於大德之人出來治世,或者得貴人相助。

【意義】龍出現在田野,出現在地平線上,開始嶄露頭角,他躍躍欲試,但畢竟年輕,最好找到大德之人向他學習本事,指明方向。此時,是人的青年求學時代。

  •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譯文】君子整天勤勤懇懇,即使在晚上都謹慎行事。雖有危險也不會遭受災禍。

【意義】龍這個時候處於兩卦交界的位置,欲上未上,欲下未下的尷尬位置,更應該不斷精進,以免半途而廢,即使晚上都沒有放鬆。此時,是人輕年開始創業的時代。

  •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譯文】游龍不時躍出水面或者下潛入淵。都沒有禍患發生。

【意義】龍達到這個位置就躍到了上卦的場所,就像人躍上一個新的臺階。艱辛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回報,此時豁然開朗,可以高歌猛進,也可以退入深淵,都沒有什麼危害。此時,是人壯年家業略成的時代。

  •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譯文】龍高飛於天。利於出來大幹一場,或可得貴人相助。

【意義】龍達到九五之尊的榮耀地位,大權在握,可以任意施展自己平生的才華抱負。此時應該求得偉大人物的支持,替天行道,造福百姓。此時,

是人中年事業大成的時代。

  • 上九:亢龍有悔。

【譯文】龍飛得過高,超過極限,會有過失。

【意義】龍飛到了頂點,事業到了頂峰,還像年輕人一樣不計後果的冒險,結果陷入沒有迴旋的困境,所謂“物極必反”。此時,

是人老年事業失敗的時代。

乾卦,是勸告人要像天道一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但是,在不同的時期要有不同的發展策略。

總結

通過以上的膚淺分析,各位看官,應該可以看出,《周易》能夠成為千年經典,其生命力和指導價值是無窮無盡、千秋萬代的。


武哥說文


周易至少有四大要點值得研究。

一、周易之辭美,文學創作者不讀易與傳可能無法寫出大方之家類似的文章。文王、周公、孔子的文章那是非常大器天成的,心胸廣大,蕩然無私,理義幽奧,詞語簡樸,渾厚無比,一氣呵成!讀周易讓人心中頓時忘我而思無邪!不愧為王候與至聖。不愧為美文。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現代語言,許多詞語來自於周易。

二、周易之象廣矣大矣細矣微矣!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細如纖毫,微如塵粒。而一微塵裡有一太極在,一太極有八卦在,八卦生萬物,佛於華嚴經雲於微塵國裡轉法輪。佛與易皆可於微塵中宣講演化大道。世間萬物、萬事、萬神、萬人、萬獸、萬禽無不是用易象可以概括的。此處萬者乃一切也。易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三、周易之數即河圖洛書之數等。而河圖之數為總體,洛書之數為妙用。天地之數12345678910,天地之總數55,而天數13579,地數246810,天數25,地數30,而成變化行鬼神也。洛書之數123456789,共45。體用即100之數。古今中外之數學千變萬化離不開12345678910而已。還有先後天八卦數,五行數,十二地支數,二十四氣數,36天罡數,72地煞數,六十花甲子數,六十四卦數,365數,384數,天地萬物總數等。

四、周易之理乃三教九流諸子百家三百六十行之根本。這樣說是不是太大了?劉伯溫雲雖萬象之紛紜,須一理而融貫。千變萬化總不過一理。雖然三家,理無二致。道家之道無極。易由無極生太極,佛家華嚴三千世界圖也是一個圓。三家本源相通,道理一致,只是現象當機因緣不同!

以上四點值得終生學習與研究!未必有理,僅供參考!


古道禪旅


值得研究。《周易》據說周文王所作,孔子為之作《易傳》,奉為儒家經典。

然而,有兩個不同版本的《周易》。

一是通行《周易》,周文王的《易經》部分合為一體。

《易經》六十四卦,按固定的因果關係排序,第一卦乾,第二卦坤,第三卦屯,,第三十三卦遁,,第六十四卦末濟。

《易傳》包括《彖》《象》《繫辭》《說卦》《序卦》《雜卦》。

二是帛書《周易》,大不一樣,《易經》與《易傳》分離。

《易經》部分,一,卦符不同,為“一”與“八”形。二,卦名多有不同。三,卦辭爻辭多異字,內容大致相似。四,卦序完全不同,第一卦鍵(乾),第二卦婦(否),第三卦掾(遁),,第三十三卦川(坤),,第六十四卦益。

《易傳》包括《繫辭》《二三子問》《衷》《要》《繆和》《昭力》。其中僅《繫辭》名同但文字不同。

同一個周文王作兩套卦序不同的《周易》?同一個孔子作兩套文字不同的《易傳》?


有話少說


已經有這麼多人對易經進行了所謂的“研究”,除了“博大精深”這種空洞的泛泛之談,發現了什麼“宇宙最高真理”嗎?

有些人胡扯什麼“易經之深奧一般人讀不懂”,請問你你是讀懂了說深奧,還是讀不懂聽別人說深奧?讀懂了你倒是直接告訴大家深奧在哪裡,問問你自己你成仙了嗎?你是能飛翔還是能穿牆?讀不懂你又何必鸚鵡學舌瞎起鬨呢?

中國的積貧積弱,易經何曾起到一點點改善的作用?

曾仕強之流,是他們成仙了,還是給社會留下了了不起的教化學說?

如果你不承認易經的思維放在今天很愚昧,很落後,只能說明你自己很愚昧,很落後。

中國現存的“思想殭屍們”,別繼續怡害我們的下一代,怡害我們的社會,拖延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了。

思想殭屍們,如果不能把你們的思想送進墳墓,就請你們自己早點進墳墓,那就是對我們國家進步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我是誰誰是我誰是誰o


《易經》是哲學,是唯物辯證法。其核心內容是陰陽八卦。說的是:“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無極”是虛無,“太極”是混沌,都是指物質世界。“太極生兩儀”,是說太極之中,包含陰陽。也就是混沌世界中,包含“矛盾”。—— 這種認知,不僅沒毛病,甚至很精準。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推出八卦還沒完,又通過兩兩排列,推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卦和坤卦,都是陰爻和陽爻的不同排列組成。可以理解成,矛盾世界的六十四種形態,也可以說是“宇宙模型”。現代計算機語言,就是直接學習了《易經》的方法,用八位二進制數(0,1),來作為機器語言,進行信息處理。

《易經》模型,更關注的是世界的矛盾性,以及無限性。按照八卦的邏輯,繼續排列下去,結果無窮大,活脫脫一個今天的“大數據模型”。注意,這可是我們老祖宗,幾千年前研究的學問,這是很了不得的。

通過以上簡單分析,不難看出,《易經》不是迷信,更不是隻有歸納,而無邏輯。恰恰相反,它是通過排列組合的數學方法,推導出來的結果。儘管,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儒、墨、道、法諸子百家,都給予《易經》不同的解釋。但是,也無法掩蓋或改變,《易經》作為科學發現,發明創造的事實!


好好先生140453599


目前來說,《易經》原本的的宗教效能早已過時了,但它既然在漫長的少典到商湯到武王時代都是華夏人的宗教(用來和天溝通),它對中國人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已經融入華人基因。

現在中國人也不再用《易經》指導時辰,預報天氣(這是易經的初衷)了,那《易經》還有什麼用呢?

其實,在人類全面把握自身和宇宙之前,都是需要宗教的。《易經》仍然是我們的宗教。我們相信它有無窮的力量,能“彌綸天地”,能揭示宇宙運行的奧秘(陰陽消長——物質和能量轉換運動)。

易經告訴我們做事的原則,吉凶無咎的根據,這些在做人指導林林總總的今天仍有意義。

《易經》,用“錯綜複雜”,“站位待時”的神秘卦象指導人們的言行,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雖然對現代人來說有點“迷信”,但仍不失為一種判事決疑甚至預測的工具(可要真正懂《易》額,沒有自信的話就不要用了)。

研究易經,不僅要吸取祖先的智慧,還要使用現代科學使之發揚光大。傳統文化不可丟,希望能有一部分人才能致力於易經研究,即使“皓首窮經”也不為過。作為現代科學的一個對照,或者說對國學的繼承,國家需要一點《易經》專家。

如上是鄙人的一些感想,希望“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能有些幫助。


嵩山道士


問周易值不值得研究!可以肯定的回答:不值得研究!

那是古人的紀錄,那是紀錄者的表述。古人為什麼寫周易?因為有太極八卦圖!

太極八卦圖,才是核心問題。好好研究太極八卦圖,新的易經出現,也不奇怪。

還有一點,不是那方面的人,研究也是白研究,所以就告訴你:不值得研究!

不研究易經可以,不研究太極八卦不可以。沒入道又研究不了太極八卦。

入道也分正邪,正也對邪也對,正邪不兩立,戰鬥不止,致死方休。

明白人研究得正道,迷信人研究得邪道,邪道也堅持他是正確,也確實有正確之處。

問對現代人有什麼意義?那就是讓人有人樣,讓披著人皮的畜生現原形。

不發現缺點不知道應該改正什麼。也就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以謙謙君子心接受一切,黑白各有所歸。知死生之說,盡人事,聽天命……

知世間萬物之無限,知己之無知。生知足心,貪念消矣……

太極圖八卦圖洛書,神賜。五行河圖易經,人著。人不自以為是,近神矣!(絮叨而已)


鶴羽


《周易》的內容可以概括為占卜,涉及到的問題有天文地理,有軍事,有政治有經濟,有人們的命與運等等,可以稱之為中國古代的一部鉅著。但那畢竟是古代的文化,充滿著一些封建迷信糟粕的東西,可借鑑的東西很少,這樣的書籍,如果我們帶著想豐富自己的知識的目的去閒看是可以的,並且可以在其中棄粗棄偽棄糟粕,而取精取華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們帶迷信的的觀點和心理去讀去學,並且去接受其內容就值不得了。因為,其內容說穿了就可以直接說是不科學的東西。如果說其內容科學而且有那麼大的神力和那麼多的神靈的話,黨和國家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開辦研究《周易》的大學了。然後用這樣的大學來培養出無數的人才,並將這些人才用到社會的各階層各領域裡去。這樣一來,國家就按其知識治國,治軍,治學,治農等等。然後,不久就可以用神迷不知的手段暗暗地將那些想稱霸全球的國家滅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