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是否支持建設擬議中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充分理由是什麼?

蹉跎歲月辜負春光


中國是否建造大型環形粒子對撞機(CEPC)在座我等吃瓜群眾是決定不了的,但是我們可以發表我們的看法,我們也可以選擇去支持某一方。

先說這個大型粒子對撞機到底有什麼用?

研究高能物理需要有實驗數據,這些實驗數據從哪裡來?只能從大型對撞機裡得到,我們要想看一個密閉小球中有什麼,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它打開。而高能物理研究的就是對撞強子之後,跑出來的“一大堆東西“。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2012年隨著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的發現,標準模型中的所有基本粒子已經全部被發現。

在這個領域下一項的工作就是研究希格斯粒子的特殊性質,但是如果沒有大型對撞機根本得不到希格斯粒子,那還如何去研究它的性質哪?

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怡芳院士等一眾支持中國建造大型環形粒子對撞機(CEPC)

我們要知道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分之二都誕生在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之下,在該領域的研究依舊有機會觸摸諾獎。高能所依託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難以達到未來的研究需求,如果中國不建造大型環形粒子對撞機(CEPC),那麼在該領域幾乎是零競爭力。

不在這一領域可能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對於高能物理研究團隊來說沒有大型粒子對撞機可能就是“凜冬將至“了。

楊振寧態度明確堅決反對建造大型環形粒子對撞機(CEPC)

稍微關注一點科學的人可能知道楊老獲得了諾貝爾獎,而完全不接觸科學只關注娛樂信息的部分人來說只知道楊老在82歲的時候娶了28歲的嬌妻。瞭解物理學的人都知道楊老在物理學界的地位,歷史上穩如前二十前幾名是愛因斯坦和牛頓等人。在世物理學家位列榜首沒有之一。

今天大家學習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追根溯源是楊振寧和米爾斯共同提出的“楊-米爾斯(Yang-Mills)理論”,而這大型粒子對撞機的主要應用領域就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研究與探討。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楊老是有一定話語權的。

楊老反對建造大型環形粒子對撞機(CEPC)大體上有幾種原因:

  1. 建造CEPC投入巨大將近200億美金,我國的天眼總投入才2億美金,CEPC的建造投入勢必會影響其他基礎科學的發展;

  2. 建造成功後並不一定能獲得重大突破,並且後期的運營及研究可能會有大量的國外研究者參與進來,即使獲得諾貝爾獎也很可能是歪果仁;
  3. 大型環形粒子對撞機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突破,在現有的理論框架下只是建造的剛長更大而已。

個人雖然不在這個領域但是也理解搞科研沒有“工具”可用的煩心,大型環形粒子對撞機(CEPC)需要去建造但並不是現在,緩建是可取的一個辦法。當然有人會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那還有: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哪!況且能不能吃到嘴,花多少錢去吃都是問題。



科學黑洞


堅決反對,感覺最大的誤區就是有人再說建對撞機就是發展科技,強壯國體……我TM作為一個生命科學工作者就想說,感情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化學,農業科學都TM不是科技了,我們國家最急需解決打破國外封鎖得電子信息硬件科學不是科技??我們不是科技大家做手術換的各種材料怎麼來的?我們不是科技農產品越來越好是怎麼來的?我們整天為了那幾萬塊科研經費絞盡腦汁,就生怕做出來的東西沒有用~我就想問問對撞出來的粒子能吃還是能轉變成材料還是怎麼,還動輒就上千億科研經費,想什麼呢,我們國家一年經費才多少,剩下的學科怎麼辦?真是不知所謂,一群沒腦子的在那瞎吆喝要建要建的


用戶1134720893259


我反對建造對撞機。對撞機是研究微觀物理的實驗裝置。在微觀物理領域,人類掌握的檢測技術水平很低。例如測不準問題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五貽芳能提出檢測測不準問題的方案,也算是他真的動腦筋了。就是有了方案,中園目前的水平也無法實現。對於莊十億分之一秒間隔連續獲取粒子圖象和量化的數值,這本身就是重大的課題。

王貽茅自已也不知道對撞機的研究會創造什麼有用的價值,丁肇中也沒有指出他的J粒子的價值所在。

原子彈尋彈航天芯片都是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現代技術,是立國之本。

中國的科學研究的方向不能交給趙括談兵之類的人!


老夫八十歲


我的觀點在中國目前具體情況下不適合建大型強子對撞機,其理由如下:1、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不夠,目前,一二線大城市基礎設施還可以,很多四、五、六線小城基礎設施很差,建了些基礎設施都還差很多錢,所以,全國才興起許多3P項目,建設領域國家投資部分很多都沒錢支付。2、中國理論物理研究整體還需有所突破。3、高端精密儀器製造水平還沒跟上,關健設備依靠國外,在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上這是不可取的。4、投入這麼多錢建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目的,是研究物質組成的最小最小的微粒子,如果真正能夠突破,將徹底改變人類自己,將是整個科學的最大突破,給我們帶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問題是我們能不能人為製造出太陽內部那樣特別特別的環境?5、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研究成果到底怎樣?對建大型強子對撞機預研究的可行性研究進行到什麼程度?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是否到了不建大型強子對撞機就無法研究下去的程度了。6、如果一個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綜合科技實力,綜合製造實力,理論研究沒有新的突破的情況下,進行如此重大科研項目,好比一個國土面積少,人囗數量不多的袖珍國家建高速鐵路,乘客不多,作用不大,只能是顯擺,到頭來是個徹底的虧本生意。


天宇智力



中國大型強子對撞機簡稱CEPC,是未來進行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因此大型對撞機是註定會建造出來的,畢竟物理學的進步要這種更為強大的對撞機才能產生,新的理論也需要這種對撞機來驗證。

目前反對建造大型對撞機的楊振寧只是反對“目前”建造大型對撞機,楊振寧認為中國現在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大型對撞機這種燒錢的項目沒有200億美元下不來,並且建成之後就算出了什麼成果,三五十年內也不可能轉化成技術造福社會。



建設和使用以及維護大型對撞機的經驗國內基本空白,建成之後90%的使用者都將是外國人,雖然說科學進步是全人類的進步,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要照顧好自己再談為人類文明做貢獻,目前建設大型對撞機在楊振寧看來就是“買炮仗給別人放”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自然無法決定是否建設大型對撞機,但我們知道大型對撞機必然會擠壓其他項目的經費,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投資6億人民幣,嫦娥四號不到10億人民幣,而大型對撞機起碼耗資1300億人民幣,縱然在建設過程中可以衍生出其他技術突破多多少少回一些本錢,但這些衍生的技術突破可能只需要幾十億就能搞出來,而不是1300億。



楊振寧的意見是中國應該把錢先投入到應用科學中去,因為應用科學可以非常快的產生經濟效益從而提高生活水平,在此期間就算國外出現了什麼高能物理大突破也需要三五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應用到現實中來,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等十年二十年後足夠富裕了再建造大型對撞機。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如果國家的財力可以,完全可以建設大型對撞機。因為大型對撞機的建設,有利於我們在深奧的未知世界裡撥得頭籌,對我國的相關學課能起到引領作用,特別是在當今外部環境十分複雜的今天,中國的重要科學技術和基礎學科都被外國科技強國所壟斷,所把持,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科技創新,你永遠被他們踩在腳下,只要自己有了大型的設備,國家的命運前途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人民才能有長久的幸福美滿的生活。中國人民也有血的經驗教訓可吸取,在我們國家兩彈一星沒有之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動不動就拿捏你,嚇唬你,我們有了自己的打狗棒後,一下安定了幾十年,現在我們的海軍走向了深藍,外國人只能駐足觀望,他們想阻止你,借他一個膽,都不敢。所以說,對於國家是否要不要建設大型強子對撞機,我們應該發揚兩彈一星的精神,應該支持國家把它建設好。在那連溫飽都沒解決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搞了那麼多大工程,更何況,現今的中國。


水平688


支持楊振寧教授的觀點。個人感覺王貽芳有私心。楊教授說的不是不能建大型對撞機,只是事情要分個輕重緩急,大型對撞機很可能在幾十年內都沒有什麼成果。我們國家在高端芯片,航空發動機,高精密機床,半導體,量子計算機,生命科學等等許多基礎科學領域都需要用錢。科研經費在一定時間相對的也是一定的。大型對撞機佔用的科研經費多了其他科學領域的費用相對就少了。錢要用在刀刃上。有很多噴子根本沒搞清楚什麼情況就亂噴楊教授,噴他以前為啥沒有回來為國家工作,噴他的私人生活,真是讓人氣憤。楊教授作為世界頂級物理學家,他的國際級眼光以及他在物理界的權威性都是不容置[贊]疑的。他為我們國家物理科學以及科學進步的貢獻絕對是巨大的。頂楊教授[贊]


落花生153770251


用對撞機這種過時的技術,去試圖驗證一個已經基本被世界學術界放棄的科學假說,我從中看到了美國用星球大戰計劃忽悠前蘇聯的影子。其實只需要問一個問題就可以真相大白: 如果超級對撞機真的如鼓吹者說的那麼好,為什麼這個星球上科技最發達的美利堅合眾國從來不建設?那個中途被美國叫停的對撞機項目,鼓吹者先解釋解釋唄。


Wxgsunny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根據國家目前對於科研經費的計劃來具體定,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定的。

科研經費並不是沒有上限的

其實很多國家並不會什麼項目都投,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錢不夠。所以,一些國家和地區,他們要麼選擇只投放一些他們更看好的項目,或者選擇幾個國家一起合作。我們國家屬於綜合國力很強的國家,但是畢竟科研經費也不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在引力波,黑洞,暗物質,暗能量的基礎物理學的項目上已經投放了很多很多錢,這幾個項目幾乎每一個都是千億級別的。這不算量子通信等項目。之所以,先投放了這些項目,也是因為這些項目目前比較被看好,大家認為在這些方面更容易出成果,而且美國和歐洲也都有相應的投入。

所以,我認為,如果在科研經費充足的情況下,投放大型強子對撞機是合理的,因為從未來的角度來看,它是可以的帶來一些好處的。

但是如果我們的科研究費並不是那麼寬裕,還不如把錢投入到更容易出成績和更需要錢的項目上,畢竟對於科學的研究,不僅僅有基礎物理學,還有生物學,化學,天文學,醫學等等。

楊振寧與王貽芳之爭

而這次科學家們的爭論其實也在這裡,王貽芳認為國家是需要建設一臺這樣的設備,他提出的方案是建設一臺周長100公里的大型電子對撞機,工程造價大概是300億人民幣,如果能出成果,那再加碼700億,建成大型質子對撞機。

而楊振寧認為,大型對撞機的歷史已經有100年了,確實出了很多成果,大型對撞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想要依賴大型對撞機來獲得成果其實已經很難了。而且大型對撞機的投入,不會僅僅300億這麼少,至少都是千億級的,我們國家的科研經費其實還滿緊張的,於是投放在這個上面,不如投入更需要的科研項目上。


鍾銘聊科學


毛主席早就說過一萬年也要造出核潛艇!!!沒有誰能阻擋中國的高科技發展!!!我當然支持我們國家建世界上最強大的電子對撞機!!!💪💪💪💪💪💪

從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間,中國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造出了原子彈,氫彈,東方紅衛星,核潛艇……所以中國才是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國家。

82歲的楊振寧娶了一個跟自己孫女差不多的28歲翁帆當老婆之外,他為中國的高科技發展作出了哪些實質性的貢獻???😜😜😜😜😜😜

最後補充一句:1000個楊振寧也比不上1個鄧稼先給國家作出的貢獻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