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協會轉載】南方基金史博:疫情不改A股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

轉自新浪財經

文/史博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

儘管短期股票市場受新型肺炎影響可能出現階段性調整,但並不影響A股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短期擾動過後A股有望重拾上行趨勢。

宏觀經濟政策環境方面,在穩增長尤其疫情導致經濟階段性受到衝擊的背景下,國內逆週期調節政策有望加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保持友好。一方面,基建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其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在一定程度加大,地產調控政策可能在因城施策方面或可獲得更大的空間,同時,可能通過產業投資政策引導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發展先進製造業。另一方面,國內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政策積極引導融資成本下行,貨幣政策易松難緊,長期利率易下難上,國內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低利率環境,有利於股票市場的表現。因此對於宏觀經濟政策環境不必過於悲觀。

市場流動性方面,居民資金、機構資金和境外資金對A股的配置是長期趨勢,增量資金入市為A股帶來活水。第一,國內低利率環境疊加資管新規的要求,銀行理財、信託及貨幣基金等居民投資產品收益率將會繼續下行,房住不炒在未來較長時間內繼續對國內一線房地產投資回報形成壓制,股市對居民的吸引力提升,居民資金有望加速入市。第二,國內政策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未來銀行理財和保險等資金權益投資比例有望進一步提高,養老金有望加速入市,將為股市帶來可觀的增量資金。第三,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外資在境內投資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將繼續提高,A股估值在全球市場仍具優勢,配置價值凸顯,外資持股水平相比其他市場仍偏低,外資對A股的配置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

上市公司盈利方面,A股年報商譽減值階段性出清,上市公司盈利有望逐漸修復。2014~2015年A股併購高峰,隨著併購重組業績承諾到期,2018年是商譽減值大年,2019年年報仍有很多公司存在計提商譽減值的訴求,本次商譽減值計提後,併購高峰的影響基本消除,商譽減值對上市公司盈利的影響將階段性出清。另外,當前A股總體盈利調整已經相對充分,處於上一輪盈利週期的尾聲,在需求改善、價格反彈、庫存回補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具備回升基礎,預計A股盈利將受益於國內經濟結構轉型和科技上行週期而出現結構性修復。

資本市場政策方面,A股迎來資本市場政策友好期。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資本市場定位為“牽一髮而動全身”,此後各項資本市場改革政策陸續推出。2019年科創板推出,試點註冊制,併購重組監管政策放鬆,再融資政策擬放鬆,推動再融資市場回暖。2020年資本市場有望繼續推進落實多層次改革措施,如全面推廣註冊制、優化發行上市和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創業板改革等。資本市場改革有利於提升A股市場活躍度,也將在未來3-5年為市場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

歷史經驗方面,2003年“非典”對A股的影響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從對經濟“三駕馬車”的影響來看,“非典”短期對進出口和消費有一定影響,對投資影響不大,且對消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二季度,在疫情緩和之後數據反彈幅度也比較明顯,從市場反應來看,2003年春季行情中,市場對於“非典”反應較為平淡,僅在4月份疫情快速擴散階段對市場短期產生了一定幅度的衝擊,但之後的半個月市場快速反彈,並且短暫衝擊過後,市場在較長時間內延續疫情前的行情主線。2003年下半年A股市場下跌主因已經不是“非典”,而是為抑制通貨膨脹、經濟過熱而收緊的貨幣政策,但站在當前時點,我們還看不到政策收緊的跡象。

因此,無論基於當前的宏觀經濟政策、流動性、資本市場政策、上市公司盈利情況,還是借鑑2003年“非典”對A股市場影響的經驗,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對市場的影響可能是短期的,短期波折或難以改變A股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如果市場短期出現非理性回調,反而是不錯的佈局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