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協會轉載】華夏基金:疫情階段性影響市場 不改變中長期運行趨勢

轉自新浪財經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疫情防控也處於關鍵階段。疫情發生後,公募基金公司自覺踐行社會責任,全力支援抗擊疫情工作,為打贏這場戰爭貢獻行業力量,截至1月底,全行業愛心捐贈已近1.5億元。

  不少投資者關心疫情對A股市場的影響。我們認為,從A股自身估值、市場流動性、疫情對實體經濟影響、歷史經驗、監管政策呵護等各個維度看,疫情將對A股的短期市場構成衝擊,但下行空間有限,大概率不會改變市場的運行方向。因此,投資者不必過分恐慌,如果市場短期出現恐慌性下跌,反而是不錯的佈局時機。

  首先,從A股估值看,當前滬深300整體市盈率在12.63倍,上證50整體市盈率只有10.08倍,無論是縱向歷史比較,還是橫向和國際市場的其他主要指數比較,都具有較強的配置價值。2019年以來這輪股市上漲,增量資金主要來自外資,從直接原因看,是因為A股被納入MSCI,使得外資對於A股的被動需求上升,更大的需求還是因為到2019年初,股市下跌使得A股市場中有很大一批股票的估值水平已經很具有投資價值,受到境外資金追捧。


【協會轉載】華夏基金:疫情階段性影響市場 不改變中長期運行趨勢

  再從實體經濟看,疫情對短期經濟會造成一定影響,但不會使經濟增速和就業水平顯著滑出合理區間。況且2019年四季度開始,由於各項政策措施得力,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階段性反彈,屬於短週期復甦態勢,上游行業出現一定的被動庫存回補也有利於對沖疫情帶來需求弱化。由於春節、天氣寒冷等因素、一季度GDP佔全年的比重歷來相對較低,如果政府能夠通過嚴格措施使疫情拐點在一季度出現,則疫情對2020全年經濟的影響不必過度悲觀。

  在市場流動性方面,居民資金、機構資金和境外資金對A股的配置是長期趨勢,增量資金入市為A股帶來活水。當前,A股估值在全球市場仍具優勢,配置價值凸顯,外資持股水平相比其他市場仍偏低,外資對A股的配置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從國內資金看,有關部門持續出臺政策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未來銀行理財和保險等資金權益投資比例有望進一步提高,養老金有望加速入市,將為股市帶來可觀的增量資金;而且還會有個人投資者的配置需求提升帶來資金的流入,原因是股市的估值相對合理,而樓市的估值水平過高了。

  此外,借鑑2003年SARS疫情對A股市場影響的經驗看, SARS疫情在短期(大約1~3個月)內,對實體經濟和大類資產價格走勢產生了一定影響,但並未影響中長期趨勢。在疫情最為嚴峻的階段,指數在4月中到5月中旬急跌10% ,至5 月下旬企穩。目前港股市場在1月20日高點以來,恆生指數下跌9%,自1月23日以來恆生指數回撤約7%,A股存在一定程度的補跌空間,但下行有底,回撤之後再次進入震盪區間,預計疫情衝擊過後市場仍會有很多結構性機會。


【協會轉載】華夏基金:疫情階段性影響市場 不改變中長期運行趨勢

2003年SARS疫情對A股市場影響走勢圖

  近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表明監管部門也在為市場的平穩運行“保駕護航”。此次《通知》中直接涉及資本市場的主要有9條措施。總的考慮是,按照一切有利於疫情防控和促進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原則,特殊時期作出特別政策安排,尊重市場規律,體現監管彈性,為受疫情嚴重影響的地區、企業、投資者儘快渡過難關全力提供金融支持,讓資本市場的監管更有溫度、更暖人心。

  總之,疫情的出現,將對A股的短期市場構成衝擊,並不改變我們對今年A股市場整體偏樂觀的判斷。回顧歷史,A股全面熊市的出現往往由一些重要根本性因素出現,例如通脹引起的宏觀緊縮、全球經濟危機,全面貿易摩擦等,而疫情的爆發對市場更多的是階段性衝擊,並不改變中期或者長期的運行趨勢。考慮到A股市場目前估值處於歷史偏低區間,企業盈利增速逐步觸底反彈,流動性環境邊際改善,在增量資金流入下,等待疫情形勢明朗後,A股指數整體向上空間將再次打開。

  疫情終將過去,春天必會到來!當前我們只需要一定時間等待趨勢明朗,市場短期的下跌,反而帶來不錯的佈局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