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回家過年,你們家鄉的人愛攀比嗎?你怎麼看?

舞臺下的助理


我一直認為比較是一件很無聊並且很沒意思的事情,


要是什麼都比,那還不得累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身邊確實有很多喜歡攀比的人,我家鄉那邊的人就喜歡攀比,只要他們家裡有了一個別人家沒有的東西,而那種東西又是特別昂貴的,他們就巴不得讓全家鄉的人知道,我特別討厭這種人,我也從不會和人攀比,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自己心裡清楚,攀比只會讓你的內心變得十分扭曲,讓你迷失自己。


空白91333


還有不到二十天就過年了,30多歲的我還是很期待過年的。

我喜歡過年時一家人忙忙碌碌做著各種過年的準備:大掃除、炸豆腐、炸丸子、蒸花捲、煮肉等等,還有最高興地趕大集。無論平時生活壓力再大、再辛苦,還是鄰里間在互相串門有意無意的聊起孩子們的成就所流露出的攀比,我卻覺得備感親切。

記得小時候一到冬季就開始扳著手指數著算著還有多少天就放假過年,那時期待著過年,是期待著過年能有一雙新鞋和一身新衣服穿。

後來上初中後直至高中,在緊張備考中也期待著過年,那時期待著過年,是期待著太難得的長假期和能夠睡到日上三竿的睡覺💤。

再後來上了大學到工作,幾乎很少回家的我也期待著過年,那時的期待,是期待著能貪婪地享受著守在父母身邊的時光。

結婚後,一家人各自為自己的生活打拼,兄弟姐妹間、父母子女間變得更難相聚到一起,這是期待著過年,是期待著全家人都能夠暫時丟下手裡的工作,一家人開開心心聚在一起,吃飯、聊天。

回家過年,必然會有攀比,但自己的日子是過給自己的,幸福與否也只有身在其中的自己能品嚐,無關乎他人。他人羨慕我取得的成就,我也不會因為他人的羨慕而更幸福;他人嘲笑我的一事無成,我也不會因為他人的嘲笑而放棄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逐和嚮往。自得其樂,做好自己,如此而已。


壹月心理教育


過年回家了在我的家鄉農村互相攀比早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我想應該大多數地方都會有這樣現象。

主要是平時大家都在外面打工很少回家,到過年了大家都難得聚在一起,開開心心聊聊家常,聊聊一年來的工作收入情況怎樣,就算混得不怎麼樣為了不掉面子肯定也會說混得還可以吧,其實真正好不好只有自己心裡清楚。再說了,平時在外面大家都是省吃儉用,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什麼都捨不得用,到年底了多少手上存了一點錢,就買些東西犒勞一下自己、老婆還有小孩;還有一年基本上就回來個一次,家裡親戚很少走動,過年了買點東西走動走動也無可厚非。

我覺得對於過年回農村,他們喜歡攀比的情況我們也不要過分的在意,心態放平衡些才好,自己買東西也好、走親戚送禮物也好按自己的承受能力範圍來做,不要打腫臉充胖子,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真沒有那個必要;重要的是自己一家人開開心心就好。





農村遙哥


我覺得現在農村人普遍攀比心理比較嚴重一點,就拿我姐和我姐夫來說,兩個男孩子老大上大學,老二上初中,三年前全款賣了一輛捷達汽車🚙,車子一年到頭開不過十回,車子貶值太快了。我個人覺得他買的車不是很實用,我姐夫是上門女婿,我們家六口人,我爸媽他們四口人,在農村買輛五菱宏光面包車比較實用可以拉人,也可以拉東西,他們在鎮上開的門面,既經濟又實用。現在過年回家大部分門口都停輛車,沒有車感覺沒有面子,都是攀比心理太嚴重。


Rong1


我老家廣西農村的,那裡民風比較樸實,沒發現有特別嚴重的攀比之風。

可能是因為鄉里鄉親的,大家瞭解的比較深吧,沒什麼好攀比的。

也有可能是怕表現了自己混得有多好,怕有:出門請客,聚會買單,年後借錢等煩心事吧。

那倒不如低調點。



逢天寒


春節回家過年,你如何看待身邊的攀比現象?很多人都說,農村攀比現象很嚴重,但是小編覺得,不只是農村,城裡也一樣的,事物本身就有兩面性,雖說攀比不可取但它會給有的人一種上進心,如果你不進取拿什麼去與人攀比?不過要量力而行,人生短暫,不要難為了自己,平平淡淡,家庭幸福才是真。

有人說:有攀比過日子才有奔頭,沒攀比過曰子沒勁總覺得自已手裡有點錢夠靈花就行。其實我覺得有攀比,有競爭真不是壞事,這樣大家才能有進步,有前進的動力。在村裡,別人都過得好,就自己家要死不活的,那還能抬起頭來,自家小孩還能跟別人快樂的玩耍嗎?有壓力了才能逼著自己進步,所以我覺得生活就該有一定的攀比才有意思。自己過了開心,管別人開什麼車呢。

沒錢的,以前被別人看不起,現在稍微混的好點,就想讓大家都知道。我覺得這也沒什麼不對,累死累活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揚眉吐氣嗎。有錢的回家,老怕別人找他借錢,所以就裝沒錢的,我覺得這也沒什麼不對的。至於攀比,農村城市都有,但也並非全錯。我們這裡如果你連個小車都沒有,就真不好回來,尤其親戚朋友在一起聚會的時候,混的不好的只能靠邊站的份。

我母親就是好面子不吃不喝攢錢蓋房子買電器,現在人少了嘴上不說心裡比較嫉妒別人。攀比不可怕,實力不允許啊!我的思維是能去攀比的人就更應該努力,做到比他還強,不是一味的羨慕,有時攀比能激發各人的本能,懂得比的人我覺得沒錯,但也別炫耀。偶爾比下誰車豪誰房子漂亮誰票子多,這很好啊,證明大家都比較上進,總不能比誰懶吧,只要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就行了。

也有人說:為什麼要攀比呢?每個人的人生際遇不同怎麼比呢,你自己跟自己比望明天比今天好,一年比一年好,人比人比死人,我東莞這邊非常實際,有人收入1百多萬一年都買10萬元車開,一年去一二次旅遊,又無人知道的。農村攀比成風這股不良風氣腐蝕百姓心靈,滋生歪風邪氣。

這種攀比很膚淺,車子再貴也只是個代步工具,二三十萬就可以,房子大小無所謂,周圍環境要好就可以,至於掙多少錢,沒有人看你的銀行卡,隨便說,女人嘛,你年年租,娶不到老婆也沒人看得起。家家有車是正常,小車就像以前摩托車一樣,便宜再加上可貨款等很正常。但我們村大多數是買便宜的或二手車,面子是自己的。

別人有自己也有就行,何怕別人說三道四,日子過的好不好只有自己清楚,何必裝大款了。攀比的,都是自找苦吃。生活是自己體會,不是活給別人看。每個地方多有攀比,如果你看重那就是傻。別人怎麼看怎麼說隨他去,哪個人不被別人說。有什麼可攀比的,這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只自己一家人過的開心幸福就行了,攀比使人身心疲憊沒意思。

有那個能力就自己買豪車,開別人的豪車去裝,我是覺得沒有面子,有句俗話說得好,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此處應該無聲勝有聲,真正有錢的人名氣自然擺在那,騎著自行車村民都覺得他只是想運動,不想開車。越窮越攀比,越窮越落後,越落後越窮,寧肯背後吃糠咽菜,也不能丟那個面子,我每年過年也不願意回老家,太沒意思了。

除了比車就是比房,比衣服,比抽菸,比喝酒多好。有一次去我外婆家,外婆村裡的一個哥哥抽中華給我煙抽,我爸爸就說你看人家混的多好。也想讓我買盒好煙放身上遇到人讓煙,我給回絕了。我覺得人要自己活得開心就好,不管別人怎麼看,我反正不欠你們一分錢。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歡迎在下方分享,春節回家過年,你如何看待身邊的攀比現象?的看法


影視樂視


這人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拿自己和別人作比較,比收入、比房子、比婚姻。當然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但也折射出了中國人愛炫富的攀比心理。這些比較說得好聽點叫競爭,說得難聽點叫攀比。

  城市裡如此,農村裡也一樣。過年了,回家回得好是光宗耀祖,回不好是身敗名裂。與其說是回家過年不如說是回家攀比。一年在外,回家比的是什麼?比車子、比年貨、比紅包。放眼望去村子裡豪車遍地,儼然正在舉行“車展”只差沒有國際名模。走親訪友,炫耀的都是:“我家張三開私家車回來,是寶馬。送給俺的年貨有意大利白松露、阿爾馬斯魚子醬,你聽都沒聽過吧!紅包你猜有多少?幾十萬啊。……”“我家李四……”來問候的越來越少,來比較的越來越多。交談中真情實意的越來越淡,擺闊吹牛的越來越濃。這比來比去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愛面子。出人頭地、高人一等活得有面,彷彿變成了幸福與成功的標準。而實際上,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對幸福和成功的理解也不同,何必要按照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呢?過足了面子,盲目的攀比的背後其實是體力的透支,心靈的疲憊。自己是否快樂好像不那麼重要,因為內心沒人看見。一切都是做給別人看的,不把這些吸引眼球的擺出來,怎麼能證明自己有出息呢?

  我認為每個人因為境遇的不同、背景的不同,得到與失去的東西也就不盡相同,沒有什麼可比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無謂的攀比只會給心靈架上沉重的負擔。心氣平和、知足常樂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嗨我是大頭


老家特別喜歡攀比

常常自帶優越感

我們還好,常不在家

最苦的是父母

我媽有時候明明知道不該聽

但心情依然會特別不好

或許是因為小時候我們學習成績好,所以現在我們沒有結婚、沒買房、沒買車,在那些人眼裡我們就是失敗者吧!

久了我媽也覺得,是不是當年讓我們讀書錯了,還不如早早打工賺錢,早點結婚,這樣她都可以當外婆奶奶了。

可是我認為,這時代的人,都希望我們一畢業,就是賺大把的錢,有房有車,畢竟你讀了書嘛。

可是讀書和進入現實社會不同,我們也需要在社會大學慢慢開始。

跟那些早早進入社會工作的同齡人比起來,在社會大學裡,我們還是小孩!

想對父母說,不要太去在意別人的說法,過自己的日子就行。

我個人不太在意別人的評價,自己的日子自己過,只要努力,時間會改變一切。


阿默老師


我是吹夢西洲,品嚐人間滋味,不負韶華。很高興能為您分享我所知道的:

河南中原農村小鎮,普遍愛攀比

村裡人,說實話,沒甚文化。實話難聽,現在的農村人或許沒以前淳樸,但農民依然是最值得尊重的一群人,依然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重要的中堅力量。

老家外出打工的人可以分為三種:

1.年輕人——早年輟學,初中都還沒畢業就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

去外地打工,廠裡工資普遍做一線工人或者小技術員,或者工地搬磚,或者有能耐的開始創業。不過現在創業成本高,而這類人基本沒有什麼資源,況且現在都剛起步,還沒有什麼成效。

工資或者收入本身就低的很,存不到什麼錢,沒有攀比的資本;那他們攀比嗎?攀比。朋友聚會吃飯,或者平日聊天,也有吹牛皮的。掙不到錢就吹噓自己在廠裡泡了幾個妹,泡不到妹的有說自己準備晉升哪個哪個主管,最不濟,拿出的“芙蓉王”也會擺在檯面上了……

2.年輕人——大專、本科唸完,有了基本學歷,在社會上也工作幾年的。

其實也差不多,這些人或許境況比第一種稍好一點。因為這個社會對學歷還是普遍認可,起碼是塊敲門磚,機會可能比第一種多那麼一些。學歷重要嗎?不重要,但它是塊敲門磚。重要的是在校期間獲得的知識,如果能學以致用。確實要比沒學習的少走很多彎路。那他們攀比嗎?也攀比。但可能稍微好一點,隱忍一點,說好聽講素質一點、高明一點吧。比如不經意間的透露自己的蘋果最新款(其實也不知道吃了多少土),在酒桌上大談一些人都不瞭解的股市(套現了多少花唄,借錢炒股)……

3.老一輩(目前四五十歲,不到六十)——為兒女還在打拼的四五十歲的父輩。

這一輩人挺苦的,但也遇到好幾個機遇時代。比如九十年代的房價起飛開始、零幾年的股市從一千多到三千多點的虛假牛市、15年左右的股市熔斷、房價再次起飛……這輩人當時手裡普遍是有些資源的,把握住機會的,就吃喝不愁了。沒把握住的,目前也許還在外地的工地上。

這輩人攀比嗎?攀比的厲害。主要是攀比也是為子女吧。僅僅是房子、車子兩樣,就足以讓人眼紅,也是巨大的壓力。過年走親戚,談的也是你家閨女在哪月入上萬、誰的兒子在哪個機關單位要晉升、誰家在市中心買了一套房、某某開了一輛大奔回來了、今年跟兒子/女兒去哪哪旅遊,那地方好的很啊、辦喜事力不能及,借錢也得講究排場的……

說起來這些就滔滔不絕,這不是虛榮,這不是攀比麼?


但無可厚非,也許這就是我們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不然你讓我們談論什麼?天天談論國家大事,亦或文學教育?真要這樣,那才怪哩!但我們還是要知道這種風氣不對,應該慢慢修正。移風易俗樹新風,攀比之風應當去掉。

這也是一種人間滋味,虛榮攀比的滋味。我是吹夢西洲,期待與您一道品嚐人間滋味,不負韶華。

吹夢西洲


這是很客觀存在的問題!70後的女人一般婚姻的時間大概在8年到15年之間。5年一個坎。從最初的磨合,到後來的互相不順眼再後來的互相包容。磨合期也叫蜜月期,一般是男方讓女方,不過就算你是孫悟空,有七十六變,你都瞞不過女方。作為你的老婆,他對你瞭如指掌,你那些惡習他太清楚了。所以說女方就會包容在磨合期。

十年互相看不順眼。對於男人來說,路邊的野花香呢。對於女人來說,感覺你是個不成功的男人,任何人都比你強,任何人都比你好。這就是互相看不順眼。不過我這樣說,不代表我自己是這樣的。我只是說大部分的人是這樣的。我並不是要寫給我老婆看,我老婆也沒有頭條。就是論事而已。

小孩慢慢的長大,在這種情況下女方想離婚必須要考慮到孩子的撫養問題。還有自己年紀也大了,再結婚的話也是是個傷害。如果還能過還能繼續過的話,我相信都不會走到這一步。除非你也徹底的死心絕望了。也不再打算再婚了,只想一個人平平淡淡的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健健康康的過一輩子。

再回到最初的問題。所以說90%左右的女性都有過這種想法,這也是女性一個特色嘛!想想沒關係,只要不是真的離就可以了。家和萬事興,互相包容吧!再找一個也未必找到更好的。都過了十幾年了也不在乎剩下幾十年了,你們說呢?當然我希望兩公婆白頭偕老,千萬不要離婚,離婚對小孩對彼此的傷害太大了。祝大家都有一個幸福的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