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一位老移民放棄了“鐵飯碗”,來到加國做保姆

我”來多倫多移民已經六年多了,在從內地來的移民中也算是老移民,來時我已經五十四歲。在大學讀書時學的是俄語,後一直在機關從事辦公室行政工作。當時自己的兩個孩子又沒有老人幫,他們小時候都請保姆帶,三歲以後送幼兒園。

一位老移民放棄了“鐵飯碗”,來到加國做保姆

全家移民加拿大時,兩個孩子讀書,先生找到了工作。只有“我”,閒人待在家裡,英文也不會,心裡有一種失落感。在內地工作了二十多年,那種優越的地位,“鐵飯碗”的收入一下子全消失了,一時無所事事。

但“我”這人性格開朗,外向,心寬體胖。心想必須抓緊時間儘快適應環境。很快就去社區辦的英語班學習。在那裡既學習了英文又結識了一些新朋友。他們很多人是從臺灣、香港和廣東移民來的。上課認真聽講,回到家裡像小學生一樣複習做作業,從不缺課。

後來“我”想自己還不算太老,精力還算充沛,說不定能找一份工作呢。當時多倫多經濟形勢也不太好,失業率很高,很多年輕人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看到一份報紙上有招工廣告,適合自己的只有保姆、車衣廠工人及餐館雜工。但去車衣廠以前沒幹過,年齡偏大,眼花,手腳慢。餐館裡的雜工,體力不支,而又多請年輕人,想來想去只能做管家或保姆了。又一想:能幹得了嗎?跑到國外當保姆,親戚、朋友、家人會怎麼看?

但又一想: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用自己的雙手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又增加了收入,何樂而不為?這種想法,也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隨後試著打了三個招聘廣告電話,有二個同意我去面試。最後選了一家交通方便自己坐公車又能到的僱主。這是一家從香港來加拿大十多年的四口之家。夫婦倆工作,兩個女兒,對方認為“我”的經歷可以勝任這份工作,於是我就這樣做下來了。

當時僱主一個女兒2歲半,一個4歲半,大女兒學前班,每日接送,還要給二個大人帶午餐,並煮全家人的晚餐。說實在剛開始時很不適應,在北京“我”家住三居室,中午大家都在單位、學校吃飯,晚飯經常吃麵食,很簡單。而香港人大多數吃米飯,還要經常煲湯。兩個孩子天天沖涼,而且教她們學中文、數學。打掃房屋衛生工作量也很大,剛開始每天晚上躺下來都非常疲勞。

一位老移民放棄了“鐵飯碗”,來到加國做保姆

後來靜下來想想,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一定要幹好!家務活要用運籌法來科學按排時間,必須調整好心態,把這份管家工作幹好!

時間過的很快,這份工我已經幹了快四年了。“我”待他們如自己親人,成了他們家裡一個重要成員。“我”幹家務從不等主人吩咐,看見活就主動幹,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乾的事情想好,安排好,每日晚餐都不一樣,而且學會了煲湯,每天換一種湯,按時接送孩子上學。我們彼此互相信任,關係處理的很融洽。

每逢母親節、“我”的生日、聖誕節等節日兩個孩子親手畫卡送給“我”,主人也送小禮物。“我”也記得他們每一個人的生日,親手畫卡給他們。

大女兒在“我”的輔導下,已獲得語文、數學第一、第二的獎盃,今年期末,中文書法還獲得優秀錦旗一面。“我”心中無比高興,有一種成就感。

現在很多從內地來的新移民找不到工作,如果條件允許也不妨試一下,這種招聘廣告天天有。根據自己的體會,忘掉過去,從零開始,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不怕吃苦,持之以恆,就可以幹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