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與新冠病毒疫情賽跑的“特效藥”:安全、有效仍待考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還在持續進展中,公眾對特效藥的期待也越發強烈。

1月31日,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在線發表多篇關於2019-nCoV病例的論文,其中一篇介紹了美國首例確診病例的診療過程以及其接受吉利德科學在研藥物Remdesivir(瑞德西韋)作為同情用藥進行試驗性治療的臨床表現。該患者在治療之後,病情出現了迅速緩解。

2月2日,國家藥監局藥品評審中心(CDE)官網就顯示,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

據悉,瑞德西韋是美國製藥公司吉利德(Gilead)在研的藥物。受理文件顯示,註冊企業為吉利德科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同時,中日友好醫院在官方微信中亦宣佈,其在武漢疫區牽頭開展瑞德西韋治療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臨床研究。

此次負責瑞德西韋臨床研究負責人為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曹彬。這一臨床試驗將於2月3日開始至4月27日結束,該試驗直接跨過Ⅱ期臨床研究,將入組輕、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總樣本量270例患者的Ⅲ期臨床試驗。

一位資深醫藥行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道:“吉利德一二期安全性的臨床在境外是完成的。由於目前屬於特殊時期,所以它可以在國內直接進入三期有效性的臨床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它在境外也是有一例有效性的數據,也就是說安全性的數據它應該是全的。”

她還特別對記者指出,吉利德這一情況屬於特例。應當理性看待瑞德西韋的註冊和上市,如果瑞德西韋能夠快速獲批,適應地限制其藥品註冊的期限可以作為一種風控手段。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德公司全球首席醫療官Merdad Parsey 在北京時間2月1日發佈的一則聲明表示,瑞德西韋是吉利德公司在研的藥物,目前尚未在任何國家獲得批准上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未被證實。在體外和動物模型中,瑞德西韋被證實了對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的病毒病原體均有活性,它們也屬於冠狀病毒,且與2019-nCoV在結構上非常相似,將瑞德西韋緊急用於治療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臨床數據也有限。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在一篇《新冠病毒“特效藥”瑞德西韋,別隨便用》的文中指出,美國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有效屬於個案,但並非意味著是這個藥的作用,或者這一藥物就適合大規模推廣了。

王立銘認為,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不僅僅用了瑞德西韋這麼一種藥,因為無法排除是其他治療方法的作用或是患者自愈的可能。同理,此前北大第一醫院王廣發服用了抗艾滋病藥物克立芝之後、體內新冠病毒肺炎很快好轉的事例亦然。

實際上,當前在研的抗2019-nCoV病毒感染項目不在少數,包括中國醫療集團的利托那韋、艾伯維的洛匹那韋、勃林格殷格翰的鹽酸氨溴索、吉得德的瑞德西韋等等。這些被認為是具有治療潛力但都未有切實的臨床證據的藥物在與新冠病毒疫情賽跑的同時,其自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