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初中生如何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小王老師


由父母進行監管,合理分配初中生兒女使用手機時間段,,不可讓初中生自由保管手機進行使用。上學必要時可給予佩帶黑白屏單功能手機進行打電話使用


時過境遷愛還在


如果上班老師講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老師講課,光想著依賴手機上的作業幫解答題是很難脫離手機的。所以,要想減少對手機的依賴,那就上學時堅決不能帶手機,不管智能手機或老年機(當然老年手機沒有作業幫也不能幫著解決問題)。如果學生在學校有什麼事的話就給老師說聲請老師給家長打電話就行了。

如果初中生所在的學校離家很遠的話(比如家離學三十多或更遠些),可以帶手機,但一定要有分寸,也就是說學生學上班聽老師講課的時候,要把手機放到寢室睡覺的地方,要好好的認真地聽老師講課,聽不懂的問題就問。初中生一般晚上是八點四十或五十放學,放學後一定要安排時間,可以看會手機,看新聞或學習一類的問題,決不能超過十點,超過十點以後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容易犯睡。也決不能打遊戲,因為打遊戲上癮容易超過時間。只有安排好了才能不會依賴手機,這事只有自己管住自己才能做好一切。

這只是我的一點小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張太順734


社交型依賴

手機通訊錄裡有200個好友,微信朋友圈裡有300好友,QQ各種群裡面還有4000多好友,這麼強大的人脈關係讓孩子難以割捨。

遊戲型依賴

手機裡面的網絡遊戲特別多,在長期的戰鬥中積累下來的功勳和經驗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滿足。

娛樂型依賴

手機裡面好友不多,遊戲不多,全部都是電影、音樂、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馬,不想寫作業總想摸手機。

如果孩子特別依賴手機,作為家長,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屬於哪一類的,然後再對症下藥,找到應對方法。

父母對孩子手機的管理,應充分尊重孩子的隱私空間和獨立人格。如果管束不當,過於監控或嘮叨,讓孩子感覺父母控制的影子無處不在,只會引起更大的叛逆。

家長對孩子玩手機的管束辦法,大體有四種方式:

第一種

隨便玩-給孩子買智能機,不限制孩子使用,只要孩子不在闖紅燈的時候玩遊戲,家長就聽之任之,不聞不問。

第二種

隨性管-給孩子買智能機,根據場合、使用時間等等因素隨性管,覺得像需要管的時候就管,覺得不需要管的時候就不管。比如聽說隔壁王二毛同學因為玩手機成績下降了,回家就把孩子的手機沒收了。後來聽說王二毛離家出走了,又趕緊把手機還給孩子。

第三種

軟隔離-給孩子買智能機,但是限制使用時間,時間到了即沒收,或是不給錢買流量包。在非娛樂時間,孩子的智能機除了打電話發短信,唯一還剩下的功能就是看時間。僅有的一個貪吃蛇遊戲也被強制卸載。

第四種

硬隔離-不給孩子買手機,或是給孩子買一臺82年的黑白屏手機,比如買個原價199元,打完折195元的諾基亞大屏老人機。只是為了隨時隨地可以聯繫上孩子。

我覺得如果能一直保持在第四種,當然會很有效果,但是實際上,許多家長是四個階段都經歷過的,基本上是從第一種慢慢變成第四種。

為什麼會這樣呢?

咱們來從人性的角度分析一下。家長對孩子的管束效果越來越差的原因:

6-12歲,家長會進行有條件的管制。我們會想,孩子這麼辛苦,學習之餘玩玩沒問題。人呢,最重要的是開心,只要開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偶爾看見網上說有孩子玩手機玩的傾家蕩產,就會心裡有些擔憂,不過看著孩子這麼聽話,也就放心了,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12-18歲,開始進行高條件的管制。因為這個時候已經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孩子看見手機兩眼發直,目瞪口呆,眼睛裡的光比手機屏幕還亮。孩子在跟家長說話的時候越來越沒有耐心,卻願意為了一件基本上沒什麼用的裝備耐心刷機十幾個小時。這個時候事情已經不可掌控了。有些家長於是放棄了,拿起自己的手機,刷朋友圈解悶。

所以你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往往等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再去想辦法,想著從源頭上處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源頭了。

也就是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沒有一個非常清醒的認識,等到我們有時間或者有精力來處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那我們需要怎麼做呢?

家長增強管束效果的十個辦法

1、儘可能晚的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孩子上學前儘量不要給孩子玩太多的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孩子上學後,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養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特別是兩三歲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給他們玩,因為屏幕的刺激對眼睛的發育影響很大。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鐵的負極對正極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沒有的。所以不要認為小孩子玩電子產品是在培養智力,我覺得用泥巴捏出一個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2、儘可能隱藏電子產品,不讓孩子知曉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手機、ipad這些電子產品儘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訴他這是媽媽用來工作的,不是玩的,那麼孩子的第一興趣就會減弱很多,轉去關注其他東西了。孩子對一切的東西都有濃厚的興趣,只要你把手機收起來,他自然會找到另外一個他感興趣的東西,比如iPad等等。當然iPad也是要收起來的。

3、家長以身作則,不當著孩子的面玩遊戲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管多麼喜歡玩遊戲,只要孩子在身邊,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單獨一個人玩。法律上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自己淪為手機的奴隸也就罷了,可別影響孩子。我見有家長居然跟自己的孩子炫耀新手機的諸多遊戲功能,這不是教唆犯罪嘛。

4、孩子調皮時,不要把玩手機等當作獎勵

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只要孩子不聽話、不吃飯時,就把電子產品給孩子玩,作為吃飯或聽話的交換條件。經常這樣,一旦孩子想玩了,就會鬧,不吃飯,做什麼都不願意,跟你撒潑,這時候,估計很多家長都沒折了,一旦習慣養成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建議把握好開始的這個關,不要讓孩子養成這種不良習慣。其實就像有的人聽說喝酒有害健康,於是花了十年時間,終於用抽菸來替代了喝酒,這又有什麼用呢?

5、多給孩子有趣的圖書或參加戶外活動

一旦孩子已經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幫孩子戒掉。可以試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給孩子很多有趣的圖書,帶孩子一起讀故事,或是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這樣孩子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





沿著鐵軌去拉薩


1、不帶手機或帶老人機上學,不接受任何理由的反駁。

“我要查單詞”“你可以用電子詞典(沒有遊戲和小說那種)”

“我要看時間”“你可以帶手錶”

“我要刷題”“怎麼?學校的題目還不夠多?”

“我要跟家裡人聯繫”“老人機幫到你~”

“我要查時政熱點,查單詞、刷題...........”

“好吧,我讓你帶,不過~請自覺地上交老師,跟老師約定每天一個時間段查看你要查的所有內容,用完放到老師那兒,要回家了再拿回來。”

相信我,微信和QQ的即時消息大多都是閒聊或者不需要立即回覆的信息。如果真有誰有重要的事情找你,他們一定會打電話的或者通過老師聯繫你的!

3、打開群的消息免打擾功能

很多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群,有的群十分活躍,每天消息不斷,還不時有土豪發紅包。不斷查看群消息,搶個幾毛幾分的紅包卻是會嚴重影響我們學習的專注度的。所以建議大家:對你所擁有的群進行一次精簡整理,退出無意義純閒聊的群,將倖存的群打開消息免打擾。學習時間可以直接關閉微信或QQ。

4、取消朋友圈照片更新提醒

很多人打開微信看見朋友圈有更新的小紅點,都會抑制不住地非要點開來查看一番,生怕錯過了什麼大事,跟不上朋友們的節奏。

但當你習慣不看朋友圈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你錯過的都是無關緊要的消息,人與人之間,彼此眼神的交流,面對面地分享日常的喜樂,不比在朋友圈的點贊更能增進感情麼?

5、降低更新朋友圈的頻率

剋制自己發朋友圈,求點讚的心理。幸福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感受,喜怒哀樂都可以直接地與身邊人分享,並不需要通過刻意的“曬”來刷存在感,也不用依靠別人的認同獲得自我滿足。

6、卸載絕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手機遊戲及娛樂APP

再次提醒一下,你們已經是初中生了,即將奔赴戰場,就一定不要沉迷遊戲了。

7、清理手機裡的電子書

看時政新聞是一種很好的瞭解社會、積累作文素材的方式,但是如果你只是沉迷於各種娛樂性質的虛構類小說,那就勸你不要看手機了。

8、在需要專注的時間打開手機免打擾功能

在需要專注學習的時間裡,建議大家給自己斷網,手機也要打開免打擾功能(可將幾個重要電話列入白名單)。

9、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機

睡前和早上醒來,是我們的手機依賴症最容易病發的時段,所以在這裡我想提醒大家:

在這兩個時段,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我們可以培養在睡前看一會書的習慣,建議大家休息時間好好休息,才能獲得高質量的睡眠。


趣味一哥


不要輕易相信孩子的自覺性,一定要時時加以監督控制。

手機被稱為“新時期的鴉片”,太多成年人都戒不掉玩手機的癮,況乎孩子?其實,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儘量讓孩子少接觸或不接觸手機,保持遠離手機並養成習慣,自然就不會對手機上癮,更不會產生依賴。

如果由於大人的放縱而讓孩子已然成了手機奴,怎麼樣改變現狀呢?不妨和孩子來個約法三章,以和平的方式逐漸解決問題。一,從時間入手,慢慢減少每天看手機的時間。首先讓他做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初中的孩子儼然一個小大人,自理能力應當相當強了,此時家長不要再大包大攬,把他們作為小皇帝小公主捧著,就得讓他做事,不做的話讓他自己承擔後果,同時也能佔用他的玩手機時間;或給他一個球,讓他出去鍛鍊,同樣也可以離開手機一會兒。二,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幫助管理手機,需要查什麼,家長幫著查,不給孩子任何藉機玩手機的機會。三,讓他做好作息計劃,並按規定執行,到點睡覺,拿開手機。

以上是在家的時候,如何減少對手機的依賴。上學的時候,建議徹底不帶手機,學校裡通常都有智能設備,查東西完全可以不用手機,實在不行,還有老師可問呢,不是嗎?堅持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對手機的依賴應當會有所減輕,甚至完全可以不用手機。


茗心


這個問題是目前初中生面臨的一個非常現實而迫切的問題,因為許多孩子都用手機,而且總的來看負面作用大大超過了正面作用。這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初中生的自制能力太差,很容易被手機影響!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所以,如何減少手機的影響就成了所有家長的強烈願望!於是就有很多辦法,比如,刪掉手機的遊戲,關閉上網功能,關閉微信和QQ,還有的列計劃,什麼時候可以用手機,用多長時間等等等等,辦法可謂啥都有!但效果都不怎麼好!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絕大多數人都會對手機產生依賴。對於孩子來說就更容易產生依賴!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用手機!

對!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用手機!實在要用就用2G手機就可以了,大人在孩子面前也別打遊戲看電影等娛樂!現在許多中學的管理都是這樣的!因為手機雖然對學習能有幫助,但到最好卻是負面影響逐步增大!相反,不用手機學習也不會受影響,大多數學習非常好的學生都是不用手機或很少用手機的!


金木金木金木金


手機是時代的產物,已經是一種新型的溝通工具,也是最快了解信息的來源,還能學習很多知識,提高智商,讓初中生完全不用手機,不瞭解社會與新的知識,也不現實。

 

第一,合理的安排時間表,讓初中生在規定的時間段玩手機;

 

第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的興趣。讓孩子覺得比玩手機,更有意義的事情。例如參加興趣培訓班、興趣活動等;

 

第三,就是讓他們遠離手機,忘記手機。平時把手機放在看不到的地方,開始可能有點不習慣,時間久了就慢慢習慣了,沒有手機;

 

最後,父母也儘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回到家,大人們都在玩手機,孩子看到也想玩,家長應該以身作則。

#頭條公開課繁星計劃#



邑兜君


看到這個話題,試著回答一下,因為家中也有初中生。我覺得減少手機依賴,第一點就是不能讓孩子擁有手機,自從智能手機廣泛應用以來,男女老少幾乎人手一塊,甚至兩塊。各種場合,都能看到大片大片的低頭族在刷著手機,不會與人溝通,完全沉浸在手機當中。我們大人都如此,何況是自我約束能力差的孩子,你讓他如何能抵擋住手機的誘惑。所以,要想減少手機依賴,就堅決不能給孩子買手機。

現在手機氾濫,價格也不貴,以至於好多家庭都不再安裝座機電話了,家庭成員每人一部手機,父母白天都要上班,要是怕聯繫不上孩子,就去買一部過去那種平板款式的手機(現在俗稱老人機),放在家裡,孩子放學回家要是有事情,可以隨時聯繫,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孩子對手機的依賴性。

另外,現在很多作業都需要通過手機APP來完成,有時候家長忙別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孩子就會利用這個機會玩手機。其實,很多APP裡面都有學生上網管控的,家長設置密碼即可,到時候只能完成作業,轉換不了其他網頁。

最後,要說的是,要跟孩子好好溝通,強調沉迷於手機的危害性,因為初中的孩子已經開始進入青春期,好好和孩子溝通還是很重要的。指引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嘉寧的生活


首先,要想自己的孩子減少對手機的依賴,就先從自己做起。讓自己少看手機,多和孩子學習一些有趣的知識,假期帶孩子出去旅行,廣泛知識,增高視野。多帶孩子去戶外,看看美麗的風景,呼吸新鮮空氣!總之一句話:多一些陪伴,多一份耐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ab00001389354d495b8\

小木魚乖


首先我認為,初中階段最好還是別讓孩子帶手機為好,手機是把雙刃劍,合理利用可以獲取知識,增長見識,提高成績。反之,則會嚴重影響成績。因為手機上的內容魚龍混雜,稍微把控不好就可以導致孩子思想出問題,形成手機依賴,戒之不掉,學習當然受影響了。

其次,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依賴性了,這時候也不能一下子讓他丟掉,可以逐步控制他看手機的時間,慢慢減少,直到孩子適應沒手機的日子。千萬不可過於偏激性,這樣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

再次多給孩子講講學習的重要性,講講手機的危害,讓他從心裡上先逐步去除依賴。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