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漢為什麼這幾年突然活躍起來了?

昨日大魔王


因為武漢陽了。其它地區痷了。

武漢,是中國創新經濟的引擎。中國工業的搖藍,中國革命發祥地,中國先進交通的杻紐,中國教育的母機,中國大江大湖的地理山川和追求卓越的革命人文精神。武漢是從谷底實現的超越和反彈的傳奇,是武漢市憲生市長,成發書記,一新書記廣等幾屆政府臥薪嚐膽的奮鬥努力,是政府的追求卓越和敢為人先,不畏人言的革新勇氣和奮鬥史詩,是技術為王的褚時健和任正非,是以技術和科教為王的城市雄風。

總之一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北方風沙滿地,南方加工低迷,唯有科教神器,不問南北東西。

自古為中國具有革命氣質的武漢大城,陰氣己退,陽長猛長,在以高技術為競技場的今後將一路高歌一往無前。


輕律量先


我覺得和國家的大戰略分不開,中部崛起戰略。以前武漢是中部數一數二的大城市,要資源有資源,要人才有人才,可就是留不住。2004年武漢城區只有四個高架立交(三陽路、航空路、大東門、武昌火車站),而那一年我去杭州,杭州已經有了出城快速路全程高架,在廣州到處都是高架橋的工地,而武漢2008年才剛起步,現在回望過去12年了,不容易啊,現在還在建,你的感覺沒有錯,再過五年,武漢會更好,而且周邊城市也會越來越好。


鍾聲990


其實是還賬。八十年代初,武漢上交中央財政在城市中僅次於上海,導致武漢無錢發展,一度被東莞等城市超越,從全國GDP排名第四降到十六七名。現在不用如此上交,武漢終於可以自己發展了。


鳳鄉勞人


以前東部開放,西部開發,東北振興,現在終於輪到中部崛起了,武漢坐了四十年冷板凳,現在終於要發威了。


劈英斬美


這個問題,我來解答下,你們看權威不?

眾所周知,目前中國經濟版圖上有三個經濟G點:北京、上海、廣深。號稱目前中國經濟三極。那麼,中國經濟第四極會在哪裡? 打開地圖,毫無疑問是“武漢”!10年後,除北上廣深外,武漢極有可能是中國經濟第四極!


成都、鄭州、重慶、天津與武漢比,差距還是巨大的;杭州、南京、長沙、合肥之流還得靠後。 此話怎講?不服來看:

武漢交通發展便利程度全國第一

1.武漢的地鐵的發展速度“前所未見”!從2012年開始,每年至少開通一條,未來地鐵密度將超過北上廣。 2、武漢高鐵也發展迅速成“米”字形,坐高鐵5小時之內能到全國各大個城市。 3、天河機場,吞吐量也極大,不僅國際航線不斷增開,已達到39條,直通 5大洲,三號航站樓已投入使用,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武漢人都可以說走就走了!


武漢新建住房成交量居全國第一

武漢的房價算不上貴,可牛逼的是,2015年起,連續三年武漢成功摘得全國住宅銷售套數第一名的“桂冠”,並連續7年年刷新年度紀錄。

武漢大學生數量居全球第一

武漢是被稱為大學城的地方 ,有全國知名學府武大、華科等頂尖學府。高校數量多,隨之而來的大學生也多,大學生數量高達110多萬,全球第一!


武漢醫療水平居全國第一

武漢醫療水平雄居全國四強,是可頒發國際認可的創傷急救資質證書的城市,被譽為中西部“醫都”,醫術已達發達國家水平,武漢醫院每千人擁有床位數5.44張,穩居全國第一!

武漢在建工地全國第一

武漢每天開工的工地數量超過12000個,在建工地居全國第一,密度達到1.3個/平方公里!


新建購物中心面積排全球第一

武漢伢可以逛的地方可謂是特別多!2014-2017年武漢就新增了58家商業體,面積總和超過570萬平方米。

全國機遇之城排行第一

武漢是一個飛速發展的城市,充滿了種種新的機遇。不光創業成本比較低,還有“青桐計劃”、“十百千人才工程”、“黃鶴英才計劃”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簡直是屬於想闖出一片天的有志者的天堂~


萬維財經


因為阮成發是武漢人,別人叫武漢大縣城阮一直難受,所有2009年開始武漢要彎道超車,阮唐組合,功不可沒,

阮頂住了南方系的狂轟濫炸,找央企借錢融資,建高架快速路,地鐵,長江大橋,,

唐負責招商引資,優化辦事環境,,

現在武漢快速路全國前3,地鐵開通里程全國第5,長江大橋近五年開通鸚鵡洲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沌口長江大橋,青山長江大橋,

長江三陽路公路地鐵隧道,

150米以上高樓全國第二

等等

這些都是武漢復興之路,,

阮那時候壓力太大了,感謝阮黃陂,

現在阮一步成為雲南省長,唐去成都書記,現在是重慶市長,這都是上面對阮唐組合的能力的表現,,





武漢木蘭家家度假民居


主要是武漢和河湖北的省市之爭在老俞頭來了後給調整過來了,解放後武漢一直是不受湖北管的化外之地也就是計劃單列,離直轄只有半步,湖北省政府只是租武漢地盤的機構而已,不信去看看武漢市長多半比湖北省長還有資歷和背景。,而且湖北的很多農業地區的開銷都是武漢承擔大部分(現在叫轉移支付),但是九十年代後期所有的內陸城市都收到沿海的衝擊,國有企業大批破產,導致了武漢的元氣大傷,大批內陸有能力的官員都去沿海和中央任職,進一步削弱了武漢和湖北的實力對比,這個時候湖北省覺得可以和武漢較較勁,也就是九十年代中後期到兩千年初,這幾年武漢最黑暗,大批下崗工人和一蹶不振的企事業單位,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湖北的企業武漢不管武漢的企業湖北不管,然後相互拆臺,黃石宜昌的輕工業產品不準武漢銷售,武漢的機床湖北企業不用。最後結果就是兩敗俱傷,導致了長沙鄭州都能和武漢擺擺手腕。好在中央派了俞頭來了,上來第一步就是治理機關作風,理順省市關係,武漢藉助湖北省的資源,做大做強,什麼一加八城市圈,一頭猛進兩翼齊飛的政策和東風遷址武漢都是那個時候的事情,如果武漢還在和湖北鬧估計東風會搬去廣州,廣州花都都把土地留好了。不要說武漢搶了東風而是十堰無法留住東風,東風合資品牌的營銷和研發團隊都在上海和北京就是佐證,山溝溝裡面怎麼給全國賣產品。武漢的光谷也是藉助這十幾年基建的發展產品大賣,徹底激活了武漢的技術和實力底蘊,現在武漢發展很良性,沒有太多的依靠金融和互聯網等較虛的產業,多半都是工業製造為主的產業,而且省以內需為主的經濟結構。躲過了08金融危機。


非要我改名字


1.曾幾何時,全國範圍內稱得上大的只有大上海,大武漢。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上海把武漢甩的遠遠的,就連中部的長沙,鄭州都有大超武漢之勢。一時間,武漢再也沒有昨日的輝煌,再也不能讓國人記得武漢曾經的歷史。髒亂差,全國最大的大縣城成為人們給武漢打下的印記。

2.武漢在睡夢中驚醒,奮起趕超。武漢這座城的優勢太多,地理位置九省通衢,長江航道經過武漢,上百所高校提供人才支撐,國家光電信息,生物醫藥,沌口車都等等。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滿城挖成了武漢的代名詞,城鐵,地鐵,高架,BRT在武漢三鎮同時開工,整個武漢像是要被翻一遍似的。大江大河大武漢,武漢,每天不一樣的口號在武漢三鎮的老百姓耳邊戰徹雲霄,激勵著熱血男兒幹事創業的氛圍已經悄然形成。僅僅幾年的時間,武漢不斷創新發展方式方法,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大力進行招商引資,地鐵通達在武漢三鎮,一座座長江大橋變通途,東湖綠道,中法生態城,光谷廣場改造,光谷火車站,地鐵南湖線,江夏線,漢南線,陽邏線,左嶺線,城際鐵路,四環環線等正如火如荼的在建設中。目前的武漢基本形成了以光谷東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園,以光谷南江夏為主形成了大學城,以漢口北片區為主形成了大的批發市場,漢南形成了以長城汽車東風汽車為主的車都,以東西湖吳家山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物流中轉中心一句話總結我們現在的大武漢。

之前的武漢你愛理不理,如今的武漢你高攀不起。


星星之火可以撩然


從滿城挖當市長時就在全城開始建設一直到調任雲南,武漢一直在大興土木,真TM堵了十來年,現在二環三環都修好,四環也差不多,二七橋,天興洲大橋,過江隧道鸚鵡洲長江大橋,楊四港已通和青山大橋也快了,規劃的地鐵馬上開通了加上武漢的地理位置想不突出都難,感謝滿城挖和後來的一新書記,馬書記加油😊


橙色的記憶a


因為阮哥大力發展城建,上萬工地同時開工,然後灰塵漫天飛舞,又正好趕上霧霾受大家重視,話題自然就跑到武漢上來了,為啥霧霾這麼重阿?因為武漢到處挖,灰大。。。這樣武漢就慢慢被議論多了!!!

哈哈哈,剛開個玩笑!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最近幾年,武漢的發展還是有目共睹的,地鐵的快速修建,高鐵的成型,高新產業的大力發展,特別是光電子行業在全國屬於頂尖之一。。。當然也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扶持。自古以來武漢就是一座老牌大城,且先天條件好(九省通衢,擁長江漢水,水陸空交通優勢明顯)本身在全國認知度就很高。

21世紀啥最可貴?當然是人才阿!!武漢高等學府眾多,在校大學生人數上百萬,這些都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絕對動力。當初武漢忽視(當時也確實也留不住)了這些資源,人才外流嚴重,導致了城市產業轉型困難發展緩慢,現在武漢重點關注了這塊,出臺了很多政策創造條件留住人才。

如今武漢潛力被髮掘,當然就會吸引大量人氣。人都有集眾心理,好比哪家吃的做得好,大家都去排隊吃,某路人路過一看,心想人氣旺肯定有乾貨,他也往裡面去擠!當今這樣形容武漢也差不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