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舊時漢源人是咋個過年的

從臘月開始,舊時的漢源人就忙著準備過年的事宜。這個月,可見大一點兒童開始扯提簧、小一點的幼童開始拉響簧,大人們開始忙著清除房屋的塵垢。

臘月初八,煮臘八粥。以各種各樣的米、豆、粟、菽果實和倒一起煮,名曰臘八粥。

臘月十六,衙門封印。尋常詞訟均停止。

臘月二十三,送灶。灶前設香燭、陳酒饌、剪草置谷、陳梳具,名曰送灶。

臘月三十,除夕日,更換桃符春帖以迎年,治酒饌祀神祭祖,老幼團聚晏飲,名曰團年。通志上說,除夕這天煮的飯可吃數日許多時候,名曰隔年飯。同時,把水甕(水缸)裝滿水,以示豐衣足食;把糧倉、櫃子、廂子封閉,以示不出財。夜晚,位卑年幼的要拜見位尊年長者,長輩給小孩發"壓歲錢″,謂之辭年。夜間,要接灶,禮儀禮節和送灶相同。深夜,全家人都不就寢,圍爐達旦,名曰守歲,取能保守遺業(勞動成果家業財富)之意。

正月初一,雞鳴時,焚香迓歲獻茶果於家龕祖堂前,鞭炮齊鳴,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天明進年糕或湯元,早面後全家男女卑幼依次叩賀族鄰戚友。在大年初一後家家"上墳掛紙″,親友間相互往來致賀,名曰拜年,相互置酒邀飲"吃春酒"。初一這一天,禁潑水掃地,通考上說這一天不討火不汲水,不掃地,漢源人的禁忌亦與之同,自初一至初十皆有避忌,謂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豆十麥,這十日內取用各物均隨日避之。

正月初五,謂之破五。舊時,正月初五是一個具有多重習俗含義的重要日子,但其宗旨均意在“破除”。其一,此日為“送窮土”日,人們要將“窮娘娘”掃地出門。其二,為禁忌解除日,因傳統概念的過年是單指正月初一至初五,故之前一些過年的禁忌至此可以消除或有所放鬆,如不能做新飯、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婦女不能動針線、不能打掃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其三,俗稱“潑汙”,即從大年除夕夜開始存留的汙水、垃圾可以全部倒掉清除。

正月初九,謂之上九。“九”,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且與“久”同音,因而“九”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吉祥數字之一。“九”表示最高、最多的意思。所以,常常被古代君王用來表達至高無上的地位。大年的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之日,這一天被稱為“天日節”、“玉皇誕”或“天公生”。所以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傳說,關於正月初九這天,有諸多的習俗:一是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都要隆重地慶賀,可謂普天同慶;二是民間的一些道觀、僧院,都要燒香唸經,虔誠迎送;三是民間的老百姓,全家大小都得齋戒沐浴,要舉行祭典,各家各戶都準備豐盛的酒宴,盡興喝個痛快,給玉皇大帝祝壽。四是由於這天是“天日節”,婦女們還要準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五是初九當天,民間禁止家人曬衣服,尤其是女褲、內衣等物,不可以晾曬;亦不可以倒垃圾桶,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六是一些虔誠的家庭,還會連夜趕往各地的天公廟禮敬,每年的農曆大年初八便燈火通明,熱鬧非凡。七是有人認為在初九這一天辦事,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有“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一大堆”的說法。據說,“上九日”這天辦事,會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辦事不僅順暢,而且辦得又多又利索。時至今日,有些上年紀的人,將難辦的事情放到正月初九這天來辦,認為這天辦事效果好。

在太平之世,各鄉辦龍燈獅燈者,自初八日起無論市場鄉村,沿門跳舞,鼓角雜沓,兒童歡呼,裝點太平氣象,神廟多豎燈杆(樹樹燈),高四五丈,懸燈約三四十盞不等;豐年,凡街坊鄉村多豎燈架於通衢(大路),謂之三官燈,晚間望之可助風景;家家戶戶的人家戶屋簷下都點上"簷燈",以裝點家園門庭。神廟"樹樹燈"、街坊"三官燈"、人家戶屋簷下的"簷燈″交相輝映,均以正月初八起至元宵止,即所謂的火樹銀花,一點也不假。

正月十五,元宵節。住戶人家叩(盍頭)許(許願)燃點者,謂之願燈,九襄白馬廟、富林三爺廟每年願燈不少。正月十四、五夜,城鄉街坊,有辦燈火會者,找扎燈綵迎神賽會,沿街花炮澈夜喧闐,士女雲集,填衢塞巷,各處龍燈獅燈亦薈萃比賽,樓臺絲管別有一翻盛況。正月十五還有登高會。這天,鄉曲士女奔走看會,名曰遊百病。元宵無處不鬧,俗稱"鬧元宵"。

至此,年事基本落下帷幕。

(一)貼春聯

舊時漢源人是咋個過年的


(二)團年

舊時漢源人是咋個過年的


(三)守歲

舊時漢源人是咋個過年的


(四)雄雞高唱搶炮

舊時漢源人是咋個過年的


(五)大年初一

舊時漢源人是咋個過年的


舊時漢源人是咋個過年的


(六)吃春酒

舊時漢源人是咋個過年的


(七)燈火會

舊時漢源人是咋個過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