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用一句更準確的話來表達對當下農村現實的認識?

老孫遁世無悶


四川地區:

年長的孤巢老人一生忠誠於土地,勉強度日難有結餘;

打工的中青一代奔波於天南海北,大多數差強人意,極少數漸有起色;

留守的孩子多數缺少有效管教,心理脆弱,性格孤僻,或遊戲成癮,或沾染惡習;

還有部分留守農民風雨不改,天天喝閒茶打麻將鬥地主,毫無進取之心,得過且過……

總結: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不會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多,少數人接管大部分土地是遲早的事!種地的多數傳統農民日子艱難,技術型農民逐漸做大做強!


點墨成書LYH


我是吉林省的一個農民,我們組每口人分3畝地超生的分l、5畝地,說句實話:農民如果靠種地,那得窮一輩子。農村凡是生活好的,都是有手藝的,如木工、瓦工、鋼筋工、長年在外打工,媳婦在家種地,只有這樣人家還行。但辛苦半輩子所掙的錢,供兒子上學、在給兒子買樓取妻就一分錢也沒有了。這時的夫妻二人己5O多歲了,為了生活,還得拼命的去掙,否則花啥呀?到老乍辦那?有病找誰呀?讓你們說:農民苦不苦?


淨無塵158


農村的現壯人少了,地荒了,老人多了,青年跑了,接班人沒了,面臨糧食緊張的日子近了。


老兵話多


我今年夏天去農村避暑,待了三個月,發現個問題,所有的老人都心疼他們的崽崽,不讓幹農活,想讓他們的後代結束他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一下子就過上城市生活,那娃貨比城市人還講究,不管父母死活著開車,吃好的,蓋高層,還要找城市媳婦,所以,父母達不到,他們就不願意,一點感恩心沒有,全剩下光棍了。還懶,還沒技能。愁人


老三屆173


農村農業部以及農村研究室。對土地以及荒山70年不變的政策。不太符合農村的實際。有的村莊變成了鬼村。沒有幾個人住啦。城市許多退休的老年人願意到農村去生活。還不允許買農村的房屋和土地。農村的政策還是死水一片。沒有把它變成活水養魚。


慈音1


農村不搞集體化機械化,偏偏搞分產到戶個人發家致富,最後是烏煙瘴氣一塌糊塗


用戶5894665641740


能在城裡哪怕鎮裡買的起房子的都走了,剩下的是無論如何都走不了了!由於孩子上學醫療養老負擔太重所有人的生活標準都很低只能保證最基本的生活!種地由於化肥農藥農資年年漲糧價幾乎年年緩慢往下降所以很多人種地都沒積極性,這樣下去糧食供應真有風險……至於把地包出去,自己種自己的地人工不算只能保本更何況是租人家的地僱人種!?所以所有承包流轉土地的都是為了政府補助款,補助期過去後立刻離開,這大概就是現狀!至於說整天打牌的,都是老頭老太,一直工作都混不上用的誰敢打牌!?不感冒發燒嗎!?到什麼程度知道嗎!?一畝地一年利潤不夠一個人一次感冒發燒用的!這就是現狀…………


微塵子3


過去熱熱鬧鬧,生氣勃勃的農村已變得如此冷清,分田到戶一夜回到瞭解放前,過去農民耕種為生活主要來源,現在靠的是打工掙錢。


龍鳳1818


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祖國農村處處新。


英子和靜靜的老爸


要說目前農村的現狀,用一句話是表達不完的,因為農村的變化各地不一,南、北方的農村面貌有著不同的地方,相對來說:北方的農村比南方的農村更有鄉土氣息的味道,廣闊的天野裡莊稼佈滿地,金燦燦、綠油油的飄香四溢,是象模象樣的農村莊稼人(東北三省更為突出)。可南方卻不一樣了,也許出於土地沒有那麼集中連片,田塊都分佈在丘陵地帶,難以使用機械化操作,導致農民對種田的積極性下降,都往外跑......

也只能給南方的農村說句實話:“平時看見老人和小孩,過年過節人氣旺得很!!!”,可責任田哪塊是哪家的都難辨認,雜草叢生過人高,放牛牧草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