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這場陰霾也許是互聯網行業走出寒冬的一個契機

我的觀點正如題目所說的這場災難也許是一個機會,後面聊一聊我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2019的冬天

總所周知2019年對於整個互聯網行業而言,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說確實過的很不容易。資本、市場、預期都在磨礪著每一個互聯網從業者的心智。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是隻要在這個圈子裡,每一個從業者多多少少都會聽到自己朋友或者自己親身經歷了事業的問題。

17年前的例子

2003年非典期間,也是中國互聯網在世紀之交的泡沫危機之後,迎來的第一個春天。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也宣告了從萌芽階段正式進入了快速成長的階段。

當然也有人說他們是發了國難的財,但是理智的人都知道,其實這個邏輯站不住腳。人民不是傻子,他們會用自己手裡的鈔票為他們認為值得的東西買單。有人可以坑你一時,但是沒有人會傻到被坑17年。

那我們來聊一聊為什麼互聯網行業會在非典之後野蠻生長呢。因為疫情期間大家不敢出門?當然不單純是這個原因,如果只是這樣疫情結束之後,按理來說互聯網行業還是會回到疫情出現之前的軌道上去。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習慣!沒錯我們這個行業的人每天都會提到的用戶習慣培養,中的那個習慣。

就像網約車剛出現的時候,資本花了數以百億計的錢其目的只是為了讓用戶從原來的路邊招手改變到拿出手機。相同的例子在互聯網行業每天都在發生。幾個月的非典強制的改變了所有人每天的行為方式,這才給了互聯網行業那麼好的土壤,因此才有了後來的野蠻生長。

用一句老套的話來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只要很多用戶能養成一個類似的習慣,那麼互聯網行業就能很快的孕育出一個與這個習慣相適應的服務產業。為什麼是互聯網行業而不是其他行業呢?因為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比其他任何行業都更能適應變化,在用一句老套的話來說,互聯網行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從增量到存量再到增量

這也是一個老話題,從拼多多、快手這些公司出現開始互聯網行業就開始向下沉市場進軍,到目前為止下沉市場的空間也基本被填滿了。互聯網寒冬的到來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互聯網的發展從增量之爭發展到了存量之爭。在現有市場環境下每個用戶每天能在網上花費的時間是有限的,一家公司要發展獲取更多的用戶就必然會擠壓其他公司的生存空間。那麼如果互聯網公司的發展能不擠壓其他公司的生存空間的話,那麼整個行業的天花板就會往上移一些,整個行業就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行業衝擊

疫情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都不會是一個好消息。可是要談到衝擊,互聯網行業受損程度相對會比傳統行業低一些。這從各大互聯網公司都開始遠程辦公,而傳統行業卻沒有辦法效仿就能看的出來。疫情結束之後互聯網行業也更容易從陰霾中走出來。

資本

資本家是嗅覺罪靈敏的生物,而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尋的。有2003年的例子在,資本也會更加關注由變革帶來的市場機會,這也會為行業發展提供助力

已經初現苗頭的行業

  • 遠程教育
  • 遠程辦公

現在已經可以預見,遠程教育/辦公行業的軟件服務商在疫情結束後一定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土壤。不用花大價錢去培養用戶習慣,對於服務提供商們而言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總結

  • 用戶習慣的改變為互聯網的發展騰出了很大的空間
  • 互聯網公司憑藉原有的信息化能力,降低了疫情期間公司的損失
  • 資本會為互聯網注入生機
  • 中華民族是一個越戰越勇的民族,沒有什麼能打倒我們!!!!!!!


這場陰霾也許是互聯網行業走出寒冬的一個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