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鄧世昌真有把握撞沉日本的吉野號嗎?鄧公的心裡其實非常的明白

我們從兒時的歷史課本之中,就知道了在一百多年以前的那次甲午海戰之中,我們的民族英雄鄧世昌在最為危難之時刻,在自己的致遠號已經受重傷的前提之下,率領全船以最快的馬力向日本的主力戰船吉野號撞擊的歷史故事,當時對於鄧公之偉大,記憶非常的深刻,對於那句“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的輓聯也是記憶猶新!

鄧世昌真有把握撞沉日本的吉野號嗎?鄧公的心裡其實非常的明白

只是,當時的鄧世昌所制定的這個作戰方案,他真的有十足的把握嗎?自己的致遠號就一定能將日本的吉野號撞沉嗎?隨著現在的很多的謎底的揭開,我們也看到了另外的一種可能,那就是鄧世昌很有可能在決定這個方案之時,就已經知道,不可能會成功了,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在當年的海戰之中,確實是有利用自己的船體去撞擊敵方戰船的戰術,但是這是要講究兩個因素的。

鄧世昌真有把握撞沉日本的吉野號嗎?鄧公的心裡其實非常的明白

一個是撞擊的角度問題,要保證自己撞擊敵人之後,本艦不受太大的損傷。

而另一個因素是撞擊時的速度,船的速度要在可控範圍之內,這樣方便自己在撞擊之後,能控制船體進行倒車和相應的操作。

而我們看當時的鄧公的致遠號,似乎這兩點因素都不具備,而且鄧公是令戰船全速前進的,身為海軍將領的鄧世昌是不可能不知道這樣做是有去無回的。

鄧世昌真有把握撞沉日本的吉野號嗎?鄧公的心裡其實非常的明白

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要注意,致遠號和吉野號的噸位是有差距的,致遠號的排水量為2300號,而吉野號的排水量則是4150噸,是致遠號的近兩倍,以低噸位的致遠去猛烈的衝擊吉野,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吉野不一定會沉沒,但是致遠則很可能救不回來了,對於這一點,相信鄧世昌也是知道的。

那麼,既然鄧世昌知道自己的方案几乎不可能成功,又為什麼要在戰場上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鄧世昌真有把握撞沉日本的吉野號嗎?鄧公的心裡其實非常的明白

筆者個人感覺,鄧公之所以這樣做,是一種決死之心,對於清朝的情況和海軍的實力,鄧世昌心裡是有數的,他深知,此次敗北絕不會是結束,在以後清朝面對日本時,將會有更多的無奈和失敗,我們知道,鄧世昌是一個愛國軍人,也許在他的心裡,不想再看到清朝面對日本時的一敗而再敗了吧,在戰場之上,唯有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使命和生命,儘自己作為一個軍人的本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