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現在農村種地能致富嗎?請舉例說明?

李茗說鄉村


種地能致富,但是要看你的種植規模有多大,種植技術有多強,種植的品種是否有市場。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以沾化冬棗聞名全國,全區曾經以有50萬畝冬棗種植面積為傲,在三十餘年的冬棗生產過程中,以冬棗致富的農民不計其數,其中最知名的是下窪鎮某村的一名老人,夫妻二人種植了5畝短枝冬棗,最低畝收入2萬元左右,最高畝收入達到7.5萬元,也就是說5.5畝棗園年收入達到了接近40萬元,而且還不是一年,據我所知他曾經連續兩年都曾經收入了這麼多。

不要認為我是在漫天吹牛,這是真的,雖然我不方便在這裡告訴你他的詳細住址跟聯繫方式,但是如果你想向他學習,我可以介紹你們認識,像他這樣的例子雖然不是很多,但是我還能說出幾個。

富國鎮某村村民,種植冬棗以來從沒有使用過任何化學肥料,堅持使用有機肥、採取各種生態防治技術,所生產的冬棗品質非常有名,我不知道他種了幾畝長枝冬棗、幾畝短枝冬棗,但是我知道他的長枝冬棗每公斤30元還供不應求,短枝冬棗每公斤80元還買不到,按照每畝生產冬棗1000公斤計算,畝收入是多少大家一目瞭然,

當然了,還有很多的農民種植冬棗沒有致富,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農產品銷售尤其是水果靠的是品質,優質優價、劣質劣價、無質無價,拿出好的產品就能賣出好的價錢。

我這樣說並不是說只有種植水果才能致富,但是你種了幾十畝地,卻一直在種植小麥、玉米,想致富那時根本不可能的。以我們這裡的收入來算,種植一畝小麥、玉米,風調雨順的時候能純收入一茬,充其量也就一千多元,幾十畝地的純收入也就是幾萬元,維持生計夠用了,但是想致富那時根本不可能的。

近幾年土地流轉風行,很多大企業來我們這邊承包土地,一包就是幾千畝,橫店集團曾經在我們這邊承包了幾萬畝地種植苜蓿,最後的結果就是賠的血本無歸,還有一家企業承包了幾千畝土地種植國草,據我所知僅2018年就虧損達500萬元,今年也是捲起鋪蓋走了人,仍在這裡幾百噸包裝好的國草給債主當了院牆。


人已醉夢難醒


農民種地掙不了幾個錢,但如果堅持對了,致富路上,幸福滿滿。

我的家鄉河西小鎮,種植韭菜大棚二十多年了,這裡人均耕地少,一個80米大棚一個冬天收入頂種十畝地糧食收入,當地政府積極扶持,拓寬韭萊銷路,如今,家鄉韭菜銷往新疆,青海,蘭州等西北各大城市,成為家鄉農民致富的龍頭產業支柱。

我大姐家種了三個溫室大棚,是種韭菜棚最早的,她家總共承包地九畝過一點,一個50米,一個80米,一個60米,18年地上總收入六萬元。

兩個六十多歲的農村老人,兒女都不在身邊,靠種溫室大棚,也不請幫工,有這麼好的效率,確實也靠堅持才換來的。

溫馨提示,大棚種植投資風險大,如果不吃苦,不付出,很難有高回報。種植韭菜大棚,鏟菜時,一天忙得只能吃上一頓飯,大多數吃飯時間都在鏟菜點上,靠吃方便食品,過年過節,遇上出菜,家裡來了客人,主人只能給客人家門鑰匙,其它隨便客人安排等待主人回家,根本沒個準點!


開心151933790


種地能致富 母豬爬上樹 我鄰居王大爺聽說老家承包地價格低 辭掉工作回到老家 種起了地 剛種地第一年買了大型拖拉機 可隨後兩年慢慢的將大型拖拉機換成了手扶拖拉機 現在 手扶拖拉機也賣了廢鐵 農業局下村考察 找到他問他為什麼 他說每年的收入不夠第二年下種的 只能賣掉拖拉機換種子 農業局深深意識到種地農民的不容易 這不今年大旱 也不想辦法調水澆地 乾脆不讓種了


李猛877


問:現在種田能致富嗎?目前看,種地不能致富!


在過去,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拿土地給命都不換,那是因為過去農民吃上頓沒有下頓,經常吃野菜充飢。而土地打的糧食只能飲命,賣糧想都不敢想。


而現在,隨說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絕大多數農民沒有富起來,很多農民外出打工,而把土地當副業種了,這是因為種地不掙錢。

——人多地少,一家一畝三分地,扣除種地費用,根本就沒有收入。

——種地靠天吃飯,遇上災年,顆粒無收,種地還賠錢。

——增產不增收,糧食豐收了,就出現了賣糧難的問題。而且價格也進入低谷,地雖然種的多,但還是不掙錢。



——種地費用逐年提高。種子、化肥、農藥、地租錢等等有增無減,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種地積的極性,種地成本提高。農民種地很難掙到錢。

農民祖祖輩輩種地,但始終沒有富起來,所謂種地富起來的是個別種地大戶,他們靠政策致富。

感謝你對沙塵暴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你的評論和留言!


沙塵暴5478


在我們農村老人們口頭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表百姓在家務農地也有一小部分人乾的不錯。在當地政府領導下,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特色農業種殖如樂陵小棗,壽光大棚蔬菜種殖。還有有的地方種果樹等等。總而善之,只要貪上真正為老百好辦好事辦實事的好領導,老百姓才能發家至富。

但是,全國主產糧食地區,基本都是一年兩季糧,小麥玉米,糧賤傷農以是事實。有人說土地承包,流轉。假如一個人承包五十.畝,一百畝你又能掙多少錢。

舉個例子,我們村南邊有一個村,土地全部承包給了他人。我們村東邊一個村裡的一個小隊,也就是說一個組也承包給了一個人。

先說南邊村的,全村大約一千二百多畝地,承包給一個外地人。村裡協助辦理的。承包人(化名老孫)進行了土地整合,便於管理。第一期進行打井,埋管道硬於澆灌。老孫承包面積大,得到了國家農業補貼,光這筆錢就好幾十萬。每年兩季糧,小麥玉米,論產量不跟我們村的糧食產量高。就我們這樣幹拋去投資,不計自己工錢,好年景一年兩季一畝地有六七百塊錢,他那麼大投資,所有工序全顧人,根本掙不到錢,弄個不賠不掙就不錯。後來人們才知道,人家有人有關係,光補貼就幾十萬。他哥哥是某某農業大學校長,所有種子,化肥,農藥都是最便宜的。村裡有的農民也有後悔,年輕人可以無憂無慮的打工去了,那些上j歲數的老年人,打工沒有用的了,只有在家閒玩。如果有地自己也能解覺溫飽問題,最起碼種點糧食自己夠吃,俗話說:家中有糧心中不慌。現在好,掙不著錢,一畝地只有六百塊錢的承包費,日子卻實是不好過。

再說東邊村的那位,自己承包二百來畝,夠不上國家補貼,第一年投資打井,打了三口井沒有出水,一下沒了轍。我們這一片村外邊打井沒有水,村裡面就有幾口好井,澆地都買水。東邊村和我們方位有點衝,也出現這種請況。第一年收穫後,弄了不賠不掙。種了兩年,第三年只接沒有種,人失蹤跑了。二百來畝地荒草一片,老百姓不願意,又找不到人,上面下來一查,一看老百姓手中承包合同不規範,合同無效,老百姓吃了虧,到現在也沒找到人。

所以說,不管大承包商還是小承包商,農民都是弱勢群體,他們大承包商如過沒有國家補貼,他們也撐不下去。

小承包商根本就不掙錢,和所有老百姓一樣,種糧發不了財,富不起來。以上自己的關點,歡迎評論。


三農大哥8189249


整囊不能致富?我感受最深的是:我們家租水庫邊的田種烤煙那些年……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有多高……農民用大糞桶跳水澆煙一挑水幾十公斤挑著水還小跑著……因為囊因為那時候農民種地有收入……那哈不要懶麼種地麼一年的收入和國家單位那些工作人員的收入相差不是太大……有些經濟作物種的多的家庭比國家單位人員的收入還高……這哈麼農民家庭與其他行業的收入差距太大啦……農民的積極性還去那點找?……國家提出實施的鄉村振興……是好事是實事……不過一味地講土地流轉耕地徵收,勞務輸出勞動力轉移,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等等這些畫餅充飢的話……不能調動起億萬人民發自內心的積極性,不能從根本上調動億萬人民的沒在動力……最關鍵是讓點利給農民……農民種地有收益有收入內心平衡……不用那個喊不用那個說積極性自然就有……農業投入自然會增加……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會順其自然的實現……民義順民心說整個社會絕大多數民眾的沒在動力就有了………鄉村振興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瀘永春


現在靠種地發家致富,看怎麼樣種地了。

1.如果還是採取傳統當時種個幾畝地。弄個溫飽還可以,發家致富很難。我們來算一下成本,一畝地種植小麥,需要肥料100斤成本200元,種子100元,農藥交通費100元,收割機100元,耕地50元。算在一起成本550元,小麥價格按照1元一斤,一畝地掙個450元,種個10畝地也沒有多少的收入。

2.規模化種植,有經驗技術的情況下,種植幾百畝土地,好的年景下,一畝地200元盈利,500畝可以有個10萬收入。這還能小小的發家致富,遇到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可能會遇到虧損。

3.種植經濟作物,這樣對市場有好的判斷,能夠預測到那種經濟作物行情好,種的不多也是有機會發家致富的。

最後,總結一下,農村現在種地不容易,糧食價格不高,一直都是薄利行業。想在這個行業發家致富,還是要下一單功夫的。











鄉村文旅


一直以來,農民都是被忽略的群體,在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中,城鎮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農民都走上了大城市的打工道路中,但很多農民都沒有放棄自家的土地。每到農忙的時候,農民都會返回家裡收種糧食,到了農閒的時候再次回到工地上打工。這種模式一直在農村持續了幾十年的時間。但實際上農民一直都沒有什麼變化,除了自家的樓房蓋起來了,小轎車多了起來,但實際上農民的生活壓力一直都很大。

一、看病難

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現在的農村老人也越來越多。而老人在常年的生活實踐中,往往一身都是疾病,不是腰腿痛就是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的費用就是上千元,一場小病3年白忙活了,一場大病農民那點積蓄還真不夠看的。

二、物價飛漲

現在的物價一直都在不斷的上漲,但大家所從事的工作,工資卻一直都沒有出現大漲。雖然農民已經打拼多年,但每個月的工資,除去各種生活費真的剩不了多少了。畢竟現在的房租很貴,物價消費水平也非常的高,這樣一來農民只能縮減開支,但實際上就算再怎麼縮減,房租和一日三餐不能省去。這樣一來農民的工資少的可憐,每年過年回家拿不到多少錢。

三、打工難

農民去大城市打工並不容易,基本上都是從事著最低端的體力勞動。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沒有技術和經驗,這樣一來工資水平自然就會很低。雖然很多人都說農民工工資8000元以上,那是技術工,大多數的農民工資5000元。甚至還會遇到拖欠工資的情況,也有一些老闆隨意剋扣工資,這樣一來到手的工資更低。

四、糧食不賺錢

現在很多的農民直接到外面打工不回家了,過去農忙的時候都會回家種地,但近年來農民都將自家的土地承包給親鄰種植。自己則走上了大城市的打工中,主要還是因為種糧食不賺錢,一畝小麥的收益500元,一般一戶農民的土地是5-8畝,忙活半年也才不過才4000元。主要的原因還是農作物的價格太低,現在的種植成本再次提高,農民的收入降低。

以上四個原因就是農民的真實寫照,相信在國家的政策幫助下,未來這些難題都會消失,大家怎麼看呢?


用戶6223349678


現在種地能致富嗎?

我覺得能致富!

種地能致富是有前提的

種地想要致富,手機必須要有一定的土地!沒有一定規模的土地!想要致富是比較困難的,假如黃金會發芽!你手裡就三分地,即使黃金能種出翻倍的黃金,又能賺多少錢呢?又怎麼能致富呢?



加上種地的利潤微薄,所以要以量取勝,量上去了,財富才能上去!

為什麼要這麼說?

我們村裡就是地多的人致富速度是最快的!我們廣西種的是甘蔗,種兩畝地,不痛不癢,都不夠甘蔗車裝滿,這樣怎麼能致富,以量取勝就是增加種植面積,把微薄的利潤疊加,從而達到有豐厚收入的目的!假如我們種兩百畝,是原來兩畝的200倍,原來兩畝的產量8噸一畝,兩畝16噸,每頓520元,收入8320元!現在種植200畝,每畝同樣8噸,每噸520元,那麼收入就是83200塊!種植面積大優勢就提現出來了!



我們這就有個人,甘蔗管理員,他就是大面積的種植甘蔗,自己又是甘蔗車司機和抓機司機!有兩個兒子上初中,現在都已經沒人一套房子在市區!他也沒有搬出去,還是在家種甘蔗,當司機!年收入估計至少50萬往上!

所以說種是能致富的,前提是你手裡要有地!而且是有一定規模的土地!



其次是要有農業種植技術!

任何農作物都需要精心的管理,才會有好的產量,人家的甘蔗為什麼有8噸每畝的產量,而我們才6噸,這樣的話,在產量上就輸了兩噸,也就是1040塊!這樣就壓縮裡利潤,想要種地致富需要到位的管理技術來提升作物的產量!才能提高自己種地的利潤!才能靠種地致富!

很多農民以為,只要甘蔗下地到砍季,就可以收穫,但是甘蔗的好賴卻不同!我們村人就有人這樣說,“你管理的好,到砍季你收甘蔗我不管理我還不是一樣有甘蔗砍”話睡然沒錯,但是,你忽略了個問題,同樣是甘蔗,你的有人家一半長嗎?有人家一半粗嗎?有人家一半的噸位嗎?



肯定是不能比的!我們種甘蔗的人總列出來的經驗,種地是需要技術的!有了技術的加持,產量會有質的提升!產量提升利潤自然多!

所以,我認為,種地是能致富的,在未來,手上有越多的土地,代表著擁有越多的財富!



小菜說三農,分享農村事!如果幫助到您點個贊!關注小菜說三農,瞭解更多農村、農民、農業知識!


小菜說三農


能致富,致大富。

我們這火燒坪鄉是全國有名的蔬菜之鄉,高山蔬菜種植的發源地。每年來這購菜的車絡繹不絕,當地農戶也因此致了富。在火燒坪有個青樹包樹,是遠近聞名的豪車村,就是不算他們購置的家產,只算存款最少的也有幾十萬,一百萬以上的一大層。早幾年聽說火燒坪要建飛機場,這幾年我沒去過,不知建好了沒有?一個高山上的國家貧困縣,還只是小小的一個鄉,要建飛機場,全得益於當地經濟的迅猛發展,而這個迅猛發展的經濟全是該鄉唯一的主導產業蔬菜種植的功勞。因為火燒坪的出名,周邊村鎮的蔬菜也都種了起來,像樂園村,雲臺荒村等等,並且都掙到了錢。

現在山上往集鎮上搬的人越來越多,因為他們種蔬菜都掙了大錢,有錢買地基蓋房子。我們這國道邊的地基一般1萬2一米,光買個地基就得十幾萬。就是在離國道五十米通公路的地方買土瓦屋,把土瓦屋拆了再蓋房,一個土瓦屋也要十幾萬。在這買地基的山上下來的人都是種蔬菜的,可見種蔬菜何等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