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參團旅遊,大部分都是50、60、70歲的老人較多,年輕人蔘團遊很少?

正霞13


從到臺灣的旅行團成員來看,的確,參加旅行團的人,多數是50+的佔多數;不過,團員裡年輕的不是沒有,只是相對少些。



大陸開放赴臺旅遊時,首先就是團遊,團進團出,之後在2011年陸續開放自由行,到2019年,大陸開放了47個城市戶口居民,可以赴臺自由行。相較團,赴臺自由行的人裡,年輕人就遠遠比半百以上的人多了,而且,女生比男生多。

由於開放城市的限制,很多大陸朋友不能自由行,只能參團,而年輕朋友意願就不高了。



另外,對於長輩朋友來說,去臺灣踏上寶島土地,是他們此生可能最想完成的一件事。因此,不能自由行的,只能參團,而可以自由行的,或也會因為手續、吃住行等因素,乾脆選擇參加團去臺灣,比較省事吧。

到臺灣參加團旅遊或是自由行,沒有年齡限制(除非自己一人,得20歲,或學生18),即使70歲,也可以來臺灣的,同文同種語言相同,完全不用擔心在臺灣旅遊的安全或不便。

如果能自由行,期望長輩朋友也勇敢的到臺灣自由行。即使要參加團,也請參加高品質、少去購物的團。千萬、千萬不要參加購物廉價團。


臺灣自由行


。。。對於老年人。。。個人感覺還是報團比較好。。。自個父母要是出去是自由行,就算一路行程的機酒全幫忙訂好,也絕逼要擔心。。。事實也是,當時給父母訂過機酒自由行,大致玩的地方都幫忙地圖標記好,最後父母都嫌去哪裡哪裡麻煩,或者不知道怎麼過去,懶得特地打車,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酒店,或者酒店附近,當時也是提前做了最壞打算,酒店給訂的香格里拉,確保早餐的足夠豐盛,中午晚飯隨便對付就隨便對付了。。。如果子女陪同的話,那肯定是自由行方便。。。

。。。其次,周邊遊就算了,低價購物團就低價了。。。稍微遠點的不希望老年人跟低價團,最起碼各大旅行網站4鑽以上的團。。。。。。

。。。實在想讓老年人體驗自由行的,只能建議子女酒店位置選的市中心熱鬧點的地方,酒店最起碼攜程4鑽以上水平,並且早餐一定要帶,可以的話其中幾天晚餐也帶了最好。。。

。。。事實也是自由行比跟團遊貴很多很多。。。對於老年人,跟團遊會性價比更高點。。。


一殺豬者一


作為一個資深旅遊人,這個問題我來解答一下!

旅遊,作為太平盛世下的一大娛樂活動,成為了現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必需品。旅遊人群可以說是遍佈各個年齡階層,出遊方式更是五花八門。

下面我來就您說的跟團遊為什麼是50-70歲的中老年人偏多現象,站在我的角度給您分析一下,您看是不是您想要的答案。

一、旅遊人群我姑且分為20歲以下,20-30歲,30-50歲,50-70歲,70歲以上,五個人群。

二、解釋人群特性。

1.20歲以下的基本都還是學生,出遊方式,出遊時間,出遊的資金基本都不能自己說了算,所以這部分人不做考慮。

2.20-30歲的人剛剛步入社會,財務沒有實現自由,存款基本沒有,對社會判斷還停留在老闆,師傅的引導下,所以他們出遊是說走就走,多在於挑戰和獵奇。

3.30-50歲的人是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財務自由,但是也是事情最多的人,由於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人情世故左右,他們的空餘時間自己說了不算,所以他們的出遊方式多為自駕遊和短途遊。

4.50歲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是奶奶爺爺輩了,家庭的羈絆基本沒有了,除了孫子輩需要照顧基本沒有什麼可以左右他們出遊,所以他們有充足的時間來計劃出遊路線,由於社會發展過快,這部分人對一些互聯網產品不熟悉,他們選擇出遊的方式就多為報旅遊團。有人安排,有人照顧,不用操心。

5.70歲以上的多因身體原因左右了他們的出遊方式。不做討論。

其實跟團旅遊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在國外發達國家,跟團遊是中產以上人群選擇的,自駕等等自行旅遊多為經濟窘迫的人選擇的,中國目前的旅遊趨勢和發達國家正好相反,這並不是一種趨勢而是一種病態的發展,但也從側面說明了旅遊在國內的急需性和發展的蓬勃度,等生產力達道一定水平肯定要回歸正常的旅遊秩序。

其實想多說點,但怕跑題,就說這麼多,您看我的回答您滿意嗎?


豫商旅遊小可


為什麼參團旅遊,大部分都是50、60、70歲的老人較多,年輕人參團遊很少?

說走就走,是人生最華美的奢侈,也是最燦爛的自由。

做為資深旅遊行業從業者,旅行社的經營者,關於旅遊,總結了3個公式給大家體會一下:

  • 旅遊 = 時間 + 金錢
  • 有錢 + 沒時間 ≠ 旅遊
  • 有時間 + 沒錢 ≠ 旅遊

在我眼中,旅遊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所謂的名牌包包、化妝品、手錶、首飾等等等等,凡是用錢就能換來的,那都不是真正的奢侈品。


好了,現在迴歸題主的問題。

在我剛進入旅遊行業的時候,我同樣很困惑

  • 為什麼跟團旅遊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

  • 為什麼連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盧浮宮門外都有來自中國五顏六色漫天飛舞的絲巾?

隨著經驗的積累,我發現老年人喜歡跟團遊,有5個重要的原因:

  1. 退休以後,有大把時間可以用作休閒、娛樂;

  2. 幾乎所有的老年人都不會使用電腦,不會自己查找攻略,不會在網上訂機票和酒店;

  3. 按照老年人的消費觀念,必須要見到實體店,哪怕他們會使用微信/支付寶支付,也要到門市上諮詢、消費;

  4. 老年人在旅遊的時候更喜歡深刻的瞭解景點、景區的歷史文化,若是沒有導遊的全程講解,他們會覺得白走一趟。他們寧願時間安排緊湊一點,也不願意走馬觀花式的旅遊;

  5. 他們更喜歡約上朋友三四一起去旅遊,享受旅遊途中的樂趣,與老友分享旅遊的所見所得,而不是與一兩個家人躺在沙灘上發呆。

說完老年人愛跟團旅遊,我們再來說一說年輕人不愛跟團遊的6個原因:

  1. 近些年旅行團的口碑被一部分沒有道德底線的“人渣”敗壞了,讓很多年輕人給旅行社貼上了“低價團”、“套路”、“坑人”的標籤,不願意相信旅行社;

  2. 年輕人更喜歡自由,不受約束,並且有充沛的精力自己制定行程、攻略;

  3. 年輕人更在意旅行的品質,吃住是否讓自己滿意;

  4. 年輕人更加的自我,不願意支付旅行社的服務溢價;

  5. 年輕人更多的選擇是度假,而不是歷史人文景觀的遊覽;

  6. 大部分年輕人無法支付旅遊所需的費用,經濟獨立是一個大問題:

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說
收入高=沒時間,有時間=收入低;

所以,80、90後的年輕人,大部分滿足不了“時間+金錢”這個苛刻的條件。更別說還有大把的年輕人被“彩禮”、“房貸”、“車貸”壓的喘不過氣。


說實在的,跟團遊比自由行便宜太多太多了。做為中老年人來說,他們更願意選擇實惠、方便、省心、高性價比的旅遊團。

以上為個人看法,請各位看官多多包涵。


最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喜歡的2句話:

  • 生活不是為了趕路,而是為了感受路。

  • 如果說生命是一場旅途,比起沿途的風景,更精彩的是看風景的心情,生活一定要有所熱愛,比如去旅行,去讀書,好好的愛自己。


印象旅遊圈


參團遊大部分是50.60.70歲,三個年齡的老人較多。

因有幾個因素,在這三個年段的人,他,她們對高科技的東西還不能完全掌控,比如去旅遊時,用手機支付,還有的地方需要驗指紋才能進旅遊景區。

一,跟團遊可減少很多煩事,比如門票,交通,住宿,吃都會由旅行社安排好,這對我們有很多好處。

因我們到一個陌生的景點旅遊,有許多人文景觀和當地風士人情,民俗習慣都不瞭解,導遊可一,一進行講解,



二,旅遊景點比較分散,有些地方是需要代步工具,如需乘大巴車,索道,電梯,小火車。這些都有導遊安排好,因有時我們身體不舒適,還有線路不懂,導遊都會帶你前行,如有什麼意外,旅遊團都會作出相應處理。這也是大部分老年人選擇參團的志向。


三,50.60.70歲這三個段的人,有時腦子和身體都跟不上步伐,需要有人提醒和照顧,但兒女們都在上班,沒有年輕人陪同,所以邀上幾個好姐妹,跟著旅遊團去遊遍祖國的大好河川!同時也彌補一下年輕的帶累,享受旅遊帶來的樂趣和幸福!


正霞13


老年人跟團一般是以下原因

一、跟團在交通上方便,路途上不折騰。

二、跟團不怕旅行中發生意外(身體方面的)

三、跟團不操心,去哪,住哪,吃啥都安排好 了。

四、跟團的團費都比較低。

跟團也有幾個無奈的情況

一、景區遊玩就是到此一遊,留照走人

二、團餐,呵呵,大家知道的

三、起的比雞早,每天匆匆趕路

四、大好的時間泡在購物點

其實,老年人除了跟團,也沒有更多更好的出行方式了,到了65歲,跟團人家也不要了,這就是中國老人的無奈。年輕時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條件出去,熬到退休了,孩子們又重複自己年輕的狀態,沒時間帶老年人出去,老年人如果自己出去,孩子們又不放心,倒車,轉車,花費時間,東奔西跑的體力不行,自己找住找玩,找吃,身體差一點的都折騰的倒下了。當然這裡指的是大多數老年人。那些身體好的,有條件的老人自駕遊的多,這裡只是針對跟團遊的,其他方式另說,不喜勿噴


閒來無事到處看看123


為什麼參團旅遊的人一般都是中老年人,而年輕人較少?

參團旅遊是在有空閒時間,並且是生活水平較好的人才有興趣出外旅遊。

現在的老人大部分都退休了,而有的退休金高,生活有保障,並有相當數目的積蓄。做為這些退休老人的子女也都希望自已的父母能過的開心,在生活上多給予關照,同時也在適當時機叫他們多到外地旅遊,參觀外地風景,放鬆心情開開心心看看外面的風情世俗,嚐嚐各地名萊,讓他們感受到人生的幸福。所以出外旅遊的老人越來越多。

至於年輕人少參團旅遊,是因為他們是處於生活有壓力,時間是寶貴的,正當是奮鬥時期,他們考慮的是怎樣才能讓自已及家人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也沒興趣也沒時間去參團到外旅遊。

所以,在出外旅遊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為主。



原農機站職工


參團旅遊都是老人,你說對了,旅遊方式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建設的提速,已經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年輕的8090後是怎麼安排他們的旅遊的呢?

第一,他們首選自由行。各種APP指導他們的旅行生活,不再去旅遊遭罪了,個性得以100%的發揮,雖然花錢比跟團多,但性價比卻是無法比擬的。

第二,他們選擇自駕遊。一臺車,最多兩臺車,提前選擇一個“遠方”,做好攻略,比旅行社標準化的行程自由的多的“私人定製“。

第三,改旅遊為旅行。目前,大家已經對“旅遊“這兩個字感到厭惡(旅行社應該為之汗顏),旅行是自我的完美表現,詩與遠方,這才是年輕人需求的。

回過頭來說說老年人,他們去旅行社報名一是保持節約傳統,二是腿腳不變需要照顧(這樣旅行社就成了養老院了),唯獨不好的就是,有些(或者是多數)旅行社就此下藥,購物,額外收費行程,五花八門,這就是便宜帶來的後果。

旅遊,旅行,意思差不多,境界卻完全不同。旅行社是時代的產物,上一個時代結束了,它也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新的時代,網絡,APP,通訊,交通都飛速的發展起來了,老年人的旅行是個什麼樣子?旅遊部門還沒有給出答案。

也有些老年人,5060後,腿腳還健康,他們也選擇了自駕遊,分離出了跟團遊,但對於遠行還是值得探討,詩與遠方也要分朝陽和夕陽。





山那邊X5


為什麼參團旅遊,大部分都是50、60、70歲的老人較多,年輕人參團遊很少?這是一個社會現象,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人越來越多。但旅遊中有一種現象非常明顯,就是問題中提到的,跟團遊大多數是一些退休的老年人,而年輕人絕大部分出遊都會選擇自駕遊或自由行。

退休後,終於有了時間,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了。出去旅遊是很自然的事兒。但兒女們都有自己的工作,無法陪伴父母出行,而自駕遊或自由行,還要上網做功略,即便是兒女幫父母做好旅遊攻略,在旅途中對於老年人來說也是很繁雜的,更不要說自駕需要體力做為支撐。所以老年人選擇省心、省力、省時的跟團遊就不足為奇了。


至於年輕人,各種事情都會追求個性化,要我的行程我做主,決不會甘心跟團遊那種固定的旅遊模式。所以年輕人一般都會選擇自駕遊或自由行。讓旅遊展現出自己的個性。自己上網規劃攻略,選擇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路線,吃、喝、住、行、玩兒全要符合自己的意願,所以年輕人是自駕遊和自由行的主力。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兒看法,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朋友們多多指正。🙏

祝朋友們旅途愉快!一路平安!


快樂的拉磨驢子


都說跟團遊的體驗感非常差,可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老年人參團去旅遊呢?

50-70歲之間的中老年人,現在是旅遊的主力軍。但是他們的整體出行能力,與年輕人相比還是有很多差距的。

我家裡就有喜歡旅遊的老人,從我和她的對比,和雙方的優劣勢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出為什麼那麼多老人不敢輕易自由行的原因:

1.怕麻煩:

出去旅遊需要經手很多事情,訂飛機票,火車票,訂酒店,查詢景點信息,查詢交通信息等等。這些問題說複雜並不複雜,年輕人一部手機就能全部搞定。

雖然很多老年人也人手一部智能機,但很多也就是打打電話,刷個新聞。對於一些實用APP,基本搞不明白,更不用說完成上述操作。

而跟團遊就不同了,只要交上錢,聽導遊的話,其他都給安排好了。不用操心今天去哪?怎麼坐車?去哪?吃什麼?


所以,這類老年人-比如我媽,就圖一個省事,而且對旅遊的要求不高,能到目的地拍個照,看看風景,和團隊裡的人嘮嘮嗑,買點特產回來就滿足了。

而我卻更喜歡提前做好攻略,從別人的遊記中挑選出我喜歡的地方,然後根據自己的行程時間進行合理安排。訂飛機票、酒店、做好大小交通的提前打算、預估出費用支出等。

這樣的好處是:在出發前,先對這個未知的城市有所瞭解,包括人文、景觀、禁忌、危險可能性。這樣就可以,在玩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而且玩的隨性,想去哪就去哪,不受別人干預。


2.安全考慮——有兩方面:自身的安全;目的地的安全

  • 自身安全:人上了年紀身體多少會有些變化。比如說:在路上生病、摔跤、丟東西造成慌亂、迷路引發緊張、水土不服、海拔反應等等。這些問題並不是肯定都會發生,而一旦發生,老人的應急反應比起年輕人要強烈一些。

跟團遊時團員比較多,導遊、領隊在處理這些事情上也有經驗,可以比較及時的進行解決。

  • 目的地安全:各個城市、國家都會有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打車繞道、吃飯天價、被訛詐、被偷被搶等等。老年人因為不常出門,對這些缺乏防範意識,很容易掉進這些陷阱中。財產損失是小事,如果受傷受驚是大事。

跟團遊時,導遊會對目的地的情況提前做個預先警示,給大家提醒謹防上當受騙。

這些老人不經常出門,對外面的環境和社會狀況缺乏關注;或者聽別人吃虧的事情多了,就以為外面的世界很可怕,自己無法控制。


作為比較年輕的我,因為在出發前會廣泛的看遊記攻略,裡面會有前人上過的當吃過的虧,我就記下來,爭取在自己去的時候可以避免。

比如說:

  • 都知道各地的飛機場、火車站打車會遭遇黑車的可能,我就只在出租車上車點等車;在國外,我打車前都會問一下是否打表?或者到目的地大約多少錢?上車後打開導航。
  • 因為看到莫斯科有穿民族衣服的人拉你拍照,然後收高價。我就直接和他們說:“no,thank you”。不參與還不行?
  • 吃飯不在景區內吃,住宿提前在網上預訂。。。

出門在外,花錢是小事,但是影響旅遊心情確實是很難彌補的。


3.出國遊,不懂外語

現在的老人生活條件好了,都喜歡到國外去打卡。但是,出國遊的語言關難到了80%的老人。就算是在國內都是自助遊的老人,一提到出國,也只能跟團了。

年輕人,多少都能認識一些英文單詞;再加上有翻譯軟件在手,出國遊不是問題。

以我來說,我基本上是個英文盲。但是也能每年去一個國家。因為,現在由於國家的發展和知名度提高,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中國遊客的到訪。機場、餐廳等地方都會有中文指引。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雖然語言不通,但肢體語言基本是共通的。再加上翻譯軟件,出個國還是沒問題的。


4.費用相比自由行要便宜

跟團遊多少都會有購物環節,購物少的團費貴,購物多的團費少。所以,很多老年人選擇購物多團費少的旅行社,如果能堅持自己堅決不購物,那團費是非常划算的。


【最新旅遊相關數據顯示:65%的老年受訪者表示,一年至少外出旅遊3次。老年人已經是高頻旅遊群體,這其中80%的人選擇跟團遊。】

所以說,雖然非常多的人都吐槽跟團遊有各種不如意,但是這和很多人的出行能力有關的。各有利弊,喜歡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