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執導、編劇,在電影史上唯一一部同時斬獲奧斯卡金像獎和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動畫長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進入奇幻世界後,為了自救更為了救爸媽,經歷了諸多磨難,最終成功救回爸媽並獲得成長的故事。

該片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創造了304億日元的票房奇蹟,至今穩坐日本總票房冠軍。時隔19年,它在豆瓣經過140萬人評分後,依然穩定在9.3分,可見其受認可的程度之高。

影片的製作方吉卜力工作室曾指出,宮崎駿的創作初衷是想講述一個原本驕寵的女孩突然闖入到不知名的世界,為了生存而不得已和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互動,最後提升了自己待人處事能力的故事。

本文將會遵循電影的創作初衷,通過主人公千尋的歷險之旅,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1、不要被貪婪控制

千尋及其父母偶然間闖入到了由湯婆婆掌控的奇幻世界,當3人進入美食街,看見大片美食時,千尋的爸媽在不問自取的情況下開始了大快朵頤,儘管千尋再三勸阻父母沒有得到老闆同意不該私自食用,但其爸媽就像瘋魔了一般,完全不聽勸,反而越吃越起勁兒,最後失去了人形,不受控制的變成了豬。

實際上,這裡的美食暗喻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慾望和誘惑。千尋父母的無法自持則象徵著當各種誘惑赤裸裸的呈現在人們眼前時,很大一部分人都會因為貪婪而不自覺的慢慢深陷其中,最後變得面目全非。

在影片中,千尋的父母不是吃一口美食就變成了豬,而是在一口又一口的貪心和不知滿足之下徹底墮落的。這也意味著會受到慾望和誘惑的影響原本是人之常情,不會讓人一下子就變成行屍走肉,但如果我們不有意識的去控制自己跑偏的思想和行為,就會很容易在貪婪的操控之下變得自私、放縱,並最終淪為慾念的奴隸。

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伊索寓言》曾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這種情況古今中外都屢見不鮮,比如大家熟知的清朝官員和珅,原本他想建功立業、擁有財富並不是過分的願望。但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慾念,逐漸變得慾壑難填並因貪而腐,成為人人厭惡的貪官,就是被貪婪控制的表現,表面上他一時得到許多,但實質上他卻在貪婪中迷失自我,最後賠上了身家性命。

最近幾年,相信大家也看過不少因為當事人無法償還高額網貸而引發自殺或家庭悲劇的新聞,在那些當事人中有一部分人並不是被基本生活所迫去貸款,而是為了讓自己輕鬆穿戴名牌,出國旅遊,過上奢華生活。這一撥人其實也是被貪婪控制的代表,他們不願意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真正屬於自己的優質生活,只想不勞而獲、一勞永逸,用投機取巧的方式滿足自己的慾念,即便搭上自己的信譽和未來也在所不惜。

千尋曾在影片中對著爸媽說:“不能吃太胖哦,會被殺掉的。”

實際上也是在提醒所有人,有慾望,會被誘惑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我們不能被其操控,要學會適可而止,知足常樂,否則就會被貪婪吞噬,最終得不償失。

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2、不要輕易干涉別人

白龍告訴千尋,在奇幻世界要想避免被湯婆婆變成動物就必須要有一份工作,而這份工作可以去鍋爐爺爺那裡找,因此千尋來到了鍋爐爺爺工作的地方 。

當看見一個碳灰精靈因為不堪重負被一塊碳壓倒之後,好心的千尋毫不猶豫的幫其拿起了炭塊投入了鍋爐中,但她的這一舉動卻遭到了鍋爐爺爺的呵斥。

鍋爐爺爺說道:“你插手別人的事,是想搶走別人的工作嗎?


他們不工作的話,魔法全都會消失,你以為是在幫它們其實是在變相毀滅它們。”

此時的千尋一臉茫然,我想年幼的她可能還不太能明白為什麼好心的幫忙會變成無意的坑害。

但是我相信作為成人的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都曾有過類似的經歷。

比如,在最近西瓜視頻熱播的電影《囧媽》中,母親一直在干涉兒子的生活,本意是為了他好,但實際上卻給他增添了很多煩惱和壓力,還把兩人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我想不少家庭都存在相似的情況。

比如,有時候,我們出於好意,自發的幫同事做了一些事,但可能我們認為的幫忙在別人看來是在添亂,所以我們最後不但得不到感謝,還會被怨懟,自己也會覺得很委屈。

在馬克·李維所著的《偷影子的人》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你不能干涉別人的人生,就算是為了對方好。如果呂克知道你去見了他爸爸,說不定會怪你。這是他的人生,只有他一個人能決定他的人生。你必須順應事實,放手成長,你沒有必要醫治好在成長路上與你擦肩而過的每個人,即使你成為最頂尖的醫生,也做不到這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該怎麼走,應該有本人來決定。不論你覺得自己有多麼充分的理由都不該輕易的去幹涉他人,唐突介入別人的生活於己於人都不是好事。

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3、要懂得感恩、表達感謝

雖然鍋爐爺爺那裡人滿為患,沒有辦法給千尋提供工作,但當給爺爺送飯的小玲對千尋這個沒有工作的人類的存在提出質疑時,鍋爐爺爺為了保護千尋,便說千尋是自己的小孫女,還拿出了湯屋人人視為珍寶的考蠑螈作為酬勞請小玲帶千尋去湯婆婆那裡找份工作,以求獲得在湯屋的“合法居留權”不用再躲躲藏藏。

因為年幼而習慣受人照顧的千尋,此時並沒有意識到鍋爐爺爺對她的付出,只是傻傻的跟在小玲身後。

但小玲看不過去了,便提醒千尋:“你不懂得向鍋爐爺爺道謝嗎?他那麼關照你。”

這個時候,千尋才恍然大悟,誠摯的向鍋爐爺爺行了拜謝之禮。

這一情形,是不是似曾相識?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曾受過某人的幫助,只是在年輕時,我們可能也和千尋一樣會因為初出社會或者僅僅是因為性格過於靦腆而沒有意識到懂得感恩和表達出自己的感激之情的重要性,這實際上是非常不禮貌甚至欠缺修養的行為。

尼采曾說,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

我認為,沒有誰有幫助誰的義務,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有幸得到他人無私的幫助,不說一定要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但心存感恩、表達感謝是最起碼的素養,也是心靈康健的體現。

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4、要學會勇敢

千尋在小玲的幫助下到了湯婆婆的辦公室,儘管由於湯婆婆的威逼恐嚇,千尋被嚇得渾身發抖,但她仍然堅持要求要一份工作,無論多苦多累都可以。因為這樣的回答符合奇幻世界的生存規則,即人只要堅持要求工作、不叫苦就可以合法留下,所以湯婆婆拿她沒有辦法,只能和她簽了聘用合約。

此時的千尋與影片剛開始時那個柔弱、怯懦遇事只會哭哭啼啼的形象已經完全不同了,這一路的際遇促使著千尋不斷成長,她已經變得勇敢且遇事會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哭鼻子了,從這裡開始之前那個乍看不起眼甚至讓人不太喜歡的千尋,因為性格的轉變變得有點可愛了。

沙甫慈伯利曾說,臨著一切不平常的急難,只有勇敢和堅強才能拯救。

誤入奇幻世界後,千尋被迫開啟了成長之旅。因父母貪婪已經淪為豬,所以他們不可能再像從前那般保護千尋,千尋必須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同時還要想辦法、找機會去拯救父母。這一切不平常的遭遇,也促使著她逐漸變得堅強、勇敢。

在生活中,當我們離開父母,到達一個新環境時,其實也面臨著和千尋類似的問題,即失去保護,要學會自己去面對並戰勝困難。在這個時候勇敢毫無疑問是必備的品質,因為

只有勇敢才能讓我們不被憂愁壓垮,同時在經歷磨難時保持堅韌的心智,讓自己冷靜下來想出衝破逆境的方法並拿出魄力將之付諸實踐。

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5、要不忘初心

“名字”和“記憶”,是片中反覆提到的兩個詞。

白龍告訴千尋:“湯婆婆會奪走別人的名字,然後支配他。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無法找到回家的路了。”

至此,之前在籤聘用合約時被湯婆婆奪去名字,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開始遺忘自己本名的千尋才恍然醒悟,並重新喚起了已經有點模糊的記憶。

影片為什麼要強調人不可以忘記名字和記憶?

在我看來,名字和記憶代表的是人的初心,即做某件事的最初的願望、最初的原因。能解決的是哲學三大問題,即“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千尋來自奇異世界之外的人類世界,她現在的目標是保住自己並救出爸媽、和他們一起回到原來的時空。如果千尋忘記姓名、失去記憶的話,不知自己是誰、沒有方向和目標她很可能就會永遠留在湯屋當打掃小妹了。

蘇軾曾說,守其初心,始終不變。

在生活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初心大多都會漸漸淡去,而這份初心很多時候可能代表的是個人的信仰和理想,是人們極其珍貴的東西。我們只有防止自己不被類似於湯屋一樣的物慾橫流的環境所異化,清楚自己是誰,知道自己的來處和去向,才能真正的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6、要與人為善

“站在那裡不怕淋溼嗎?這扇門我不關了。(言下之意,請進來躲雨)”

千尋在打掃浴室倒水時,無意間對站在雨中的無臉男說的這句話,可以說是瞬間溫暖並打動了無臉男的心。讓他在充滿貪慾、冷漠、狡詐的奇幻世界裡,感受到了善意,更讓早已迷失了人生方向,被異化的他在黑暗的世界裡看見了一束光,隨著追光的信念無臉男開始滯留在千尋身邊。

在之後的劇情中,千尋因為無臉男的幫助拿到了被主管故意扣留的藥浴牌,順利清洗了最髒的大浴室,並且為人人避之不及、因被汙染而被誤認為是腐爛神的河神做好了清潔。她不僅得到河神的砂金打賞為湯屋帶來大筆收入、第一次受到湯婆婆的誇獎,還得到了河神贈送的一顆藥丸,而這顆藥丸在後期性命攸關之際幫助千尋拯救了朋友白龍和無臉男。

看起來,千尋似乎是好運連連,得到了不少,但實際上,千尋的所得都源於自己純真、簡單的善意。

盧梭曾說,善良的行為有一種好處,就是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了,並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為。

在奇異世界裡,千尋那顆善良的心靈就像是一片春天,悄無聲息地溫暖著那些遇到危難和受傷的生命,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福廕。

在現實生活中,我認為“與人為善”就相當於是“送人玫瑰手留餘香”一般,不僅會把美好帶給與我們相遇的人,也會讓自己感受到芬芳。

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7、不能永遠當自己是孩子

坊寶寶是湯屋大老闆湯婆婆的獨子,作為一個被圈養在豪宅裡面的“巨嬰”,他除了吃喝玩樂睡,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有想要的東西只要哭鬧就一定能得到手。

“你不和我玩,我就哭哦,我一哭,湯婆婆就會殺了你。”

當千尋因為要救白龍拒絕和他玩耍時,他便如上述般威脅千尋。

很明顯,坊寶寶象徵的就是現實生活中在溺愛中成長的人和啃老族。這類人打心裡覺得自己永遠都是被父輩照顧著、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自己可以什麼都不會,只要家裡老人還健在,就是他們最好的依靠。如果自己在外面受了欺負,也不需要靠自己強大去扳回一局,直接回去告狀讓家裡人幫自己出氣即可。

錢婆婆用魔法把坊寶寶變成了老鼠是對這類人的諷刺,他們只不過是社會的寄生蟲罷了。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只有精神上成長了,思想和行為上才可能獨立,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人。

影片中的坊寶寶原本是拒絕精神成長的,他習慣性的依賴母親,就像在現實生活中習慣性把自己當成孩子,認為所有人都該讓著自己,一切事情都該如自己所願,不想走出父母為自己營造的舒適圈的人一樣。

但當錢婆婆用魔法把坊寶寶變成了老鼠,讓他沒辦法再像以前那樣依賴母親,只能靠自己去獨自處理困難時,坊寶寶得到了真正的精神成長。他從一個曾經只會任性哭鬧、無法站立的巨嬰,變為了一個會主動為他人著想付出、能夠獨立行走的成人。

由此可見,精神成長實際上是始於舒適圈的盡頭,是開始於我們不再當自己是孩子並主動去歷練自己,讓自己曾經踉蹌的步伐逐漸變得穩健。

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8、要敢於認錯並樂於改正

為了救醒因偷了錢婆婆魔女合約印章而受傷昏迷的朋友白龍,千尋帶著無臉男和老鼠坊寶寶坐上了火車,啟程去錢婆婆的住處。她的想法很明瞭,先把白龍偷的印章還給錢婆婆,並代表白龍鄭重的向錢婆婆道歉、承認錯誤,再請她救醒白龍,順便解除坊寶寶的魔咒。

儘管鍋爐爺爺囑咐千尋,作為湯婆婆的雙胞胎姐妹,錢婆婆可能也一樣不好相處。但此時的千尋已經蛻變為一個堅強、果敢、有主見的少女,她不會再輕易的被嚇到,所以她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征程。

當她見到錢婆婆表達了自己的歉意和請求時,錢婆婆表現的很友善,也很欣慰。她欣賞千尋的品性,所以她發動受過千尋幫助的老鼠坊寶寶和無臉男為千尋用真誠和愛意編織了一根頭繩,送給了千尋。

也就是憑著這根頭繩,千尋終於想起了和白龍的過往並引導白龍尋回了自己的名字和記憶,找回了初心,破除了湯婆婆施加在他身上的魔咒;讓無臉男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即留在錢婆婆身邊修煉;也讓坊寶寶變回了原來的模樣回到了母親的身邊;併成功救出了爸媽,和他們一起穿過隧道回到了原來的時空。

索福克勒斯曾說,錯誤人皆有之,犯了錯誤的人只要不堅持錯誤,悔悟並設法改正錯誤,就決不是平庸之輩。

千尋能成功離開奇幻世界離不開錢婆婆的暗中相助,而錢婆婆之所以願意幫她,就源於她有敢於認錯並樂於改正的品質。

在生活中,我們會因為各種主觀或者客觀的因素而犯錯,這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部份人會出於虛榮心和麵子思想,甚至是扭曲的價值觀念而故意強詞奪理,或者視而不見。

表面上看這些人似乎維護了自己,但實際上他們是在逃避問題,並且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要想真正的解決問題,讓自己重回正軌,我們就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認真做出反思並予以改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長為更好的人。

解讀暗藏在《千與千尋》中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結語

一部好的電影從來不會去說教自己的主旨,而是會去啟發人思考。

《千與千尋》的厲害之處在於,它讓觀眾從零觀影門檻的童話故事進入,穿越其中卻發現了一個層次豐富的宏大寓言,讓不同的觀賞者都能採擷力所能及的精神果實。

在我看來,不被貪婪控制、不輕易干涉別人、懂得感恩、勇敢、不忘初心、與人為善、學會獨立、敢於認錯並樂於改正,是千尋在奇異世界的歷險之旅中,帶領我們領悟出的8條為人處事的規則。

在影片中,她也正是依靠著這8條規則所給予的力量,才順利完成了在思想和精神上的蛻變和昇華,成功的保住了自己、救回了爸媽,並得到了真正的成長。

當然,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觀影之後的感受都不盡相同,如果你也曾看過這部經典的電影,歡迎留言分享、交流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