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覺得康熙能稱為“千古一帝”嗎?為什麼?

兩寬655


我覺得不算。

千古一帝,說的是功績。這個詞出現在明朝,是李贄說的,指的是秦始皇。說他“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也就是說“千古一帝”不是對秦始皇的全面評價,就是指他統一中國這件事情。

其他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主要有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幾個人。漢武帝打敗匈奴,明太祖驅逐蒙元,都是說的武功。唐太宗結束戰亂,降伏突厥,並且把國家推向繁榮的盛世,是個真正的聖主。

對比這幾個人,回過頭來說康熙。他的武功,從中華民族的角度看,主要是降伏蒙古,但是那是在皇太極降伏內蒙古的基礎上達到的。降伏蒙古這件事本身是非常偉大的,如果由一個人完成,的確配得上“千古一帝”,可惜不是。

他的文治,也是完成了滿族的漢化,接受了儒家文化,並以此治理國家。這對於滿清歷史的確非常偉大,作為中華民族來看,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好幾次,也就顯得不那麼不尋常了。

他沒有意識到世界的潮流,沒有看到自己的落後,把國家進一步推向自大排外之路,應該為中國的歷史性衰落承擔一定的責任。

畢竟明清兩朝的歷史並非古代史,得放到世界近代史的舞臺上來審視。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當然算。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

鰲拜

,成年後先後取得了對

三藩

明鄭

準噶爾

的戰爭勝利,驅逐

沙俄

侵略軍,以

尼布楚條約

確立中國在

黑龍江流域

的領土主權,舉行“

多倫會盟

”取代戰爭,懷柔招撫

喀爾喀蒙古

。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

康乾盛世

的局面。

廟號聖祖也可以佐證,有功者稱祖,有德者稱宗,祖是有所建樹或開國之君,宗是守成之君、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是太祖高皇帝,皇太極也只是太宗文皇帝,順治福臨在多爾袞的協助下進北京、統一全國。在疆土上有所收穫。所以稱“世祖章皇帝”


康熙玄燁由於在平三番、收臺灣、剿滅回部叛亂。所以被稱為“聖祖仁皇帝”

蕭同學


要稱“千古一帝”,康熙得有大功才行,康熙有什麼功德值得“千古一帝”讚譽?

有人說,康熙少年親政誅除鰲拜,算是大功

這真是大功麼?那為什麼康熙本人年老後要給鰲拜平反呢?剷除鰲拜,不過是收權而已,此大功,頂多說明康熙厲害,鰲拜比他不過

有人說,平三藩、滅政明、收臺灣是大功

對於康熙或者清王朝來說,確實大功。但轉過來想一想,康熙若是讓三藩、鄭明給平了,又能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只有清王朝倒黴罷了

有人說,康熙在位61年,為啥不能稱為“千古一帝”

確實,如果“千古一帝”能用在位年限計算,那康熙真當仁不讓,不僅如此,他還培養了一個“千古大帝”乾隆(在位60年,太上皇4年),能和他們媲美的,歷史上,也只有一個宋高宗趙構(在位35年,太上皇25年)

可“千古一帝”真能這麼評比麼?如果按噸位評,是不是要選大胖子朱高熾?

當然,康熙稱“千古一帝”當之無愧

雖然康熙殺戮過重,造成千裡無人煙慘劇,有人屠之稱,在文化上也沒有過多建樹,消極影響很多,但康熙一項政績成就卻堪稱偉大,後世子孫無不承其蔭福,僅此一項,稱其“千古一帝”並無過錯,可與秦始皇、楊堅父子並列

自多倫會盟起,康熙結束了中原王朝幾千年來飽受的遊牧扣關之苦


靈石蘊珠寶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其實不止康熙一個。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還有以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甚至隋煬帝都有人稱他為千古一帝。對千古一帝這個稱號也是見仁見智吧?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

康熙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在歷代的皇帝當中,他的學問排名第一,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爭議的。康熙統治時期,擒鰲拜,平三蕃、平定西北叛亂、收復臺灣、和俄羅斯人簽訂《尼布楚條約》。海內昇平,開創盛世,同時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而當代中國的領土面積就是繼承了清朝時候留下來的領土面積。康熙在位期間,領土面積一度達到1200多萬平方公里,比現在還要多出將近300萬多平方公里,如果大家對300多萬平方公里沒有概念的話,請打開地圖,幾乎相當於兩個新疆的面積了。


康熙被人詬病最少有三處地方:一、是後期他的政治腐敗,貪官汙吏開始橫行;二、興起文字獄,針對某些對清朝不同言論者下獄問罪,很多時候都是欲加之罪;三、開始閉關鎖國,這樣的政策也導致了200年後,中國成為東亞病夫的根源。

總的來說,康熙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這一點也是毫無疑問的。他的個人能力超強這一點也毋庸置疑,但是他的一些缺點,也是比較明顯的。千古一帝,是否實至名歸?有待商榷。



xiang古


康熙在位六十年。逐步恢復經濟,清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清初人口從明末的五六千萬急劇下降。1661年(順治十八年),全國人丁數字是1913萬,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為2462萬。這只是丁數,不是人口總數.。

此外,根據官方統計數字。康熙六十年,也就是1721年。墾田面積從1651年順治時期的2.90億畝增加到了7.30億畝。像拋荒嚴重的兩淮地區,至康熙中期已無一尺寸之荒蕪。因遭三藩叛亂而更加殘破的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到康熙晚年也開墾無遺。

另一方面,康熙平定內亂,將臺灣收回。平定蒙古,遏止沙俄等,使中國的疆土進一步擴大,當時清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總面積為1300萬平方公里。

當時的大清朝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國家,以上都可以證明康熙大帝可撐得起千古一帝的稱號。



璨說歷史


一、比較務實勇於認錯

《三國》中司馬懿教訓曹丕時,說過,偉大的君王,向來是知錯,改錯,但是,絕不認錯。因為這牽扯到君王的威儀。讓一個皇帝認錯,在古代封建時代,那絕對是不可能的。君王無論做什麼,都是對的,哪怕是犯下了嚴重的錯誤,那也肯定是臣下做得不對。君王永遠是英明的。宋微宗趙佶,那麼腐朽無能,宋江等輩依然為他開脫責任,說是奸臣當道,矇蔽聖聰。就是說,不是趙佶不聖明,而是朝中的奸臣誤了天子。明朝崇禎皇帝,犯了很多戰略上錯誤,但是,為了推脫自己的責任,總是拿手下能幹的忠臣開刀,誰能幹,他就殺誰。結果李自成打進來了,沒有一個人願意為他賣命。作為一代君王的康熙,卻沒有過這樣無恥的行徑。

在裁撤三藩時,康熙犯下了嚴重的錯誤,如果不是他積極冒進,盲目樂觀,吳三桂等人也不會起兵造反。因此,在平定三藩之亂後,他語重心長地向天下百姓和大臣們道了歉。

“朕素不肯諉過臣下 ,即今部院事有錯誤,朕亦自任,朕自少時,以三藩勢焰日熾,不可不撤,豈因吳三桂反叛,遂諉過於人”。

能夠勇於承認自己的決策失誤,這在封建時代,殊為難得。承認錯誤,並不能掩蓋他的偉大。

二、善於把握時機,戰略眼光比較獨到

八旗入關後,貪婪中原繁華,樂於享受,戰鬥力有很大下降。而吳三桂的士兵,都是能征善戰的勁旅,而且長期在邊關作戰。康熙面對這樣的局勢,果斷練新軍,並啟用了漢八旗,給他們絕對信任,實行以漢制漢的策略。尤其是面對吳三桂的軍隊,在嶽州止步不前後,他有效組織全國的軍隊,實行反擊。在攻打長沙時,他仿效成吉思汗的大迂迴作戰,避免與吳軍正面對抗,採取了機動靈活的作戰方式。這康熙不拘泥於古法,懂得變通。

在剿滅葛爾丹時,康熙懂得隱忍,坐視葛爾丹的勢力越來越大。但是,他也深知葛爾丹的為人,他的勢力越龐大,他在草原上的敵人也就越多。而康熙的同盟與朋友也就越多。果不其然,被葛爾丹吞併的草原勢力,都倒向了康熙。康熙也在坐視的同時,大力發展騎兵,休養生息,最後成功擊敗了葛爾丹。這份忍耐功夫,是他吸取了三藩之亂的教訓,性子變得更為沉穩。

對待臺灣的鄭經,康熙是又拉又打。前期,清朝缺少海軍,在海上根本不是臺灣鄭經船隊的對手。康熙表面上採取和談的方式,但是一方面實行海禁,使鄭經的船隊無法從大陸得到給養。另一方面,康熙啟起了姚啟聖、施琅等人,迅速發展了強大的海軍。

三、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達到了歷代君王的巔峰

康熙在內,平定了三藩之亂,收復了臺灣,剿滅了葛爾丹,進軍西藏,維護了國家統一,奠定了未來中國的版圖。對外,則打敗了沙俄,維護了國家尊嚴。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取得了了不起的勝利。

在文化上,他組織人修明史,雖然很大程度上汙衊了明朝的皇帝,編寫康熙字典,推動文化統一。登泰山封禪,蒞臨曲阜祭拜孔子,尊崇儒家。這些都是以往的君王難以取得的成就。而且他在位時間是最長的,其他君王都是難以望其項背。


枕史潤智


最近有不少專家,學者,包衣,還有流著高貴血液的所謂“皇族後裔”在拼命鼓吹“千古一帝”“大清無昏君”你若反對,便成了被明朝那些事兒矇蔽的明粉,彷彿你要不承認這樣的主子那你就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該被千刀萬剮一樣,那麼事實確實如此麼?

其實若想評判一個封建帝王的功過是很簡單的一個過程。拋開感情因素,很簡單的就是。

千古一帝和全是明君們給這個國家帶來了什麼。

為什麼全是明君卻國家退步,成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呢?明君們都幹了什麼?

話扯遠了,換回康熙。

作為千古一帝,國內捧者甚重,甚至還有宣稱提到康熙名字就能暖流入懷,瞬間達到生理高潮者。那自然就是歷史第一功德皇帝,那麼我們不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還有隋文比,只是比較一下黑暗又黑暗的明朝太祖朱元璋吧。

康熙:平三藩,退沙俄,收臺灣,滅葛爾丹。

明太祖:驅逐蒙元恢復中華,以布衣之身擊敗張士誠,陳友諒,一統天下。

先說說出身,康熙接了帝位,有他祖母孝莊護著主內,有忠心耿耿三代老臣鰲拜主外(不要說鰲拜怎麼著,沒有鰲拜,順治甚至都活不長,鰲拜擁立順治,三次被多爾袞迫害依然不改初衷,最重要的是,他至死,也沒有謀反)那是經受過高學歷和全國的物力財力養大的。

而朱元璋小時候除了八八這個名字比較發,他還有什麼呢?

康熙盡人皆知的功績就是退沙俄,以一萬五千人戰八百名哥薩克,勝利之後割讓了貝加爾湖以東,尼布楚在內的大量土地,為沙俄的南下提供了優良的前進基地,然而還被專家們捧為為中國贏來了上百年的和平……

割地啊,原來這是功績。

明太祖那個時代,蒙元對於被當做四等人的中華大地居民(包括眾多的其他兄弟民族)來說,還是不折不扣的奴役者和外國人(當然,現在蒙古族也是同胞),但當時太祖北伐,以南向北,克復北方,將元寇驅逐到大漠,這是堂堂正正的對差不多征服世界的蒙古帝國的滅國之戰。

康熙平三藩,是對三個鐵了心當順民且立過大功的二臣清算。專家們將當時的情況說的多麼危急,三藩多麼囂張,其實呢,三藩為王是滿清朝廷早就立下的承諾,天下平定,三藩失去用武之地,滿清政府就開始出爾反爾削弱三藩,多次削藩,我們能看到,當時所謂的三藩是一直想當順民的,為了顯示效忠,把永曆帝都絞死了。但滿清朝廷還是根本不放心漢人掌兵而逼反了三藩,我們不認為這是功績,只是一種內戰,在內戰中,受到傷害的,是老百姓。如果非要說這是功績的話,我們看看明太祖,從一個放牛娃起兵,滅陳友諒,張士誠,一統天下,這功績又豈是所謂平三藩收臺灣滅葛爾丹這些能比的?平定小半個中國,一統全國,哪個功績大?

其餘的喜愛科學什麼的就不用說了,也就是個笑話。

黑暗之明太祖也未稱千古一帝,你這一個功績平平,也就是在滿清十三帝中拔尖的有何面目稱千古一帝?吹的再多,徒惹人笑罷了。


關河南望


應該是可以的!雖然說康熙出生的時候好!但是不可否認的康熙的一生是傳奇的!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在位期間,勤儉執政,知人善任,憂心國家,愛護百姓。康熙一生著名的功績:

第一件、削三藩

康熙剛剛開始登基的時候,清朝的形勢很嚴峻,不僅要抵禦來自外敵沙俄的威脅,還要對付權臣鰲拜和三藩(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此時的康熙尚未成年,想要對付著四個老奸巨猾的奸臣談何容易。不過康熙的一生註定是不平凡的,少年時期就利用雷霆手段就扳倒了鰲拜,完全奪回了屬於自己的皇權。成年後的康熙堅持大規模用兵的原則,親自坐鎮北京,成功的打敗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

第二件、親征噶爾丹

康熙十七年,噶爾丹為割據西北、統治蒙古諸部,在俄國政府的慫恿支持下,興兵進攻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又藉口追擊土謝圖汗部餘眾,進軍內蒙古烏朱穆沁地區,與清王朝發生直接軍事衝突。康熙帝為確保邊疆安定,三次親征漠北。大敗噶爾丹,成功的捍衛了中華民族的領土主權。

第三件、收復臺灣

提到收復臺灣,很多人都會想到鄭成功,不過實際上康熙收復臺灣和鄭成功收復的臺灣是不一樣的。都知道在明朝的時候,臺灣是被荷蘭殖民者佔領的,是鄭成功率領軍隊成功的從荷蘭殖民者的手裡奪回了臺灣。這是值得中華民族驕傲的是,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鄭成功去世後,他的兒子鄭經卻想另立門戶,和大清朝互不統屬,所謂“東寧建國,別立乾坤”。對此,康熙任命施琅為水師統領,全面負責收復臺灣一事。168年(永曆三十七年)6月,施琅奉康熙詔,進攻澎湖。經過澎湖海戰後,七月中旬,施琅順利擊潰劉國軒海軍,攻佔澎湖。隨後鄭經之子鄭克塽向清朝投降,臺灣正式歸為大清的版圖。

康熙的一生可以說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完成了四件在別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中打敗鰲拜和三藩,成功的維護了愛新覺羅一族的皇權,為大清的興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收復臺灣,驅逐沙俄,打敗噶爾丹則是成功的維護了國家和民族的統一。


野史共享


康熙不時被史學界和國人以為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仁君,但跟絕大多數皇帝一樣,康熙的執政也不是完美的,甚至還對老百姓構成了龐大的損傷。

經過我翻閱史料,我覺得評價康熙帝要客觀公正,不能亂噴亂描。首先論過之前必先看其功。康熙大帝的偉大功績,簡而言之就是:幼時擒鰲拜,奪回皇權;平定三藩,安定內陸;北拒沙俄,保取領土;南收臺灣,設置省府;還治河安邦,富國強民推行了一系列理政措施;積極推進滿漢文明的交融和展開等等。但是,人畢竟是一個私慾控制的生物,難免會做出不榮耀之事!康熙爺也逃不過這個魔咒。

第一過:沿海遷界,令不從者殺無赦

當年康熙爺為了對付割據臺灣島的鄭和後裔,也是煞費了苦心。迫於雙方交兵初期,事前清軍水師力氣薄弱,一年半載無法處置臺灣成果,於是想出了沿海遷界的政策。事前傳出了清軍無能,擾亂軍心的流言蜚語,迫於事前情勢和長遠方案,康熙爺只能痛下殺心,把一些頑固份子定性為"通敵之刁民",屠殺了。

在遷移的進程中,沿海居民就死了逾越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可以到內地,離餓死也不遠了。

第二過:平三藩之時,縱許清軍屠殺平民

《清史稿.王騭傳》裡記載的王騭在康熙的上疏中說“四川禍變相踵,荒煙百里,臣當年運糧行間,滿目創痍。自蕩平後,修養生息,然計通省戶口,仍不過一萬八千餘丁,不及他省一縣之眾!

這份上疏是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之後,那麼這個所謂的蕩平自然就是指康熙時期清軍對抗吳三桂對立,蕩平四川雲南了。這個時期四川人口的損失,已經到了種族屠殺的地步了。

第三過:文字獄

康熙統治下發作的戴名世之獄,也稱《南山集》案。戴名世僅僅由於贊同方孝標給南明正名的觀念,結果就被斬首,家人好友等也被牽連為奴。這個案件廣為人知,關於製造這樣文字獄的皇帝,不譴責其暴虐還稱頌其為仁愛?

康熙時期還有一件譽滿天下的文字獄“朱方旦案”。

由於文字獄始於康熙,就是由於他的帶頭,所以讓文字獄構成了極端嚴重的社會後果,影響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展開。

第四過:思想看法落後,錯失了熱武器專家。

戴梓,1649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是清朝時期著名的軍火家、發明家,他發明的武器在為康熙平定三藩、抵禦沙俄其了重要作用,康熙時期中國能屹立於世界,很大部分緣由就是武器強盛,而戴梓就算武器的發明者。

戴梓是武器奇才,他發明的“連珠火銃”大殺傷極大,令世界不看小覷中國。戴梓還有特性情特點,就是直言直語,由於他名望越來越大,得罪的人也越來越多。後來被人誣告入獄。戴梓被罷官流放到遼東,而且貧病交集,不久便與世長辭,年僅77歲。失掉戴梓的大清朝沒能在有新的武器發明,漸漸的便落後於西方國度,直到後來才有八國聯軍侵華,清朝毫無還手之力的悲劇。


滑稽盾盾


康熙這個人可以用“學貫中西”來評價他,他的父親順治生前多次“避豆”,因為天花這種疾病在當時幾乎是“不治之症”,可是順治最終還是死於天花,康熙在小的時候出過天花,自身產生了免疫力,他能繼位或多或少與之有關,這種頑疾在清宮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康熙後來在暢春園研究這個病的治療方法——接種牛痘,尋求給人接種天花疫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不僅如此,他還在暢春園親自耕種水稻,提高水稻的產量,希望能在北方大規模推廣,還親自到黃河沿線視察,丈量水深和測流速,給當地官員講解如何預防洪澇災害,並帶人測量土地,考察地形,用米作為統一長度單位,繪製《皇輿全覽圖》,否定了自古以來天圓地方說。

這涉及許多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對於古人來說是不容易的,原來康熙從西方傳教士張誠、白晉等人進獻的天文儀器當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研究天文曆法,同時演算“勾股定理”,編入《數理精蘊》,他也是唯一個載入《數學家詞典》的帝王。

康熙的動手能力也很強,親手解剖了一隻熊,並對西醫的治療方式很有興趣,經常與太醫院醫正探討中西醫的優劣,他自己曾患瘧疾,得益於白晉、張誠進獻的奎寧。

白晉在他的著作中這樣評價康熙:他天賦極高、博文強記、智力過人、明察秋毫。他有處理複雜紛繁事務的剛勁毅力,他有制定、指揮、實現宏偉規劃的堅強意志。他的嗜好和興趣高雅不俗,都很適於帝王的身份。他為人公正,伸張正義,倡導德行,愛護臣民。他具有服從真理的性格以及絕對抑制情慾的克己之心。諸如此類高貴品德,不勝枚舉。此外,在日理萬機的君王中,能如此愛好藝術並勤奮學習各門科學的也不能不令人驚訝。

當然這些他僅止於個人興趣,並未推廣於民間,康熙的帝王之略更多的是宗教文化等,無不與政略相輔,實現一個地域寬廣民族交融的國家的有效治理,比如,從元朝的短期統治之中,康熙深知漢族文化傳統的力量,親自祭孔,開博學鴻儒科,吸收漢族知識分子,康熙自己的漢學造詣也很高,他曾參入編修《康熙字典》,並親自作序。

與歷代帝王興修園林不同,康熙修建了“三山五林”,遵崇西藏黃教和紅教,並在普陀寺研習教義,定期與蒙古諸部會獵木蘭圍場,除了共商國是外,也展示軍力,以達到威服邊疆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