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陳香玉散文《綠水青山,化作鄉愁更動人》

夏夜,翻開散發著縷縷書香的紙頁,認真拜讀余光中的代表作《鄉愁》時,不禁情隨文動。

著名詩人、臺灣文學家余光中2017年12月14日病逝,享年90歲。歷經歲月的風霜和世事的磨礪,余光中的文學生涯悠遠、遼闊,其獨特的筆法,引領我們直抵他豐富的內心。我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他的淡淡憂傷和濃濃鄉情。

有人說,城市和山水是有靈魂的。掬一捧碧水洗盡鉛華。史海泛舟,人在畫中游。

一座蓋州古城,踱過歲月流光,記錄的不止是城市肌理,更維繫著文化血脈。

一座蓋州古城就像一位老者,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深厚的文化,潛藏著巨大的能量。

百代繁華存風物,千秋明月照辰州!

邁開的腳步,總走不出“名聞八閩,聲達三江”的史海泛舟,眼前有“清河碧波”的蜿蜒逶迤,有“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的感懷,有“鐵塔夕照”的“日燦燦兮紫氣升”非凡掠影,有“五峰插雲”的“風浩浩兮雲飛揚”卓越而美,有“北海龍宮”的“挽河海而奮發”的七彩靈秀,有“灶突高聳”的“攜日月而同行”的賦意稱絕;有“青石古關”“遼東之第一關也”的史話千年;有“石門秋湖”,碧波濺起彷彿閃閃發光的碎銀,又像被揉皺了的綠緞……

一把黃土,一腔深情。

當一個女子掬一捧清河碧水,等你在河畔閒渡時光時,她的黃皮膚黑頭髮的子孫啊,永遠只有一個情結——鄉愁。

二千四百多年你在何處掬一捧碧水,吻一朵蓮花?

喲,鄉愁,你肥了三江水,壯了九州山。但見八千華章,盡是你的倩影,三千麗句,你風騷獨佔。

詩人說:你是一枚郵票。你真的只是一枚郵票麼?其實啊,在遊子心中,你永遠是在故鄉的風中吟唱的風鈴和扶搖九天的風箏之線啊!

再見,余光中!再讀一遍《鄉愁》,同樣會使很多人淚流!

有人說,歷史是一條河。其實,河也流淌著歷史,承載著多少人的情和夢。

“小河流過我門前,我留小河玩一玩,小河搖頭不答應,急急忙忙去澆田……”

風物蓋州,古城新韻。歲月之河是不會停下來的,連同那連綿的鄉愁。

一城人文經典,千年魅力蓋州,為你守候了二千四百年……

遠方的遊子啊,對著月亮許個心願,讓月亮更圓、夢想更如願!

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蓋州文苑||陳香玉散文《綠水青山,化作鄉愁更動人》

散文《綠水青山,化作鄉愁更動人》發於2019年7月18日《營口日報》遼河灣文學

蓋州文苑||陳香玉散文《綠水青山,化作鄉愁更動人》

陳香玉,女,1975年出生,本科學歷,遼寧省蓋州市人。現為營口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散文是性情,散文是感動,散文是落在紙上跳躍的心靈文字。散文,讓我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更讓我們在精神上獲得愉悅和昭示。

陳香玉擅長寫散文,也擅長寫小品文。她的部分作品散見於《營口日報》、《今日頭條》、《搜狐》、《網易》、《一點資訊》、《鳳凰網》、《天天快報》等網絡自媒體平臺。陳香玉的作品中,可以以小見大,在很平凡的瑣事中,她總有獨到的視角,將它們解讀的異常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