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過去是“人到中年萬事休”,現在可是“人到中年正當時”你認同麼?為什麼?

老孫遁世無悶


認同!

人到中年萬事休,以前,說的是人生基本定型,娶妻(或嫁人)生子,成家立業,工作生活基本穩定,不會有大起大落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民的壽命長了,學習的知識和機會多了,人到中年正當時,中年正是年富力強有了一些工作生活經歷,有了一些財富積累,正是幹事創業的好時候。


黛溪河畔好風光


這個問題問得好,推給我也很合適,因為我正好恰值中年。“人到中年萬事休”和“人到中年正當時”其實並不矛盾也並不衝突,它們應該像一對孿生兄弟一樣共存同在。人到中年有許多事情該放下的就必須放下,還有許多事情才剛剛開始,所以,也正當其實:

《中年以後》

輕輕拂去身上那一點點自戀

洗一洗油膩塵蟎的臉

揮揮衣袖告別春風沉醉的夜晚

中年,迷惘也已漸行漸遠

中年以後,不必謹小慎言

談談敏感的話題卻別讓它來糾纏

可以相信命運和因果

也同樣能用時間把靈魂點燃

我已中年的軀體畏懼冬寒

曾經的豪情已被融化成淡然

而我心絲結成的小繩啊

卻老繫著對往日時光和對你的顧眷

人到中年,時間的河流開始湍急,但也還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支配。雖然不能像年輕人那樣“來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時光”去折騰去去消耗了。但是中年的河流並未歇息。

《中年的河流》

夜幕褪去深沉的面孔

被雨打醒一簾幽夢

揉一揉滿目懵懂睡眼惺忪

清晨有些深邃有些凝重

剪一樹清脆一樹朦朧

採擷幾枝光離疏影的平靜

擇一處朝來新雨晚來風

去邂逅夢寐以求的再次相逢

少年時我們追求激情

成熟後卻迷戀平庸

撫一撫我已漸孱弱的心胸

眼前都是曾尋尋覓覓的憧憬

人生無聲地從手中滑落

生命就是不斷流逝的過程

在中年的河流捕撈一網珍重

讓餘生變得清澈、沉著、從容

總之,中年以後,你是選擇“萬事休”還是選擇“正當時”那要取決於你自己的人生設計,這個選擇的自由屬於每一個人到中年的你。



鏜犁之華範國世


過去是“人到中年萬事體”,現在可是“人到中年正當時”。不僅認同,而且也是普遍現象,而且更想信,伴隨歲月的流失,中年必將推遲,而青年則會延長。想想建國七十年來,伴隨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中國人平均壽命高達七十多歲,這不僅空前,而且壽命的延長還在繼續。究其原因,生活的提高,社會的穩定,醫療衛生好於過去。

更想信,伴隨小康社會的到來,社會風氣必會更加好轉,人們的幸福指數也會提高,想信真到那時,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更會好於今天,生活無憂,心情會愈加舒暢,人到中年和青年的界限能不推遲?。不僅中年正當時,老年也會更長壽。


老兵4200


我認同過去的“人到中年萬事休”的說法。

因為我們看事物要看整體,人們所處的工種不同,人到中年是萬事休還是“人到中年正當時”要看你從事的是什麼職業而論,10%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是“人到中年正當時”,90%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是“人到中年萬事休”。

就拿我國說事,現今雖然說我們隨著生治水和醫療技術的提高,2019年我國平均人口壽命大概在77歲左右,到中年也就是40歲,那我們看看40歲的人是“萬事休”還是“正當年”。

我們的運動員大部分都在20歲左右就退役了,中國男子田徑隊110米欄運動員劉翔24歲就退役離開了他輝煌的事業,我們的小巨人籃球運動員30歲體力跟不上退役了。體操運動員退役的年齡更小,這就是殘苦的現實。

再到我們每年大大小小的人才招聘會上去看看,那個單位也不要3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所有的企業員工都吃的是年輕飯,中年後就被企業嫌棄,或被企業辭退,或受不了冷眼卷補蓋走人。

再到農村去看看,那些40歲往上的人稍微乾點重話就氣喘噓噓上氣不接下氣,幹活揀輕怕重,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人要正當時,就是你走到那裡都是頂樑柱,香餑餑,精力充沛,在事業上獨擋一面,到中年後遭人嫌棄連業都就不了,從那裡還能談得上中年正當時。

我認為過去人說的“人到中年萬事休”是人們在生活中積攢的經驗,有一定的道理。

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老鐵門在評論區討論。


張峰149764346


認同。此語出自元•關漢卿《蝴蝶夢》楔子:“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那時人的壽命短,平均壽命35歲。(知乎數據)是針對古時社會背景及人的壽命所說。現今中國人平均壽命已達73歲,(知乎數據)平均壽命已翻倍。故年齡推後就出現了“人到中年正當時”的論點。符合客觀發展規律和事實。

“人到中年正當時”,是社會普遍現象,而且事實證明,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的平均壽命還將推後,遠期達80歲以上。青壯年期則會延長許多。建國七十年來,伴隨時代的快速發展,社會福利和醫療設施的完善,人體健康指數的提高,社會風氣更加好轉,人們的幸福指數也會提高,在兼顧家庭生活條件下,中老年人可以選擇力所能及為社會做有益的事情。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會更加豐富更加美好,生活無憂健康體魄,心情會愈加舒暢,人至中老年同樣會感到正當時,罷休止休已成為中老年人共識,國家好人就好,踴躍爭獲屬於自己的那一片無限風光瑰麗的晚霞。讓生命煥發出光彩。託福享福。


夕陽族生活


現在是人到中年休不得!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總得贍養老人吧?總得掙錢供孩子讀書吧?還完自己的房貸、車貸,孩子的房貸、車貸又出現了,停不下吧?就算沒有這些壓力,中年人正處在一生中最鼎盛的時期,人生有閱歷,經濟有底氣,工作有力氣,停得下嗎?人到中年也不能停,你想天天溜彎嗎,你想天天搓麻將嗎?你想天天鑽進老人堆裡聊天嗎?所以,人到中年正當時!人到中年依然在奮鬥,在奔跑!


用戶2273248692481


這句話很恰當的表達了當今社會大多數中年人的心聲,因為現在的中年人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庭不多擔當點根本不行,另外現在生活質量提高了,醫療水平也提高了,人均壽命也提高了,健康指數也提高了,體能體質也比以前提高了,所以現在的中年人多擔當點也還行,只要身體好多幹點沒關係,謝謝!


天口和乙


我認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思想觀念,經濟條件都發生了改變。

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人們的需要,衍生出許許多多的職業。需求量的增大,人們的信心,幹勁都在增強。很多人越幹越有勁,越幹越歡喜。

現在,各種條件醫療,教育等等都提高了,人們越來越長壽。

人們辛苦工作的同時,也開始安排享受生活。工作之餘,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一句話,國安享太平。

生活安定,生活質量提高。別說中年,就是到了老年,很多人都會認為才剛剛開始。


豔陽天zy68


認同!

我六十多歲,過去算是老年人,據說現在是中年人。

五十多歲我就退休了,現在又以正當年的心態(做不到中年人的狀態)面對生活和工作。理由如下:

一是,個人感覺身體狀況還湊合。[贊]

二是,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能夠減緩身體機能衰退,延遲乃至避免阿爾茲海默症降臨。[呲牙]

三是,假定還能再活三十年,感覺錢不夠花。[捂臉]



玩物悟道


非常認同。1:“人到中年萬事休”,這是從前的一句話,這裡的中年,我理解指四、五十年齡段,到六十歲左右就稱為老年了。因為過去普通百姓生活條件差,營養不夠,醫療水平低,身體素質與現在也無法比,平均壽命也低。那時“人到中年”老態盡顯,體力不濟,“休”也是很自然的事了。現在隨著社會發展,醫療、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壽命普遍提高,四、五十歲以致到六十、七十歲的人,身體素質、體力都沒有衰老跡象。所以,“人到中年正當時”也就不足為怪了。2:從社會經驗來看,青年時,血氣方剛,躊躇滿志,雄心勃勃,但往往主觀與客觀不符,走彎路,栽跟頭,受挫折也就在所難免;到了中年,孔聖人早就有言“四十而不惑”,青年時所有的不順,變成了無形資產,看事情,更準確了,更本質了,知道那條路能走,哪裡是禁區。精力有,經驗有,“人到中年正當時”恰如其分。3: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腦不閒著,身體不閒著,這本身對健康長壽也是件有益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