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印度是牛肉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人自己卻不吃牛肉?

小莊兄477


印度人認為牛是神聖的,所以很多人不吃牛肉。而印度出口的牛肉為水牛肉,這種牛被印度人視為牲畜,而不是他們心中的“聖物”。

下面,我們具體來說說這事。

一、為什麼印度人不吃牛肉?

對印度人來說,世界最純潔的兩樣東西是:(1)恆河水;(2)牛尿。牛在印度有著極高的地位,印度人認為,牛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所以在印度街上,你能隨處看到牛的身影。這些牛可以閒庭若步地走在大街上,肆無忌憚地躺在馬路上,人們看到它,只會繞行、避讓,而不會驅趕、恐嚇它。

為什麼印度將牛視為神聖的?

在印度,很多人都信奉印度教,對這些教徒們來說,牛是他們的好夥伴,是他們的精神寄託物,所以他們不吃牛肉。印度教徒們認為,養牛能夠幫助他們洗滌內心的渾濁思想,洗去心中的罪孽。另外,他們養牛,主要是想獲取生活所需的牛奶,當然,也是為了用來幹活。

在這裡有人可能會問,既然牛是神聖的,為何還要讓牛幹活呢?

其實,在印度,牛是分種類、分等級的,牛的出身決定著牛的身份地位。那些受人尊重,受人敬拜的牛為瘤牛(牛的一個品種),而那些要幹活的(如耕地)或者被殺掉的牛為水牛,水牛皮還被用來作製鞋材料。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印度人不吃牛肉,認為牛是神聖的,卻要大量出口牛肉了。

印度人認為,水牛隻是一般的動物,普通的牲口,它們不是所謂的“牛”,因此,印度出口的牛肉為水牛肉,而不是他們喜愛、敬重的瘤牛。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現如今這個年代,誰能肯定其出口的完完全全就是水牛肉呢?

文 | 一木君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讀書文史


印度人說,這個宇宙中最純潔的東西只有兩個,一個是恆河水,一個是牛的尿。

在印度人心中,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印度,如果你動手打人未必會怎樣,可如果你動手打牛,那就攤上大事了。

但是,如此信奉牛的印度,同時卻又是出口牛肉的大國,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印度人幾乎是全民素食,普遍信奉印度教,因為印度教中,牛是主神溼婆的坐騎,所以牛在印度的地位非常高,高到什麼程度呢?

據說就算馬路中間站了一頭牛,也不會有人鳴笛,就算是救護車來了,也不能隨意驚動牛,要等這頭牛呆夠了,自願離開,交通才能恢復正常。

既然對牛這麼尊重,印度又是怎麼成為牛肉出口大國的呢?

其實,這是因為印度不僅對人會實行種姓制度,即出身決定他的地位,對牛也有這樣的制度。能夠被人尊重、禮讓的牛,品種是瘤牛,而生下來就要被殺掉的牛,品種是水牛。

甚至有印度的教會發言人表示,水牛不配被稱為牛,只是一種普通的畜生,他們出口的不是牛肉,而是水牛肉,所以他們並沒有殺牛。

這麼說確實有點強詞奪理,讓人替水牛抱不平,都已經被擺在餐桌上了,還要被否定牛生,實在是可憐。

其實,就算是瘤牛,在今天的印度也並不是絕對安全,因為經濟利益對信仰造成的衝擊,導致了大家只是在公眾場合禮讓瘤牛,但背地裡也有不少宰殺、偷竊的行為。

據統計,印度正規宰殺水牛的屠宰場僅有3600家,而非法的屠宰場有超過3萬家,至於出口到各國的牛肉,到底是水牛還是瘤牛,恐怕也只有牛本尊才清楚了吧?


找靚機科普君


印度教不允許吃牛肉的,牛死了之後只能出口

大多數印度人確實不吃牛肉,而印度出口的牛肉也不算特別多。

目前世界上牛肉主要的出口國有:美國、荷蘭、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法國、愛爾蘭、德國、加拿大、比利時。這些國家都是農業強國,可以種植大量的飼料專門養殖肉牛出口。我們平常吃的高級牛排都是從這些國家進口的(日本的神戶牛肉國內是吃不到的,如果你在國內吃到過神戶牛肉,那麼恭喜你,你吃到的是假的)。

印度人是不吃牛肉的,起碼大多數人是不吃的。因為印度的主流宗教是印度教,在印度教中牛是神的坐騎,是神聖的,所以印度教徒是不吃牛肉的,更不可能殺牛。

(在印度的大馬路上,你可以隨時見到閒庭信步的牛)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牛都受到保護,印度人崇拜的是瘤牛和黃牛。而作為一個水稻種植大國,由於機械化程度較低,印度還擁有大量用於耕地的水牛。而且印度人有喝牛奶的習慣,所以也廣泛飼養奶水牛。

(印度奶水牛養殖場)

這些水牛的地位是不高的,年老之後會被屠宰,但是這種屠宰規模不是很大,因為印度人不會專門的屠宰水牛,只是在水牛年老之後將其宰殺,所以出口量也不是特別巨大。而這種奶水牛的肉質比較一般,反正我自國內是沒有見過印度牛肉。

而且印度宗教複雜,除了印度教徒以外還有許多穆斯林,伊斯蘭教是基本上只吃牛羊肉的,印度國內也能消費一部分牛肉。

總體來說,牛在印度人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為此掀起過戰爭。

1857—1859年印度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這場反對英國殖民者的大起義導火索就跟牛有關係。

英國人在征服印度後,由於人手不夠,於是在當地招募了大量印度裔士兵。而在1857年,英國殖民當局開始使用一種新式子彈,但很快就有傳言說軍隊發放的新式子彈都是用牛油紙包裹的,而這些子彈在使用時必須用牙咬開。

這個傳言立即引發了大量印度教徒士兵的不滿,印度士兵紛紛拒絕使用這種塗有牛油的子彈。英國殖民當局先是出來闢謠,但仍不能平息印度士兵的憤怒。對此英國人也沒有絲毫妥協的意思,英國軍官反而堅持要求印度士兵使用這些子彈。

對於抗命的士兵,皆遭到軍事法庭逮捕並判以重型,由此引爆了波及大半個印度的反英大起義。

當然,這場反英運動絕不只是牛油子彈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印度人民不堪英國殖民者的壓迫,民族矛盾積蓄已久的一場大反抗。

但牛油子彈事件也確實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由此可見牛在印度人心中是多麼的神聖。


千佛山車神


由於印度教文化的影響,牛在印度的地位之高是眾所周知的。不過,印度這個奉牛為神的國度,早在2013年就超過了巴西成為了全球最大牛肉出口地。也不能說印度不吃牛肉,只能說印度的印度教徒不太吃牛肉而已。

之所以造成“印度人不吃牛肉”這種印象,主要因為:

  • 第一,由於宗教影響,印度禁止屠宰瘤牛,更不得食用;
  • 第二,印度出口的牛肉多為水牛,印度人認為水牛肉不算牛肉。


雖然古印度是佛教的誕生之地,不過如今83%的印度人都信奉印度教。在印度教文化中,牛是主神溼婆的坐騎,是一種非常神聖的聖獸。由於印度教的影響,牛在印度可以說是一種能橫著走的神獸了。

在印度很多大城市,隨處可以悠閒自在的牛群。無論行人還是車輛,看到牛都要避而敬之不能傷害,大多數的邦都禁止屠宰神牛。在印度的食品店與餐廳,是買不到牛肉的漢堡的。印度教文化中,如果屠宰母牛,要重新轉世86次才能變成人,印度神牛的地位可見一斑。



不過,因為在印度,只有印度本土的瘤牛才算是神牛,受人供奉與保護,其他牛依舊只是尋常的牲畜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同牛不同命,印度擁有全球一半以上的水牛,與悠閒度日混吃等死的瘤牛相比,通常水牛用於農耕與提供牛奶。不僅該乾的活不能少,水牛在無法耕作或者產奶量下降之後,就會被送去屠宰場,牛肉用來出口。印度出口的牛肉中水牛肉佔了85%以上,但在印度人看來,水牛肉不能算是牛肉。


除了尊奉牛,印度教文化中還有非常重要的兩點就是素食主義與禁殺生。在印度,越是高種姓,他們的飲食越是尊崇素食主義,不僅僅是不吃牛肉,其他的肉類也是不吃的。

凡事都不是絕對,由於時代的改變與西方文化的影響,如今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開始食用牛肉。實際上印度是全球第五大牛肉消費國,因為印度還有超過.12億的穆斯林,也是如今印度牛肉的主要消費群體。

在澹奕看來,之所以讓外界誤認為印度人不吃牛肉,主要還是印度教文化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以及對於印度文化的一種片面認知。所謂“一葉障目”,大多數人只看到了瘤牛在印度的地位高,卻忽視了水牛以及其他非印度教徒的印度人。


澹奕


想說吃你不容易 一路開掛奔正西

印度是牛肉出口大國,這可不是印度自封的,這都有大數據支持,以及進口印度牛肉的國家為證。至於說為什麼印度人自己卻不吃牛肉?答案更簡單了,因為牛肉都出口了唄,印度人想吃沒得吃了。這答案有點應付公事了,對不住列位看官,還是請聽本大仙娓娓道來。

白馬非馬論VS水牛非牛論

印度是個全民信教的國家,印度教歷史悠久、影響深遠,教徒佔到人口比例的80%以上,所以印度教被尊奉為印度的國教。由於印度教的巨大感召力,即使非印度教徒也對印度教義耳熟能詳,不得不服。印度教的溼婆神是全體印度人頂禮膜拜的第一大神,他們深信是溼婆大神的一個夢創造了宇宙,溼婆大神的一泡尿造就了印度的母親河恆河。所以牛作為溼婆大神的坐騎,自然也是備受尊崇的聖物,燒香磕頭還唯恐不夠心誠呢,又哪能被當做食物下肚呢?

我們的古聖賢講過一個哲理小故事:某國王愛馬如命,禁止任何人牽馬出城,違者格殺勿論。有位智者牽馬出城被逮住,守門士兵拔刀欲殺之。智者問:我犯何罪?士兵答:牽馬出城。智者:此乃白馬,非是馬也。士兵一時語塞,只好無奈放行。印度人大概受此“白馬非馬論”的影響,創立了一個“水牛非牛論”的理論,結果大發賣牛財。顯而易見,你溼婆大神騎的牛是白牛,而我們養殖的水牛統統都是黑不溜秋的,當然也不能算作牛了,所以但賣無妨。看看,高智商的阿三就有這種高論!不得不服!

滿嘴葷腥者,不是養牛人

自欺欺人的“水牛非牛論”,令廣大印度人都產生了心理陰影面積。因為其一是以印度人的智商,完全可以理解這個理論的欺詐性;其二是因為印度人多數都是虔誠的印度教徒,內心深處無法說服自己。因此即便是面對其他顏色的牛時,想要動手還是帶有強烈的罪惡感,因此只能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印度的牛多到氾濫成災,寺廟只管供奉白牛,其他更多顏色的牛就成了無人敢惹的“流浪牛”了。政府為了面子倒是也在各個城市建立了流浪牛收容站,但是由於經費有限,遠遠不能解決花銷問題。所以也只好睜隻眼閉著眼,任憑牛販子偷殺濫宰,再混到水牛肉裡出口了。也幸虧印度人有這個信仰,才便宜了我們這些外國吃貨了。要不然粵港澳臺那麼多餐廳酒店出售的、超級好吃的“撒尿牛肉丸”,由於原材料短缺問題,價格肯定還得暴漲。

想吃不敢吃,唯恐神靈知

還得吐槽一下印度阿三。大家以為咖喱之國的阿三們,幾乎人人都有拿手廚藝,什麼印度飛餅、咖喱雞燉土豆、咖喱番茄燉羊肉、南亞香料煮蔬菜、加爾各答咖喱辣湯……光是聽聽這菜品名字就流哈喇子了……對牛肉這麼好的食材,印度廚子們會放過?印度老饕們能不動心?只不過礙於信仰,不得不強壓饞蟲罷了。

本大仙就曾參加過印度教的傳統大節----燈節,節後聚餐會是安排了流水席的,各種菜品依此奉上,參會者依次品嚐。雖然各種咖喱各種作料掩蓋,但是仍然可以吃得出葷素都有,豬肉、牛肉、雞肉、魚肉(還有各種其他不知道是什麼的肉)俱全。因為信徒中有各種權貴富商,人家的佈施出手大方不差錢,所以廚師們自然也就生猛不忌,逮什麼做什麼了。然而那些信徒們也是來者不拒,比百無禁忌的本大仙吃得歡多了。

1、養牛防老

印度是全球GDP排名第7的國家,2018年經濟總量為2.7萬億美元,乍一看挺唬人,貌似大國富國。可是這個數量卻連我們的1/5都不到,而兩國的人口差距卻不大,可想而知要算起人均GDP來,印度該有多麼慘。更慘的是,印度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嚴重,大體上是全國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富人手裡。因此才導致印度大部分人的生活水準徘徊在溫飽線上下,真正能吃得起肉的家庭並不多。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赤貧人口所佔比重更大。甚至可以這麼說,印度多數農民家庭,唯一值錢的財產也就是那頭耕牛了。所以耕牛不僅是印度人頂禮膜拜的聖物,更是印度人賴以謀生的命根子。因此許多印度人就把如何讓耕牛更好地繁殖牛犢當做一項大事來抓,不為別的,萬一老牛不行了,下邊還有小牛頂著,要不然失去牛的家庭相當於塌了半邊天,等於是沒活路了。

在印度,牛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印度人眼中的牛,比美國人眼中的白頭鷹,俄羅斯人眼中的北極熊,中國人眼中的大熊貓,更金貴、更神聖、更不可侵犯。當然,印度人分三六九等,牛也是階級分明的:

一等牛是白牛。無論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人人得而拜之。白牛們不僅吃得好、穿得暖,啥活不用幹,而且逢年過節都會披紅掛綵被牽出來接受眾人拜謁和供奉,儼然帝王之態。就算死後也會葬入寺廟專用墓地,樹碑立傳,眾僧超度。

二等牛是黃牛。這種牛相當於廣大農村印度人的“奔馳”、“寶馬”,雖然平日做為拉車代步的工具使用,但也是被主人精心餵養、倍加呵護。老病之後,既不能宰殺,又不忍眼睜睜看著它死,基本都選擇放逐,還其自由之身,成為印度“流浪牛”大軍的主要來源。

三等牛是花牛。這種牛主要是飼養起來供產奶的,老病之後一般也會放逐。當然也有一部分心比較狠、或者日子過得比較難的家庭,也會偷偷跟牛販子做交易;

四等牛是黑牛。這種牛地位最低,被視為耕田犁地的“牟牟叫的工具”而已(因為印度多水稻田,這種整天在水田泡著幹活的牛就被稱為“水牛”),因此印度人直接不拿它當牛看。一旦覺得不好使了,就會直接聯繫屠宰場賣掉換錢。

2、遍地君子

子曰:君子遠庖廚。不為別的,實在是廚房重地常有殺生之舉,君子是不忍心看到動物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而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死屍撲地,然後再將其屍體盛在碗裡端上來,這讓謙謙君子們如何忍心下嚥?所以說印度這個國家可謂遍地都是君子,因為儘管大家都想吃肉,但是為了不違背宗教教義,寧可饞死,絕不逾矩。

不過三哥的智商那不是吹的,人家是會變通的。既然看見了就不能吃了,吃了就不叫君子了,那我不看成嗎?於是就有流浪牛經常會在月黑風高之夜神秘失蹤,活不見牛、死不見屍。由於基本都是無主之牛,又無憑無據可查,當然也就民不告官不究了。這還算是比較紳士的。更有甚者,一夜之間整個村莊(街區)隨處可見的“流浪牛”竟然群體蒸發了,這就叫做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因為大家都明白,這是遇到可恨的偷牛販牛犯罪團伙了,於是聯名訴狀遞上公堂,官府也就不得不派出衙役捕快前去抓差辦案了。畢竟眾怒難犯,何況牛販子們也不動動腦子想想,你們玩得這麼狠,這些大小衙役們要是也饞了找啥打牙祭呢?所以能不往死裡追查你們嗎?

牛販子們多數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因為偷牛販牛罪過可不輕。在印度,如果你是人販子的話,被逮住完全可以交贖金保釋了事,算不了什麼大罪。但是牛畢竟比人高貴,所以涉牛犯罪處理地還是比較嚴厲的。如果冒犯了白牛,而且又是某些權貴或者僧侶們的“供奉聖物”,那肯定會被判個斬立決的,起碼也得是個斬監侯。所以凡是來路不正或者毛色犯忌諱的牛,都會被分別送到多家小屠宰場偷偷處理完畢,在集中販賣到緬甸、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伊斯蘭國家。那些守著“二師兄”空流口水的穆斯林,一天到晚就盼著三哥送來的“聖物”解饞呢。

3、誰為犧牲

《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由此可見祭祀可是天大的事,本來嘛皇帝既然自稱“天子”,那麼祭天祀地就相當於給他老子上貢呢,自然馬虎不得。於是《禮記》中就有記載:天子祭祀用太牢。注意,這裡的太牢指的是:牛,羊,豬,稱之為“三牲”。三牲齊備才稱得上是“太牢”,要是少了牛這一樣,就稱不起“太牢”,只配稱為“少牢”了。而諸侯祭祀才用“少牢”,可見牛這一項是皇帝的特權,不是誰都配得上的。

既然話題扯到這了,就不得不補充一句,祭祀用的動物統稱為“犧牲”,具體來說:毛色純稱為“犧”,肢體全稱為“牲”。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牛都有資格被用來作為皇帝專用的高級祭品的,首先得講究血統問題,外觀上起碼要保證毛色純正。比如商湯伐夏桀就曾經斬殺黑牛祭旗,劉邦反暴秦也是斬殺白馬盟誓。印度教大神溼婆之所以選擇白牛為坐騎,據說也是為了表示自己才是萬物初始。白色在印度教本就代表虛無、又表示圓滿,溼婆騎白牛就是暗示信徒們,他(她)既是開始又是結束,既能開天又可闢地,既是父親又是母親,既是烏有又是至多……總之有點類似佛祖所言的“無色無我”,又有點類似老子所說的“玄之又玄”。總而言之吧,神的心思你別猜,你只要知道白色的牛才是最牛逼的,這就足夠了。

這就不得不說到印度人的等級劃分問題了:一等人婆羅門(祭司廟祝);二等人剎帝利(將軍武士);三等人吠舍(勞心者);四等人首陀羅(勞力者)。本大仙以為大體可以對照前文提到的四等牛。如今的印度,一等人都是雅利安人,就是血脈純正的白色人種,相當於至高無上的白牛。數量極少,地位尊貴,富得流油;二等人是白人和黃人,但要麼血統不純正,要麼出身不高貴,屬於雅利安人的僕從,數量不多,地位大體上相當於拉車的黃牛;三等人屬於混血兒,棕色人種居多,一般都是白領,靠出賣智力過活,數量較多,相當於奶牛;四等人屬於印度土著,以黑色人種居多,一般都是藍領,靠體力勞動勉強餬口,數量最多,相當於黑牛(水牛)。可見在等級分明的印度社會,不是誰想當犧牲誰就能當得了的。占人口80%的印度四等人只能算是賤民,甚至不能算人,因為他們既不能跟上等人種通婚,甚至連吃飯、上廁所都不可以跟上等人同處,可惜他們被宗教所麻痺,所以捱餓受窮都自認命該如此。

有“黑牛非牛論”,就有“賤人非人論”,這是一脈相承的思想根源。看似牛的問題,實則人的問題;印度人不吃牛肉,其中卻大有深意。目光深邃,文筆犀利,知識淵博,所以請關注本大仙!世事看透皆成文章,本大仙就是這麼牛!


山東夏津赤腳大仙


在印度人眼中,有兩樣東西是最神聖的,那就是牛和恆河水。即使馬路中央有牛攔路,也不會有人膽大到鳴笛示威,畢竟嚇到牛可是件褻瀆神靈的事。



正是這種對牛的保護,使得印度的牛的數量佔全球的25%。在以前,巴西阿根廷等國家是全球牛肉出口的大國。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早在2013年,印度就已經成為了全球牛肉出口量靠前的國家。2015年出口量185萬噸,2016年出口量為200萬噸皆是世界第一。你說奇怪不奇怪。

牛的出身決定未來發展,命好是神不好是奴隸。

原來這印度人自己雖然不吃牛肉,但他們賣牛肉,不過也不是什麼牛都能宰殺買賣。

也許是國家的文化傳統,印度人不僅喜歡把人分成五等種姓,還把牛分成了三六九等。

印度牛的種類中,等級最高的就是印度國產的牛——瘤牛。

這種牛原產於印度,中文名叫印度瘤。因為脖子附近肌肉發達,外表看上去像是長了一大塊肉瘤一樣而得名。

瘤牛體型健壯,肉多而肥美,全身呈白色。也只有瘤牛才能在印度享受非一般的待遇。印度人對牛的敬畏也是宗教的原因,在印度有超過80%的人信奉印度教。

在印度神話中,牛有著很高的地位。不僅深受眾神喜歡,就連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溼婆的坐騎也是一頭名叫南迪的公牛。


走在今天的印度街頭隨處可見在街上大搖大擺掛滿鮮花的神牛,還有神牛被供奉起來接受教徒的膜拜祈福。

這些神牛老了以後甚至還有專門的“養老院”。神牛的牛尿、牛糞、牛奶、酥油等都是印度人的天然保健品。

此前曾有一頭三隻眼睛的牛在印度出生。不過它並沒有被嫌棄,更是因禍得福。被認為是“溼婆”的化身,一下子成為了神的使者。

印度水牛,出身卑微活著耕地死了賣肉

比起瘤牛,印度的水牛就比較慘了。印度官員曾有一番毫無邏輯的言論,他說“水牛不是牛,所以他們出口的不是牛肉”。

印度的牛品種不少,但水牛卻被當作是最下等的牛。絕大多數的水牛一輩子沒有翻身的機會,它們出生以後就隨便養養。

可以勞動以後就被買給農戶做苦力,耕地、拉貨、耍雜、擠奶等為主人賺錢。等他們老了就被丟棄放逐,自生自滅。產奶量少的母牛和多餘的公牛等就賣到國外宰殺,或者宰殺之後再賣到國外。


這些年印度出口的牛正是這些可憐不被當作牛的水牛,之所謂出口量大也是因為印度給出的價格最低。在新德里的某些水牛交易場所,一公斤水牛肉只要160盧比(約為16元人民幣)。

但是便宜的不好吃也是事實。可能是水牛本身的基因特點再加上常年的勞動生活,所以水牛肉質遠不如其他肉食牛。

它的肉色較暗,肌肉纖維粗而鬆弛,脂肪乾枯缺少粘性,所以肉煮不熟也嚼不爛。

中國人在吃的方面還是比較挑剔的,雖然它便宜,但是水牛肉質量沒有保障。所以我國早就基本不進口印度牛肉出口到我國,而印度出口對象也主要集中在非洲、中東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


當然了,印度也會有人吃牛肉。要麼不是信徒,要麼偷偷宰殺售賣黑市交易。利益驅使,總會有人以身試險。不過大多數忠誠的教徒還是不會吃牛肉。


史之策


在印度的多數宗教印度教中,牛被認為是神聖的。印度總理曾在2017年時,呼籲在全國範圍內禁止出售和購買牲畜進行屠宰。這引發了圍繞一個標有印度“牛肉禁令”的持續問題引發的新爭議。

對於大多數印度教社區來說,它也是一種神聖的動物,它們在交通堵塞的街道上不受干擾。在節日期間,動物被崇拜和裝飾; 聖潔的人帶著奶牛,額頭塗在硃紅色的上面,尋求施捨。

在印度甚至有一本叫做《印度奶牛》的雜誌,為奶牛“宣傳和促進愛情”。甚至有人用牛尿和牛糞製作化妝品。

在印度,屠宰牛的衝突經常引發宗教騷亂,導致僅在1893年就殺死了100多人。1966年,德里議會外的騷亂中至少有8人死亡,同時要求全國禁止屠宰牛。

印度最受尊敬的領導人聖雄甘地也可能對印度教對牛的崇拜負責。他曾經說過“印度教的中心事實就是保護母牛”,並且談到了它所體現的“為殉難的純真而懺悔和自我犧牲的想法”。

報告顯示,印度每年出口價值40億美元的牛肉,但也是因為出口牛肉,印度也經常為此事產生矛盾,數百萬人指責印度官方出口牛肉。


走進伊拉克


為什麼作為牛肉出口大國的印度人不吃牛肉,這個問題確實耐人尋味

印度地處南亞,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農業發達,歷史悠久,是少有的文明古國之一。漫長的歲月裡印度也發展出了很多文明成果,比如宗教,佛教(當時釋迦牟尼誕生地屬於印度),印度教等都出自這裡。而印度人不吃牛肉的習慣也就來源於印度教

雖然從世界範圍來看,印度教的影響範圍遠遠不如佛教,可是在印度,印度教卻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國教

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國際首要宗教之一,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當然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印度教也有許多信徒。印度教奉牛為神,其教徒嚴禁吃牛肉,一部分印度人崇奉伊斯蘭教,遵從教規,嚴忌吃豬肉,所以出現了印度人不吃豬肉和牛肉的現象。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歡迎關注「飯醉分子閆濤」,看我分享不一般的美食感悟!

傳聞,有位牛肉推銷員發現印度市場上沒多少牛肉產品,於是欣喜若狂地自以為發現了一個有10億人口的牛肉大市場。

這當然只是一個笑話!印度是一個漫天神佛的國家,這裡多民族多宗教的國情,使得當地的生活習俗表現出複雜的多樣性。佔印度人口一半以上的印度教徒都有崇拜牛的習俗,所以他們不僅不會吃牛,而且還把牛當成神靈來禮讓崇拜,以至於有個說法:“做牛就應該投胎到印度。”所以,儘管印度大街上都是自由散漫的牛,但這裡的牛肉消費實在少得可憐。

我曾有過一個疑慮,在印度的的飯桌上,有著千差萬別習俗的大家,他們是怎麼樣坐在一起吃飯呢?比如說,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吃豬肉,而印度第二大族群的伊斯蘭教徒,則吃牛肉拒絕吃豬肉,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宗教,有什麼肉都不吃的素食佛教徒,也有不吃魚的宗教,甚至於還有更匪夷所思的不吃某些蔬菜的宗教……

帶著這個問題,幾年前去印度採訪的時候,專門問過一位錫克教徒。這位老兄在孟買也算是個白領吧,他們公司聚餐的時候,鐵定會面臨我所疑慮的情況。那當不同民族宗教、不同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同事待在同一個場景裡面吃飯,他們會如何解決呢?

他很疑惑的看著我,說:“這太簡單了,吃自助餐不就行了!”


飯醉分子閆濤


題記:

就如同中國人信仰龍一樣,印度人對牛,同樣有著一種最為崇高的信仰

生活百態品讀:看待印度人的牛文化

牛在印度的地位

牛可以說在印度擁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個人沒有去過印度,文字編寫來自於各種網絡觀看印象〉,一般來講,在大街小巷都徘徊著無數的牛,這種現象是很少有人去管的。 而且,在印度有著這樣一種神話傳說:“惡魔從輪迴到一頭牛,當中要經歷86次轉世,再一次就可以輪迴為人,如果說一個人殺了一頭母牛,就等於說造了極大的冤孽,輪迴的話,要從第一次重新開始”

探究為什麼牛在印度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

這其實是有一定根據的,就如同中國的神話故事一般,在印度也有著他們自己的神話體系、他們的信仰?在印度教裡面有著這樣一位神“溼婆神”,她的坐騎就是牛,所以就印度人看來,牛就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值得被他們所有人所敬仰。

甚至之前還聽到過這樣一則傳聞,印度有些男子甚至和牛結為夫妻

根據這種信仰,印度人是絕對不會吃牛肉的,甚至於如果有牛死在一戶印度人家裡,都是一種不好的徵兆。


大量出口

根據一些數據的估算,在如今印度,至少有6至8億頭牛,如此巨大的數量卻又無法在國內消耗,所造成的一個結果是比較嚴重的,往往是隨處堆積的牛糞。

當然,至於說印度為何大量出口牛肉,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在印度,能夠稱為聖牛的,是屬於印度的一種本土瘤牛,而至於說什麼黃牛或者水牛,印度人看的並不是太重,所以說,印度大量出口的就是這些牛。


當然,就整個印度來講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信仰的,畢竟印度除了主要的印度教之外,其實還有部分伊斯蘭教以及其他教派,對於這些教派的人來講,牛並沒有這麼神聖,所以說出口或者是宰殺並不受影響。

印度文化

作為領土與我們相鄰的一個人口大國,印度其實在很多方面都和我國類似,擁有著規模龐大的人口,都在進行著一個社會的復興,同樣也都有著淵遠的文化傳承。

至於印度文化的一些好壞,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去過度的關注,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每個民族的特色,正是因為如此,世界才能在各個民族之間不斷地前進發展。

印度人這種尊牛的文化,以及我國的崇拜龍圖騰的文化,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有著相似之處,只不過不同的是,印度的牛是真實存在的,而我國的龍,是屬於一種虛構的產物。


呈現個性解讀,展示百變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