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幸福和快樂的真相

生活中我們有很多習以為常的觀念和行為,比如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快樂不幸福是因為沒有錢,而有些人會陷入買買買的誤區而無法自拔,好像花錢了,就能開心了,可是真的如此嗎?

今天麗姐和大家分享幾個我們很容易混淆的真相!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幸福和快樂的真相


1、錢怎麼花更快樂?

花自己身上?

花別人身上?

坐在家裡花?

走出去花?

美國心理學家在溫哥華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他們在街上隨機地找到一些行人,請他們做一些心理的測試題,然後給他們一個信封,信封裡裝著20美元。然後要求拿到信封的行人,下午五點之前必須把錢花在給自己買禮物上,或者是支付自己的任何其他費用。五點後則回到這裡,再次進行心理測試。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幸福和快樂的真相


在第二週的時候,這些行人再次被召集在一起,他們依然得到了20美金,但這一次心理學家要求行人必須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或者用它來為慈善事業捐款。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購買的東西多種多樣,當要求為自己買東西時,他們買了耳環,咖啡和壽司等等,當要求為別人買東西時,他們會為年幼的親戚買玩具,把錢送給無家可歸的人,給朋友買食物和咖啡等等。

不過這個實驗並非是想測試人們的購買行為,而是想測試買買買的行為對人幸福水平的影響。

心理學家發現那些把錢花在別人身上(利他支出),比那些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的人要快樂的多,他們還發現錢的數額似乎無關緊要,不管是5美元還是20美元,並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又有一些心理學家分析了那些最近獲得了5000美元獎金人的幸福感水平,發現結果是一樣的那些把錢花在給自己買禮物,或者替自己支付賬單的人,遠不如那些為別人買東西,或者是捐給慈善機構的人開心。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幸福和快樂的真相


花在利他支出上的獎金越多,他們的幸福感就越高,這比獎金的數額更重要。

在花錢方面,我們很多人會潛意識的認為把20美元花在自己身上,比花在別人身上更快樂,但是如我們看到的,心理學家通過實驗來證實這個假設時,我們發現事實恰恰相反。

生活中不乏想擁有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的人,但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當我們通過努力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在掙錢上的時候,我們幸福感其實越來越低。

現在因為網絡電商越來越方便,我們可以坐在家裡買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東西,但是有證據表明窩在家裡沒日沒夜的盯著電腦和電視屏幕,無法提升我們的幸福感,但是外出度假這樣的體驗式消費將有可能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幸福和快樂的真相


2、獨樂樂還是眾樂樂更快樂?

心理學家用恆河猴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將小猴子的餵養工作全部自動化,隔絕小猴子與其他猴子或人的溝通。

實驗結果表明與有正常溝通機會的猴子相比,缺乏溝通經驗的猴子明顯缺乏安全感,不能與同類進行正常的交往,甚至連本能的行為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當一個人孤獨的吃健康的食物的時候,食物沒有問題,人卻會因為缺乏社交而產生心理問題。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幸福和快樂的真相


科學家曾經用高薪吸引大學生來做這樣的一個實驗:

他們在實驗室裡給被試者準備好了一切可以保證生命繼續維持的東西,好吃好喝,但是卻沒有任何聲音,不能跟任何人接觸,甚至連手和腳都被固定起來,不讓人有任何的感覺產生。

那些參與實驗的大學生被要求儘可能長時間地躺在實驗室裡,他們專門設計了這樣的裝置: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幸福和快樂的真相


別誤以為是太空人員。這是那些大學生參與實驗的裝備。最開始那些大學生還可以睡覺,但八個小時之後,這些被試開始失眠,不耐煩,急切地尋找刺激,他們想唱歌,吹口哨,自言自語,甚至用兩隻手互相敲打,隨著時間的增加,被試變得越來越焦躁不安。

即便是拿著超過平時日薪400倍的豐厚報酬,也很難讓他們在這種環境中堅持2到3天以上。這就是著名的感覺剝奪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持續的感覺剝奪會讓被試表現出病理性心理狀況,大腦皮層喚醒能力降低,酮類固醇激素水平顯著上升,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紊亂。

韓國前總統朴槿惠入獄之後,曾經有一段時間自己坐在牢房內面壁,並用奇怪的語言喃喃自語還呈現出了記憶力衰退的現象,他忘記了熟悉的隨行人員的姓名,剛剛用完完畢後半小時,又再次要求另一份用餐,莫名的發笑。曾經有人猜測她只不過是想用這些行為來博得同情。其實從她所處的環境來看,這更像是在感覺剝奪之後的一種心理病態的表現。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幸福和快樂的真相


我是剖腹產,當年剖腹產之後要在高危病房觀察24小時,躺在床上不能除了翻身什麼都不能做。剛開始麻藥感覺還在的時候還可以迷糊的撐著,但是往往到後面越是清醒,越痛苦,簡直生不如死。

我們是社會性的人,我們需要與人接觸,所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與其一個人躲起來啃胡蘿蔔,吃健康的食物,倒不如找朋友聚會吃肉喝酒來的痛快!

一份彙集了來自148個獨立研究的結果,涵蓋了30多萬人的著名評審報告,得出的結論是:

有足夠的社會關係的人比那些社會關係較差的人的生存概率增加了50%。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幸福和快樂的真相


3,學習是痛苦還是快樂?

我女兒剛剛坐在學習桌前的第一句話往往是“你幹嘛老讓我學習?”看著她那個不情願的樣子,我相信對於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來說,當下她感覺是痛苦的,畢竟寫數學題沒有看動畫片更能吸引她。

可只要她坐下,並且開始了學習的過程,每當到結束的時候,她會一臉驕傲的看著我,然後說:“我做的很快吧!這根本沒有什麼的!我愛學習!”

從痛苦到快樂!這個變化有時候很讓人無語!

學習到底是痛苦還是快樂的呢?

心理學家通過一些實驗發現學習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

對於孩子,在他小時候,我們會要求他學習,甚至強迫他學習,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我們開始對這方面的要求逐漸減弱。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長大後的繼續學習可以增強人們的自尊,提高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和樂觀情緒。

當我們學會了一項新的技能,或者發現自己可以用手機拍出更美的照片的時候,會比無所事事的刷朋友圈要快樂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