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大年初一 給您拜年啦~(拜年全攻略)

今天就是大年初一嘍,小編在這裡寫首詩送給大家,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新年既來冬暮殘,

年關已過百家歡。

快哉東風遊萬里,

樂騁天地闢山嵐!

話說回來,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是大年初一拜年全攻略!要看仔細喲~

習俗篇

大年初一 給您拜年啦~(拜年全攻略)


大年初一的習俗是放開門炮仗、拜年、佔歲、聚財等。而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大年初一應該這樣拜年

大年初一,我國民間有拜年的習俗。在這一天,人們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晚輩清晨起床首先向家中長輩叩頭,祝願長輩健康長壽,然後依次到親戚朋友家拜年。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同輩親友也會互相登門拜年,施禮道賀。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後補行的,謂之“拜晚年”。

拜年禮儀,男女有別

傳統拜年禮儀大多分三種。

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要行叩首大禮。

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俗稱“吉拜”。行禮時,雙手抱拳前舉,左手握右手,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

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輩間的拜年。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

大年初一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春節,最講究的是全家大團圓,在外地工作的人再遠也要趕回家過年。中國有句老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圖的就是在新年裡閤家歡聚,幸福美滿。

走進訪友必備謙辭

等候客人說“恭候”,賓客來到用“光臨”;

中途先走說“失陪”,請人勿送用“留步”;

接待客人為“恭迎”,未能迎接用“失迎”;

看望別人說“拜訪”,請人赴約用“賞光”;

邀友做客說“恭請”,陪伴朋友用“奉陪”;

初次見面說“久仰”,很久不見用“久違”;

請人指點說“賜教”,請人幫忙用“勞駕”;

請人解答說“請教”,接受好意用“領情”;

父母同稱高堂、雙親;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母去世稱:先父、先母;

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姐、舍弟、舍妹;

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別人兄妹稱:令兄、令妹;

別人兒女稱:令郎、令媛;

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舍下。

初一禁忌:不能動掃帚

傳說中,大年初一是掃帚的生日,這一天不能動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如果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這一習俗至今還有地方保存著,除夕夜將家裡掃除乾淨後,年初一不動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杯子、碗等瓷器,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親戚篇

大年初一 給您拜年啦~(拜年全攻略)

像咱們獨生子女這一代,沒有兄弟姐妹,親戚關係自然簡單明瞭,但是咱們父輩那親戚的關係可謂是錯綜複雜,小編走親戚拜年時就經常叫不出對方的稱呼,到底是二姑媽還是三表舅舅?想想都頭大,不過現在不怕了,小編這就教大家梳理親戚之間的關係:

大年初一 給您拜年啦~(拜年全攻略)


大年初一 給您拜年啦~(拜年全攻略)


反親戚篇

大年初一 給您拜年啦~(拜年全攻略)

談這個沉重的話題之前,先看看下面這些話你熟悉不熟悉:

“你不替自己想,也要替我們想想。”

“人家能看上你就不錯了,你還挑?”

“你是不是有什麼毛病嗎?”

“不是要你馬上結婚,先談一個練練手也好!”

“你歲數越大,可選擇範圍越小。”

“隨便找一個行了,要求不要太高。”

“女人過了30生孩子對身體不好。”

“我們都是為你好。”

“你太不現實了,以後老了怎麼辦?”

……中槍了嗎?被打成篩子了嗎?過節能有幾多愁,恰似逼婚上心頭。

今天我們來談談如何正確反逼婚。

逼婚是表面現象,造成不愉快的原因是家庭成員之間溝通不順暢

每次在父母與子女溝通婚姻問題時,父母抱著急切的心情,越說越急,不容易控制住情緒,而子女方對於目前無法結婚這件事本身就已經有著很大的壓力,本想心平氣和與父母交流,但父母的壓力又讓其感到壓力倍增,反感壓抑了理性,造成雙方的溝通不順暢。

只要能夠化解這種溝通中存在的問題,那麼應對逼婚就輕鬆很多了。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溝通模式非常適用於化解此類家庭間的溝通矛盾。

非暴力溝通模式分為誠實地表達與全身心傾聽兩個方面:

一、誠實的表達

請先比較下面的兩段話,體驗一下什麼是誠實表達。

“我的想法怎麼就不現實了,你總是不相信我,我在你心裡就那麼不靠譜嗎?”

“當我聽到你們勸我說“條件不要那麼高”時,我感到有些失望,因為我需要你們在這件事上能夠認同我的想法,你是否願意聽我具體解釋一下我為什麼提出這樣的條件。”

大家肯定能感覺得出來,後面的話顯然更好,因為這是在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是批評、指責。

二、全身心傾聽

以下是兩種子女傾聽父母逼婚的方式,請比較哪個更好。

“您根本就不理解我的處境,就認為我心高氣傲,非得找符合XXX條件的朋友。”

“當您看到我目前還是一個人回家過年時,您感到了擔憂,因為您不希望我一個人過得太累,太孤獨,所以,您想勸我降低擇偶標準,儘快完婚。”

是不是同樣覺得第二種方式更好?因為在父母表達觀點的時候,第二種方式做到了全身心的傾聽。當需要了解他人觀點的時候,要能夠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

為更好的生活而奮鬥,為了下一代的幸福而努力,很多年輕人選擇在異鄉獨自奮鬥。“戶口能不能落下,能不能買地起房,有了孩子誰來帶,孩子長大了能不能入學籍……”80-90的絕大多數青年都要面臨許許多多父母輩沒有面臨過的實際問題。不是不結婚,而是沒有達到最基礎的穩定條件。如果我們短時間無法做到安穩,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有效化解父母心中的擔憂,安心地陪在父母身旁,享受那短暫而美好的節日時光。


【聲 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