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朱元璋大肆分封諸子就藩,為何滿朝文武不反對?


朱元璋大肆分封諸子就藩,為何滿朝文武不反對?

元朝末年,此時的元朝已經岌岌可危。元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元末時期,天下大亂之際,出現了太多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元朝已經無力迴天,成為了遲早滅亡的王朝。元末時期,天下出現了很多起義軍,正是這些人的出現,讓元朝走向了滅亡。

在所有的起義軍中,最終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成為了勝利者。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建立了。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開始論功行賞,其次就是大肆分封藩王。這就是歷史上的分封制。歷史上,很多朝代都出現過分封制,只不過分封制存在弊端。


朱元璋大肆分封諸子就藩,為何滿朝文武不反對?

早在周朝時期,就是分封制,周天子可以冊封諸侯,最終導致了周朝的滅亡。諸侯擁有屬於自己的封地和軍隊。這直接會威脅到皇權。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開始將分封制廢除,而是採取了郡縣制。這要比分封制好很多。按理說,朱元璋應該還會採取郡縣制。


朱元璋大肆分封諸子就藩,為何滿朝文武不反對?

可是朱元璋沒有這樣做,而是開始大肆分封自己的兒子為藩王。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日,朱元璋一次性封了十個王,除了從孫朱守謙授封靖江王外,其他九王,就是朱元璋的兒子。分封有區別,皇子為一字王,旁系則是二字王。朱元璋登極之時,便有先例,他追尊祖上四代考妣為皇帝皇后。


朱元璋大肆分封諸子就藩,為何滿朝文武不反對?

其次朱元璋下旨“詔追封皇族,以皇伯考為壽春王,皇兄為南昌王、為盱眙王、為臨淮王,皇從兄為霍丘王、為下蔡王、為安豐王、為蒙城王,皇侄為山陽王、為招信王,皇從侄為寶應王、為六安王、為來安王、為都梁王、為英山王”


朱元璋大肆分封諸子就藩,為何滿朝文武不反對?

這些皇帝王爺,生前苟活在前元暴政下的社會最底層,死後卻被改變命運。在所有被分封的藩王中,年齡最大的秦王朱樉不滿十四周歲,最小的魯王朱檀剛出生兩個月。不滿一歲者有三人,除了朱檀,還有老八潭王朱梓和老九趙王朱杞。


朱元璋大肆分封諸子就藩,為何滿朝文武不反對?

明朝的疆土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打下來的,朱元璋給這些人同樣封賞,可是相比較來說,朱元璋要分封諸子為王,授予藩屬之國,以求他們統率各地武裝力量以及領銜勢力範圍內的官僚行政。皇子都是非常年少的,因此朱元璋為他們挑選了優秀的老師。


朱元璋大肆分封諸子就藩,為何滿朝文武不反對?

漢晉分封之亂,難道給朱皇帝經筵講史的李善長們沒有意識到嗎?肯定意識到了。朱元璋培育藩王,大搞近親繁殖,設計一套並非創新的政治制度,這與周朝、漢朝時期的分封制幾乎沒什麼區別。首先來說,堅守儒家治統的士大夫們,不少人成為了藩王府的丞相、師傅。


朱元璋大肆分封諸子就藩,為何滿朝文武不反對?

這些人親自教導著藩王,這些藩王未來可是能夠成為皇室核心人物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個士大夫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會反對冊封藩王。聚集在太子身邊的儒臣們,雖然對皇帝分封諸子有擔憂,但認為親王離京就藩,對太子不再存在實質性威脅。

只不過後來發生了朱棣的靖難一役,相比較來說,朱棣就懂得篡位後的封賞。對這些藩王,朱棣也是忌憚的,皇位坐穩之後,朱棣才開始一點點削藩。根本上,明朝君臣卻沒對此分封制進行實質性改革,以內閣為首的文臣集團捍衛國本。

儒臣們的領袖宋濂,則是太子的首席師傅,對朱元璋的分封,宋濂大唱讚歌:“天子如首,諸王如手足,故可稱為同氣一體。”這些朝廷的文武大臣也知道朱元璋分封藩王是為了拱衛皇權,可是這些藩王造成了大量的皇族內耗、禍及江山社稷,埋下了禍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