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新年將至,你認為傳統習俗應該保留嗎?

NOBLE顓孫


農曆新年,也就是春節將至。春節像是一個巨大的磁石一般將千里萬里之外的遊子們吸引回家;春節又是我們中國人心目中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是每個家庭、家族、乃至整個民族大團圓的象徵。

所以,我認為應該保留農曆新年的傳統習俗,並將其傳承和與時俱進的發揚光大。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農曆新年的傳統習俗中包含著古老智慧的儒釋道文化的內涵、是中華民族對和平、圓滿、幸福、富裕新生活的嚮往。

從臘月小年到除夕的一系列傳統習俗,無不充滿廣大人民對生活的熱愛、憧憬、期盼。

如小年用糖瓜祭灶。是為了討個來年的生活甜蜜和歡喜;

如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表達著人們驅災避邪、辭舊迎新的美好心願。更是家長言傳身教,培養孩童呵護家庭的理念、勤勞的品格、分擔家務的責任感的好時機。

如臘月二十五泡豆磨豆腐。是人們為親人、家庭、家族祈福,希望新的一年當中好運和福氣相伴到家裡來。

如二十六燉大肉。在舊時物質生活水平較低的年月,一碗美味的年豬肉,代表著年味兒,是家的味道的增稠劑,更是人們對全家人在過去的一年中為生活而辛苦勞作與付出的獎賞和鼓勵。

如二十七宰公雞。則是期望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除此以外,從這一天起,家家戶戶都要去趕年集,購置年貨。春聯、福字、窗花、花炮、新衣、瓜果、禮品,以忙碌並快樂拉開春節的序幕。

如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貼上鮮豔喜慶的年畫、春聯和窗花,蒸出各式花樣面饃。寓意明年有個更大的豐收,寄託對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的嚮往。

如二十九上供請祖宗。代表中華民族孝先孝祖的文化傳統,也是自古以來沿襲的感恩祖聖先賢情節的最好體現。

如意義非凡的,除夕味美豐盛的年夜飯,是吃一頓香一年的飯。它永遠是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指引孩子千里回鄉的燈塔和路標。

如除夕夜晚輩行跪拜之禮,感謝和祝福父母長輩,長輩慈愛給孩子們壓歲紅包,送上吉祥寄語。這彰顯中華民族的尊老愛幼、父慈子孝、弟敬兄恭的傳統美德。

如新年鐘聲敲響之時,全家人互相擁抱,互致祝福;大年初一至初五拜訪鄰里朋友,送上新年禮物與問候。

第二、農曆新年的傳統習俗包含了親情、愛情、友情、對人們心靈的滋養;包含了人民感恩國家、感恩社會、感恩父母長輩、感恩兄弟姐妹、感恩遠親近鄰,感恩新朋舊友,感恩領導同事、感恩生意夥伴、等諸多殷殷的情,濃濃的愛。

第三、正因為有了這些傳承至今的傳統習俗,所以才使得春節在每一位國人心中具有沉甸甸的分量,其他節日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一直是激發人們為家庭、為家族、為社會奮力拼搏、自強不息、建功立業的原動力。

第四、它是和諧鄰里,和諧家庭的催化劑。它是構建和諧社會大廈的粘合劑。

第五、它是我們培養民族自豪感、是孕育我們家國情懷的沃土,是我們思戀故鄉的符號,更貢獻家鄉,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的動力。

第六、它像一個萬花筒一樣,讓世界人民對中華傳統文化倍感神秘,為之著迷。它是吸引其他國家瞭解我們大國厚重傳統文化的窗口。是偉大祖國彰顯國際影響力與關注度的一個切入點。

所以,我認為農曆新年的傳統習俗應該保留,應該將其傳承,並以與時俱進的方式發揚光大。願農曆新年的傳統文化煥發它應有的魅力,放射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光陰溫良歲月生香


我覺得應該保留,雖然現在時代發展很快,我們不再像小的時候一樣,盼望過年才能吃肉和買新衣服,但是我覺得過年是中國傳統最熱鬧的節日,我們在外工作了一年,過年時間應該回到家鄉陪伴父母,多和家鄉親戚朋友交流,增進感情,做到不忘本。還有就是放鞭炮,現在很多地方都不允許放鞭炮,但是我認為,在各方面允許的條件下,可以放,我們都很懷念小時候看到煙花時激動的心情,讓一年的不愉快,隨煙花而逝。


dream迪迪Y


我認為應該保留,小時候不懂過年了大人們為什麼要貼對聯,長大了才體會到了那是對家人寄託的美好祝願,也是對新的一年的祈福,所以我每年過年都和父親一起貼對聯,想起舊時光,我對父親無限地懷念。現在過年與兒子一起貼對聯。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習俗,好的習俗還是要傳承下來,讓心靈有個歸宿,愚昧的習俗要拋棄,這也就是所謂揚棄。


秋夢輕悠


傳統習俗新年—-永駐

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即將來臨,春節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各地沉浸在迎新年的歡樂日子中,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濃。迎新年,過春節的習俗毫無疑問應該繼續保留下去。

幾千年以來,迎新年的習俗經過不斷髮展而形成的,過年的習俗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客觀需求,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深深根植在中華兒孫的血液中。每當農曆新年,不只是生活在中國的中華兒女過大年,而且是生活在全球各地的中華兒女也一同過大年,哪怕是在海外生活了幾輩子的子孫都要過年。迎新年過大年已是根植在中華兒女心中的一種文化和信仰。

年是團聚,年是歡樂,年是總結,年是期盼,年是親情的溫暖與碰撞,年是心靈的和諧與共鳴,年是一根扯不斷的親情與鄉戀。過年的習俗將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當然,過年中的有些小習俗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時間的流逝,會有所改變。比如以前的磕頭作揖、城市內的放鞭炮等等。習俗也有一個不斷髮展不斷創新的過程。

年———我們的期盼,年——我們的依戀。過年習俗永駐。











泰安碧玉


答:新年將至,我認為傳統習俗應該保留。因為過年是中國最高興,最傳統的節日。也是新一年的開始。即是開始,又是結束。開始是又迎來一個新年嶄新的開始。結束是年底一個總結,年底一個分紅或者是評獎。是給先進個人一個鼓勵!新年新氣象,萬象更新。人們張燈結綵,歡樂開懷。家家戶戶放煙花🌸爆竹🧨鞭炮陣陣雷鳴,響徹天空。空中到處彩花開滿上空。慶祝新年好氣氛,好熱鬧。不過這幾年煙花爆竹易燃率及火災率太高了。終於國家通知過年不讓放煙花爆竹了。這也降低了人們興高采烈的心情,而少了興致盎然的好心情。回頭又想:那也比出事強啊!還是在家看電視吧!自己給自己找點樂趣,增加一些好心情!還是看頭條吧!











竹樓伊人


個人認為春節的傳統習俗應該予以保留,並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推陳出新,發揚廣大。

所謂去其糟粕就是把一些極其封建的,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習俗逐步改變,推出一些與時俱進的,符合現代社會的,人們喜聞樂見的新風尚、新習俗。

取其精華就是象貼春聯,張燈結綵喜慶節日,春節文藝聯歡晚會等歡樂氛圍。總之,只要是有利於安定團結、有利於全民聯歡喜慶,又不汙染環境,不鋪張浪費,勞民傷財的習俗都可以予以保留和傳承,並予以發展。

一己之見,不當之處請朋友們指正。





梅花寶劍2


傳統習俗應永遠保留,年預示團聚,展現豐收。遠在千里之外的,每逢過年都要返回家鄉,遇情人團圓,相聚,孝敬老人,嘮嘮家常,說說心裡話,總結當年工作,計劃來年安配。忠厚處世,勤儉持家,這是人之常理,高興於家庭團聚,歡樂於孩子吵鬧,鞭炮辭舊歲,燈籠迎新來。孩子美在歡樂中,大人忙於工作中,添福增壽,處處洋溢著節日氣氛,幸福美滿,春意融融。





李爾勳1


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很好的繼承併發揚下去,當然也不是算盤照搬,也可以隨著時代的發展做一下革新,但根不能丟!

年關將至,比如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我國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燒炮竹、燒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華夏民族之所以屹立世界不倒,五千年的文化是我們的根基,我們不該做歷史的罪人,把祖先給我們的精神財富遺棄!你們說是不?





午夜聽風雨


真正的文化是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的,這裡先不論好與不好,傳統習俗本就是傳統中國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質體現,兩者相輔相成,不可缺一

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在意甚至是摒棄傳統文化,是現在的人們從小受西式教育的影響太過嚴重,什麼都是西方的好,西方的先進,但是這些人忘了中國有句古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換了地方,地方換了人都會水土不服的,

更可笑的是有的人明明自己就是中國人,偏要去什麼歐美研究中國文化,我想請問您知道中國文化是什麼嗎?

在古代上私塾的小孩都知道,學習之初沒有學問可教,無非就是“灑掃、應對、進退”,這是做學問乃至做人的根本,孔夫子都說“吾十有五致於學”,那麼他十五歲之前一直在和泥玩嗎?

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不是一躇而就的,既然能經歷千古流傳至今並不是沒有他的道理,西式教育下成長的人們妄想抨擊幾千年的文化底蘊,無疑是蜉蝣撼樹,所以說看清事實很重要,任何一種文化、傳統,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不是任何人可以隨便妄加評論的,應有的尊重必須得有。

古人說過“故舊無大錯,不棄也”,對人尚且這樣,何況是在自己的己身故地,孕育滋養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呢

願共勉




不怕老鼠的貓啊


春節作為中國最為盛大、最為熱鬧、最為重要的傳統佳節,有著許多獨特的文化習俗,這些習俗在千百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習慣風俗,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也在不斷增加新的風俗習慣,如貼心春聯,拜年,守歲,看春晚、新年煙火會等等。無論是哪個習俗,都飽含著人們對新的一年最為美好和吉祥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