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申振北丨手寫春聯 追尋“年味”


申振北丨手寫春聯  追尋“年味”

每到寒冬臘月,一摞摞印製精美的春聯開始在市場上銷售。雖然華麗,但比起手寫的春聯,總感覺得少了些年味。過去為鄉親們手寫春聯的場景歷歷在目,裁紅紙、寫春聯、貼對子的那段美好快樂的時光,讓我終身難忘。凝神聚氣,揮毫潑墨,紅紙黑字、筆落福到,構成了世界上最具喜慶色彩的審美意境!

寫春聯貼春聯是中國春節的重要儀式,是我國流傳千年的民俗文化,更是我國和世界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春聯是專用於慶祝春節的楹聯,它以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願望,營造喜慶的春節氛圍。什麼是年味?在中國人看來,除了穿新衣、吃餃子、放鞭炮、拜大年,還有貼春聯。宋代詩人王安石就曾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聯必須採用紅紙書寫,方能突出濃郁的節日氣氛。紅紙的內容應根據主人的身份、喜好、十二生肖和時代特色而定,紅紙的長短則應該根據春聯的內容和所貼地方裁定。

從我上初中時寫的第一副春聯算起,我手寫春聯已經近三十年了。我的村莊雖然是太行山下一個小山村,但村裡還是有幾位毛筆字寫的頂呱呱的老先生的,過年時節,家家戶戶都要恭請他們寫春聯。我上初中那會兒,有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開始給我家寫春聯。村裡人發現我寫的春聯還不錯,後來陸續有人請我寫春聯。幾年後,大半個村莊的春聯都是我寫出來的。每年寒假一回家,村裡就有人開始上門請我寫春聯!講究的人把紅紙裁好給我交待下,不講究的人直接把紅紙給我送過來。我也不多問,反正全村人家幾間房幾個門全在我的腦海裡。年前的幾天,我就呆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專心給鄉親們寫春聯。家裡人有時也過來幫忙,父母親更是喜歡盯著看我寫春聯,我就更寫得龍飛鳳舞了。最先買了幾本對聯書回來,挑適合主人的內容寫,後來寫著寫著自己也即興創作春聯。我把寫好的春聯根據上下聯一幅一幅“臉對臉”按一定的順序疊放好交給鄉親,但遇上不識字的村民也鬧出不少笑話,為春節增添了不少歡樂。春節期間到村中串門拜年,我總會盯著家家戶戶寫的春聯比較鑑賞一番,對自己寫的春聯檢討自責一番。

申振北丨手寫春聯  追尋“年味”

賞春聯也是一門學問。賞春聯不只是看誰家的春聯寫的吉祥、喜慶有韻味,還要看誰家春聯的毛筆字寫得好。春聯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講究工整、對仗,簡潔的文字最能展示人的文學功底。好的春聯,文和字相得益彰,令人回味悠長。賞春聯,也是在考量寫春聯者的文學素養和書法功底,自然是春節期間的一件樂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如今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作為目前為數不多的春節傳統習俗之一,春聯的文化含量越來越低,更多的是裝飾和喜慶作用。也許春聯漸漸變成印刷品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但提倡手寫春聯,創作有個性的春聯,才是寫春聯最為重要的文化意義所在。“快餐化”的印刷春聯,內容反覆使用,甚至千篇一律,漸漸地使春聯的文化底蘊淡出了人們的腦海。更有一些內容陳舊、失當,形式不佳的產品流入春聯市場,喪失了年味,更失去了文化含義。

目前,我們在強調傳承傳統文化,留住傳統年味,那麼,更應該讓“手寫春聯”走進千家萬戶,讓傳統的文化綻放出新的魅力。全社會應該倡導鼓勵公眾學會“手寫春聯”,即便寫不好看,但是這一筆一劃的墨香裡,卻包含著對春節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對傳統年味的追尋。

春聯是國粹,集文學、書法和傳統習俗為一體。領導人曾多次利用春聯教育幹部,祝福民眾。手寫春聯,迴歸傳統,就是強化一個民族的集體文化記憶,就是在追尋越來越淡的“年味”!

申振北丨手寫春聯  追尋“年味”

【作者簡介】申振北,筆名竹影清風,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太原市詩詞學會會員、光線詩社會員。曾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中國家庭教育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卓越人物獎”、2018年度山西省十大校園新聞獎人物,散文《美麗的鄉愁》曾獲第五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運營人員:齊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