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假如曹昂沒死,他會繼承曹操的大業嗎?

枯林古道


乾脆將範圍再擴大一點,假如曹昂不死,曹衝不死,曹操會立誰為繼承人?

曹操的兒子很多,有25個,比較有名的有徐夫人生的長子曹昂,卞夫人生的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環夫人生的神童曹衝,不出名的暫時就不說了,有繼承權的也就是這幾個兒子了。

曹操不僅兒子多,夫人也很很多,曹操早期的正室是丁夫人,但丁夫人沒有生兒子,但丁夫人很喜歡長子曹昂,曹昂的母親徐夫人去世後,丁夫人將曹昂當成自已的兒子,只要丁夫人收養曹昂,以丁夫人正室的身份,曹昂就是嫡長子。

卞夫人和環夫人都是曹操的小妾,也是曹操早期的小妾,她們生的兒子在曹操的25個兒子中,年齡較長,排名靠前,而且能力比其他兒子強太多。

以曹操的一貫作用來看,他不是遵守祖制的人,比如選拔人才,曹操用的是“唯才是舉”,要知道在東漢時期,人才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道德和出身,沒有道德和出身,哪怕你再有能力,在當時的社會氣氛中,也不可能選你當官。曹操的行為無異於打破成規,另出心裁。

再比如曹操娶的老婆,從來不看身份,只要曹操喜歡,就娶過來當小妾,曹操尤其喜歡寡婦和有夫之婦,比如曹操的小妾卞夫人出身娼家,地位很低,曹操沒有看不起,喜歡就娶過來,還把卞夫人扶為正室,堂堂魏王之正妻出身娼家,包括後來曹丕稱帝,尊卞夫人為皇太后,這在當時完全是不可思議的。

但曹操不在乎,曹操還有很多夫人是寡婦和有夫之婦,比如曹衝之母,環夫人是有前夫的,比如杜夫人,曹操娶過來時,其前夫秦宜䘵還在世。

之所以說了這麼多,是為了想說明一個問題,說明了曹操的性格是非常務實,不守常規,不遵舊制,只做自已喜歡和正確的事。同樣,對於曹操選拔繼承人的唯一標準是才能,而不是出身,也不是因為是否是嫡長子。

換句話說,曹操如果選擇繼承人,看是哪個兒子的才能最好,如果僅僅看出身,曹衝、曹植什麼的,根本就不可能機會競爭了,他們之所以有機會,就是因為曹操看中的不是出身,而是才能。

歷史上的曹操之所以選擇曹丕當繼承人,是因為在他的兒子中,曹丕的綜合才能是最好的,遠遠強於曹植。

記住,曹操是選繼承人,是選一個可以治理國家的一國之君,不是選擇一個優秀的文學家,也不是選一個非常聰明的神童,同樣不是選一個作戰勇猛的武將。

曹操靠武力和智力打下了一個諾大的帝國,是需要一個綜合能力極強的繼承人來控制整個帝國的,任何一個偏科或者只有一技之長的兒子顯然不能勝任,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衝誰的綜合能力最強呢?

首先曹彰排除,曹彰這個人作戰勇猛,畢生的心願也只是當個將軍,馳騁疆場,那麼就讓曹彰作個將軍好了,首先排除繼承人之位。

接著曹植排除,曹植是一個標準的文人,建安三曹之一,寫文章非常好,但是作風問題非常差,經常徹夜飲酒,連第二天與曹操約好一起出兵遠征也會睡過頭,而且還敢擅闖只有皇帝才能走的司馬門,這樣的人能當繼承人嗎?不能。

曹植除了文學才能,在其它方面似乎找不到亮光點,而且做事又沒有規矩,第二個被排除繼承人地位,既然曹植文章寫的好,就安心當個文學家吧!

第三個被排除的是曹衝。曹衝從小是個神童,很聰明,從曹衝稱象和智救庫吏兩事能看出曹衝很聰明,但曹衝很早就去世了,在政治上的才能並沒有顯示出來。

曹衝即使不死,他的身體一定是不好的,自幼多病,曹操再喜歡曹衝,也不可能將一個病怏怏的兒子推上繼承人吧,再說了,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是否一樣聰明是說不定的,比如王安石的《傷永仲》這篇文章中記載了一個叫方仲永的神童,也是十二三歲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就是一普通人,這誰也說不準。

現在就只剩下曹昂和曹丕對比了。

曹昂20歲時被舉為孝廉,孝廉是兩漢入官考核的項目之一,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說明曹昂一是個孝子,二是個廉潔正直的人。

另外從曹昂在宛城之戰中將馬讓給曹操,自已奮戰救曹操而死來看,曹昂都是個大孝子,同樣在這場戰爭中,年僅11歲的曹丕也在場,但是曹丕卻能逃走,說明曹丕狡猾,曹昂正直。

史書沒有記載曹昂的才能如何,但肯定是不出眾的,在兩漢時期,如果有才能的人一般會被舉為茂才,曹昂如果真有才能,史書會記載的,個人覺得曹昂的性格應該孝順、正直,才能一般,老成持重,他能把活的希望讓給曹操,而自已寧願戰死,就說明了一切。

再來看曹丕,曹丕六歲會射箭,八歲會騎馬,這是曹丕武的一面,曹丕從十歲開始就隨曹操南征北戰,而且在曹操被張繡圍攻時,年僅11歲的曹丕還能毫髮無損的逃出來,說明曹丕心眼比較多。

曹丕自小熟讀諸子百家作品,他的文學素質也比較高,身為建安三曹之一,文學作品存世的也不少,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歷史上現存的第一部文學評論作品,曹丕一生存世的作品有辭賦30篇,詩40多首,《黃覽》100卷,《列異轉》3卷,這是曹丕文的一面。

另外曹丕的性格沉鬱穩定,喜怒不形於色,在處理政治事務也顯示出獨特的手腕,比如曹丕在鎮守鄴城時平定魏諷的謀反案,毫不留情,心狠心辣,不僅誅殺魏諷三族,而且連帶政治清洗了一大批暗中支持漢室的大臣,連坐死者數千人,這是曹丕的政治能力。

並不是說曹丕殺人對,而是在特定的時期,進行特定的政治手腕有助於穩定政局,哪個有作為的皇帝不是雙手沾滿了鮮血,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等有為之君,為了政治穩定、開疆拓土,殺的人比任何人都多,因為那是特定時代。

依我看,曹丕文武雙全,性格沉穩,又有政治手段,如果是選繼承人,個人認為曹丕比曹昂合適。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曹魏不是大一統帝國,而是三國鼎立,除了南方的蜀漢和東吳,還有北方的公孫氏、西北的胡族都是威肋,不適合選一個正直的大孝子做繼承人,就是不適合選曹昂做繼承人,而是曹丕比曹昂更合適!

除非曹昂的政治才能更高,否則憑現有的孝順和正真,不足於支持選曹昂為繼承人,雖然他是長子,而且曹操也從來不按常理出牌。一個正直的人,是不合適當一國之君的,政治要的是手腕和圓滑,這一點曹丕比曹昂強。

這麼說吧,曹丕的文采比曹彰強,武功比曹植強,性格比曹昂好,身體比曹衝好,不選曹丕又能是誰呢?他可是綜合能力最接近一國之君的繼承人。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曹昂作為曹操的長子,合法的繼承者,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曹昂的父親曹操因為納了張濟的遺孀的鄒氏,致使張濟的侄子張繡惱羞成怒,起兵反叛曹操,曹昂就是在場動亂中而死,這次動亂中曹操不僅僅失去了自己的兒子,還失去了自己的合法繼承者,造成自己家族中後續為爭奪世子之位而發生的一切骨肉相殘事件。

《三國志·張繡傳》:太祖納濟妻,繡恨之。

筆者將通過自己的闡述來解析筆者提出的的這個問題。

曹操的大兒子曹昂,是曹操爵位的合法繼承人


第一,曹昂因為生母早死,由曹操正室丁夫人所養,因為曹操對於自己的這個正室是言聽計從,丁夫人對曹昂視為己出,讓曹操立曹昂為世子。

曹昂是曹操的長子,除了曹昂,曹操還有幾個比較優秀的兒子,曹丕、曹植、曹彰、曹衝,但是因為自古王位,爵位的繼承者所立規矩是立長不立幼,單從這規矩上來說,曹昂沒有一點爭議,就是合法的繼承者。

再加上曹昂是曹操的庶妻劉氏所生,但由於生母早死,所以由曹操的正室丁夫人所養,丁夫人視曹昂為己出,疼愛有加,在立世子的問題上,曹操的這位正室丁夫人,自然而然是站在自己養育的曹昂這邊。而且曹操的生母劉氏早早就去世了,曹操自然而然有點愧疚之意,所以這兩點一疊加,曹昂必然是曹操的繼承者。

其中有一則故事更能反映丁夫人對於曹昂的態度,當養母丁夫人得知曹昂在宛城被張繡所殺後而痛哭,所以她便大罵曹操:“你害死了我的兒子,從此我沒什麼可留戀的!曹操這個時候默不作聲,丁夫人一怒之下,便回了自己孃家,曹操後續幾次去請,丁夫人都不回來了,就因為曹昂之死,曹操和正室丁夫人的婚姻走到盡頭,所以說曹昂在他的這位養母心中位置是舉足輕重的,這位養母不惜因為自己與這位當時梟雄犯了臉。更加說明了曹昂有自己的這位養母撐腰,自己的世子之位是很穩固的。

《魏略》: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劉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長公主。劉早終,丁養子脩。子脩亡於穰,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

(上圖)曹操的大兒子曹昂,(下圖)曹操正室丁夫人因為曹昂的死與曹操決裂。


第二,曹操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們為了世子之位而骨肉相殘,有了曹昂當世子,就會斷了其他幾個兒子的爭位的心,所以,曹昂的位置是不可撼動的。

曹操從東漢末年的亂世中,脫穎而出,經歷了宦官與外戚勢力的鬥爭時期,也看到過董卓和呂布因為一點小事後的火拼事件,曹操深知,這些所有的事件,都是圍繞了一個出發點“權利”,而每一個人都想成為權利的擁有者。


曹操的家裡人中,先排除一個曹昂,剩下想做世子的,而且有這個能力的,就有三個,一個曹丕,一個曹植,一個曹彰,他們身後都有大勢力,也有幕僚團,所以說,曹操不處理好自己的繼承人問題,將來必定會出一個大亂子, 況且,曹操還有一個小兒子曹衝,天生聰慧,有洞察人心之能,曹操對自己這個兒子有點溺愛之心,有點想立為世子之心,但一考慮年紀太小,不能服眾,第二點是害怕引起幾個兒子的不滿之心。

《三國會要》:鄧哀王衝,年十三,太祖愛之,贈騎都尉

因此,曹操考慮再三,還是讓老大曹昂繼承世子之位,斷了其他兒子的爭奪世子之位的念頭。畢竟權利會上癮。這樣做了以後不僅僅是保護了幾位兒子,也平和了幾位兒子之間的紛爭。

但是事宜願違,曹昂之死,很快就引發了世子之位的爭奪戰,年紀小的曹衝離奇而死,曹丕和曹植因為世子相互攻擊,至此,曹操前面所做的努力,全部付之東流。

從上到下,(上圖)曹丕和曹植,(中圖)曹彰,這三人都是世子之位的有力爭奪者,(圖三)少年曹植,他是曹操心中最佳的繼承者


第三,曹昂為人,禮賢下士,與人為善,是眾望所歸的繼承者。

曹昂作為世子的繼承者,性格溫和,禮賢下士,和父親走的是兩種路線的人,曹操多疑,好殺戮,而曹昂恰恰相反,能識人用人,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在出兵打仗的時候每次都會帶這曹昂,而不是讓讓他在後方守家。

通過不斷的歷練,曹昂身上具備了成為一個治世能臣所擁有的大才,曹昂的弟弟,也就是曹魏的第一個皇帝曹丕在稱帝的時候,對群臣說到,如果自己的這位哥哥還在,自己絕沒有機會當上世子的機會,這個位置最應該由我的這位長兄來做,一個弟弟對自己的哥哥的誇獎,更能說明了曹昂的能力,只是曹昂之死,使的這一切都都成了幻想。

而曹昂不僅有才,而且是個孝順之人,張繡偷襲曹操的時候,曹操已經身臨絕境,兒子曹昂只有一匹馬了,他把這匹馬讓給了自己的父親,自己步行保護父親脫身於宛城, 把生的機會給了自己的父親,自己則死於張繡軍的亂刀之下。常言道:打江山,要靠狠,守江山,要靠仁,而曹昂這種大孝,體現了他自己的仁義一面,說明了他有能力可以成為一名好的君主。但是造化弄人,張繡起兵造反,斷送了曹昂這一位治世之才,如果曹昂不死,曹魏的開國皇帝換成是他,或許曹魏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世語》:昂不能騎,進馬於公,公故免,而昂遇害。

曹操曾經希望曹昂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完成自己的心願,但是因為的不良舉止,風流行為,致使自己的繼承者,無辜死於宛城,在回城的路上,曹操靜坐哀思,哀的是自己的風流行為導致的惡果,思的是自己的大兒子曹昂,畢竟曹昂之死,是曹操一生的痛。

在曹操幻想下,自己大兒子曹昂繼承大位的時候的場景(上圖),(中圖)為曹丕稱帝的時候對自己的這位大哥曹昂高度評級,(下圖)為曹操在回師的時候,在故地宛城哀思自己的大兒子曹昂


向日葵愛歷史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無月看來,如果曹昂沒死,是很可能繼承曹操的大業的。

曹昂

可能很多人對曹昂不熟悉,無月來簡單介紹下,曹昂是曹操的長子,生母劉氏早亡,曹昂由正室丁氏撫養長大,丁氏視曹昂如己出,曹昂二十歲時被舉為孝廉。

後來因為曹操看上張濟遺孀,結果導致張繡懷恨在心,偷襲了曹操,混亂中,曹昂將自己的坐騎讓給了曹操,自己和典韋一起殿後,最後死在了宛城。

而曹昂的養母丁氏因此事與曹操決裂,從此離開了曹操。

這就是曹昂。

曹昂是嫡長子

曹昂是曹操的嫡長子,在古代,嫡長子有天經地義的繼承權。

因此,曹昂本身的身份和地位決定了他是曹操的第一繼承人。

而且,曹操臨終時,還說起自己到了地下,如果曹昂問起來丁氏去了哪裡,曹操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從這裡可以看出,曹操對曹昂非常思念,而曹昂和丁氏的母子之情也是非常深。

從曹昂捨身救父以及與丁氏的關係可以看出,曹昂是個孝順的孩子,必定很得長輩的喜愛。

曹昂能征善戰

曹昂很早就跟隨著曹操南征北戰,他投身軍旅很早,這也是曹昂會死在宛城的原因之一。

如果曹昂沒死,按曹昂的發展,曹昂在曹操軍中會獲得越來越高的威信和支持度,這是後來的曹丕和曹植等弟弟們無法超越的一個環節。

而且曹昂個人能力也不弱,按此發展下去,必定會建立不少的軍功,這都有助於曹昂繼承曹操的大業。


綜上,曹昂如果沒死,很大可能會繼承曹操的大業,以上為無月個人觀點,歡迎評論交流。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有資格做曹操的繼承人有五個,分別是曹昂,曹衝,曹丕,曹植,曹彰。

曹昂是長子,雖然是庶出,但是因為生母早死,所以曹昂自小就由曹操的嫡妻丁夫人撫養的,所以曹昂是事實上的嫡長子,這個就是曹昂最大的優勢,另外從曹昂捨身獻馬,助曹操逃脫來看,可以看出曹昂很有勇氣。

曹衝的優勢就是足夠聰明,三國志的曹衝傳的幾個小事足夠說明曹衝的聰明才智,而且還宅心仁厚,曹操多次在群臣面前稱讚曹衝,大有傳位之意,而曹丕繼位的時候,曾經經群臣說過,如果曹昂和曹衝在的話,是沒有他機會的。

當曹衝死的時候,曹操哭得很傷心,曹丕來安慰,曹操也說了:這是我的不幸(失去最優秀的兒子),但是你的幸運。

而曹丕的優勢就是曹操的嫡長子,曹昂死後,視如已出的丁夫人怪罪曹操,完全是因為曹操的個人問題導致的,一氣之下,就離開了曹操,回到自己的孃家,而曹操上門去找丁夫人,丁夫人依然不肯原諒曹操。

丁夫人不在,曹操就將卞夫人扶正了,那麼曹丕是卞夫人的長子,自然就成為了嫡長子。在東漢末年,劉表,袁紹就因為這個問題而埋下了隱患,而朝中的老臣也比較支持嫡長子,他們認為嫡長子繼承是理所當然的,當然曹丕的能力也不差,不管是在軍事,還是文學,治理上面。

而曹植的優勢就是在文學上面,雖然曹丕、曹植、曹操合稱為三曹,但顯然文學成就最高的是曹植,而曹操特別欣賞曹植這一點,所以一直很猶豫,只是曹植自身過於感性,所以曹操也失望了,所以最終立曹丕為世子。

至於曹彰,他同樣也是曹操與卞夫人的嫡子,而且軍事能力突出,被稱為虎鬚兒,曹操病重之時,召的就是曹彰。

我們回過來再看,如果曹昂在的話,那麼曹昂是當之無愧的嫡長子,而做為庶子的曹丕、曹植自然無法與曹昂相提並論,恐怕只有聰明的曹衝,才有點機會。


歷史簡單說


這是必然。

因為曹昂的身份和地位擺在那裡。

曹操第一個正室是丁夫人,丁夫人本無子,但是曹昂的生母劉氏死的早,所以曹昂被過繼給丁氏撫養。從此,曹昂名義上就成了曹操的嫡長子。


在漢代,嫡長子繼承製是一種傳統,一種習慣,如果君主試圖廢長立幼,勢必引起社會上士人的譴責和阻撓。想想袁紹和劉表,就是因為立幼子,而導致內部出現分裂。

而且從曹昂的生平也可以發現,曹操也是非常喜愛和重視曹昂的。從征討徐州開始,曹操就一直帶著曹昂出征,試圖培養他的能力。

在197年曹操征討張繡的時候,曹昂就是隨父出征。結果曹操飄了,睡了張繡的嬸嬸,還打算殺了張繡。結果張繡按照賈詡的計謀,夜間襲擊了曹操大營。曹昂為了讓曹操逃走,把自己的馬讓給了曹操,最後自己死在亂軍之中。

後來因為曹昂的死,曹操和丁夫人發生了決裂。再後來曹操彌留之際,嘆息說:“我一生做事,沒有什麼後悔的。假如死後還有靈的話,子脩如果問我他的母親在哪,我將怎麼回答啊!”由此可見,曹操到死都是非常重視自己的長子的。

而後來曹丕登基稱帝之後當眾在朝臣面前常說:“孝廉長兄,自然應當繼承這個位置。如果倉舒還在的話,我也當不了皇帝。”

而且從曹丕的種種行為來看,曹昂和眾兄弟之間的感情很好。黃初二年,曹丕哀悼曹昂,追諡為豐悼公。黃初五年,又進一步追封曹昂為豐悼王。


火器工坊


簡單來說,會。

史書是關於曹昂的記載很少,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窺探出曹昂的一些性格。

孝順

這是顯露最多的,二十歲時舉孝廉,當然,這個孝廉比較水,不能證明他就是孝子,但他的結局可以證明。

眾所周知,曹昂是為了救曹操而死,張繡逆襲曹操時,曹操的坐騎絕影中箭,曹昂把馬給曹操,自己步行護衛,戰死。

武略過人

這個沒有直觀體現,因為曹昂第一次唯一一次出戰是從徵,結果戰死了,沒有獨當一面。

宛城之戰前曹操剛把漢獻帝接到許都,勢力不算太大,這時候不是給兒子刷政治威望的好時機,而且之後大局已定後,曹操出征帶的最多的既不是曹丕,也不是曹植,而是曹彰。

可見曹操對兒子們還是有足夠了解的,武功太廢的一般不帶去打仗,反推一下,曹昂從徵,則曹操對他的武略是認可的,以曹操的識人之明,曹昂的武略自然不會太差。

另外,曹昂跟父親和養母的關係很好,曹昂的生母是劉夫人,雖為長子,卻是庶長子,不過劉夫人早逝,而曹操的原配丁夫人無子,曹昂就交由丁夫人撫養。

丁夫人可不是乖弱女子,曹昂死後,她非常生氣,而且埋怨曹操:“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顯然丁夫人是知道曹操因為跟鄒氏亂搞激起張繡反叛,這才導致曹昂戰死,丁夫人對曹操態度能好才怪。

因為曹昂的死,丁夫人跟曹操就掰了,離婚!

丁夫人身為正妻,為了養子之死跟丈夫離婚,可見她跟養子的關係是非常好的,如果她一直沒有兒子,曹昂基本就能夠以嫡長子的身份現世,再算上他的資歷和能力,大位非他莫屬。

當然還有一點最重要,曹操對曹昂也很愧疚,曹操臨終前曾言:“我前後行事,於心未曾有所虧欠。但是如果死後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子脩是曹昂的字,曹操一世奸雄,做過無數事,都覺得不虧欠,甚至在那個鬼神盛行的年代,他也不相信靈魂,在作品中直言“騰蛇乘霧,終為土灰”,可臨終前卻考慮死後會不會有靈,被曹昂追問母親(指丁夫人)的事。

甚至曹丕自己也常言:“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家兄指曹昂,倉舒指曹衝,稱象的那個,早逝。可見曹丕對自己是有充分認知的,跟曹植他可以搶一搶,跟曹昂和曹衝,還是算了吧。


平沙趣說歷史


如果曹昂沒死,那麼他必然會繼承曹操的大業,根本沒有曹丕什麼事。

首先,曹昂的地位非常高,他雖然是庶出,但由於被原配丁夫人帶大,和嫡長子無疑。

曹昂字子修,是曹操的長子,他的生母為劉夫人,是曹操的小妾。

雖然是庶出,不過這並不影響曹昂的地位。曹昂的生母早逝,而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則膝下無子,所以曹昂是由丁夫人帶大的,丁夫人視其為己出。

曹昂陣亡於宛城後,丁夫人十分難過,整日以淚洗面。她多次大罵曹操害死了自己的兒子,讓她此生再無留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

曹操也愛面子,他無法忍受丁夫人多次對他的責罵,於是把她送回了老家,希望丁夫人能消消氣,也藉機反省一下自己的錯誤。

不久,曹操專程回到丁夫人的老家去找她,希望她能回心轉意。不過丁夫人還是怨氣未消,她不肯面對曹操,選擇背對。曹操用手輕撫丁夫人的後背勸她說,夫人你就別生氣了,趕快收拾一下跟我坐車回去吧。

誰知丁夫人是鐵了心了,她一言不發。曹操走到門口又說,夫人難道真的不行麼?丁夫人還是默然不語。於是曹操和丁夫人的關係就此斷絕,他回去後馬上扶正了曹丕的生母卞夫人,曹丕便成了曹操的嫡長子。

即便丁夫人如此決絕,曹操對丁夫人還是很有感情的。兩人分手沒多久,曹操就希望丁夫人能再嫁,但丁夫人的家人不敢嫁,別人也不敢娶,丁夫人此後便孤老餘生。

219年丁夫人去世,卞夫人請求將她安葬,曹操允諾,將其安葬在鄴城之南。翌年曹操病逝,他在臨終前曾說,我這一生沒做過什麼有愧於心的事情。但假如我死後與曹昂見於九泉之下,曹昂問我母親何在?我該如何對答啊!

可見曹操對丁夫人的感情是很深的,而丁夫人又對曹昂視其為己出。曹昂雖然是庶出,但他的地位與嫡長子無疑。而在當時,嫡長子接班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其次,曹操對曹昂十分重視,把他當作接班人培養。

曹昂二十歲時便被舉為孝廉。千萬不要小看曹操的這個舉動,在東漢末年,舉孝廉是入仕為官的重要途徑,曹操、孫權就是這樣步入政壇的。這是曹昂被曹操當作接班人培養的重要信號。

此後曹昂鞍前馬後不離曹操,一直隨曹操東征西討。曹操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是為了讓曹昂在軍中積累經驗和人脈,讓其儘快成長起來。

不過,這也直接導致了曹昂的過早死亡。197年,曹昂隨曹操征討宛城的張繡。張繡投降後,曹操讓大軍駐紮於城外,自己和曹昂、侄子曹安民、典韋等留在城內。不久張繡叛亂,曹操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曹昂步行掩護曹操撤退,讓父親騎乘自己的戰馬。最終曹昂、曹安民、典韋陣亡,曹操順利脫險。長子曹昂身死,曹操肯定傷痛欲絕。但他為了顧全大局,哭祭典韋,而刻意冷落曹昂。再加上丁夫人的原因,曹操在臨終前覺得愧對曹昂,可見曹操對他的重視。

最後,曹丕自認為如果曹昂在世,自己肯定沒有機會。

曹丕在《典論自述》中寫道,宛城之戰時他剛好十歲也隨軍出征,不過他當時駐軍城外,躲過一劫。因為是事件的親歷者,所以曹丕對長兄曹昂掩護父親陣亡之事記憶十分深刻,也從內心由衷敬佩曹昂。

曹丕確定為世子後,曾這樣評價曹昂“家兄孝廉,自其分也。”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曹昂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其孝廉的身份,曹丕是心服口服。另外,也隱含了如果曹昂在世的話,那麼曹家的江山也“自其分也”,根本輪不到他曹丕。

曹丕稱帝后,雖然對宗室極力打壓,卻對曹昂格外照顧。221年,追封其為豐悼公。222年,又將宗室曹琬繼嗣曹昂為後。224年,又追封其為豐悼王。曹睿即位後,又改諡其為豐愍王。

綜上,如果曹昂在世的話,那麼他必然會繼承曹操的大業。


石頭說歷史


公元217年,曹丕戰勝競爭對手曹植,被曹操立為世子;公元220年初,曹操病逝,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公元220年冬,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退位,登基為帝,建立曹魏。曹丕並不是曹操的長子,也不是曹操最鐘意的繼承人。有人說,如果曹操長子曹昂沒死,很有可能擠掉曹丕,繼承曹操的千秋霸業。這是真的嗎?

答案很明確,如果曹昂沒有戰死在宛城,他很可能擊敗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分析如下兩個原因。

其一,曹昂才是真正的嫡長子,比曹丕有巨大優勢。

曹昂生母是曹操庶妻劉夫人,並不是曹操的正妻所生。劉夫人生有曹昂、曹鑠和清河長公主兩子一女,卻早逝。曹操正妻丁夫人見曹昂等三個孩子成了沒孃的孩子,非常可憐,於是動了惻隱之心,收養了他們,她對曹昂尤為疼愛。曹昂成為了丁夫人的養子,而丁夫人又沒有生育,因此曹昂子憑母貴,也算是曹操的嫡長子了。

如秦王孫異人認“無所出”的華陽夫人為乾媽,一躍成為安國君唯一的嫡子。曹昂也是同樣的道理,自己的生母雖然地位不高,只是一個小妾,可是養母是正妻啊。曹昂是非常優秀的,深得養母丁夫人之心,成為嫡子問題不大。

在曹昂死後,丁夫人痛不欲生,為此和曹操分居,回到孃家。在曹操多次低身下氣,求丁夫人複合,都遭到了拒絕。你想,丁夫人有多傷心啊,不肯原諒夫君曹操。她常常對別人說,曹操害死了他的兒子曹昂,沒什麼可留戀的,早已是一個行屍走肉了,多次痛哭。

《魏略》:子脩亡於穰,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太祖忿之,遣歸家,欲其意折。

如果曹昂不死,丁夫人也就不會和曹操鬧離婚,也就不會有出身低微的卞夫人扶正,更不會有嫡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了。卞夫人出生卑微,家裡人幹著卑賤職業,是以聲色謀生的歌者舞伎,她長大後也是一名歌姬。曹操在一次宴會上,看到卞夫人美貌,這才納為小妾的。

說實話,像卞夫人這種出身低微之人,幾乎沒有機會成為正妻的,一輩子也只能是一個小妾,頂多算一個側室。她能成為曹操正妻,生下的兒子是嫡子,屬於運氣爆棚,中了獎了。

其二,曹昂捨命救父,深得曹操之心。

曹昂不是紈絝子弟,而是早早地跟隨父親曹操,南征北戰,戰場之上廝殺。他還是一個至孝之人,年僅20歲,就被舉為孝廉。

建安二年(197年),20歲左右的曹昂隨曹操出征張繡,立了不少功勞。張繡投降後,如果沒有曹操“霸佔”張繡的嬸孃鄒夫人(張濟的遺孀),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宛城之變了。

然而,曹操本性難移,惦記上了張繡的嬸孃,也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張繡在謀士賈詡的策劃下,先下手為強,偷襲曹操,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這一戰中,曹操依賴逃跑的千里馬絕影也因張繡大軍的伏擊而亡。

在古代,戰馬相當於現代的汽車,無論是攻擊,還是逃跑,一批好的戰馬都是不可缺少的。曹昂在看到父親失去戰馬後,他將自己的坐騎讓給父親,也就相當於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曹操。他步行保護乃父曹操,成功逃出宛城。

《世語》:昂不能騎,進馬於公,公故免,而昂遇害。

危難時刻,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本性,是甘願犧牲自己,還是自私自利。像曹昂、曹安民、典韋無疑都是為了掩護曹操逃命,甘願獻出自己生命的忠義之人。曹操的貼身侍衛典韋為了掩護曹操,堵住寨門,將來襲的張繡大軍堵在大營門外,讓曹操從後門脫險。

因此,如果曹昂在宛城之戰中,掩護曹操成功逃走,他本人也活下來,自然會受到曹操的親睞,為自己的世子之路加分。

結語

如果曹昂在世,他就是曹操唯一的嫡子,像曹丕、曹植等人就是曹操庶出之子,是沒有資格和曹昂爭奪世子之位的。再加上曹昂有救父親曹操的功勞,他的世子之位那就更加跑不了了。曹操的其他兒子,如神童曹衝,只是小聰明而已,即使他沒有早逝,長大成人,曹操再喜歡,也不太會將自己的霸業交給他的。

朋友們,你們覺得曹昂在世,能夠繼承曹操的霸業嗎?


魁哥說歷史


假如曹昂不死,他繼承曹操大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首先看他的身份。

曹昂儘管是劉氏所生,但劉氏早亡,他是由正室丁夫人撫養長大。

曹操妻妾眾多,但作為正室,丁夫人地位是很高的,在曹操心目中是很難被替代的。

丁夫人自己沒有孩子,把曹昂視為己出,非常看重。

同時,丁夫人性格倔強,甚至有些霸道,她會為曹昂力爭儲子之位的。

有資料記載,丁夫人就曾經對卞夫人及曹丕兄弟們很有友善,經常打壓。

這不能說與曹昂將來上位沒有關係。

曹昂死後,丁夫人徹底絕望,這是她與曹操徹底鬧僵的原因。

丁夫人為此回了孃家,曹操親自去請也沒有請回來。

這之後,卞夫人才上位,曹丕才成為嫡長子。

如果曹昂不死,丁夫人的正室地位就很難改變,曹丕也是側室所生,就不會存在嫡長子的身份。

這一點,與曹昂相比,曹丕也就沒有優勢可言。

其次,年齡差距。

儘管沒有史料記載曹昂出生年份,但說曹昂二十歲舉孝廉。

這就說明曹昂是二十歲以後死去的。

曹丕是187年冬出生,197年曹昂被張繡亂軍殺死時,曹丕當時才十一歲。

從年齡看,曹丕比曹昂小了十歲左右,這個年齡對於立儲之爭還是有很大的優勢。

第三,長子地位

曹丕之所以被立為繼承人,除了政治能力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嫡長子的身份。

這是曹丕戰勝曹植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昂不死,在沒有嫡長子的情況下,正室丁夫人的養子,又是曹操長子的曹昂,在大臣們心目中的地位就會很重要。

曹操就曾經問賈詡改立誰為繼承人,賈詡不回答。

曹操追問,賈詡才說,他在考慮袁紹、劉表的事情。

袁紹和劉表就是在立繼承人的問題上,犯了廢長立幼的錯誤,導致了兄弟相殘,被曹操從中獲益。

廢長立幼是很忌諱的事,特別是在天下還沒有穩固的時期,曹操更不敢輕易自己製造混亂。

第四,能力和品行

曹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權在握。曹昂被舉孝廉並不能說明曹昂多麼優秀。

但由於曹昂死得太早,也沒表現出特別突出的能力。

但曹昂的品行是沒有問題的。

在危機時刻,他把自己的坐騎讓給曹操,就因為這個原因才戰死。

為此,曹操在臨死前還唸叨起曹昂。

如果曹昂能夠僥倖活下來,在曹操心目中會增加很大的分量。

曹丕也稱讚曹昂孝廉,是天生的本性。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為嗣,時年三十一歲。

如果曹昂活著,時年四十多歲。

作為政治家,這個年齡是很合適的。

就一般情況而言,曹昂不死,繼承曹操大業的可能性最大。

但也不是絕對的,沒有一點變數。

丁夫人的強勢,會為曹昂力爭其地位,但也可能適得其反。

儘管曹昂早已成年,但丁夫人的性格過於任性,也會存在干預朝政的可能。

這也是曹操考慮的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曹昂性格溫順謙和,作為政治家似乎是性格偏軟。

在曹操尚未一統天下的情況下,繼承人的選擇,恐怕還是需要更強勢、更有手段的人。

作為政治家的曹操,更在意曹魏基業的傳承,不會過於顧忌廢長立幼,也不會過於考慮是否救過自己的性命這些事。

但這些,僅僅都是些可能,因為曹昂早就死了。

假如的問題,只能說一切皆有可能。


豹眼看歷史


我是阿彬,我來回答

阿彬的個人觀點,我認為曹昂不死百分之百是曹魏的繼承人,曹操的其他兒子一點兒機會也沒有。

舉一個例子,明洪武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卻也沒有給他其他兒子機會,他選擇將皇位傳給皇長孫也就是朱標的兒子當皇帝。

這難道說朱元璋的所有兒子都是廢物,事實上朱元璋也知道朱棣更適合當皇帝,在這件事上朱元璋是有私心的,他喜愛長子思念他才會傳位朱允炆的。假如朱標不死,那皇位一定是他的。

雖說曹操或許與朱元璋不同,但帝王之術卻是互通的。

起初曹操剛創業就將曹昂帶在身邊,為什麼?他喜愛這個兒子,希望他能多多歷練將來接班自己。



曹昂早亡,計劃流產這才啟用b計劃啟用曹丕。問題的關鍵就是看曹昂和曹丕誰更讓曹操滿意。

曹丕最終戰勝了自己的弟弟曹植成為繼承人還是沾了嫡長子的光。很多人都說曹丕比別的皇子更加適合當皇帝,但我看未必。

曹操已經給後世皇帝打下了基礎,按照這個框架就能運轉,曹魏也是兵精糧足,繼承老爹的遺產沒什麼難的,一切照舊就可以。



假如曹昂在世相比曹丕至少有兩點優勢。

首先就是嫡長子的身份就在曹昂身上了,曹丕是如何成為嫡長子的?曹昂生母早亡,曹操的正妻丁夫人無子曹昂就過繼給了丁夫人,他也就成了嫡長子。

而後曹昂死了,丁夫人生曹操的氣離家出走,曹丕的母親卞夫人才上位的。假如曹昂不死,卞夫人無法上位,那曹丕失去嫡長子的身份已經不可能和曹昂爭皇帝了。

都知道曹操是個務實的人,曹丕 曹植都有機會和能力當皇帝,最終曹丕能上位就是因為他是嫡長子,賈詡和司馬懿都和曹操說過這些,而在王朝未穩之時遵循古制更加可以穩固時局收買人心。

第二點就是資歷,曹昂二十舉孝廉就幫助曹操創業,相比曹丕養尊處優還有空研究詩詞歌賦,曹昂不死所能經歷的事情會更多。

有人說曹昂率真不適合當皇帝,那是扯淡。誰還沒有年輕過?經歷磨鍊後的曹昂會比任何人都更懂曹操的心。



當然和曹操艱苦創業,曹昂比其他任何皇子都更熟悉公司的運營方式和基本情況,業務能力也是曹丕所不具備的。

本身曹操就喜歡曹昂,他又是嫡長子又有閱歷,假如曹昂不死可以說曹魏繼承人的位置 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