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令人糾結的椒江地名"屷崦嶺" 民間傳說有多種版本

令人糾結的椒江地名

令人糾結的椒江地名

令人糾結的椒江地名

民間傳說有多種版本,寫法讀音也不統一

椒江老城區南面、楓山東側有一座小山,當地人叫屷崦,也叫屷崦山、屷崦嶼山。

山上有一條嶺,叫屷崦嶺,是出海門往南的必經之路。早些年山嶺鑿開,修成大道,就是現在的屷崦路。路旁還有個屷崦村。

讀音一個,寫法多種

屷崦,當地人讀作“乃演”。讀音只有一個,寫法卻有多種。

比如,《海門鎮志稿》(1936年成稿)寫作“乃堰”,如“乃堰山,與馬鞍山毗連。乃堰嶺,與白楓山毗連。”“乃堰井,在嶺下,味甘美。”《椒江市志》(1998年)作“乃崦”,如“正德初(1506-1511年)築洪輔塘,北起海門乃崦,南至金清,長約25公里。”又作“乃堰”,如“乃堰嶺”、“乃堰港口”、“乃堰嶺腳”。2009年臺州土地交易中心掛牌交易時寫作“乃崦”。如“椒江乃崦路104號地塊”。《椒江地名志》(1987年)則作“屷崦”。另據《溫嶺縣地名志》記載,溫嶺松門有個乃演村,“據傳清代陶、王二姓從海門(今椒江市)葭沚屷崦最先遷居於此,原名屷崦,1981年改為乃演。”(原文屷崦二字的山字旁均為山字頭,為異體字)。

民間傳說版本多

椒江民間文學作品中又寫作“奶崦”,並有地名來歷的相關傳說。

據陶棣華主編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台州地區椒江市故事卷》記載,很早以前,奶崦嶺是荒涼的無名小山嶺,有一年,嶺下一戶人家的媳婦因生奶毒而死。死後變成大奶鬼,夜晚專在嶺上誘惑行人吃其奶汁而斃命。後被一差役用火銃槍打死。從此大奶鬼不再作孽了。後來,人們把這座山嶺叫做“奶崦嶺”,再後來,據說大奶鬼修煉成仙,當地百姓為保一方平安又造了一座“奶崦殿”。

另一版本是差役用煙槍打死大奶鬼,所以這地方開始時叫“奶煙嶺”,後來才叫“奶崦嶺”。亦有異文說大奶鬼是被一個殺豬人用殺豬刀捅死的,死後變成了一座奶狀的小山嶺。甚至還有版本說,行人吃了奶汁哽噎而死,所以叫“奶噎嶺”。從民間傳說來看,筆者則認為寫作“奶庵嶺”更合適。

《溫嶺民間文學》裡也有他們自己的故事。清同治年間海門一戶姓王的人家,為了生計,五個兄弟一起離開家鄉外出闖蕩。走了一整天,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海灘。他們就落腳在海灘邊,開荒種地,建設家園。待生活稍穩定之後,把留在海門的家人也接了過來。因老家在海門乃崦,他們就把這個新開闢的家園也叫乃崦。後來遷徙者越來越多,乃崦也變大了,就是現在溫嶺淋川東北部的一大片地方。

調查:清朝就有“屷崦”的寫法

筆者幾年前曾到屷崦村做過一次調查。一位七十開外的老者告訴筆者,清朝就有“屷崦”的寫法。為此,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驗證了老人的說法。如《民國臨海縣誌·卷四·疆域·敘水四》(1935年):“海門新河:太平、黃岩二縣河道舊至海門屷崦嶺止,行旅貨物俱登陸達海門。屷崦以上別有河通葭沚,故葭沚商務甲於臨海,非海門所能及也……始成河,與屷崦通。”(以上屷原文均為山字頭)據丁伋先生研究,該志書“基本上本於葉書《光緒臨海縣誌》”,“原書或已拆毀”。因此,清朝就有“屷崦”的寫法是可能的。

實際上清代開始就有多種寫法並存。如《民國台州府志·卷四十·山水略一》(1936年):“(目)……周氏圖楓山南有乃崦山”。在“楓山”條目中再次出現“乃崦”字樣。該志“時代斷於宣統三年(1911年),嚴格地說,這仍是一部清代方誌。”(丁伋語)黃岩圖書館古籍部收藏了一部清代《椒江陳氏宗譜》,其中有《乃堰陳氏重修宗譜序》字樣。在該宗譜光緒和宣統重修本中“乃堰”、“乃演”字樣多次出現,同時也有寫作“屷堰”的(屷山字頭)。

民國張寅《臨海縣誌稿》(1935年)所附地圖中標作“乃崦”。浙江古籍出版社《民國浙江地形圖》中記作“屷崦嶺”(屷山字頭)。

“屷崦”兩字都有“山”是前人因山而造,可是在讀音上卻給今人帶來了混亂。根據《康熙字典》,“屷”的讀音不是“奶”而是“會”,“屷”是“會”的古字。以至於有人在網上要給大家做科普,說屷崦嶺的正確讀音是“會煙嶺”。這種說法當然是錯誤的,因為“屷”讀作“奶”是方言的特殊讀音,不能讀“會”。但此說並非空穴來風。大家都知道,貫通椒江主城區的108路公交車,每到椒江黨校“屷崦嶺”停靠站時,報站的廣播就會說“會煙嶺站到了”。而且這一報不知報了多少年,至今未改,那位網友顯然是被廣播誤導了。

被誤導的還有百度地圖。既然“屷”和“會”是古今字,百度地圖就直接將“屷崦路”標作“會崦路”,也是一標好多年,最近才改回“屷崦路”。谷歌地圖數年前也受到同樣的誤導。

不同寫法反映不同特點

不同寫法反映了不同特點。“奶崦嶺”或“奶庵嶺”基於民間傳說,當地百姓耳熟能詳。“屷崦嶺”是目前的正式名稱,《椒江市地名志》和道路指示牌均採用這一寫法,並有舊志書、舊地圖支持。“乃崦嶺”,“乃”是常用字,不會造成誤讀,且同樣有舊志書、舊地圖的支持,《椒江市志》亦採用。因此,筆者認為,有關部門最好組織專家徵求意見、制定統一的標準。若繼續使用“屷崦嶺”三字,則應廣泛宣傳其正確讀音。同時,公交公司應更換錯誤的報站錄音,不要讓大家再為這個地名而糾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