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爸爸跟孩子約定好再看5分鐘電視關了,可孩子姑父把電視直接關了,爸爸跟姑父發火合適嗎?

眉清目繡2


根據題主的描述,在這種情況下爸爸與姑父發火不合適。破壞親戚感情也會給孩子樹立不好的榜樣,一家人還是要“有話好好說”。

一 “與孩子約定再看5分鐘”方式是可取的

孩子看了很久不想關電視,是很多父母都在面對的事情,父母直接關掉電視又會激發孩子的情緒,我相信很多的家長面對這種情況都會這樣說“5分鐘後關電視”。

這樣的做法我認為是對的,給孩子建立說話算數的兌現承諾意識,再一個也會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二 姑父這樣的行為不合適

首先對待教育孩子的對與錯問題,必須尊重孩子父母的決定。可能姑父覺得不能縱容孩子,直接把電視關掉,這樣的做法會不顧及孩子父母的感受,破壞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教育威信。

其次要體諒有孩子的家庭,不要始終站在自己角度做事情。孩子看電視可能會影響到你的休息或者做事情被孩子打擾,如果是這種原因就要首先體諒養孩子的不易,任何事情要站在保護孩子、體諒父母的角度。


再一個就是在別人的家庭,要尊重家裡主人的生活方式,包括教育孩子的方式,尊重是相互之間才能建立的。我們來客人時會出於客氣都會說“別客氣,當成自己家就行”,但是如果“真拿這當成自己的家了,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難免會讓家主人覺得心理彆扭。“寄人籬下,能不低頭?”這種低頭更多的是尊重,去別人家做客首先不能讓人討厭才對。

三 爸爸和姑父發火是不對的

爸爸面對和姑父有分歧的時候發火是不對的,這不是一件大是大非的事情,也沒有必要影響到家庭關係,讓孩子姑姑在其中為難。

再一個這樣的行為也在孩子面前樹立了不好的榜樣,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不利。面對事情的分歧就暴躁如雷,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其影響,變得火爆,任性,衝動,遇到事情和別人容易發生分歧。


作為爸爸,當時的氣憤可以給孩子姑姑說,儘量不要和親戚發生正面的衝突。孩子就像一面紙,而且學著父母發脾氣是很快的,做父母的人應該會有體會。

四 這時要轉移孩子注意力也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陪孩子去玩玩,增加父子感情的同時,也能抑制自己發火的衝動。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家長都有衝破自己的理性的時候,不管對孩子、孩子媽媽還是旁人,面對有分歧的教育觀,還是要剋制自己的情緒,以免都受到不應有的傷害。我們既是父母也是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斷學習,共勉。


當我們第一天成為父母就已經開始了對教育的學習,教育無小事,特別是在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一言一行。

人無完人,我們這樣做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讓孩子在自己的培養下成為健康、優秀的人。父母對事情的態度也會很大程度影響到孩子以後的行為。

面對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爸爸還是要保持理性,不應該和孩子姑父發火。應當在不傷害親戚感情的前提下,用合理的方式轉移孩子注意力才是正確的方法。


導讀:相遇是緣,如果您覺得我說的有道理,關注或轉發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和鼓勵,謝謝。


教育每日說


你好,小草認為發火不合適,不僅不合適,一定情況下還要感謝姑父。

 

首先我們分析下提問者的問題。

1、爸爸跟孩子約定好再看5分鐘電視關了。

 動機:要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隱藏情況:1)不知道大家平時看電視時有沒有感覺,沉浸在電視內容中的時候,時間過得飛快;2)這個孩子大概率還是年齡比較小的,大部分小孩子對時間是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的,只會關注這一集是不是結束了;3)有孩子的家長可能會有體驗,讓孩子結束看電視並不容易,約定時孩子也可能是緩兵之計,隨口應和。沒有孩子的可以去看下綜藝《做家務的男人》魏大勳哄他小表妹關電視睡覺那段就會有所瞭解。

 

2、可孩子姑父把電視直接關了。  如果我們是這個孩子姑父,在知道孩子爸爸與孩子的約定之後,什麼情況下會把電視直接關了?相信大部分人是不願意插手別人管孩子的,這個時候很可能是爸爸讓孩子關電視,勸說幾次仍不奏效,最後與孩子約定了截至時間,但是此時,孩子姑父已經對這種情況看不下去了,所以直接關掉電視。

 

3、問爸爸跟姑父發火合適嗎。  

 

分析完問題,下面說下我的個人看法。

首先,我想問下這位爸爸,你最初的目的是什麼?與孩子約定5分鐘關電視的原因是什麼?

是關電視,控制孩子看電視時間?還是教導孩子“言出必行”?還是體現自己的孩子只能自己管的權威?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呢,因為小草看了很多回答講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做到,講不希望自己管孩子的時候別人插手等等。不過,相信看了小草提的這個問題後,很多人心裡會有一個答案了。但是又會覺得不服,畢竟別人說的那些歷史故事、親身經歷也都很有道理。

 

其次,說下為什麼爸爸發火不合適。

1、爸爸讓孩子關電視的目的達到了。

2、爸爸讓關電視而提出的約定5分鐘,明顯重點不在5分鐘這個時間上,他可以是8分鐘,10分鐘等等。

3、教導孩子言出必行,此時也許不是個好時機,對於教導孩子,還是要循序善誘,用他最喜歡的電視來強調,很有可能會引起反彈,因為在他看到關鍵的時候,他愛的爸爸強硬的要求小小年紀的他必須理性,必須立刻切斷。(這個感受可自行體會下,自己正做著喜歡的事情,但是父母在旁邊要求馬上停止時你的感受)。

4、不想別人插手自己教育孩子,應該是每個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想法的時候,但是哪怕只有父母兩人教育孩子,還是會出現觀點不一致,方式不一致的時候。中國的家庭社會環境下,這種情況是無可避免的,所以父母此時要做的應該是順勢引導。

5、關電視的惡人是姑父,不會影響孩子與爸爸之間的約定,因為現實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爸爸此時順勢引導一下孩子,就可以達成關閉電視的目的。並且此時,孩子會認為是姑父不好,影響了爸爸和自己的約定,但因為對姑父不像對爸爸那樣可以撒嬌耍脾氣,所以雖然還想看,但是也可以忍耐不發脾氣。

6、爸爸此時對姑父發火,會怎樣呢?其實這個事情對孩子來講,也不是大事,過一會兒就忘記了。但是如果爸爸對姑父發火,他會怎麼想?1)這個人沒有按照我和爸爸的意願來,我們就應該對他發火,我們發火是對的;2)及時是家人,沒有按照我的意願來,也不需要尊重;3)我看電視是應該的,如果別人不讓我看電視,我就應該以惡劣的態度對他。

 

所以,看到這裡,為什麼要發火呢?教育孩子的環境不可能一直在我們的設想裡不發生變化,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合適的時機,對孩子進行好的引導,同時,也尊重這些小插曲,小變化,讓孩子接受變化,而不是在事情不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時,就怨天尤人。

 

我是小草,歡迎大家也說出你的想法!


一棵小草呀222


回答問題之前,現讀一個在歷史很有名的故事,城頭立木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賞予十金。

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佈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終於有個大膽的人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造成如此現象的原因:

啟示 人無信不立。

再看另一個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兒子邊跟著她邊哭,他的母親(曾子的妻子)說:“你回去,等我回家後為你殺一頭豬。”妻子到集市後回來了,曾子就要抓住一頭豬把它殺了,妻子制止他說:“剛才只不過是與小孩子鬧著玩兒罷了。”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鬧著玩兒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學習的,並聽從父母的教誨。如今你欺騙他,是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做兒子的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該用的辦法。”於是就殺了豬把它煮了。

啟示: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子女將來的成長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見識的家長在孩子面前處處以身作則,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曾子這樣做完全是正確的,他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別看殺了一頭豬,眼前利益受損,但從教育子女的長遠利益看,大有好處。

兩個故事看完,對錯還用說出嗎?


百年舊屋


這樣做,肯定不合適。

如果孩子還在他們面前,會更加的不合適,嚴重影響了家長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這件事,本身沒有對錯,只是每個人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不一樣。

在他人看來,更能接受自己認為最直觀的映像。

從這個問題當中,我們可以看出爸爸處理問題,方法比較婉轉柔和,講究策略,大多數人易於接受這種方式。

姑父處理問題比較簡單,直截了當。甚至說有點粗暴,武斷!大多數人一般接受不了這種方式。

兩種人,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在不同的人眼裡,效果不同。

尤其是對待小孩子,我們通常要選擇前者。通過細心教育,耐心指導,循循善誘,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當然了,爸爸對待小孩子這件事上沒錯,值得表揚。但是,後來對待姑父的事情上,發火是最失敗的做法。我們不推崇!要提出點名批評。

兩個人應該靜下心來,協商解決。而不是大吵大鬧,自損形象。

不論問題大小,都要用雙方能接受的方式來處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小孩子長時間看電視,對眼睛視力各方面影響都很大。

保護眼睛,保護好兒童。如何控制好看電視的時間,的確需要家長們共同來監督管理。

爸爸要包容,姑父要理解。

同樣是關心一個人,做法大相徑庭,都能讓人接受。做法差異性太大,會產生矛盾。

爸爸跟孩子約定好再看5分鐘電視關了,可孩子姑父把電視直接關了,爸爸跟姑父發火合適嗎?

這種做法,顯然不合適。

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別人著想,尤其是孩子。

我們都是過來人,更應該珍惜彼此之間的關係。

家和,才能萬事興!





現代風水命理儒釋道


題目中的兩個大人的做法,我認為都不合適。我們透過這個題目,圍繞孩子看電視這件事情,看看他們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就明白了。



一、他們的不同之處誰對誰錯暫且不論,但它正是發生“關電視”的原因。

1、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孩子姑父的育兒法是“家長果斷式”。他為什麼直接關電視呢?就是因為他平時就自己說了算,“夫為妻綱,父為子綱”習慣了。這種人做事大都很果斷,認為我做的對,就不管別人怎麼想了。孩子爸爸是“民主協商式”,很可能就為那五分鐘也和孩子討價還價一番呢。正因為他們的育兒理念不同,姑父才對孩子爸爸的婆婆媽媽的作法不屑一顧,把自己也不當外人了,一下就把電視給關了。

2、年齡不同。有可能孩子姑父是孩子爸爸的姐夫,年齡比孩子爸大。他明白在生活中,有的人為什麼戒不了煙,戒不了酒呢?大多是因為不夠果斷,總找各種原因藕斷絲連,最後煙癮酒癮越來越大。再加他是育兒的過來人,很自信自己的武斷做法比小舅子的協商做法更有效。



二、他們的相同之處就是他們做法不合適的地方

1、都沒考慮到尊重對方。姑父也是旁若無人的關電視,孩子爸爸更是“把村長不當幹部”,就為這點事給親戚發火!

2、都沒有考慮到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尊重別人,不要動不動發火,都是孩子從小就要配養的好品質。你看這兩個大人是怎麼以身示範的。培養孩子無小事,事事是育人;孩子面前無小節,件件是楷模。

3、都是管不住自己情緒的急性子。拿破崙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都偉大。說明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唯獨家務事例外。孩子爸爸發火或許還有其他原因,我只能從教育孩子的角度談到這裡了。


大厚真金


我想我有資格回答你的問題,首先,娃娃和父親達成協議,那麼不管是誰都不要再去改變這個協議了,不然會給娃娃一種父親說話不算話的感覺,(因為每次我和我女兒都是約定的十分鐘後關電視,然後她自己就關了,規規矩矩的去睡覺,她自己定的,她得遵守)


牧野清風94173656


這位家長,您好!孩子的姑父為了不讓孩子再看電視,把電視直接關了,這樣的做法確實有點不妥,如果是我的話,我也會感到很生氣。姑父的做法是不對的。不過我認為儘量用平和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不要發火。為什麼這樣說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姑父不應該干涉你對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父母才擁有對孩子的教育權,旁人無權干涉,除非是虐待孩子。因此,當父母與孩子約定好看五分鐘把電視關了,無論孩子有沒有關電視都與姑父無關。就算是在他家裡,他這樣做也是不妥的,他不想讓孩子看電視,可以與你進行溝通,而不是直接去關電視。



二、父親與姑父平和的解決問題,是在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情緒和矛盾。

一般來說,在這種情況下,父親都會很生氣,忍不住會發火。但是冷靜一下,想想看,自己在發火的那一刻,人們是由情緒腦來主宰自己的行為,沒有了理智。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說出很多傷害對方的話。因為人的大腦中有鏡像神經元,也就是說,當你在發脾氣的時候,對方會受到你的影響,也同樣會發脾氣。這個時候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而且讓孩子看到後,反而教會了孩子在發生矛盾後就用脾氣去解決問題。



如果父母冷靜下來,情緒誠實的對姑父表達自己的感受會更好一些。比如,可以這樣說:

“我感到很生氣,是因為我和孩子已經約好了再看五分鐘。我希望你能讓我來決定關電視的時間。”情緒誠實,就是把你的情緒和感受誠實地表達出來。

每個人都有情緒,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當人們有了情緒以後,並不需要忍著,可以把你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不發脾氣,也可以解決問題。

父母能與孩子約定看電視的時間,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但是這個時間規定沒必要定的太死,有時孩子偶爾會想多看幾分鐘,我們也是可以理解孩子的。



當父母能用一種良好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孩子也學會了如何去解決問題。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無時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孩子。

爸爸可以對姑父發脾氣,但是我認為這樣解決會更好一些,您認為呢?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雨後山林靜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到影響孩子。因為在這個階段,和孩子相處最久的是父母,和孩子關係最深的也是父母。因此,這位父親當著孩子的面和姑父發脾氣是非常不合適的,不僅會影響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會造成家庭不和睦。


在家庭中,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特別是在孩子的小時候,良好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為什麼這位姑父會在孩子面前表現的如此粗魯不堪?這樣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一個非常不好的印象,以後孩子遇到這個姑父,心裡肯定會很害怕。

我認為,想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在任何情況下,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者發脾氣

家人生活在一起,難免會有點矛盾和爭論。但是吵歸吵,罵該罵,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去做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因為,家長們過完口癮或者互相認個錯,就能一笑而過。但是,一些不好的情緒會給孩子帶來心靈創傷。也會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大大降低。

二、家裡大人商量一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準其他人插手

現在很多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爸爸充當黑臉,媽媽充當笑臉。其實,這樣我認為是非常不好的。孩子做錯事了,就應該要讓他心裡面認識到錯誤。而很多家庭的做法是:孩子的爸爸剛教育完孩子,旁邊的孩子爺爺奶奶或者媽媽,看著孩子哭的很傷心,受不了,馬上就把孩子寵上天。這樣,不僅孩子爸爸的教育沒有起到作用,而且孩子心裡還不會認識到錯誤。



家長們想要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必須要有先進的教育方法和和睦的家庭環境,兩者缺一不可。

結束語:我是落筆解憂愁,寫出你的疑問,讓我來為你解答。

落筆解憂愁


事情不大,因為5分鐘的電視時間,爸爸和姑父發火顯然不合適。


第一,和孩子的約定要言而有信,說好了就要算話;

成年人常常被孩子嘲諷,你上次就說話不算話,因此我也可以說話不作數。

這個事情如果是發生在姑父家,如果孩子並沒有說什麼,那麼可以不去管;如果孩子較真,那麼就在下次補上。答應的事情要有實際行動。不然次數多了以後難以讓孩子信服。


第二,爸爸作為孩子的責任人已經與孩子商量了一個雙方認同的辦法,那麼作為姑父其實沒有必要再插手;

姑父也許是好心,不過確實沒有必要摻和進來。一個孩子有自己監護人的管理,即使我們覺得再不合適,也無需插手。


第三,孩子面前,要注意成人的處理方式。

當著孩子的面,與姑父發生爭執是不合適的;對於姑父而言,覺得有損顏面,小題大做可能。對於爸爸來說,這點事情就不依不饒,口舌之爭,給孩子帶來壞的榜樣。

大人遇事要能成熟,理智的解決,孩子們才能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泥鰍裡的香草


首先要分清到底是誰有電視的處置權。比如,是自己家的電視,還是在姑父家做客的情形不一樣。

其次,再怎麼說都不應該發火,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身體力行的告訴孩子有話好好說。

如果電視處置權在爸爸,爸爸可以和姑父說明:之前和孩子有過約定,而且五分鐘時間不長,不會太過打擾。相信姑父能理解。這就潛在的給孩子灌輸了守約和具理維權的意識。

那麼如果電視的處置權在姑父,也要和孩子講明:雖然和爸爸約定好了,但是前提是不違背姑父的意願,並正式和孩子道歉。因為在契約達成時爸爸沒有講明契約的制約條件。

還有一種情況,爸爸和姑父本來就不對付。那就趕緊拉著孩子走吧,回頭再解釋。這也能讓孩子瞭解什麼是不適合的社交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