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我兒子大學畢業都參加工作了,為什麼每次通話都沒有太多話和我們說?

用戶10846503780


與孩子聊什麼呀?

問候語完了,就沒有什麼聊的了。

談工作,父母聽不懂,幫不上忙,說的話也不在點子上,掙的錢不多,還要生活,壓力挺大,也不想告訴父母;談生活,女朋友的事也不能說多了父母不瞭解也沒有什麼說的;談國家大事,更沒有必要了。

所以,孩子與你通話,問候語說說就行了,沒有必要長篇大論,也不要有什麼糾結。


沙漠之沙礫


孩子在進步,父母必須跟上孩子的步伐。。

交流需要溝通順暢作為基礎,一家人分處兩地,他的生活工作有一個圈子,父母則有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圈子。。兩個圈子如果內容不一樣,就會造成價值觀不一樣。。

最可怕的是孩子的圈子代表先進和未來,而父母的圈子代表過去和衰落,孩子和父母的溝通就出現反差,在人生經驗和輩分上,孩子應該更多聽父母的話,而對社會的看法上孩子可能更敏銳。。

這時雙方就有巨大的代溝,是知識能力閱歷與輩分甚至夾雜經濟能力關係錯綜複雜造成的。。解決之道只有父母跑起來,父母要新潮要不斷的學習進步,要能一直指教孩子,溝通才會比較順暢。。

為了和孩子溝通,我每次都非常努力的準備,在平時努力工作多讀書的基礎上,還要倍加重視與孩子的溝通。。要確保自己的見解領先於孩子,不輸給時代平均值。。

大約三五天準備4-8小時,打腹稿計算問答,大致上可以故作輕鬆的談一小時出頭。。說到底就是,有準備有水平的溝通,才能短暫的填平代溝,之後黔驢技窮轉身去一起做飯就好。。

沒有什麼特殊的,看看曾國藩家書,都是心血。。



砍大山車大圈


我倒是認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或者說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問多了,人家感覺被監控的感覺。再說,孩子大了不經常找你,那就說明孩子正在往自己思路前進的路上,不必擔心,看看就好!之所以有這個問題,是孩子自食其力不再需要爸媽幫忙,所以我們也就沒有存在感了。聽我一句話,孩子大了,對她們的愛,就是學會放手!


用戶7976844081409


女人的天性就喜歡嘮叨個沒完沒了,如果是母女倆嘮叨個沒完還真是二者的享受吧,若換上母子或父女就大不一樣了,要麼是當孃的說個不停,要不就是女兒沒完沒了。男女有別啊,想讓對方停止嘮叨最好的法子就是“有事”了,有時除了說點謊話還真沒啥好辦法。當然如果嘮叨一方能有點“乾貨”也罷了,說來說去都是三斤蘿蔔兩斤菜沒油鹽的話,確實聽久了累的慌。有時在想為啥各類語言專業似乎女性成績就是好一些,難怪了,她們的天生基本功就OK啊,當記者和主持人也是女性的優勢啊。


針針出血


主要還是怕父母囉嗦,特別是母親,事無鉅細,事事過問,從飲食起居到戀愛婚姻,出發點是對孩子的愛,但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感覺是一種負擔,慢慢的就不願意多講話,不打電話。關心是要的,但過渡的關心,就會適得其反,怎麼去和孩子溝通,確實也是一道難題。


江畔觀雲


孩子大學畢業工作了,長輩應該關注孩子什麼呢,首先應該是放飛,讓他們去闖蕩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有兩個要提醒,別鑽進傳銷的籠孑裡,別套進網絡貸的口貸裡。

兩代人,環境不同,語言越精煉越好,


qzuser


都一樣


趙梅89


"無怨家不成夫妻,無相欠不成父子″。自從子女們慢慢長大以後,在家庭中無緣無故地子女們在不知不覺中有一點和大人蔬遠的感覺,但這在每個家庭中都會有一點同感現象的出現,不能說父母對子女的不好才表現這種現象,也不能說子女對父母的不好才表現這種現象,只感覺有一種天然的無形的感應在裡面。才造就了坐在一起和通電話時無話可說的跡象,但這種跡象是永恆的,是偉大的跡象存在,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自己的成就,覺的欠父母的太多了才產生了這種反應。


閩藉寫作


從何說起?我兒子跟媽媽聊天就沒完沒了,在媽媽眼裡30歲的兒子還是小孩


小酷1234567890


成家後更沒有多少共同語言了。希望為人子女者,要多想想自己的父母,平時多和他們溝通聯繫;父母不圖子女能給他們帶去多少金錢,圖的是親情,是一種幸福的感覺。本人自己覺得作為父母的我們,人已老了,也要體諒子女現在工作辛苦、壓力大,多給他們鼓勵;同時,找到自己的愛好,讓自己的晚年生活充實、愉快。再有,人生最重要的關係是夫妻關係,和老伴相依為命,不理不捨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