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師佈置家庭作業,是老師沒有完成教學任務,還是讓學生增加學習負擔來提高應試成績?

短評哥


我是個從事20餘年的英語教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先說明我的觀點:老師佈置家庭作業,並不是老師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也不是為了提高應試成績來增加學生負擔。那老師為什麼要佈置作業呢?

1.檢測課堂聽課效果

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和知識點,學生完全接受了嗎?把課堂上主要的重難點通過作業形式讓學生完成,這樣就能對學生上課情況一目瞭然!同時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鞏固。

2.查漏補缺

課堂只有45分鐘,老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知識點全部教給學生。課堂上傳授的是重難點,那麼就需要作業來補充其它的東西或者增加點課外補充練習。

3.保持學習

不要以為課堂45分鐘認真聽講,你就能出類拔萃!學習要有連貫性,持續性,不是兩天打魚三天撒網就可以的。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課後複習。那作業就是課後複習的好材料!讓你把課堂延伸到課後,一直再保持學習狀態!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知識整合的能力!!

佈置作業的內容該如何是好?

1.不要簡單機械的抄寫

課後作業是學習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單調的同步練習。所以作業佈置形式要多樣,內容也要代表性。

2.作業的難度和量都要適當

不要在開學初時作業佈置很多,而到了期中期末考試前,就沒作業。或者,難度係數太大,學生無法下筆;或者,題目太簡單,學生不用動腦筋就完成了。這樣作業不如不佈置。另外,作業不必只侷限在書面作業,可以是口頭作業,可以是學生合作完成。

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所以作業就是我們自己支配的時間,作業佈置的好壞和完成程度都對我們影響很大!


霞霞老師教英語


仔細看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明顯是家長的傑作,因為對於讀書少,知識量不多的個別家長來說,還真就搞不清楚老師為什麼要佈置課外作業。今天正好借這個問題,給老師們正一下名,給家長解釋一下老師為什麼要給學生布置作業這個問題。

老師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是為了複習和鞏固當天課堂所學知識,避免遺忘。

我們都知道人的記憶是要靠先接受目標點為開始,即先有記憶目標,然後理解記憶內容,再不斷重複記憶,最後才能將記憶內容保存在大腦裡。就拿孩子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吧,如果僅靠課堂教學,也只是完成了初接觸記憶目標,通過老師的講解讓學生達到理解知識點的目的,再輔導一些課堂練習,會初步理解並應用知識點去解決問題。但是這並沒有達到深度記憶的目的,需要通過完成課外作業,來進一步實現深度記憶。並且很多知識,還不是當天完成課外作業就了事了,需要後續不斷去複習鞏固,強化記憶,最終變為永久性記憶。

記憶和遺忘是一對相反的過程,皆有規律,家長需要了解一下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和學習金字塔。

記憶是大腦接受知識信息並存儲的過程,而遺忘是大腦對所保存的信息淡忘的過程,兩者正是一個相反的過程。艾賓浩斯針對記憶和遺忘通過實驗觀察和統計畫出了遺忘曲線,家長可以看上圖。通過這個遺忘曲線,就能發現原來老師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也是符合科學原理的,目的就是了防止學生把所學過的知識遺忘。而背誦和做練習題,恰是進行重複記憶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家長們如果再嫌老師給你的孩子留課外作業多,還要不斷要求減負的話,最終你會讓孩子在知識性學習過程中記住的少,遺忘的多。試想,能達到讓孩子擁有好成績的目的嗎?

老師佈置課外作業並不是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也不是為增加學生學習負擔,而是重在讓學生強化對所學知識的強化記憶,最終目的當然是為了取得好成績,這和家長希望孩子能有好成績是不謀而合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家長們自然就清楚原來老師佈置課外作業,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把所學知識進一步進行復習和鞏固,通過反覆背記練達到充分理解和記憶的目的。對於課外作業來說,並不是老師沒有完成教學任務,而是在每一個國家的學校教育中,都有這樣的安排,這是通過科學認證得出的結論。如果家長認為孩子寫課外作業就是增加學習負擔,那完全是你的錯誤認知。如果你一方面想讓孩子獲得優秀的成績,一方面又不想給孩子提供課外複習與鞏固的時間,這不是痴人說夢的糊塗觀點嗎?所以說,很多家長整天叫喊著減負減負,最終都沒搞清楚,老師為什麼要給你孩子留言作業。

結束語:請看上面那幅漫畫,不知道家長朋友們是否能讀懂?老師給學生留課外作業,實際上還真就給家長也留了作業呢?當然這不是紙面作業,而是希望家長切實能擔負起監督、管理和輔導孩子課外學習的任務,不要認為學習的事統統歸老師管。對於家庭教育而言,家長不僅有為孩子提供衣食保障的職責,還有在家裡為孩子安排合理的學習時間,落實具體的學習內容,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責任。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無一不是家長用心付出,精心培育孩子的結果。


寒石冷月


老師佈置家庭作業,是老師沒有完成教學任務,還是讓學生增加學習負擔來提高應試成績?這個問題抹黑教育和教師的套路有點太明顯了,只要上過學的人都知道,無論是什麼類型的作業,其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溫故而知新”和“學以致用”,家庭作業也不例外,同樣是幫助學生複習鞏固已學知識,並在運用中提升知識遷移能力,從而達到活學活用的教育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家庭作業,已經是有法可依、規範有序、步入正軌。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也就是俗稱的“減負30條”。其中,第四條要求: 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第五條規定: 科學合理佈置作業。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佈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關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家庭作業有了綱領性國家文件,成為了中小學教師佈置家庭作業的指南: 究竟該如何給孩子佈置家庭作業?佈置多少作業?佈置什麼樣的作業?怎樣完成作業?都有了一個統一的指導思想,從此學生家庭作業走上了規範化、合理化、科學化的道路。


家庭作業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延續,既不是老師沒有完成課堂任務,也不是老師為了提高應試成績而增加的學生負擔,而是為了進一步鞏固教學效果和學以致用。記憶力再好的人遺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從什麼時候開始遺忘的?怎樣減少遺忘?何時複習效果最佳?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造性地提出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遺忘規律科學地告訴我們: 複習的最佳時間是記住材料後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只要在這個區段內稍加複習,即可恢復記憶,具有“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而一旦過了這個區段,因為已經遺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複習起來就“事倍功半”。這就是學校老師之所以要佈置家庭作業的科學依據,孩子只有回家後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去完成家庭作業,才能把課堂已經學習過的內容掌握的更有效和更牢靠!


家庭作業,既不是家長的作業,也不是老師的作業,而是學生必須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更是檢驗學生聽課效果的試金石。課前積極自主預習、上課認真專注聽講、課後及時複習的孩子,對於完成家庭作業來說,差不多就是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不會費什麼功夫的;而那些家庭作業拖拉磨蹭、並且錯誤百出、動輒需要家長輔導幫忙的孩子,至少說明了三個方面的問題: ①學習基礎差、學習能力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不預習、不復習;②上課時不夠認真專注,錯過了老師講授的重難點知識的關鍵點,對所學知識囫圇吞棗、一知半解、甚至不懂裝懂;③家風與教訓不好,沒有在家庭中養成自覺和自律的好習慣,尤其是家長無底線的嬌慣和縱容所致。存在上述問題的孩子,家長需要配合老師,及時予以糾正,努力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把家庭作業解讀為“是老師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或是讓學生增加學習負擔來提高應試成績”,不是對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一無所知,就是心懷惡意、故意抹黑教育和教師;筆者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你怎麼看?


自在人生wub


您好!我是一名在職教師,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

老師佈置家庭作業的根本原因,是為了讓學生鞏固、加深理解、提高在課堂所學的知識點。

當然,這當中自然有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但絕不是因為老師沒有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家庭作業本身是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每個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一個知識點,有的學生可能聽老師講解一遍,加上課堂上所做的一點練習就能完全掌握了。但有的學生,可能需要做一些的練習以後,才能在做的這個過程中真正理解。


其次,現如今教材的內容編排和實際考試時考題的難度之間差距太大,必須靠課外的家庭作業才能達到教學目的。這一點在中考和高考上最為明顯。無論初中和高中的教材,單教材上的內容其實不難,但無論是老師、學生還是家長,誰敢放心就只掌握課本上的那點東西?所以,在目前國內人才選拔方式大環境不改變的前提下,這一點是很正常的。

再說點不是那麼緊要的,就老師來說,其實不佈置家庭作業的話,還可以不改作業,不用講解作業,老師的工作量可以減少不少……

因此,老師佈置家庭作業,絕不是對自己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的彌補,而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習、發展才佈置的。

您好!我是一隻蟀老師,一名在職小學數學教師。專注解答小學階段孩子的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一隻蟀老師


提問中對作業的認識,說明提問者尚未完全認識在教學過程中,作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學中,任何一位教師必須重視講練的結合。

任何一種知識在傳授中的過程中,總有一個傳輸,吸收,消化,鞏固的過程,而作業就是一個對這個過程,或者說對知識接受的一種檢驗。

學生光聽不練,教師無法掌握教學的具體效果,無法知曉學生對知識接受的程度。

當然,課堂本身就有作業,但這種作業太多就擠佔了教師的教學時間,所以有必要佈置一些課後作業。

其實,道理很簡單,這實際上己是一種慣例,凡是讀過書的人,在課後寫寫作業己是大家普遍可以接受,或已經接受的事了。

提問中又把作業與應試教育聯繫起來,真有點啼笑皆非。

我不知是何人首先把所謂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對立起來,在我看來,任何教育都得接受檢驗,而考試就是一種最公平,最科學的檢測手段。

看看現實社會,公務員,教師入職要考試,各種註冊證明要考試,奧林匹克競賽要考試,上大學要考試等等,那些否定應試的,請問,不考試,如何選拔?如何甄別?

其實,大家都知道,應試是要有硬功夫,真本事的,來不得半點忽悠。而如果所謂素質缺乏一種公平科學的檢測手段,任何人都可輕易地把自已裝扮成一個有素質的人。

當然,教師在佈置作些時,也應講究一個度,絕對不是作業量越多越好,作業還得有質。


飛鳥留痕2O16


這是個問題套。但這套太低劣!老師沒有完成教學任務而佈置作業,老師為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佈置作業,說到底,都是老師的錯誤。還人云亦云說美國老師沒有佈置作業。我沒有在美國生活過,也沒有在美國上過學,也許一節課或幾節課老師會沒佈置作業,中國老師也有這樣做過,這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學生做練習做作業,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特別是中國的文字是方塊字,每個字都有獨特的字形,都是一個或多個意思,不讀不寫不練不記行嗎?建議題主去讀讀信息論,洋人說的你會相信的。你就會明白老師為什麼要佈置作業,就會感到這種臆想是多麼幼稚多麼可笑。為了提高考試成績而做作業?考試成績高,說明所學知識掌握好,有什麼不好?其實,考試只是教學工作的一個環節,是教師對學生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瞭解,可以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工作。教學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是個教師都知道。考試更主要是老師教學的一個方法之一。請不要為了什麼不明目的把考試妖魔化。最後,還是建議題主多少去讀點書,給老師們下套能多少有點水平。


老李60189880


老師佈置家庭作業應該是盡責了,讓學生對所學的課程有個溫習的過程,進而達到對知識的牢固掌握。但是,老師把家庭作業檢查批改都交由家長來完成,應該是沒有完成任務,或不負責,老師只有通過親自批改作業才能真正的瞭解一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真實性,如果學生都交的是通過家長監督下完成的作業,不知道有什麼意義。


瑞克912


老師佈置家庭作業,是為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並不是額外增添負擔,更不是沒有完成教學任務。記憶是有規律的,先快後慢。當天佈置作業,鞏固當天課堂學習的知識要點,或者練習知識要點的應用,都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知識。

當然,老師佈置的作業量要適度,過多的重複的家庭作業顯得就沒有必要了。


131號渡老師王愛麗


問題提得很奇皅!

孔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人本身都有惰性,這是人性。對太多叔學生而言,放假了,又有幾個人能主動地去翻書本,複習所學的知識呢?

開學後學習新的知識,都是以原來所學知識為前提的,假期作業的作用應該說清楚了吧!

原本有積極作用的“假期作業”,讓樓主以消極的視角,又歸結成了老師的”罪責”。奇皅!


語文研究


學習是智力活動,不可能一下子就結束的,需要經過理解消化鞏固提升的過程。各個學段學生都需要通過做作業,來完成學習任務,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老師在課堂上,已經把課本內容講清授完了,學生當時也都聽懂了,基本習題也能做了。過時可能又忘了,又不會了,稍難的更不會了。經教育專家聽課評課,沒有可挑剔的一堂課,可能還有學生沒聽懂的,更何況還有的教師達不到這樣的教學能力。教師也要經過鍛鍊學習提高的過程。家庭作業需要佈置,但目前佈置的太多,有些題偏難。學生升學要憑考試成績的。教學任務的完成,需要教和學雙方共同長期的配合,不是講一堂課就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