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老師一個無心的舉動,竟讓一個成績倒數的學生成為“單科狀元”

李曉天是最讓家長和班主任頭疼的一個孩子,成績一直很差,沒有衝出過倒數後五名。而且非常調皮,下課經常和同學們打鬧,為此引發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矛盾。每次父母一管他,他眼睛一豎,各種歪理都冒出來。他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在街邊擺了個煎餅攤,比較忙,通常管教孩子的方式不是罵就是打,這樣一直到了初一下學期孩子越發頑劣。

班主任為了能夠約束李曉天,就讓成績非常優異的王濤做他的同桌,希望通過好學生的榜樣力量帶動後進生。王濤不但成績好,而且非常穩重,是班裡的學習委員和生物課代表。

那天生物老師佈置了一些抄寫的任務,去教室找王濤的時候才發現王濤病了,已經兩天沒來上課。生物老師就順手把抄寫的任務給了李曉天,對他說:“這兩天你先暫代生物課代表,幫老師把這些知識點抄在後黑板。”說完生物老師就急匆匆走了。

李曉天非常驚訝地望著生物老師遠去的背影,像接聖旨一樣拿起老師交辦的任務。那天下課他沒有出去瘋跑,一板一眼的在後黑板抄寫著生物知識點,他抄得非常認真,擦了寫,再描。字雖然不漂亮,但基本上是端端正正地排在一起。

老師一個無心的舉動,竟讓一個成績倒數的學生成為“單科狀元”


放學回到家之後,他馬上把這個好消息連說帶比劃地告訴了媽媽,一邊說還一邊在床上蹦著:“我當課代表了,我也有職務啦!”這時媽媽一邊做飯一邊不經意地說了一句:“當了課代表就得好好學,不然別的同學可不服氣。”曉天聽了安靜了下來,慢慢溜下床去拿書包。

從那以後老師和同學們都發現李曉天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他上課開始記筆記了,下課有不會的作業總是纏著自己的組長。對生物老師佈置的任務完成得非常認真。王濤這次病得很重,聽說做手術了,曉天這個代理生物課代表就一直任著。

期末考試的時候,曉天居然成了倒數第十了,雖然連中等也算不上,但是對他而言已經是破天荒了。按照班規,曉天得到了一張“進步之星”的獎狀。那天曉天幾乎是一蹦三跳地回到家,為此媽媽還獎勵了他60塊錢。那個寒假曉天過得非常開心,他從來不知道進步能讓自己如此快樂。

等到下學期的時候王濤回來了,但是因為他的身體還不是恢復的特別好,生物課代表的工作還主要是曉天去做。而曉天明顯對生物表現出了非常大的興趣,一有時間就拿著生物書畫畫圖寫寫筆記,整個人變得安靜了很多,讓班主任和家長都非常詫異。等到期中考試的時候,曉天居然生物考了全班第一名,成為了該科的“單科狀元”。

老師一個無心的舉動,竟讓一個成績倒數的學生成為“單科狀元”


現在曉天已經上初三了,他已經慢慢爬到了中上等的成績。為了提高最弱的數學成績,曉天主動和媽媽提出去參加課後輔導,期末他的數學居然考了91分,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媽媽從來沒看到過孩子如此自信和主動地對待學習,用判若兩人來評價這個孩子一點不過分。生物老師不知道她當時一個無心的舉動改變了一個孩子的學習狀態。

在我們實際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忽視了很多的細節。換言之,我們或許不知道孩子生活中真正需要什麼,孩子有多大潛力,而我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曉天的事例給了我們很多的思考和啟發:

1、對於成績差的孩子而言,他們最缺少的是自信。越是成績差的孩子越容易受到打擊,內心越敏感和自卑。尤其是老師和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例如挖苦諷刺、責罵打擊。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他們心裡想的是:我成績這麼差,學也是白費力氣,算了吧。所以挖苦孩子除了發洩自我的情緒,對改變孩子沒有任何幫助,試試鼓勵和引導。

孩子所缺少的可能僅僅是一個成長中的引路人。

2、孩子的改變需要一個契機,我們應該尋找這個契機。這個契機就是幫助孩子確立自信心,幫助他體會到成功或者進步帶來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哪怕再差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該發現並且利用這個閃光點為切入點,讓孩子找到自我的價值,並且不斷肯定自我。

老師一個無心的舉動,竟讓一個成績倒數的學生成為“單科狀元”


3、孩子有了改變的慾望,但是很難堅持,需要老師和家長及時鼓勵和疏導。例如曉天他剛開始上初三的時候因為數學不好,幾次出現想放棄努力的想法。班主任瞭解了他的想法,鼓勵他儘量把擅長的科目發揮出來,弱科儘量去跟。並且告訴他很多數學不好的孩子也考上了高中和大學,如果放棄就一點希望都沒了。就這樣孩子一直堅持著、努力著。大多數成績差的孩子都是自主性差,缺乏自律性,這時候需要老師和家長從旁助他一臂之力。

4、多聽聽孩子最真實的想法,不要急著否定他。有些家長太過於著急和武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想當然,不等孩子說完就一頓指責和否定,時間久了孩子就沒有了和我們傾訴的慾望,孩子真實的想法也就不得而知了。沒有溝通的教育最後只能是剃頭擔子一頭熱。

老師一個無心的舉動,竟讓一個成績倒數的學生成為“單科狀元”


總結

每一棵小草都會開花,每一個孩子也都可以成長、發展。

我們的教育應該像陽光、雨露、春風一樣,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天。每個孩子作為個體都存在著差異,在教育的方式上也應該因人而異。

這個世界上沒有現成的模板用來學習,作為孩子的老師和家長,還是應該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去摸索更適合的教育方法,儘早地幫助孩子找到自我的價值,重拾學習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