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輕型單發戰鬥機打不過重型雙發戰鬥機的原因是什麼?

秦皇見漢武


輕型單發戰機是“小飛機”,而重型雙發戰機是“大飛機”。

雙發機看的更遠。

雙發機要比單發機大很多。機體大,就可以安:大雷達。雙發戰機的雷達面積更大、功率更強,也就自然看的更遠。比如說在雷達技術水平相等的情況下,雙發機的雷達可以在200公里之外探測到單發機,那單發機的雷達就只能探測到150公里距離上的雙發機。雙發機可以先發現,先打擊。而單發機只能被動的捱打。

雙發機帶彈量更大。

單發機的載彈量也就是3噸左右,而雙發機的載彈量是8噸、12噸,差距非常大。現在的中遠程空空導彈都很大,很長,單發機上充其量能掛2枚,然後再加2枚近程格鬥彈,這也就是滿載了。而雙發重型機掛6枚中遠程導彈+4枚近程格鬥彈是輕輕鬆鬆。最新的F15X的載彈量達到了20枚,而且它這20枚都是中遠程空空導彈。1架頂10架。

在空戰中,單發機可以向雙發機打出4枚彈,雙發機可以向單發機打出10枚、12枚彈。屬於步槍對抗機槍,在火力持續性上面雙發機還是完勝。

雙發機大而不笨。

由於裝備兩臺發動機,重型機的爆發力更猛。像F14、F15、蘇27、蘇35、殲11這些雙發重型戰機都是以機動性見長的,近戰格鬥能力依然比輕型戰機強悍。輕型機雖然體積小,但由於只有一臺發動機,動力不足,又失去了靈活的優勢。所以,近戰格鬥最強的,還得是F22。它機身不大,又安了兩臺強悍的發動機。屬於把輕型機和重型機的優勢結合到了一起。

雙發機作戰半徑更大。

雙發重型機,體積大,裝載的燃油更多,作戰半徑大約在1200公里,而單發的輕型機作戰半徑應該在600公里,之內。殲10屬於單發中型機,機體比梟龍之類的輕型機要大,載油多一些,作戰半徑也隨著提高,但伴隨著機體的放大,再加上單發,近戰的機動能力又會遭到削弱。

雖然只差了一臺發動機,但在作戰效能上,單發機和雙發機有著本質的差距。雙發機的作戰範圍是單發機的4倍。在防禦作戰中,雙發機可以對敵機、導彈進行4層攔截,而單發機只能進行2層攔截。在進攻作戰中,雙發機可以打擊1200公里之外的敵人,單發機也就只能打擊600公里距離上的敵人。但賬還不能這麼算,因為離敵方越近,自己遭受的威脅也會急劇上升,但這個咱就不詳談了。

雙發戰機爆發力強,近戰捉對廝殺,可以一腳油門就殺過來,也可以一個加速脫離戰鬥。它跑,單發機追不上,它追,單發機跑不掉。長跑,馬拉松更是雙發機的強項。再加上載彈量大,雷達強:簡單的講,單發機跟雙發機在戰鬥力上根本不具備可比性。

單發機唯一的優勢就是便宜,裝備單發機是沒辦法的事。當然,探討這個問題需要有個前提:相同的技術水平。要是說F35是單發,那你就得拿F22和它比。實際上F22比F35早了十幾年,技術上依舊不是一個檔次。要想跟F35比,得是美國拿F35的發動機、雷達、隱身材料、航電、信息.......這些技術再造一款雙發重型機,它也必然要比F35強。最新的F16,你也得跟最新的F15比,依舊是F15強。拿F35和蘇27比,F16和米格29比,沒意義。

裝備單發機是非常不划算的買賣。梟龍單價2000萬美元,蘇35單價8000萬美元,你買哪個?價格雖然只有四分之一,但作戰性能上,恐怕只有十五分之一。我能打1200公里之外的目標,你打不了,這怎麼算?對不對?

我們在生活中購物都是一個道理,你多花錢,買正經的好產品,他實際上是便宜。買一堆便宜貨,用不了幾天,反倒是貴了。

這一塊最明顯的就是我國,現在裝備的戰機:蘇27、蘇30、蘇35、殲11、殲15、殲16、殲20都是雙發重型機。單發的殲10已經邊緣化了。未來的新型戰機也必然是雙發重型。

安全性上,依舊是雙發機佔絕對優勢。


銳度何老師


更重型號的戰機起飛重量更大,就有空間攜帶更大型號的雷達。

例如F-15所攜帶的AN/APG-63雷達,其有效的搜索範圍達到了175公里。

但是如果再看看F-16的雷達就會發現不同了。

F-16上面攜帶的雷達型號是AN/APG-66雷達。

這是一個相當小相當輕量化的雷達。即便是美國的技術在生產這種尺寸的雷達探測距離也不遠的,只有83公里。

這樣一來就相當於一個高度近視的人和一個視力正常的人在玩射擊遊戲了。完全發現不了對方。


同時,重型戰鬥機可以攜帶更多的、射程更遠的導彈。這樣就完全做到了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現代空戰基本戰術。

反觀輕型戰鬥機就很難做到這一點了。


對於單發和雙發而言,重型戰鬥機也是有一定的優勢的。只不過目前也有很多輕型戰機也是雙發的。所以題主提到的輕型單發戰鬥機打不過雙發重型戰鬥機的概念其實還是有點侷限性的。

然而問題點在於,輕型戰機已經沒有多大的載油量了,如果再搞一個雙發的戰機,那麼航程就會太短,完全不實用了。


對於W君的觀點而言,各種戰機以後還會繼續向更重的方向發展,現在重型戰機30噸的平均重量其實僅僅是以後重型戰機的一個起點重量而已。

那麼輕型戰機還有價值嗎?有,很多“與世無爭(自己折騰不起來)”的小國用於國土防空任務,對付同樣也裝備輕型戰機的敵人。

所以以後戰機會向兩個方向發展——輕的更輕;重的更重。而且兩者的交集也會越來越小。而一個只有輕型戰機的國家在戰爭中遇到裝備了先進的重型戰機的國家後,直接投降會更加體面一些。


軍武數據庫


一般情況下,雙發重型戰鬥機航程遠、作戰半徑大、滯空時間長、載彈量高,最關鍵是安全性能方面,要遠超輕型單發戰鬥機,最起碼在和空中飛鳥相撞時,雙發重型戰鬥機不容易掉下來。

海軍航空兵僅裝備了一個飛行團的殲-10戰鬥機,此後,再也不願意裝備殲-10戰鬥機了,原因就是殲-10是單發戰鬥機,在此飛行團發生的三起重大事故中,導致了殲-10戰鬥機墜毀,就是空中發生了飛鳥相撞事故,這方面央視有過專題報道。

只能說一般情況下,在空戰中,重型雙發戰鬥機由於發動機馬力強勁,因此機動性能比較突出,要比輕型單發戰鬥機有優勢,單發戰鬥機相對馬力不足,機動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空戰中不具備優勢。

但並不等於重型雙發戰鬥機就一定能夠輕鬆打敗輕型單發戰鬥機,比如F-16就是輕型單發戰鬥機,但卻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美標第3代戰鬥機,也是全球出口量最高的輕型單發戰鬥機。

F-16共生產近4600餘架,遠銷將近30個國家和地區,其產量超過絕大多數國家空軍的戰機數量總和,且從1981年貝卡谷地空戰至今,幾乎參與了歷次大規模戰爭,其性能經受住了實戰考驗。

AIM-9L是F-16戰機最主要的近距空空導彈,可掛裝“麻雀”中距空對空導彈,以及更加先進的AIM-120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桂裝“藍盾”短艙後,能投放激光制導炸彈,還可使用空對艦導彈、反雷達導彈、“幼畜”AGM-65空對地導彈等對地攻擊武器。

此外,F-16配備有1門M61A1"火神"20毫米航炮,備彈511發,可與雷達和計算機配合計算前置角,有效射程1000米左右。

由於F-16飛機的氣動佈局先進,發動機的推重比高,因而其飛行性能、尤其是機動性能是相當不錯,實用升限1.8萬米,最大飛行速度接近2馬赫。

海平面,F-16最大爬升率為305米/秒左右;在6000米高度,爬升率為183米/秒;高度為9000米時,其爬升率仍達120米/秒;因此,憑藉出色的機動性能,F-16輕型單發戰鬥機,具備了與蘇-27等重型雙發戰鬥機格鬥的能力。

且F-16的航電系統,包括雷達都要優於蘇-27,因此,具備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的能力,與蘇-27的空戰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綜上,只能說重型雙發戰鬥機在空戰時,比輕型單發戰鬥機具備一定優勢,但重型雙發戰鬥機不一定就打得過輕型單發戰鬥機,輕型單發戰鬥機中的佼佼者F-16,自服役以來經過了多次空戰,卻無一敗跡。

特別是在科索沃戰爭中,美空軍F-16戰鬥機飛行員全殲了飛上天的南聯盟飛行員駕駛的米格-29戰鬥機,包括空軍司令員親自駕駛的米格-29戰鬥機也被美F-16戰機發射的空空導彈擊落,是南聯盟損失的級別最高的飛行員,從側面印證了此型戰鬥機性能的優異。

此外,在美國內的軍演中,F-16戰鬥機在近距空戰中,有過擊落美軍最先進F-35隱形戰鬥機的紀錄,再次印證了此輕型單發戰鬥機出色的空戰性能。


國平軍史


因為雙發戰鬥機收效比最高,提升的作戰能力與付出的代價之間獲益最大

美國空軍歷史上曾經有夥人被稱為“戰鬥機黑手黨”,他們認為美空軍迷信高科技不能自拔,沉迷於F-15這類價格昂貴、可靠性差的笨重玩意。推崇米格-21、F-5E這些機動靈活,簡單可靠的輕型高敏捷戰鬥機。


F-16就是戰鬥機黑手黨們的傑作

為了證明自己的結論,戰鬥機黑手黨靈魂人物伯伊德提出來非常著名的“OODA循環”理論。他把空中對抗分為觀察-調整-決策-行動四個環節,誰能更快更好的完成這一過程誰就能在空戰中建立優勢。伯伊德認為,輕型高敏捷戰鬥機可以輕易的切入重型戰鬥機的OODA循環過程,打亂重型機步驟,重型戰鬥機在空戰就是坨笨重的大象與靈活的老鼠對抗。
OODA循環理論現在主要是“軍轉民用“,廣泛應用於商業管理領域

但是遺憾的是,實戰中這些人被自己理論打臉,F-15可以依靠其強勁的雷達和航電系統,實施先觀察、先調整、先決策、先行動,先於輕型戰鬥機進行OODA循環,從而建立先手優勢,在空戰中佔據上風。

最典型例子是海灣戰爭中,美軍兩架F-15與伊拉克空軍兩架米格-29遭遇,美軍的F-15先期在超視距發射4枚麻雀空空導彈,敲掉一架米格-29。在隨後的格鬥戰中變成二對一,雖然米格-29依靠強大的盤旋能力繞到一架F-15後方佔據進攻位置,但受另一架F-15反咬掩護下始終未能完成攻擊,最後在飛行員一次操作失誤後飛機撞山了。


海灣戰爭中被擊落的米格-29殘骸

配備強悍的AWG-9雷達與不死鳥空空導彈的F-14雄貓更是先執行OODA循環的典範,兩伊戰爭中,伊朗空軍的F-14波斯貓們,完全統治了天空。一共打下超過70個空中目標,自身損失只有5架,其中兩架還是被伊朗自己防空部隊給打下的。遠距離先一悶棍,近距離格鬥變成以多打少,性能也不差多少。


實際上不管是F-15還是F-14,其設計年代較早,並沒有發揮出重型戰鬥機應有的優勢。F-15氣動佈局太差,F-14發動機推力不足。蘇-27的出現,意味著重型戰鬥機在輕型戰鬥機最引以為傲的機動性能方面,同樣可以不輸給任何一架輕型戰鬥機。
當年兔子獲知有款飛機,機內載油量比殲-8II空重還重,雷達直徑可以達到一米,機動性能不輸F-16後是多麼震撼

造成這一局面最主要是單發到雙發的變化中,增加的負面效應遠低於增加的推力。增加一臺發動機意味著推力增加一倍,但是單發到雙發的變化中,增加的結構重量和飛行阻力遠小於這個值,獲得的收益最明顯。並且飛機整體適度放大後,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納更大尺寸的雷達,更大功率的航電設備,佈置更多的內部燃油。

同樣以F-16和F-15為例,F-16A/B的空重為7.3噸,F-16C/D空重為8.2噸,而F-15C/D的空重只有12.5噸。所以F-15C/D的空戰推重比可以達到1.25以上,優於F-16的1.12。所以在相同技術條件下,輕型戰鬥機是航電水平不如對方,作戰距離不如對方,機動性能同樣不佔優勢。
這就是美軍向來是重型機制空,輕型機舔地的原因。之前是F-15制空,F-16舔地;現在是F-22制空,F-35舔地。

單發變雙發是戰鬥機設計收益最大的階段,實際上美國也曾進行過三發戰鬥機研究,最後結論是收效比太低,而且增加發動機後飛機飛行穩定性好太多,不利於進行機動飛行。費心研究三發四發,還不如研究怎麼提高單臺發動機推力,佈置雙發實際。


當年美軍設想三發佈局的NR-349截擊機方案


五嶽掩赤城


在不少回答中,提到了F-16、F-35等單發戰機的反例,嚴格來說,是不確切的,這幾個應該屬於中型戰機。在3代機中,可以稱為輕型戰機的,有中巴聯合研製的FC-1“梟龍”戰機,有印度的LCA戰機,瑞典的JAS-39戰機等。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使用的一箇中等推力的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只有8噸級(F-16、殲10等使用的是大推力的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11-13噸)。

但即使這樣,題主所說的也並不很準確,即使是同為3代機,由於技術水平的差距,輕型單發戰機也是可以戰勝重型雙發戰機的。比如,2015年,中泰空軍聯合對抗演習中,泰國的JAS-39C/D就在中距空戰中以大比分戰勝了蘇27SK/殲11。

所以,輕型還是重型,單發還是雙發,並不是判斷戰機性能的唯一標準。只能說,在設計、航電、武器水平近似的情況下,單發輕型戰機作戰能力不如雙發重型戰機。如果重型戰機在設計、航電、武器等方面差距比較大,即使是號稱同一代戰機,其性能也難以佔優勢。中泰訓練中,蘇27/殲11吃虧就吃在航電系統、武器系統的差距方面;由於其機動性佔優勢,在格鬥環節,蘇27/殲11就獲得了勝利。

所以,所謂重型戰機的優勢,是指在同樣的設計、航電、武器水平下,重型戰機的空戰推比容易更高,探測能力可以更強(雷達尺寸、功率更大),航電系統可以更完善(比如電子戰能力),可以攜帶射程更大的空戰武器(比如殲16掛載的PL-XX超遠程空空導彈),可攜帶的空空導彈數量可以更多,以及形成的更強的綜合作戰能力。

如果前提條件不是近似水平,那麼就要具體對比各項性能參數了。比如蘇27SK的雷達直徑雖然大,但最大探測距離只有100公里,而FC-1的就可以達到120公里左右。當然,更先進的蘇35的雷達就可以達到200公里以上了。比如殲11B最大探測距離在140公里以上,而殲10C的最大探測距離可以達到180公里左右。

只有具體對比後,才會更準確的知道結果。


晨曦談兵


身大力不虧,相同的技術水平下,重型機對輕型機優勢明顯。

神大力不虧,這是自然界再正常不過的法則。正因如此,在體育競技領域,直接進行身體對抗的科目會按重量級分組對抗,不然無公平可言。

在雙方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再優秀的輕量級拳手在重量級拳手面前也不堪一擊。

戰鬥機的空戰性能對比也遵循這種樸素的自然原則。在相同的技術水平下,重型機的空戰能力壓倒輕型機。

這種現象在我國的“金頭盔”競賽性比武考核中非常明顯。自2016年以來,代表最高榮譽的“天鷹杯”連續三年由殲11B單位斬獲,成績上對殲10A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但是,正如筆者一再強調,重型機對輕型機的優勢一定實在雙方處在“相同技術水平”的前提下,如果輕型機擁有航電、氣動設計等方面的明顯優勢,那麼這個結論就不再成立。

中國、泰國空軍“鷹擊-2015”聯合演習中,中方派出南霸天的雙發重型殲11A對陣泰國空軍的單發輕型JAS-39C/D。由於殲11A落後的航電系統,使得在超視距空戰科目中被體型差兩個級別的JAS39C/D打了個4:0。在之後的“鷹擊”系列演習中,中國派出了航電先進的殲10系列,結結實實的找回了場子。

在相同的技術水平下,重型機對輕型機在空戰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型機使用的雷達口徑更大、功率更高,這就意味著更遠的探測距離和更強的抗干擾能力,使得重型機擁有更強的態勢感知能力,可以獲得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優勢。

就拿殲11B與殲10A、殲16與殲10C相比,殲11B/殲16巨大的體型可以裝備直徑接近1米的大功率火控雷達。

而殲10系列較小的體型只能裝備直徑約600毫米的火控雷達,天線面積(T/R模塊數量)只有殲11B/殲16的一半左右,劣勢明顯。除了火控雷達的性能差距,重型戰機能夠搭載更多、更強的電子戰設備,電子對抗方面也更有優勢。

2、重型戰機推重比更高、擁有更強爬升、加速、盤旋性能,而且載油量更高,可以維持長時間的加力衝刺,與輕型機相比擁有更強的佔位能力,這在超視距空戰中非常重要。

超視距空戰中佔位是最核心的一環,簡單的說就是比對手更快的爬升到更高的位置上、獲得更高的接敵速度、爭取更好的攻擊角度(比如以本方機頭指向敵方側面)。重型戰機更強的推重比、更充裕的燃油可以使其獲得更明顯的戰術優勢。而且,更多的燃油還可以使本方能夠採取更靈活的戰術,比如更多的迂迴、超低空飛行等。

3、重型戰機擁有更好的載荷航程性能,可以掛載更多的空戰武器,獲得更多的攻擊機會。

重型戰機擁有十幾個的掛點,像蘇27系列、F15系列在實戰中都能掛載8-10枚各型空空導彈。

而殲10這種的輕型戰機一般只有4-6枚空空彈掛載能力,較重型機少了一半。在空戰中,重型機可以在導彈的最大距離上就可以發射一輪中距彈攻擊,迫使輕型機做出規避動作、喪失空戰主動權。這也是在金頭盔比賽中,放開武器掛載限制後,殲11B對殲10A的優勢拉大的原因之一。

當然,真實的空戰並不是戰機紙面靜態數據的對比,體系支撐、戰術配合乃至飛行員的素質往往更能決定空戰的結果,但是這不改變相同技術水平下重型機強於輕型機的基本結論。所以,大國空軍一定是以重型戰機撐起。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單發發動機未必就是輕型戰機。雙發戰鬥機也未必就是重型戰鬥機。其實一架先進的戰鬥機,發動機指標只不過是其中一項。

題:輕型單發戰鬥機打不過重型雙發戰鬥機的原因是什麼?

答:按照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性能指標來看,先進戰鬥機一定要具備4s功能。所謂的戰機4s功能就是指戰機具備四大功能。1戰鬥機要具備超音速巡航功能,就是指戰鬥機在不開加力狀態下達到超音速巡航。而目前的三代機都不具備,不開加力的情況下超音速巡航。除了歐洲四國聯合研製的颱風戰鬥機例外。2戰鬥機隱身功能,就是指戰機在雷達面前雷達反射截面積比較小,具體小到何種程度還沒有一個標準,以美國最先進的f22戰鬥機為例,其在雷達反射面積是0.01個平方,跟一隻麻雀的大小差不多,所以被稱之為隱身戰鬥機。3超機動功能,一般指的是戰鬥機做出眼花繚亂的機動動作,簡單一點理解就是戰鬥機具備矢量推進,典型的機動動作有“落葉飄”和“眼鏡蛇”。4強大的信息戰場感知能力,說的簡單一點就是指戰鬥機具備360度探測,然後通過計算機快速分析提供給飛行員參考,這在瞬息萬變的空戰當中顯得尤為重要。




F35隱身戰鬥機,單發重型戰鬥機的代表。

F35是美國和多國研發的一款隱身戰鬥機,也是未來將服役最多的一款隱身戰鬥機。F-35A型機,長15.4米,寬10.7米,空重13.1噸,最大起飛重量31.8噸,其內部載油量超過8噸。我們再看一下,美國F-15C戰機的基本參數:長19.43米,寬13.05米,空重12.7噸,最大起飛重量30.8噸。可以看出,雖然體型沒有第三代重型戰鬥機F-15C大,但是在空重和最大起飛重量都超過F-15C的水平。所以f35隱身戰鬥機是名副其實的重型戰鬥機。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f35的單臺發動機推力已經超過了,f18戰鬥機兩臺發動機推力的總和。。F-35達到這樣的水平,主要得益於採用了一臺加力推力高達190千牛F-135發動機。其後續增推版本已經接近成功,這是美國軍工最先進的地方。



綜上所述,我們也可以看到戰鬥機與戰鬥機之間對決,不是靠發動機數量多取勝的,更不能說,輕型戰鬥機一定不是重型戰鬥機的對手。

感謝評論關注


馬時辰



樹165323956


單發未必輕型,像殲10、F-16C/D/E/F/V、陣風、颱風都已經是中型機,F-35更是跨入重型戰機行列。雙發也未必重型,例如雙發的米格-29就是輕型戰鬥機,雙發的殲8也只是中型機。在空戰中,單發戰機也未必打不過雙發機,同理輕型機也未必打不過重型機。在過去的實戰中,北越空軍裝備的米格-17這樣的單發戰機就揍下過雙發的重型F-4,超音速的單發米格-21就更令F-4頭疼。而美國、以色列空軍的F-16則在實戰中打下過多架米格-23和米格-25雙發重型戰鬥機。

輕型機能否與重型機的較量,要看是不是同代戰機,即使同代還是不是有技術水平相似的機載系統和武器,作戰體系是否完善,空軍的戰術思想是否先進,飛行員的訓練是否嚴格、作風是否頑強。像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AIM-120C5/7和AIM-9X空空導彈的F-16面對只有脈多雷達、主動雷達制導的AIM-120B和AIM-9L/M的F-15,或者類似F-15的蘇-27,也是有很大優勢的。空戰是很複雜的,除非是那種在各方面對比都很懸殊的,別說輕型單發機無法對抗重型雙發機,就是重型雙發機也很難對抗對方的輕型單發機。(S)


聯合防務


在多數情況下,輕型單發戰鬥機實際上是能打的重型多發戰鬥機滿地找牙,當然也會有少數特例。

首先從二戰中間的經驗來看,不列顛,空戰之中,德國的雙發重型me110,在面對著英國的單發輕型噴火時候自身尚且難保,根本起不到什麼護航己方轟炸機的作用。

當然了,比較特殊的是蚊式戰鬥機,因為他豁出去犧牲結構強度,整個飛機都用木頭造,所以說特別的輕,並且外表非常光滑,因此飛得飛快,在面對德軍多數單發輕型戰鬥機的時候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優勢,不過到了後期德軍的bf109某些改型,以及f w190戰鬥機,都可以輕鬆地戰勝他,只是運氣在於德軍當時的工業生產體系已經基本陷於崩潰,這些特別牛的飛機產量很少。

在太平洋戰場上這邊,美國人是憑著自己工業水平的先進,愣是用強大的發動機加上渦輪增壓裝置,使得p38這種雙機身式的雙發重型戰鬥機仍然有著碾壓日軍輕型戰鬥機的性能,但是p38在歐洲戰場上就明顯不夠出彩,道理也不復雜,因為面對德軍的bf109和f w190,它在性能上也沒太多優勢。等著性能比較出彩的p47和p51出現之後,他也基本上改行對地攻擊了。

二戰之後,實際上類似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很多回答中也舉例說米格21對陣f4等等。

但是有一點必須強調,輕型戰鬥機靈活迅速,這個優勢並不是絕對的。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雙發重型戰鬥機自然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因為雙發重型及體積大結構堅固,因此可以搭載更為強大的火力,有更大的航程,可以承受更多的裝甲,並且安裝更多的電子設備。最早現在二戰期間,德軍的重型雙發戰鬥機多數其實還都是夜間戰鬥機,就連剛才提到的me110,後來也是加裝夜戰設備,至於其他什麼me410之類的就更多了。

美軍這邊也是同樣,著名的夜間戰鬥機黑寡婦p61,就是憑藉著雷達和強大的炮塔,在暗夜中獵殺輕型戰鬥機很輕鬆。

所以說雙發重型機,實際上主要是第一看它的發動機功率是不是真的能夠提供遠勝於輕型機的推重比,第二是看它體積帶來的空間,能不能讓她在電子設備上有更多的優勢,第三則是結構堅固性和航程,第四是確實可以安排更強大的火力,這一點到今天也適用,比如f14雄貓就可以搭載更多的遠距空空彈,如果讓f16去辦,就有點勉為其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