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70後、80後的記憶中,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

九阿哥視頻


小時分校園鄰近的各種小商店真是每日必去的當地。小朋友們裡三層外三層的擠,掙扎著擠進去就為了自己想買的零食。校園的監管很嚴,殿堂級的廢物食品根本現已遠離了我弟這一代。今日就來好好回想一下陪伴我幼年的各種零食吧!

那個時分的糖,甜美!並且能有的吃就十分不錯了,包裝也沒有現在的精美,但每次看到這樣的圖片,總是不知不覺中嚥下口口水。還有一半這樣的水果糖,一毛錢能買好多塊,差不多一分錢一塊,雖說現在的糖塊種類許多,但從前的味道現已找不回來了!

現在許多90後00後的不知道我們其時有多苦,現在的孩子一出世各式各樣的奶粉早就預備好了,而那個時分我們只要麥乳精。並且它還不是小孩專用的,有時分走親串巷,或許朋友生病了,也會帶上它!相信許多那個時分朋友都幹過這樣的事,就是趁著爸爸媽媽不注意,悄悄的用勺子,挖著幹吃,因為這樣的味道更濃郁,比用水泡著喝還有好。哪裡像現在的孩子,吃飯還得追著喂!

回想兒時經典的味道。傳統酒心巧克力,也叫酒心糖,巧克力只要很薄的一層,裡邊是白砂糖結晶層包的酒,甜美又甘旨。

甜美脆口的麻花,真的是小時分最期待吃到的小零食,拿到手的時分,還不捨得吃,放在嘴裡漸漸的舔,直到被爸爸媽媽拿棍子追著打,才趕忙吃下去~

麥芽糖是一種地道的無增加的江南傳統美食,小時分,常常看到有小販挑著擔子,搖著鈴鐺,走街過巷叫賣,問爸媽要上幾塊錢,就能買到,又香又甜,還能黏牙,滿滿的回想!

這種泡泡糖,有些裡邊會有酸酸的粉粉。一毛一個。

可以吹哨的糖~ 每次塞嘴巴里吹呀吹,會有口水吹出來。

戒指糖~ 記住那時分媽媽接我回家,我坐在自行車後面,手上戴了一個戒指糖,舔來舔去~~幸福。










凡耀說事


很高興為您解答。在我的記憶中學校門口小賣部的一毛錢一包的唐僧肉、一毛錢一個的葫蘆丹、一毛錢兩片的辣片、一毛錢一包的甜胡蘿蔔絲、一毛錢一個的冰袋、一毛錢五顆的牛奶糖和一毛錢一根很長很長的糖棒以及一毛錢三根的爆米花棒等等,在那會兒感覺這些都是人間美味。

還記得上小學那會兒,不論春夏秋冬颳風下雨,總之一到下課時間,同學們都蜂擁而至的外學校門口的小賣部跑去,那個人多啊!都擠在那裡等著買吃的,當時的小賣部和現在不一樣,都是直接在門口或是操場旁邊的農民家門口(路面也是以前的那種泥路,一到下雨天到處都是爛泥),一個兩三平米的木板子下面用兩張長條凳子撐起來的攤兒,上面就擺放一些小零食,單價基本都是一毛錢,當然也有五分的(當時有一分、兩分、五分的紙幣和硬幣都可以使用),一毛錢以上的零食倒是極少。

排隊買的小夥伴用裡三層外三層來形容的不誇張,買上的小夥伴就直接站在“隊伍”的旁邊(或站著、或蹲著、總之什麼姿勢的都有)就開始吃起來——舔的舔糖,吃的吃唐僧肉(拆開包就直接仰著頭往嘴裡倒),咬的咬辣片兒(也不管小手手是否乾淨)吃得叫一個“豪氣”啊!只要上課鈴聲沒有響起,大家就“悠然自得”的享受著自己的美食;那陣容,我想這輩子基本是無緣再見了。

還有一樣是我小時候最愛吃的東西就是用大米爆出來的爆米花疙瘩,爆米花疙瘩只在過年前一兩天街上才開始爆;每年過年我和弟弟總是準時在家裝上兩三斤大米,再那個蛇皮袋,背個用竹子做的揹簍就去大街上爆爆米花疙瘩,每每去都要排好長時間的隊,有時候排一整天都沒爆上第二天就早早的去人家門口等著開門。現在想想其實沒什麼可好吃的,除了有點甜就沒其他滋味了,知道現在也沒想明白當時怎麼那麼“迷戀”它呢?

不過,現在一切都只能留在回憶裡,兒童時代的美好時光再也回不去了。






子影


在農村長大的70,80後都有很多回憶,那個年代物質相對比較匱乏,不像現在,小孩什麼零食都有,一毛錢買一個冰棍就會高興半天。如果有幾塊錢在身上,那絕對可以算得上土豪了。

我也屬於80後,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美味,有以下幾點;

第一;黃鱔泥鰍

我們家人比較多,上面有三個哥哥加上我和父母一起六人。我小舅舅外出務工,我一個表哥和表弟也和我們一起生活,我們家人數最多的時候有八個人吃飯,那時候家裡面生活來源比較少。就那點田地種出來的米都不夠吃,基本上每年都要借米吃2個多月,肉類就不用說了,比較少見。

每次吃飯的時候比較壯觀,排隊盛飯,於是那時候開始學會了,第一碗飯不要盛太多,第二碗盛滿一點,要不然再過去的時候就沒有飯了,但是大家都很開心。

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哥哥和表哥他們去田裡面抓得黃鱔和泥鰍回來,也算是改善伙食了。媽媽先把殺好的黃鱔和泥鰍,煎到兩面焦黃,然後放酸辣椒,酸豆角一起大火煮到泥鰍的起皺起來。在我的印象中那絕對是人間美味,現在都甚是懷念那種味道。



二;禾花魚

小時候,最高興的就是割稻穀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養在稻田裡面的禾花魚也大了。首先抓的過程特別過癮,抓回來用井水養個一天左右,給魚把泥巴吐一下。

我媽媽,對於取魚膽是相當有水平的,一根筷子往魚肚子上一撮,魚膽就冒出來了,她教了我n回,至今沒有學會。



然後就是煮,我們這裡吃禾花魚有兩種吃法,有一種是先把魚煎到焦黃,像前面煮泥鰍黃鱔的那樣煮,還有一種就是清湯煮,兩種煮法都很好吃,如果再在裡面放點我們當地的五香植物,就更加好吃了。總是有一種捉摸不透的味道,令人回味無窮。



禾花魚一般公的比較好吃,因為裡面有魚白,和大家說一個選禾花魚的技巧,去買的時候在挑禾花魚的時候,偷偷的抓住它的肚子,輕輕一壓,如果從魚屁股處出來的是白色的肯定是公的,不是白色的是母的。這種方法正確率基本百分之百。

三;醋血鴨

這個菜在我們這裡是普及率最高的菜,也是我認為最美味的菜。選擇一隻土鴨,殺之前用一個碗裡面放好酸壇裡面的酸水,殺鴨子的時候把血和酸水一起混合。

放油鹽爆炒,炒的差不多的時候,放辣椒進去,等快要出鍋的時候,摘點五香苗放在鴨血裡面,攪拌均勻倒在鴨肉上面,快速翻拌,然後出鍋。

這也是我童年記憶最美味的菜,現在還經常做來吃。

四;野蘑菇

每年春天,陰雨連綿幾天,山裡面就會有很多蘑菇,我們都去撿,回來洗乾淨後拿來煮。我覺得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有兩種蘑菇,一種是我們這裡叫“電崗菌”長大了才知道外面叫銅鑼菌,還有一種是黃色的,我們這裡叫粑粑菌,真的名字我現在還沒有搞清楚。

銅鑼菌拿來煮湯和炒都比較好吃,粑粑菌咧就拿來用酸辣椒炒,特別下飯。也是深深刻在我內心深處最美的味道,七八個人圍在一口鍋旁邊,搶著夾菜的那種情景也甚是讓人回味。



五;豆腐花

我二舅懂得自己磨豆腐,每次他做豆腐的時候,我們一群的小孩就過去了,也不是去幫忙的,純粹是為了等待吃豆腐花的。

等到豆漿和石膏相遇,就會有奇蹟發生,就是豆腐成型的前期,這個時候,舅舅總會,拿瓢每人給我們舀大大的一碗,放點白糖進去,攪拌一下,我們都很喜歡吃。

我認為這也是我認為比較美味的東西,至今長大了吃了外面很多製作精美的豆腐花,但是都沒有那種味道。現在我二舅也老了,沒有體力做豆腐了。

六;雪條

我們那個時候只要身上有幾毛錢,就特別高興的跑去村裡面唯一的商店,買上幾個雪條。那時候我們吃的雪條是那種綠豆雪條,一毛錢一個,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人間美味了。

吃完之後棍子也不會丟,因為我們還要拿來做遊戲,就是用一把棍子,大概三四十根這樣。樹起來抓住,放開手任棍子散下去,然後開始撿。不能碰到旁邊的動,動了就算輸,依次輪流,誰撿的多就算誰贏。

現在長大了,慢慢的也不喜歡吃雪條了,但是小時候吃的那種美的味道,還是定格在我們腦海裡。現在的雪條也沒有那種細細的棍子了,現在想玩那種遊戲也玩不了嘍。



現在生活也好了,再也不用借米吃飯了,一起生活過的哥哥表哥,表弟也長大去了城市裡面,每每相聚在一起,我們總有說不完的回憶,上面的這些美味也是我們回憶的一部分。


鄉村啞妹


酒心巧克力算其中一個吧。小時候去姥姥家過年,快走時,姥姥總會給我帶一些糖果,酒心巧克力本來就不多,姥姥會特意擇幾個酒心巧克力給我帶著。

拿現在來看,酒心巧克力並不算是好的巧克力。包裝卻是幾十年一直沒有變,紅紅綠綠的糖紙,包裹成一個三角錐形,像個粽子。

代可可脂裡面裹著厚厚一層糖,糖裡有甜甜的白酒。就是這樣一款巧克力,那個年代大人小孩都喜歡吃,而且在其他糖果裡算是比較高級、醒目的糖果了!

夏天的小豆冰糕也是很讓人難忘的。比起雪人和奶油雪糕,有時渴了熱了,我更喜歡吃冰糕,喜歡嚼裡面的豆豆和冰,感覺更解暑更解渴!


一毛錢一袋的酸梅粉,絕對很吸引小孩兒的目光。味道酸酸甜甜,吃完了還能積攢裡面的小勺,感覺很有趣!
跳跳糖,感覺是小時候一種很新潮很奇特的零食。一個扁扁的小袋子,裡面藏著一點點的糖。放在嘴裡會跳動,甚至會從嘴裡跳出來,而且價格不便宜,不是隨時可以享用的。

小時候,小屁孩們夏天喝的最多的汽水就是山海關了。咕咚咕咚一通灌,灌完打個響嗝兒,頓時感覺全身舒服了。


山澗紫幽草


那時的開心很單純

我是個廈門的80後,真正開始覺得食雜店是個寶庫的時候應該是開始上小學的時候,那時候每天大概有一兩塊錢的零花錢,放學到了學校旁邊的小賣部真的有種進入遊樂園的感覺,各種眼花繚亂的小東西,還有各種路邊的小攤,很熱鬧,有時候就算沒錢買也得在人群中蹭個樂呵,簡直流連忘返,這種感覺估計是在這個物資特別發達的年代的孩子無法體會的!

現在就來說說在那個階段我買得最多的幾類東西,不知道閩南附近的孩子還有沒印象:

乾脆面

如果以數量來講,估計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買的最多的就是乾脆面了,也不是多愛吃,到後面完全就是為了裡面的卡片和玩具,一開始裡面是一種叫卷鏢的塑料小玩意,我們一般拿這個和同學玩類似拍卡片的遊戲,也可以飛著玩。

但到後來出水滸卡的時候,為了一套閃卡,那基本上就瘋了,甚至到了幾個朋友合著成箱成箱買的階段,估計那時除了四驅車沒一樣東西可以花那麼多零花錢了,統一公司估計都笑瘋了。

冰棒類

小時候覺得最好吃的應該就是雪人雪糕了,那時候還沒有和路雪這類的大品牌,這應該是同年級的接觸得最早的雪糕了。

比起雪糕,棒棒冰這類冰棒更早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是色素果汁之類的東西,幾毛錢一個,但是量好死黨買一個,一掰,一人一半,回家路上吃得不亦樂乎,真是滿滿的回憶殺。

其他的還有一些私人做的綠豆雪糕或者鹽水冰棍之類的,裝在一個保溫瓶裡,走街串巷的叫賣,也是那個年代夏天獨有的調調。

糖果類

這個類別可太多了,我來選幾樣印象最為深刻的講:

第一位非大白兔奶糖莫屬了,它也是小編最早接觸到的奶糖,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生病喝中藥,完全就是看著桌面上的那顆大白兔奶糖硬喝下去的,吃藥神器,哈哈。

最有趣的應該是跳跳糖了,記得第一次吃這個的時候還真有點怕怕的,生怕把自己嘴巴蹦個窟窿,想起來真是傻人有傻樂啊。

這個應該是最特別的了!魔鬼糖!不知道大家還有沒印象,就是超級多的色素讓你的舌頭會變色,一群熊孩子吃了就裝鬼嚇人,自己嗨得不行!後來好像因為色素太多被禁了,我記得就流行了那麼一段時間。

其他的還有很多,比如麥麗素(現在雖然也有賣,但是吃起來都是合成巧克力的味道了,以前很濃的)、大大泡泡糖、大大卷、西瓜糖、香菸糖、口紅糖、鑽石糖之類的,五花八門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有興趣可以談論下。

其他零食類

除了上面那些大類,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小零食,也是不得不說一下:

這個不知道大家那邊有沒有,應該是東南亞風格的零食,其實就是麵筋類的,跟現在的辣條很像,不過它不辣,是蜂蜜味的,我記得好像是一毛錢兩串,小時候覺得特別好吃。

這個無花果也是小時候必備零食啊,酸酸甜甜的,一下子能吃好幾包。

咪咪蝦條,相信也是很多人小時候的最愛,幾毛錢一包,一條一條慢慢吃,能吃好久。

不知不覺邊回憶邊寫,寫了這麼多,有點亂,還有很多東西找不到圖片了,名字也忘了,但是都陪我們度過那段最快樂的時光,其實那時候的快樂真的很單純,幾個小夥伴,邊吃零食邊往家裡走,你分我一點我分你一點,就是快樂的全部了!

我是吳承澤,是一名美食領域的創作者,從小生活在廈門,如果大家有什麼關於廈門和美食的問題,可以關注我,一起探討,交流!


玖拾酒食灬吳承澤


座標河北保定,小時候零花錢少的可憐。但每天父母都會給個一塊兩塊的零花錢,然後我就自己偷偷攢著。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中午放學後去學校旁邊的小賣部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吃。

西瓜泡泡糖,我記得那時是一毛錢一顆,剛吃時特別硬,嚼一會就軟了,特別甜,我最喜歡吃綠色的。

鑽石戒指糖,這種糖我記得小時候賣的比較貴,可以戴在手上吃,又好玩又解饞,那時女生比較喜歡。

南京板鴨,這個簡直是男生的標配!幾乎每個男生中午放學頭回家吃飯前都會去小賣鋪買一包南京板鴨吃。一邊吃一邊和同學說說笑笑打打鬧鬧的回家。

麥麗素,男生女生幾乎都喜歡吃,我還記得小時候偷吃麥麗素被老婆發現了,問我偷吃什麼呢?我就撒謊說我生病了這是我媽給我買的中藥丸子,哈哈哈哈哈最後被老師識破,還捱了批評。






南大街的段子鋪


小時候好吃的東西太多了,不適合過多描述,直接上圖

北冰洋汽水:我估計這是每一個80後的最愛,每當要吃藥的時候,父母親就會買一瓶北冰洋作為獎勵。

棉花糖:過年和廟會的標配,只有在過年和廟會上能看到。

咪咪蝦條:小時候的最愛,要哄小孩子別哭,一袋咪咪蝦條足以。

唐僧肉:學校小賣部的銷量冠軍,那個時候一毛錢一袋,幾乎人手一袋。

大大泡泡糖:和小朋友一起比賽吹泡泡糖

小虎隊幹吃麵:買櫝還珠就是這個味,一塊錢的一袋面,只為裡面的一張旋風卡。

口哨糖:一種可以吃的口哨

傳統爆米花:小時候最愛吃的零食

桑葚:小時候最愛的水果,野外到處都是。

AD鈣奶:小時候最好喝的飲料沒有之一

大白兔奶糖:小的時候最愛吃的糖

麥乳精:小時候最喜歡幹吃的食物

還有太多太多好吃的食物了,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吧!

我是丁小麥


我叫丁小麥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作為85後的我想說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大白兔牛奶糖,雪條,方便麵。這些小零食是我小時候最喜歡吃,也是覺得最好吃的東西。



還記得小時候,經常有一個賣雪糕的叔叔到村子來賣雪糕,我們那這叫雪條,和雪糕還是有點區別的,其實就是現在的冰棍加了點白糖進去而已,賣一毛錢一條,有一次,爸爸一下子給我買了兩條,一條自己拿著來吃,另一條放到一個碗裡,可是不到一會那個冰棍就融掉了,剩了一碗水。當時我還哭了,說誰吃了我的雪條,哈哈哈哈。


說到方便麵,印象也是最深刻的。以前我們吃方便麵不是泡或者是煮的的,是直接幹著就吃,咔哧咔哧的聲音,好好吃呀,最後連那個調味包料也不放過,直接用舌頭舔了又舔。其實到現在我有時候還會買方便麵,直接吃,還是會有那種小時候的味道。

朋友們,你們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歡迎留言評論關注黃皮妹妹,喜歡我的請點贊,轉發。


黃皮妹妹私房菜


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經歷,是伴隨著工業發展的,更有濃烈的農耕社會的影子;既經歷者物質日益豐富的發展軌跡,童年時也經歷過缺衣少食;既吃著品種日益繁雜的食品工業成果,更有傳統農業下的農作物與野果山菌……

要論最好吃的,有太多,姑且羅列一些,勾一下童年回憶。

(1)地瓜泡

六月六,地瓜熟。農村老家田間地頭、坎上坡下長滿地瓜藤,盛夏時節地瓜泡甜熟,小時候刨地瓜所獲甚豐。果肉甜嫩,飽滿多汁,洗了直接吃,現在回會考慮做果醬、沙拉或泡酒什麼的。


(2)雞縱菌

農村老家叫傘把菇,初夏時節暴雨後在竹林裡常有,煮得湯來味道鮮美至極,入口滑嫩,湯汁晶瑩剔透。同時還有喬巴菌、摸摸青、野生茶樹菇等等。

(3)桑泡兒

五一節前後就能大快朵頤了,印象深刻是因為那段時間正好是農忙季節,小孩子在勞作之餘可採摘盡情吃。桑葚富含花色苷,可抗氧化防衰老,甜潤多汁,吃完之後牙齒、嘴巴、手上滿是紫色,有點難清洗。



(4)米梗

也叫米棒,大米做的,中空筒狀,略有甜味。5分錢一根,1毛錢3根,小時候能遲到就覺得特別奢侈和滿足,現在好像是論斤賣了。


(5)米發糕

老家叫白糕、甜糕,糯米和秈米混合磨漿發酵,特別甜,甘甜回味雋永。不過現在覺得沒以前那麼好吃了,可能是來自於稀缺的滋味。

(6)臊子米粉

豬肉熬的臊子,大骨熬的湯,加了砂仁,米粉是粗圓米粉。米粉是發好了的,裝進竹簍子裡一燙就好,成都叫“冒”。覺得老家鄉場上的臊子米粉是最好吃的,無一家能出其右,過去是,現在依舊是。



飲言食語


大家好,我是小胡桃。我做為80後,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東西就是巧克力了。小時候家裡窮,平時根本沒有機會吃。那是小學2年級,放學回家。我同學買了兩塊巧克力,一塊有當時我的巴掌大,大概3毫米厚,兩毛錢一塊。他分給我一塊吃。當時我吃了後,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了,太好吃了,不過我就吃過那一次,後面一直記得那個味道,等到長大了有錢了,也記不起來那是什麼牌子的巧克力了,只記得是紅色的塑料包裝,再也沒有吃到過那麼好吃的巧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