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陰陽雙補的八種中成藥

陰陽兩虛屬於中醫辨證的名詞,既是有陰虛又有陽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


陰陽兩虛是由於稟賦薄弱、後天失養及外感內傷等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臟腑功能衰退,陰陽虧損,久虛不復為主要病症。其主要病因病機主要有稟賦薄弱、飲食不節、煩勞過度、大病久病、誤治失治等五個方面,以上各種病因,或是因虛致病,因病成勞;或因病致虛,久虛不復成勞;或陰虛日久,累及於陽,以致陰陽兩虛,使病情趨於複雜。

陰虛者津液虧虛,主要表現為“熱”症,症見為口乾舌燥、顴紅、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

陽虛者主要表現為“寒”症,症見面色蒼白、倦怠嗜臥、形寒肢冷、腸鳴洩瀉、舌質淡胖有齒印、脈沉細。陰陽兩虛者以上症狀錯雜互見。

陰陽雙補的八種中成藥

陰陽兩虛以滋陰、溫陽為基本原則,脾胃虛弱宜先調理脾胃。

以下筆者介紹八種用於治療陰陽兩虛的中成藥,以供大家參考。

以下所介紹中成藥多兼有補養氣血功效,可適用氣血虧虛者;

注意對脾胃虛弱,嘔吐洩瀉,腹脹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身體壯實非虛者、孕婦忌服,兒童禁用。

1腎寶合劑

陰陽雙補的八種中成藥

由蛇床子、川芎、菟絲子、補骨脂、茯苓、紅參、小茴香、五味子、金櫻子、白朮、當歸、覆盆子、制何首烏、車前子、熟地黃、枸杞子、山藥、淫羊藿、葫蘆巴、黃芪、肉蓯蓉、炙甘草組成。

方中二十二味藥配和,助陽滋陰,調和陰陽,藥性平和,溫陽補腎,補而不燥,兼有補脾益氣,補血養血,扶正固本功效。

用於腰腿痠痛,精神不振,夜尿頻多,畏寒怕冷;婦女月經過多,白帶清稀。

2龜芪參口服液

陰陽雙補的八種中成藥

由人參、鹿茸、黃芪、龜甲膠、熟地黃、牛膝、山藥、丹參、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桑寄生組成。

益氣養血,滋陰助陽,適用於氣血不足,陰陽兩虛。症見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少食倦怠,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失眠健忘。

3補腎益腦片

陰陽雙補的八種中成藥

由鹿茸、紅參、熟地黃、枸杞子、補骨脂、當歸、川芎、牛膝、麥冬、五味子、酸棗仁、硃砂、茯苓、遠志、玄參、山藥組成。

方中以熟地黃、枸杞子滋補腎陰,鹿茸溫補腎陽,共為君藥。再臣以紅參、茯苓、山藥、當歸、川芎補氣養血,補骨脂、懷牛膝強腰健腎。玄參、麥冬、五味子、酸棗仁、遠志、硃砂滋陰養血、重鎮安神,共為佐使。諸藥合用,能補腎益氣,養血生精。

用於氣血兩虛,腎虛精虧,心悸氣短,失眠健忘,遺精盜汗,腰腿痠軟,耳鳴耳聾。

4參茸衛生丸

陰陽雙補的八種中成藥

由龍眼肉、鹿角、大棗、香附、肉蓯蓉、杜仲、當歸、豬腰子、牛膝、琥珀、人參、鹿茸、蓮子等52味中藥組成。補血益氣,興奮精神。

用於氣血兩虧,思慮過度所致的身體虛弱,精神不振,筋骨無力,腰膝痠痛,自汗盜汗,頭昏眼花,婦女白帶量多,腰疼腹痛。

5健脾益腎顆粒

陰陽雙補的八種中成藥

黨參、枸杞子、女貞子、白朮、菟絲子、補骨脂(鹽炙)。方中中藥既滋陰又溫陽,補而不燥,兼有健脾功效。

用於減輕腫瘤病人術後放、化療副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以及脾腎虛弱所引起的疾病。

6參茸延齡片

陰陽雙補的八種中成藥

核桃仁、龜甲、枸杞子、制何首烏、紫河車、乳香、黃芪、韭菜子、五味子、蛤蚧、地龍、紅參、淫羊藿、鹿茸、鹿角霜、菟絲子、巴戟天、黃精、沉香、補骨脂、仙茅、鹿角膠、沒藥組成。

滋陰壯陽,調補氣血。用於身體虛瘦,耗神過度,腎虧陽痿,腰疼背痛,四肢倦怠。

7防衰益壽丸

陰陽雙補的八種中成藥

由人參、黨參、五味子、當歸、遠志、黃芪、白朮、枸杞子、甘草、山茱萸、玉竹、龍眼肉、白及、銀耳、熟地黃等59味中藥組成。滋陰助陽,培元固本。

用於氣血陰陽虧虛所致的面色無華,氣短懶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或自汗,頭目眩暈,食慾不振,便溏或便秘,月經不調,小便頗數或夜尿多。

8七味消渴膠囊

陰陽雙補的八種中成藥

由黃芪、蠶蛾、黃精(酒制)、枸杞子、葛根、天花粉、大黃(酒制)組成。滋陰壯陽,益氣活血。

用於消渴病(糖尿病Ⅱ型),陰陽兩虛兼氣虛血瘀證。

以上圖片都來源於網絡不作為購買依據,也並無宣傳意圖,

所有的中成藥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