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重組家庭 當愛情與親情撞車


重組家庭 當愛情與親情撞車

我在母職與妻職之間糾結。受邀去照看第三代,如果是原生家庭,就不存在問題。而重組家庭在親情不一致的情況下,選擇就變成了難題。

■ 口述:趙蘭 67歲 退休會計

■ 記錄:丁寧

十多年前,丈夫病逝了,那年女兒剛上高中。丈夫得的是心血管病,臥床多年。照顧他的那許多年,我覺得身心疲憊,總算是盡心盡力地服侍他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女兒上大學那年,我退休了。為了供她讀書,我又找了一份兼職補差,直到她大學畢業,拿了獎學金到外面讀書。

女兒走以後,我就不再上班了,一閒下來,更是覺得空空的。白天、晩上,出來、進去,總是一個人挺寂寞的。有時我會想,如果能有一個談得來、知冷知熱的老伴兒,能在需要的時候給倒杯茶,說說話,也不至於太孤單。但我知道能碰上一個能體貼入微的人也不易,也就沒有太多奢望。

不曾想,在一年前,我報了老年大學,在學書法的老年課堂裡,遇到了一個特別談得來的同學。他老伴兒也病逝了,兒子已經結婚生子。現在和他住在一起。我們都插過隊,一起回憶起插隊的日子,腦海中都浮現出在一望無際的黃土地上拉犁耕地、碼麥垛、起蘿蔔窖的日子,我們會一起哼唱那時共同喜愛的歌曲,回憶著那片揮灑過我們這一代人青春和汗水的貧瘠土地……

彷彿我們是熟識多年的老朋友,又同時輕撥了那不知在哪兒沉睡的,未曾想去撩撥的心絃。我們彼此沒有太多的情感表達,他對人特別體貼,有時遇上眼神的交流,心裡會暖暖的,偶爾也會有汩汩的清泉從心底湧出的感覺。

人到暮年,在一個人的寂寞生活之中,突然得到了一份深切的關愛,這份溫情就會照亮喪偶之後孤寂的生活。我願意和他待在一起,願意聽他條分縷析地品評一幅字畫、一幀作品,抑或討論社會時事。他似乎也願意和我在一起,甚至主動到我家裡做客。我會找出一些食材,我們一起做一頓美味佳餚,邊吃邊聊,我倆都希望時光定格在那一刻。

相處了一段時間,他想幹脆搬來和我同住,我沒有拒絕。我能理解,兩代人同住,他不會那麼自在舒服的。

同居的這段時間,我們相處得不錯。他待人很真誠,搬到我這裡之後,眼裡有活兒,事事肯伸手幫助,對人要求不多,對我也很體貼。我覺得找對人了,很慶幸與他相識。本來我們想著就這樣安靜、幸福地安度晚年,但是女兒懷孕了,希望我到國外去照顧她,讓我面臨了兩難選擇。

我要去的話,一走至少半年。而且我明白,一旦孩子生下,就不會僅僅是半年。如果我同意,此後的生活就將以女兒的需要為軸心。作為母親,我無法拒絕女兒,我們母女相依為命二十來年,我割捨不下。女兒在異國他鄉打拼,第一代移民不容易,她不能為了帶孩子而放棄自己的事業,我只能義無反顧地接受。

從感情上,我是果斷做出了決定,但是結束一段尚且值得留戀的生活,心中還真有幾分不捨。這個決定可能意味著目前的這份生活會終止,因為我們之間沒有履行法律手續,我若去,意味著他要改變現有的生活。我有些恍惚,本來希望能和這個靠譜的人安度晚年,可我又不得不放棄。

明知去女兒那裡照顧孩子,孩子會長大,相比後半生,只是一段短暫的時光,我不可能在女兒家長住。而假如結束現在這段生活,很有可能我們會沒有將來,再也不容易找到這樣合適的老伴兒了。但是我不可能棄女兒於不顧,因而心裡惴惴不安。

我明白,這是在母職與妻職之間糾結。受邀去照看第三代,如果是原生家庭,就不存在問題。據說現在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姥姥與奶奶單獨前往兒女家照看第三代;而重組家庭,在親情不一致的情況下,選擇就變成難題。

無論從願望,還是可能性上,他都不可能與我一同前往。無論如何我總願意善待別人,並不想因為自己而造成他人的不便。我的選擇讓我心存歉意,而這不安之中包含了幾許無奈。

點評

放棄一份美好的感情,確實有點兒遺憾。得到了希望得到的天倫之樂,卻有可能失去相濡以沫的晚年生活伴侶。但這也正是人生兩大快樂: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尋求和創造;得到了心愛的東西,可以去品味和體驗。一切皆協商從事吧,決定抽身而退,到女兒那裡含飴弄孫充滿了樂趣與挑戰,回來之後也可試著再次牽手。

您自己得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往往做父母的如果對子女不能在經濟上給予支持,就一定會出力幫忙。通常是把孩子排在第一位,放棄了自己的生活。但是子女們未必會把父母排在第一位,他們會有自己的排序,對此應該想清楚。一旦孩子大了,不需要照看了,那時姥姥、奶奶可能就得重新再獨自生活。到那時,不要懊悔眼下的選擇。

如果將來回憶起這段時光,還能回眸一笑就好。人一生該付出時付出,該守望時守望。一個人如果意識到自己是無可取代的,就會將這份責任擔當起來。在母親能給孩子幫助時,拒絕給予,心中會不安。接受女兒的召喚能讓人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能享受一份含飴弄孫的愉悅。

中國文化是一種相互依賴型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則是以個體自我為中心。對這種差異,得有心理準備。女兒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不太可能真切體會母親的需求與渴望,讓孩子從體貼您的角度理解情感對您的意義,並非易事。您覺得可貴,希望保存這小小的火種,可以一方面對同居前不曾有這層估計向對方致歉,另外,如果有把握,不妨在出國期間,依舊還讓他住著您的房子,直到他安排妥帖為止,當然需要立字為證。這樣讓彼此都在心裡給對方留一份牽掛和惦念。

(來源:中國婦女報婚戀週刊;作者系北京出版集團編審,曾任紅楓婦女熱線首批諮詢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