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人的福報皆有定數,不要過分享樂,厚德載物

人的福報皆有定數,福報享盡災難必然有,樂修復業之人,今世來世樂,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抱怨生活過得辛苦,心裡覺得不公平,他們感嘆這世間有些人要錢有錢。要事業,有事業。要愛情,有愛情。為什麼自己卻沒有呢?佛經上說人的福報冥冥之中都有定數,人的一切都是有福報主宰,生活當中不順都是因為福報不夠,如果一個人有了足夠的福報,一切的心願就都能實現。

人這一生福報都是有定數的,星雲大師說錢只能在這輩子花而福報呢,生生世世都可以用。比起金錢人更應該儲存福報,很多人不懂,自己認為我有福就享用無度,殊不知當一個人在享受福報的時候,已經在孕育著很多災禍了。等福報享盡災難便會接踵而來。

人的福報皆有定數,不要過分享樂,厚德載物


弘一大師是當代著名的律宗大師,他認為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將其浪費,古人常說樂極生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福氣享盡人就要承受莫大的痛苦。弘一大師小時候家裡有這樣一幅對聯,惜衣惜食惜財惜福,求利求名但須求己,莫求人,他從小就將這句話謹記在心。以後不管是穿衣還是飲食都十分注意。一粒米飯都不願意浪費,母親常常叮囑他穿衣小心不可損壞或汙染。弘一大師7歲的時候練字,拿一整張紙瞎寫,母親看到後最嚴厲的呵斥他,孩子,你父親在世的時候莫說這一整張紙不會輕易糟蹋,連寸把長的紙條都不會浪費。弘一大師長大直到出嫁也一直謹記小時候母親的教誨,衣物糧食不捨得,隨意浪費。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並不懂得珍惜,甚至是一個饅頭,一杯水一件衣物,認為丟掉也沒有什麼可惜的,浪費其實是在消減福報,今天浪費一點,明天浪費一點,一生積累下來的就是不小的數目。正如古人說景和而後之水之珍貴,並獲而致健康之可貴,凡一切幸福之事均過去,方知我們如今擁有的一切都是類似積攢的福報,浪費一次便是造孽一次,不要等到失去才後悔,珍惜現在的一切才算不枉費今生的福報。

人的福報皆有定數,不要過分享樂,厚德載物


德不配位必有栽秧,一個人能有多大的福報,必須有相應的德性來承載,與德性不對等的福報,若是顯現出來也會帶來災禍。我們不要覺得自己擁有什麼,應該想想自己配得上這樣的福報嗎?很多人一夜暴富卻生了大病,剛剛升職卻妻離子散,就是因為德不配位,你的德行還不配享有這樣的財富。古人常說厚德才能載物,千年財富必是千金人物。現在有些年輕人就只想著享福,羨慕別人賺錢多,生活好,殊不知一個人富有是因為他福澤深厚。心中想的我要享受福報,所有的福報都想完了,就會越來越窮。

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在魯國種地,國君聽說後派人給他送去衣物和錢財,曾子卻沒有接受,有人問他這些東西是國主動送給你的,為什麼不要呢?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的贈予,別人通常會傲慢地對待他,國君賞賜我,但他沒有傲慢對待我,我怎麼能不害怕呢?曾子認為自己德行還不算高,無福消受國君給他的賞賜。聖人況且如此,我們普通人呢?能有多少德行,就能接納上天給的多少福分,人活一世每個人都有追求,但是如果我們的追求不遵循天道,享受了超出我們德性的福,一定會招來災禍,果報慘烈。善能積福,德能改命。佛經中說凡為善而人知之者,養善為善,而人不知者為陰德 ,陰德,天報之陽,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榮華富貴不是爭來的是積德來的,行善積德上天都會記在因果策裡,也許好運不會立馬降臨,但這等到時機成熟,上天就會降下福氣。善能積福,德能改命。

在中庸中孔子成這樣評價過舜王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舜是一個真正有德性的人,他被列為二十四孝之首,儘管後母和父親還有兄弟曾經想要自他於死地,但他沒有絲毫怨恨,當了天子之後,因為自己不能讓父母開心而內疚,跑到原野上哭泣。直到最後終於感動了父母,也感化了天下百姓。像舜這樣有大德行的人一定會有好的福報,得到豐厚的俸祿也會有好名聲,最後還會享受健康。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效,但日有所損。積善行德可以積攢福氣和好運,並且會福澤子孫庇佑後代。

人的福報皆有定數,不要過分享樂,厚德載物


華人首富李嘉誠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富豪之一,歷年來李嘉誠累計捐贈超過200億,被譽為華人首富善。他廣眾福田,佈施災民,修路鋪橋,積累了深厚的福報。反觀現在的很多人追求名利,過份享受,不願意吃苦付出。享受之前先問自己的德性,能不能承擔得了這些福分呢?老祖宗說,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善良之人有福報,真誠之人鴻運隨。心存善念天必佑,心懷真誠福必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