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硬筆行筆大小如何錯落有致?

走遍天下1872


古人寫字的大小錯落,是在頻繁的書寫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考慮到“齊頭”、毎列均長的需要,對個別字大小作出適當調整;針對漢字本身點畫結構的疏密簡繁,總結出“小大之法”,比如稀疏的點畫寫粗寫實,濃密的點畫寫輕寫細。



這兩條規則與方法至今仍舊管用。漢字是方塊字,整體追求視感與力量的平衡,適當的對文章中的某些字作出大小變化處理,使其形成錯落有致的情態,則又可增加其“平衡”之中的動感元素,更加拓展書法藝術美的內涵。在章法行氣的考慮上,要有全局的觀念,在運筆過程中,則主要依據單字本身的結構與全行全篇的佔位安排,通過增減提按力量、張馳指腕幅度來靈活調整。

特別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小大之法”貴在自然,千萬不要“刻意”為之。為了追求形式上的大小反差,刻意對一些單字作出誇張的變化,那樣無異於“畫蛇添足”。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寫字能有大小錯落的意識,說明書友也是個練家子,古人常說“意在筆先”,你能有這樣的意,是非常可貴的。這一點,也是你通向書法更高層面的階梯。

在硬筆書寫上,我有自己一些感悟,很樂意分享給你。

1,硬筆書寫不同於軟筆書寫。這裡強調不光是工具的不同,而是硬筆在書寫時姿勢,方式的不同。軟筆寫行書大多是懸腕書寫,活動範圍大,通篇漢字書寫不斷氣。而硬筆則做不到,硬筆往往一個字都沒有寫完,就得移動一下“支力點”,再去書寫後半個字。這說明硬筆中的連貫呼應,並不是自然書寫形成的,而是根據自身書寫能力,刻意營造出來的。

2.硬筆書寫不同於軟筆書寫。軟筆在線條表現上的豐富性人盡皆知,是遠強於硬筆的。因此很多人不認同硬筆書寫為書法。那麼在沒有軟筆“氣勢連貫”和“線條豐富”的優勢下,硬筆營造漢字美感的唯一出路,就只能依託將字排列的“大小錯落”了。當然了,我們在安排大小錯落的時候也要根據漢字的結構而論。3.漢字自身形態佔一半,自己的主觀意識佔另一半。


筆畫人生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順其自然就好



王亮硬筆書法


關於大小錯落有致這是屬於章法安排上面的,不論是硬筆還是毛筆書法都需要講究的。如何做到大小錯落有致呢?個人淺薄的認為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實現:一個是用筆的粗細;一個是字形的大小;三是字組的大小錯落。

用筆的粗細

一幅作品中有的時候有些字,筆畫相對比較簡單,這樣的字一般都會寫得比較小一些,但是點畫線條會比較粗一點,這樣才不會顯得過於輕浮。


來如上圖是趙孟頫的《洛神賦》,本身趙孟頫的作品往往大小變化不會是特別明顯的,但是我們仔細看的時候會發現,其中紅線勾出的字,筆畫相對比較簡單,字形比較小,因此點畫線條用得比較粗。

上圖是啟功先生的作品,字形大部分都比較大,只有少數幾個字比較小,更多地是用點畫線條的粗細來體現錯落有致。

字形的大小

當然前面說的並不是絕對的,例如《洛神賦》作品中的“川”字,雖然筆畫簡單,但是點畫卻比較細,但是這樣的字不會太多。有的時候上面一個字字形比較大,下面的字就會比較小一點。例如上面作品中,有幾個藍色線條畫出的字,字形比較簡單,書家故意寫得比較大,用筆線條比較粗。

上圖是米芾的《張季明帖》,大部分字形是差不多大小的,少數比較小的字錯落有致地分佈在當中,起到點綴的作用,給人以節奏上的變化,增加了書法作品的韻律感。例如左數第三行“氣力復何如也”幾個字,雖然是一筆書,但是書寫的同時還是增加了大小的變化,第一個字大,第二個字小,第三個又大,第四個又小,第五個也較小,第六個又放大,並且最後一筆伸展。給人以蕩氣迴腸的感覺。

字組間的比較

有的時候書家會用字組的形式來強調錯落有致的節奏變化,就是連續幾個字比較大,中間摻雜著兩三個較小的字。

上圖還是《洛神賦》其中紅筆畫出的就是2-3個連續比較小的字,而這些字組上邊或者下筆,或者旁邊都是連續幾個比較大的字組。

另外表現錯落有致的方式還有字形的長扁、開合、攲側等等,總之方式很多,這個地方恰恰是高手和庸手的區別,其不可以一幅作品表現的太有規律,可以幾種方式相結合。太有規律的那種錯落有致,反而會給人以習氣或者刻意安排的感覺。

以上是南山淺見。


翰墨今香


做為一個硬筆書法愛好者,結合我自己的理解來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題主的問題是“硬筆行筆大小如何錯落有致?”此問題我覺得更合理的理解應該是“硬筆在書寫時如何做到大小錯落有致?”其實怎麼理解重點都是大小錯落有致。要做到大小錯落有致,首先應該從一個單字上去把握,再從一幅作品上去把握。把握好這兩點,基本上就能做到字的大小錯落有致。下面具體談談如何去把握:

一、如何從單字上去把握

漢字一般可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一般筆畫較少,在書寫時相對字形也就小。比如“、口、日、白、四、心、刀”等等,這類字,書寫時,就不能人為的把筆畫寫長了,否則,字形大了,結構就鬆散了。但是可以把筆畫寫得稍粗一點,看上去不會顯得過小。當然,獨體字有些也是可以寫大的,這要在一副作品裡根據上下或左右字的大小合理安排。合體字筆畫相對較多,書寫時字形就不能過小,否則筆畫就顯得擁擠。下面拿我寫的幾個字來說具體說明一下(字寫得不好,只為說明問題):

同樣是“華門安居進財源”這幾個字,左列就比右列看著精神。比如第一個“華”字,筆畫較多,字形就大一些,“門”字筆畫較少,就小一些。具體到一個單字上,比如“財”字,左邊“貝”字草寫成“貝”,更顯得它小,右邊“才”字寫大,這樣左右兩部分在一個字中就形成大小對比,若寫得一般大,這個字就沒有精神。

二、如何從一幅作品中去把握

漢字因字形和筆畫的多少一般決定了這個字的大小,在把握好單字的大小後,在一幅作品中,適當的誇大一些或縮小一些,這樣整幅作品就達到了大小錯落有致。有的字因有長撇或長捺或長豎,把這些單筆畫適當在書寫時適當的誇張一點,字形整體上就相對大了一些,看起來又不突兀,而且還非常美觀。下面也上一幅自己寫的字,看看我是怎麼在一幅字中把握字的大小錯落有致的。

圖中“人”字筆畫少,但撇捺伸展,字形也不顯得小。“神”字的長豎故意寫的長一些,字形也不顯大。再比如“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一句,“公、小、了”三個字因筆畫少就寫得小一些。

綜上所述,字的大小錯落有致,在一幅作品裡,要自然天成,不能故意為之。這就要在平時練習中多讀帖,看看名家大家是怎樣把握一幅作品當中的字的大小錯落有致的。

我是保定剛子,淺談了一下自己的拙見,字寫得還是入門水平,還希望書友們多提寶貴意見,多多交流切磋書藝,共同進步。謝謝大家。


保定剛子


行筆大小如何錯若有致。這種問法我不太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根據我個人的理解,是不是想問?硬筆行書的書寫字體大小如何錯落有致?或者說在書寫硬筆字時,如何做到大小錯落有致?其實這兩個問題可以合併成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在硬筆書法的書寫過程當中,如何能做到字的大小錯落有致?最簡單的辦法是:筆畫多的字大點寫,筆畫少的字小點寫。筆畫多的字細點寫,輕點寫,這裡指的是線條的粗細,做到這些基本能體現出錯落有致。







911東北人


硬筆行筆,大小錯落有致,需要抓住書寫的重心。不管硬筆的書寫是以橫向書寫還是縱向書寫,只要抓住重心保持一致,那麼你在行筆的過程中,以中宮縮緊八面出鋒的方式,都可以達到錯落有致的這種效果。

書法中的所謂錯落有致,他一定是遵循著重心一致的這個前提下來進行書寫的。

如果重心不保持一致,那麼不管你是橫向書寫或者縱向書寫,那麼整個書寫就不是錯落有致了,而是雜亂無章了。

由上面可以看出這錯落有致的一種佈局,其實也是屬於書法裡頭的技巧章法中的一部分。

書法中的章法小到一個字中的筆畫之間的呼應,大到一幅作品的整體佈局,字跟字之間,行跟行之間的佈局。

另外,硬筆書寫的錯落有致跟書寫的風格也有一定的關係。不同的風格的書體在書寫的時候,由於其本身的書風導致了他在書寫中效果表現不同。

最後,硬筆書寫的錯落有致跟字體有關係。比如:楷書在書寫中,他的錯落有致起伏就沒有那麼的明顯,但是像行書和草書他們的起伏程度就會很大,整個視覺效果就非常強烈。

因此,

硬筆書法的錯落有致跟他的章法佈局,書體風格,字體的選擇都是有關係的,不同的章法,不同的書體,不同的字體所表現出來的錯落有致,其區別還是很大的。


書法有云


一、起收簡練,深淺明晰   用鋼筆撰寫字的筆畫,起筆收筆簡練輕快,下筆就行,到尾就收,但以便求取細緻,則規定深淺明晰。說白了“輕”,即用勁較小,字的筆畫比較輕細,說白了“重”,即用勁稍大,字的筆畫較粗重。字的筆畫起收有了深淺大小的微小轉變,也就能夠造成動感的風韻。  

二、時快時慢,有滑有澀   漢翔書法培訓機構教師詳細介紹用鋼筆寫字的筆畫時,不可以均速行筆,而應當時快時慢,有急有緩,才可以使寫出的筆畫線框有滑暢雄渾和澀滯莊重的恰當轉變,造成不一樣的層次感。   

三、曲直旭中,剛柔並濟   要寫成生動有趣、頗具個性化的字的筆畫,還要把字的筆畫寫要有曲有直,有向有背,含有輕有重,有方有圓,力避死硬硬直。那樣寫出的筆畫才可以剛柔並濟,具備延展性。  

 四、連貫性映襯,神采煥發   要把字寫活,撰寫出去的字的筆畫線框就決不能筆筆互相孤立無援,而應當依靠行筆的起收轉變,使左右仰俯,左右顧盼,前後左右連貫性,使全部字的筆畫變成有機化學的總體。只能氣血虛互通了,字才有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