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張旭狂草《千字文》,不愧是“張顛”啊

張旭,唐代書法家,尤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人稱“張顛”,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

張旭崇尚師法自然的書法思想,強調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尋找靈感和啟發。在張旭的眼中一切自然現象和生命之跡都能引起他創作的靈感。他這種從自然中感悟書道,將天地萬物的情感都與自身融為了一體的形象,最終形成飛動豪蕩的“狂草”表現形式和風格。

“張顛”的由來也有一個搞笑的小故事。

據《國史補》記載,張旭深得草書筆法,後傳給了崔邈、顏真卿。張旭說:“開始時,我聽說公主與挑夫爭著走路而悟得草書筆法的意境。後來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得草書筆法的神韻。”

每次飲酒,張旭在喝醉時就草書,揮筆大叫,將頭浸入墨汁中用頭書寫,露出一種癲狂之態,於是,世人稱他為“張顛”。酒醒後,張旭看見自己用頭寫的字,認為它神異而不可重新得到。

而這篇斷《千字文》,張旭寫得時候也一定酩酊大醉。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張旭狂草《千字文》,不愧是“張顛”啊


張旭狂草《千字文》,不愧是“張顛”啊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張旭狂草《千字文》,不愧是“張顛”啊


張旭狂草《千字文》,不愧是“張顛”啊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張旭狂草《千字文》,不愧是“張顛”啊


張旭狂草《千字文》,不愧是“張顛”啊


張旭狂草《千字文》,不愧是“張顛”啊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張旭狂草《千字文》,不愧是“張顛”啊


張旭狂草《千字文》,不愧是“張顛”啊


張旭狂草《千字文》,不愧是“張顛”啊

《千字文》是張旭在唐乾元二年書寫創作的。到了宋代元豐年間,被人重新模刻印在了刻石上邊。以上是現殘存於世的僅有六塊石刻,非常寶貴,現存西安碑林。參考資料來源於網絡。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