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接天蓮葉無窮碧,藕花深處又逢君。

與陳碧君相識,給我的感覺如同是與一首詩的偶遇,清新自然無雕琢。

陳碧君是浙江寧波人,在她的家鄉,可謂是人才輩出。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歷史上,這裡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陽明,明清之際思想家黃宗羲,初唐書法家虞世南的故鄉。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近現代,湧現出了大慈善家邵逸夫、著名畫家潘天壽、油畫家陳逸飛、文學家餘秋雨、文學家馮驥才等大批賢達大家。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得到一種濃烈的文化滋養,讓陳碧君從小就對藝術有著無盡的嚮往與渴求。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打懂事起,她就愛寫寫畫畫,常常得到家人和親朋的好評。說這個姑娘有著一股靈秀之氣。繪畫,是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漸漸長大的歲月裡,繪畫一直伴她左右,讓她歡欣,也讓她糾結。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歡欣於在繪畫裡,她得到了最大的釋放,書畫,可以包容她一切的苦樂。糾結在於,心生喜歡的書畫,在前進的途中,總會有力所不能及之處。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於是,她早年拜師江南隱者一翁先生,系統的學習中國畫。一翁先生不求名利,偏安一隅,隱於江南,傾心育人。在這裡,陳碧君得以系統的學習了傳統中國畫的理論及技法知識。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她大量臨習了宋元明清的精品佳作,尤為喜歡倪瓚、黃公望、石濤的作品,在後來她創作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她打下的堅實基礎,傳統筆墨功底紮實。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後來,陳碧君又師從清華大學高研班導師施雲翔先生學習現代山水,打通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隔閡,技藝得到質的飛躍。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她總是相信,藝術只是一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不應墨守成規,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達,至於採取什麼方式,全無定勢。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藝無涯也無界。因此,在國畫的學習創作之餘,她還嘗試著畫油畫,搞烙畫。她是一個較真的人,玩什麼都要玩出個模樣來,看著她的油畫和烙畫作品,總有著一種驚豔之美。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陳碧君說:“人生是一場旅行,我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作者近照:

畫家陳碧君:我在乎的是留在筆端紙上的光陰


—END—

本文系陳曉輝美術館作者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