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藥材丹蔘怎麼人工種植?

情感的菜鳥


東江小袁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中藥材丹參的種植栽培技術

本品為常用中藥,多數野生。安國為人工栽培,不僅質量符合要求,而且產量較高,歷史收購量很大。

植物形態:

別名 紫丹參、血參、大紅袍.

來源 為唇形可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乾燥根。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

多年生草本,高30—80釐米。全株密被白色和柔毛,根細長,赤紅色,莖四稜直立,單數羽複葉,對生,小葉通常5片,頂端小葉最大,小葉柄也最長,小葉片卵圓形。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唇形花冠,藍紫色。小堅果橢圓形,暗棕色或黑色,果實有4個小堅果組成。

生長習性:宜溫暖溼潤的氣候,以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土壤為佳。怕乾旱,耐寒,宜在中性,微鹼性的土壤中種植。

栽培技術:

分根繁殖:秋末地上莖葉枯萎後或春初發芽前,將根刨出,選粗壯者截成6—8釐米長的小段,晾半天,待傷口癒合後,在到整好的畦內。按行距25—35釐米,株距16—20釐米,開溝或開穴種植,秧斜放,芽向上。覆土1.5釐米澆水。按每畝約需種秧75公斤。秋栽不出苗,春栽溫度適宜30天可出苗。

田間管理:播種育苗的幼苗生長緩慢,要加強管理,勤鬆土,除草,小水勤澆。當苗高10釐米左右時,間苗,翌年可移栽。

採用分根繁殖時覆土不宜過厚,覆土過厚或土壤板結會影響出芽,故在出芽前要保持表土疏鬆,以利出苗。成活後也要注意除草中耕澆水。當苗高18釐米左右時結合中耕進行追肥。一般施糞2500—4000公斤,過磷酸鈣10—15公斤。二次追肥在立秋節前後進行。多雨季節注意排水,防澇。如天氣久旱,要及時澆水。不計劃採收種子,可將花枝剪掉,以利根莖生長。

主要病蟲害:多雨季節低沉積水處容易爛根,要注意及時排水。蟲害有蠐螬和地老虎咬食根莖,可用90%敵百蟲配毒餌誘殺。7—8月有銀紋夜蛾的幼蟲為害葉子和花,可用50%辛硫酸乳油1000倍液噴治。

收穫加工:根部入藥,分根繁殖的1—2年後拋收。收穫時如土壤過幹,根部易折斷,應預先澆水潤地,帶土壤半乾半溼時進行採挖。採挖後除去泥土,須莖,曬乾入藥。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柱形,略彎曲。表面紅褐色貨磚紅色,有不規則的縱皺,表皮容易剝落。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黃棕色。枝條粗壯、色紫紅、無盧頭、不腐朽的質量為好。




東江小袁


隨著丹參的藥用價值不斷提高!野生資源短缺!種植丹參前景廣闊!農民種植丹參能夠得到不錯的經濟收入!現就人工種植丹參須要注意的問題說明如下!1、種植環境

丹參喜歡在氣溫比較溫暖、光照比較舒適、空氣流通性好、土壤養分充足、周圍溼潤的環境中生長,最適合種植的氣溫在18℃,種植的溼度要在80%左右,適合在中性或者微酸性泥土上生長,並且土壤要疏鬆透氣。

2、種植週期

在丹參種植技術及畝收益中,丹參播種時間在每年的3月、4月、6月、7月、8月份,產新一般在10月至11月期間,生長週期為一年,繁殖方法一般用播種和根莖方法;適合在河北、河南、陝西、山西、江蘇、安微、合肥等地種植。

3、種植成本

一畝地的租金需要500元,一畝丹參的種子費需要500元,加上水電費1000元、農藥肥料費1000元,共計成本3000元,第一年不產新,所以第二年的成本是人工採集費500元,加上租金費、水電費、農藥肥料費等,兩年共計成本6000元。

4、種植收益

市場上的價格平均在11元/斤,一畝丹參能產出800斤,可以獲得8800元收益,植株的純利潤大概在2800元左右;目前市面上對丹參需求已經趨近飽和,因為種植的人實在太多,小規模不建議種植。



當歸哥1


你好,農學博士教種植 為您解答。丹參是唇形科植物丹參的乾燥根和根莖。丹參最初記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活血祛瘀止痛、清心祛煩的功效,是我國常用的大宗中藥材之一,在我國的四川、山東、河南、安徽等地區均有廣泛種植。

目前,丹參的育種栽培工作處於起步階段。不同來源丹參之間的親緣關係尚不明確,人工栽培也存在較為嚴重的混雜現象,規模化不均、產業化不高。作為一種常用中藥材,全國的年需求量為 400-500萬公斤。丹參的高產及其深加工技術,對於丹參的開發利用和增值具有重要意義。

一、丹參的生物學特性

丹參屬於典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在35-80釐米,根較為細長圓柱形,肥厚、肉質,外觀為磚紅色、莖直立方形,有小堅果4個,呈現橢圓形,果實成熟的時候變為灰黑色。丹參的花期在每年的5-7月份,果期在6-8月份。丹參比較喜歡氣候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種植環境,比較適宜種植在土層較厚、排水良好、肥力中等、通氣良好的沙壤土上。

二、丹參的主要繁殖方式

1、分根繁殖

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我們一般選擇分根種植方式,種用丹參留在地裡,在栽種時要隨栽隨挖。正常情況下,可以選擇直徑在0.3釐米、根身粗壯、色澤鮮紅的丹參側根作為種子,在每年的2-3月進行栽種,或者在10月份收穫時選種栽植。設置行距為45釐米,株距為30釐米,穴深保持為4釐米,施加豬糞豬尿,作為基肥使用,每一畝土地施加1500-2000公斤農家肥。在栽種時,根條長度為4-6釐米,並做好防凍措施,蓋上稻草保暖。

2、扦插繁殖

這種種植方式一般應用在華北、江浙地區。華北地區一般在每年的6-7月份種植,江浙地區在4-5月種植,取丹參上方的莖葉,並及時剪成5-10釐米的小段,將下部枝葉全部剪除,上部枝葉剪除一半,隨剪隨插。並且按照20釐米行距、10釐米的株距進行插種,插條埋在土壤下6-8釐米。扦插完成之後,需要立即澆水,並根據天氣情況,及時遮陰。等到丹參植株生長到3釐米之後,移植到田間進行種植。

3、種子繁殖

又稱為育苗繁殖,在北方地區,一般3月份進行條播育苗,在種子上方覆蓋1-1.5釐米厚的土,播種之後立刻澆水,並加蓋塑料薄膜,以保證土壤足夠溼潤,一般需要15天就可以出苗。在江浙地區,6月種子成熟,採收後立即播種覆土,澆水後蓋草,以便保持土壤足夠溼度,10月種植到大田內。

4、直播繁育

在華北地區,一般在4月播種,選擇穴播或條播的方式。如果穴播,每穴種子控制在5-10粒,每一畝土地條播0.5-0.6公斤的種子,溝深為1釐米,種子上方覆土0.6-1.5釐米。

三、丹參的人工種植技術

1、選址整地

在種植丹參時,一般需要選擇向陽、土質深厚、排水性好的地區作為種植區域,儘量選擇砂質土壤。如果土壤黏度過大,就會影響排水,進而影響到根系的呼吸,導致爛根現象的出現。在前作秋季作物收穫之後,需要對田間進行深耕,第二年春季種植之前,作寬度1.2米、高20釐米的田畦,畦溝寬為25釐米,在整地時,每一畝土地施加1500-2000公斤的肥料作為基肥。如果想要實現高產,就應當選擇1-2年未被汙染的區域作為種植地,為藥材丹參的生長奠定高產基礎。

2、起壟覆膜

耕作後的土壤要達到上虛下實,平整無坷垃,即可開始打畦。作畦大致可分為高畦和作壟兩種,高畦整地較快省時,但產量不及作壟,壟栽丹參一般比高畦增產10%左右。

(1)作壟

壟高設置為20釐米,壟頂寬為40釐米,每壟栽2行丹參即可。壟栽丹參可以提高地溫,雨季便於排水,不容易得根腐病,是提高丹參產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壟面要做成中間略高,兩邊呈緩坡形狀。

(2)地膜覆蓋

地膜為高壓低密度乙烯薄膜,其厚度需要為0.13-0.18毫米,幅度在90-120釐米。一般畝用量為7-10公斤。丹參覆蓋地膜有利於保墒增溫,地膜應該緊貼壟面覆蓋,並按照行株距破洞移栽。

3、移栽定植

丹參的移栽分為秋栽和春栽,主要以秋栽產量較高。秋栽丹參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進行,必須在霜降以前,早栽早生根,成活率較高。一般選用根直徑在0.3釐米、葉片數大於10 片、苗高在10釐米以上的大苗,切主根2釐米長並用50%多菌靈溶液浸根10-15分鐘,以促分根和殺菌。隨後按照株行距20釐米×25釐米進行栽植,挖9釐米左右深的種植穴,每穴栽種2-3株,及時澆水穩根,在澆水完成後,及時覆土至平穴,並用細土將穴邊地膜四周土壤壓實。

4、大田管理

(1)追肥

為了促發棵和促根條膨大,丹參的生育期中需追3次肥。追肥可以結合中耕鋤草進行。第1次追肥需要在丹參返青時施提苗肥,每一畝土地用漚腐的人糞尿1250-1500公斤,並沖水澆施;第2次追肥必須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施肥。不留丹參種子的地塊,可以在剪過花序之後,每一畝地施用腐熟的人糞尿1000公斤、餅肥50公斤;第3次追肥必須在每年的6月-7月,剪過老杆以後進行,施用長根肥,適宜重施,每一畝地施入濃糞屎500公斤,並配合施用過磷酸鈣20公斤、氯化鉀10公斤。第2次和第3次追施均以溝施或穴施為好,施肥完成後及時覆土蓋沒肥料。

(2)中耕除草

一般在丹參的整個植株期,開展3次除草,第一次為苗高6釐米的時候進行,第二次為6月份,第三次為7-8月。之後就不再進行中耕除草,絕不可使用除草劑。

(3)排灌

在移栽完成後,我們必須保持土壤足夠溼潤,以確保植株的成活。成活後一般不澆水,乾旱時及時溝灌或澆水。雨季要及時排水,以防爛根,追肥後要澆水。

(4)摘除花薹

丹參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陸續抽薹開花,為保證養分集中於根部生長,除留種外,一律摘除花薹,時間宜早不宜遲。

5、病蟲害防控

丹參主要以根腐病、根結線蟲病、葉枯病和菌核病4大病害為主,以蚜蟲、銀紋夜蛾、棉鈴蟲和蠐螬4大蟲害為主。一般需要採用綠色防控技術有效防治丹參病蟲害。

農業防治:合理輪作,不種重茬,並加強檢疫,不從疫區採種,加強肥水管理,培育壯苗;適時中耕,進行人工除草。

物理防治:我們需要安置誘蟲板和頻振燈。

化學防治: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並加強病蟲害監測,優化農藥配方,安全、精準、交替使用農藥,充分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數量,安全間隔期內禁止使用農藥。

(1)病害

☀根腐病:高溫多雨季節容易發病。受害植株根部發黑腐爛,莖葉枯萎死亡。在發病初期,我們可以用70%甲託懸浮劑1000-1500倍液灌根防治。

☀根結線蟲病:根結線蟲主要寄生於鬚根形成大大小小的根瘤,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品質。由種根和土壤傳播。在發病初期,可以用5%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2500-3000倍灌根防治。

☀葉枯病:在發病初期,植株的葉面會產生褐色圓形小斑,病斑不斷擴大呈現灰褐色,葉片焦枯,植株死亡,病情嚴重會影響丹參產量。在發病初期,可以用70%甲託懸浮劑800-10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

☀菌核病:這種病害主要侵染莖基部、芽頭和根頸部,受害部位變褐腐爛,有鼠糞狀菌核和白色菌絲體,莖葉發黃,植株死亡。在發病初期,可以採用50%速克寧1000-1500倍液灌根防治。

(2)蟲害

☀蚜蟲:主要以成、若蟲吸食莖葉汁液,可以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3000-4000倍液噴霧。

☀銀紋夜蛾:幼蟲主要咬食葉片,在其幼齡期,必須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

☀棉鈴蟲:幼蟲危害蕾、花、果,影響種子產量。從現蕾期開始,可以用5%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2500-3000倍液防治。

☀蠐螬:幼蟲咬斷苗或啃食根部,容易造成缺苗或根部空洞。在田間發生期,推薦用90%敵百蟲1000-12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700-1000倍液澆灌。

四、丹參種植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丹參根段繁育技術的成活率有待提高

在丹參的主產地,大多采用種子育苗,並結合分根和蘆頭的育苗方式進行繁殖。種子繁殖存在基因交流,可以選育出更適宜環境的後代,分根和蘆頭繁殖方式能保持優良性狀的遺傳,無性繁殖對丹參總體質量較好。為了提高丹參產量和品質,建議繼續進行丹參繁育技術的對比試驗,對生長量、產量、質量、有效成分含量進行對比分析,以獲取生產、加工需求相適宜的丹參繁育方式。

2、連作障礙問題嚴重

連作丹參的地下根莖韌皮部發生萎縮、黏連、腐爛,根徑減小、產量下降。華北地區重茬種植的 丹參在產量和質量上降低較大,而多年連作、重茬地塊的發病普遍,危害較重。重茬丹參90%以 上存在外觀粗糙、根瘤增多的不良現象,連作3年以上的地塊土傳根部病害發生普遍,大量線蟲寄生,一般地塊病蟲株率在20%-30%,重者發病率在50%以上,甚至根部直接腐爛,造成死苗。經驗表明,起壟平栽並運用綜合防治,實行3年一輪作,能夠有效減輕連作病蟲害發生,降低農藥殘留。今後要加大連作對活性成分影響及障礙防治技術研究,採取合理的栽培制度,探索綠色控害技術,以期解決丹參重茬低產、低質的問題,實現連作無汙染、長勢好、品質高的最終目的。

農學博士有話說:農村的丹參種植戶,需要結合地方情況,積極開展丹參高產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措施的宣傳,實現科學種植、科學管理,最終實現丹參中藥材的豐產增收。科學的人工栽培措施,能夠顯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升農戶的經濟水平。

[我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一名農學專業博士,點擊右上角可以關注我!每天更新農業種植知識,推廣作物高產技術,歡迎大家評批指正!]

農學博士教種植


中藥材丹參怎麼人工種植?

丹參,又名血參、紫丹參。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對於丹參,很多的中老年人會比較熟悉它,因為它在中老年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方面有著一定的價值,丹參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的功效。

丹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釐米。根細長,圓柱形,外皮硃紅色。莖四稜形,上部分枝。

丹參喜歡氣候溫暖、溼潤,太陽光線充足的環境。在氣溫零下5℃時,丹參的莖葉受到凍害,地下根部能耐寒冷,可以露地越冬。苗期人工遇到高溫和乾旱,幼苗生長停滯甚至於死亡。丹參的根深,要求種植的土層深厚,噴灑良好,以中等肥力的砂質中性壤土為好,不宜在低窪排水不良的土地上種植。

繁殖方法,丹參是以根、蘆頭繁殖為主,也可以用種子播種育苗或者扦插育苗。

分根繁殖法,作種栽用的丹參一般都是留在地裡,栽種時隨挖隨種。髮根以粗壯雨水紅並且綿羊腐爛跡象的一年生側根為好,不宜用老根或者細根作種。行距按30—42釐米,株距24—30釐米挖種植窩,每畝在種植窩內施入腐熟的畜糞1500—2000公斤。將選擇好的根條折成4.5—6釐米長的根段,邊折邊栽,自立栽種,原來的上端繼續保持向上,不能栽倒了,每窩種植1—2段,栽培後隨著覆蓋泥土。


蘆頭繁殖,在收挖丹參根時,選擇生長健壯,綿羊病蟲害的植株,粗根切下供藥用,將莖粗0.6釐米的細根連同根基上的蘆頭切下作種栽培。按行距33釐米,株距23釐米挖種植窩,每畝在種植窩內施入腐熟的畜糞1500—2000公斤。將選擇好的蘆頭栽入窩內,最後覆蓋泥土2—3釐米,稍加壓實。

扦插繁殖,

扦插時間的選擇很重要,最好是在六七月份繼續扦插,這個時間溫度剛好適合它們生長。將選擇好的的地上莖,每段要求長度在12釐米左右,剪掉下面一半的葉,邊剪邊插就可以。埋進土裡的部分不用很多,大約6釐米就可以。完成扦插之後,就要注意搭棚遮擋陽光,澆上足夠的水。等到根部長出來兩三釐米的時候,就可以正常移植了。移植之後也要注意養護,以免出現病蟲。

栽培管理

中耕除草

,用分根方法栽培常常因為蓋土太厚阻礙出苗。在4月幼苗開始出土時,要進行檢查出苗情況,檢查是否因為土壤板結或者覆蓋泥土過多不出苗的現象。中耕除草三次,第一次在5月苗高10—12釐米時,第二次在6月份,第三次在8月份。


施肥與澆水,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每畝用腐熟糞肥1000—2000公斤、過磷酸鈣10—15公斤或者餅肥25—50公斤。重施第三次肥。促進根部的生長,出苗期及幼苗期如果遇到乾旱就必須灌溉水或者澆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澇。


打花蕾,丹參開花期除準備收穫種子的植株外,必須分次打苔,將花苔割除,以利根部的生長。

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葉片常常出現深褐色病斑,近圓形或者不規則形,後逐漸融合成為大斑,嚴重的時間葉片枯死。5月初發生,3—7月發病嚴重。防治方法是在發病初期噴灑多菌靈、託布津、代森鋅等。實行輪作,增施磷肥,或者在病葉面上噴灑0.3%磷酸二氫鉀,以提高抗病力。


根腐病,初期個別支根或者鬚根變褐色腐爛,後逐漸向主根擴展,致使全根腐爛,最後植株死亡。防治方法是實行輪作。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燒燬,病穴用5%石灰乳澆灌,或者用50%退菌特600倍溶液全面噴灑病區,以防蔓延。


丹參根結線蟲病,由於根結線蟲的寄生,在根部長出根多瘤狀物,致使植株發育生長緩慢,葉片逐漸變黃,最後全株死亡。防止方法是結合整地,每畝施入3%甲基異硫磷5公斤,撒在地面,翻入土壤中,進行土壤消毒。


採收

丹參在栽種後第二年10月至11月上旬地上部枯萎或者第三年春季萌芽前收穫。因為丹參的根系深,分佈廣,質地脆,要在晴天,刨松根附近泥土,小心挖取。


老周說三農


丹參,是一種中藥材。根可以入藥用,主要功效為祛瘀、生新、活血、調經等功效。還可以用於治療冠心病、關節痛、跌打扭傷等。主要栽培與我國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安微、江西及湖南;國外也有,比如日本。主要生於山坡、林下草叢或溪谷旁。藥用價值很高,現在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工怎樣栽培的方法。


育苗栽培


北方於4月份進行播種,播種是覆蓋土0.3釐米,然後澆水,加蓋塑料薄膜,保持土壤的溼潤,播種後月15天左右出芽苗;要保持土壤溼潤,9月份可以移植栽培。


直播


在4月中旬播種,可以採用穴播。每穴播放種子5~10粒。每畝播種0.5千克左右;如果遇到乾旱,播種前先澆溼透土地再播種。播種15天左右出苗,苗高6釐米時可以進行間苗定苗。


分根育苗


用分根育苗栽培作種的丹參一般都留在地裡,栽培時隨時隨挖隨栽培。作種的丹參選種莖部直徑0.3釐米左右,粗壯色紅,無病蟲害一年生生側根,於4月栽種,也可以10月份收穫時選種栽培。按照行距30釐米~45釐米和株距25~30釐米穴栽培,穴深3~4釐米。每畝施農家肥1500~2000千克。栽培時將選好的根條折成4~6釐米的根段,邊折邊栽培。根條直立,每穴栽1~2段,栽後蓋土1.5釐米左右。因為用根的頭尾做中栽培出苗早,用中段做種出苗遲,所以要選擇好做種的種根。木質老化的根不能做種,因為萌芽差,產量低;分根繁殖栽培的種根要注意防凍,蓋稻草覆蓋保護根苗種。

扞插栽培


栽培時間於6~7月進行扞插繁殖。取丹參地上莖,剪成10~15釐米的小段,剪去下部1/2葉片,隨剪隨插。在已經做好的畦上,按行距20釐米,株距10釐米開淺溝,將插條順溝斜插,插條埋入土中6cm。杆插後要澆水並遮陰·。待再生根長至3cm時,即可移植栽培。也可以直接將帶根的枝條直接栽種,種植後注意澆水,也可以種植成功。


總結;丹參可以採集做藥材。採集時間為12月中旬地上部枯萎或次年春萌發錢採挖。首先將地上莖葉去掉。在畦一端開一深溝使參根露出。順畦向前挖出完整的跟條,防止挖斷。挖出後,減去殘莖,根據需要的質量整理丹參,在直徑0.8cm以上的根條在母根處切下,順條整理,暴曬,不時翻動,七八成幹後,紮成小把,在暴曬至幹,待入藥用。


三農小妹兒


丹參是我國常用的中藥材之一,市場需求量在不斷的增加。因此,吸引了眾多農民種植。那麼,丹參怎麼種植呢?丹參的種植方法有哪些呢?本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丹參種植技術,詳情如下:

丹參怎麼種植,丹參的種植方法

一、園地選擇

1. 適宜環境

丹參性喜氣候溫暖、光照充足、空氣溼潤的環境條件,年均氣溫12.5~17.1℃均可種植。其中,在氣溫20~25℃、空氣相對溼度70%~80%、日均光照6~8小時以上的環境最為適宜。

2. 適生土壤

丹參具有深根性(30釐米以上),為促進根系生長、發育,宜選擇2年以上沒有施用過化肥、農藥和沒有殘留有害物質,地力肥沃、疏鬆深厚、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平原地塊或光照條件好的山地緩坡;以沙質壤土最佳,中性、微酸性、微鹼性土壤也可種植。丹參不耐重茬(連種3年土傳根部病害發病較重),最好在生荒地種植,或選擇甘薯、玉米、花生等為前茬;也可立體間作於桑、茶、桔等園地或楊、杉等喬木幼林下。

丹參除草劑

二、壯苗培育

丹參主要栽培品種有魯丹參(1號、2號、3號),滇丹參,甘丹參等(以魯丹參有效成分含量為最高)。適時進行丹參苗自繁,以降低建園購苗成本。

1. 種子繁殖

建新園前,購買新採的種子(陳種發芽率極低),北方於穀雨、南方於夏至前後播種,一般採用撒播。播前須進行種子處理,用30~35℃溫水浸泡種子10~12小時,撈出稍晾一下後,放入極少量食用鹼進行揉搓,再用清水沖洗乾淨裝入催芽袋中,置於溫度25~30℃、溼度95%以上的高溼環境中催芽5~6天,每天翻動2~3次,當有40%~60%的種子顯露胚根時即可播種。將種子撒於整平的畦面,覆蓋一薄層麥秸後灑水保溼直至出苗。當幼苗長出3~5片真葉時進行間苗,以促進幼苗生長。

2. 分根繁殖

在現有丹參園基礎上擴大種植時,也可採用分根繁殖直接建園。立春至驚蟄,選取健壯、直徑1釐米左右的新根作種條。種植前,先將種根截成6釐米長的根段。按行距36~40釐米、株距21~26釐米的密度開溝,將根段上端向上放於溝內,栽後覆土(當地溫達到15~17℃時萌生不定芽),至穀雨前後出苗。分根繁殖苗,一般植株開花較晚,當年結種量少,但根部生長較快。

3. 扦插繁殖

利用丹參地上莖扦插繁殖。南方於4~5月,北方於6~7月,剪取丹參地上粗莖,每2~3個節剪成12~15釐米的小段,下部葉片摘除,少留上部葉片,隨剪隨插。按行距20釐米、株距10釐米的密度開淺溝,將插條順溝斜插,入土6~10釐米,使芽略露出土面。插後灌水、遮陰,早、晚用噴霧器噴水,保持畦面溼潤。待根長3釐米時,可移栽稀植培育大苗。

三、細緻整地

1. 施基肥

丹參為根類藥材,生長期長,需細緻整地。整地時,先施有機肥和磷肥作基肥,畝施腐熟有機肥2500~4000千克,翻入土中作底肥。栽植前,深翻30釐米以上,耙細整平。

2. 做畦壟

土層較厚、土壤條件好的地塊做成平畦,畦面寬1.5米,可種4行,畦長視地塊而定。中厚土層地塊做成高畦,高出地面25釐米,畦面寬1.5米,也種4行,畦長視地形而定。土層較薄的地塊採用起壟栽培,壟面寬60釐米,種2行,壟高出地面20釐米。

丹參怎麼種植,丹參的種植方法

四、適時移栽

1. 移栽時機

扦插苗於翌年春季清明節前移植;夏季育出的播種苗當年9~10月即可進行移栽,早移栽早生根,有利於高產。

2. 栽植密度

一般按株距21~26釐米、行距36~40釐米的密度栽植,畝栽7000~8000株。

五、田間管理

1. 鬆土除草

丹參前期生長慢,應及時鬆土除草,以保持土壤疏鬆。人工除草於5月(苗高15釐米左右)、6月、8月分3次進行,也可採用行間覆黑色除草膜或園藝除草布的方式進行省力化除草,但不能使用化學除草劑除草;鬆土宜淺不宜深,以防止傷根。

2. 施肥管理

生長期結合中耕除草,於春季返青時、4月中旬至5月下旬、6~7月追肥3次(以有機肥為主,後兩次加施餅肥或過磷酸鈣,忌施尿素等氮素化肥,以免降低藥材質量),每畝用腐熟有機肥3000~3500千克、餅肥50千克(或過磷酸鈣25千克)。以溝施或穴施為宜,施後用土覆蓋、灌水。花期後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硼肥等葉面肥,促葉養根,提高產量。

3. 水分管理

丹參忌澇。生長期注意清理溝渠,保持排水暢通,雨季注意防澇。土壤乾旱及時灌水,水質要無汙染。溝灌應在早晚進行,並要速灌速排。

4. 花蕾管理

花期摘除花蕾可使植株養分集中供丹參根莖生長,顯著提高丹參產量。

①全疏不留種花序。不準備留種的丹參,從4月中旬開始,及時將剛抽出2釐米長的花序掐掉,以保證養分集中到根部,以利根部生長。花序要早摘、勤摘,分次摘除花蕾,最好每隔1周摘一次,連續進行疏除。

②選疏留種花序。丹參跨年開花結實,栽後翌年從5月底或6月種子開始陸續成熟。對留種丹參,花期保留健壯花序,疏除弱小花序,以提高種子質量。

5. 植株管理   ①控制旺長。丹參地上生長通風不良,容易倒伏,影響地下根莖膨大。對底肥充足、種植密度大、長勢過旺的丹參,在苗高25~30釐米時用15%多效唑600倍液噴霧,以控上促下、防止倒伏、提高產量。

②及時除櫱。丹參後期萌櫱影響根莖生長,需在花期後,將根莖萌櫱全部掰除。

③剪除老杆。留種丹參在採收種子後,植株逐漸衰老或枯萎,對根部生長不利,宜於夏至到小暑期間將老杆全部剪除,以加快莖部葉叢重新萌發,促進根部繼續生長。

六、防病治蟲

1. 病害防治

丹參病害較多,尤其是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病害,常見的有根腐病、菌核病、葉斑病等。防治丹參病害,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預防措施包括選擇適宜種植地塊、選栽健壯苗木、中耕除草和雨季防澇等。一旦發生病害,要在發病初期(多在5月上旬)噴殺菌劑精準防治。常用藥劑有:70%多菌靈1000倍液、農抗120的2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50%利克菌1000倍液、1∶1∶150波爾多液等。另外,對根腐病的發病源株,要及時拔除並帶出園外集中銷燬。

2. 蟲害防治

丹參主要蟲害有蚜蟲、銀紋夜蛾、棉鈴蟲等地上害蟲和小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地上害蟲為害期,噴10%吡蟲啉2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4000~5000倍液防治,10天1次,連噴2~3次;對有翅蚜也可懸掛黃板粘殺。小地老虎、蠐螬使用炒香的麩皮拌敵百蟲製成的毒餌,於傍晚撒入田間誘殺。另外,還可利用昆蟲的趨光性,於銀紋夜蛾、棉鈴蟲、金龜子等害蟲成蟲發生期,懸掛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

七、採收加工

1. 採收

①採收期的確定。商品丹參採收期在生長1年或1年以上,根部化學成分達到質量標準(丹參酮ⅡA含量0.30%以上,丹參素含量1.2%以上)時即可採收。採收季節為春、秋兩季,最適宜採收時間為種植第二年霜降至冬至。當丹參地上植株莖稈由綠色轉為枯黃,葉片老化易落且土壤墒情適宜時,選擇晴天開挖。開挖過早根莖過於鮮嫩、不充實且水分多,折幹率較低;過遲延後至第三年春季採挖,根莖因新芽萌發消耗養分,造成質量變差。

②採收方法。目前以人工採挖為主,丹參採挖機機械採收尚未得到普及應用。人工採挖時,先將地上莖葉除去,在畦面一側順壟溝逐行採挖,挖深溝使參根露出,挖出完整的根條,注意不要挖斷。挖出參根後,置原地曬至根上泥土稍乾燥,剪去杆莖、蘆頭等地上部分,除去泥土,裝筐,避免清理後的藥材與地面和土壤再次接觸。採收人員要身體健康,無傳染病和外傷;採挖時儘量深挖,不要硬拔;裝運時勿擠壓、踩踏,以免藥材受損傷;裝筐後的藥材及時運到晾曬場,運送過程中不得遇水或淋雨。

2. 加工

丹參乾製方法主要有自然曬乾、烘乾、微波真空乾燥等。

①自然曬乾。將除雜後的丹參根置於通風處陽光下晾曬至五六成幹,堆積發汗3~5天,待內部水分外滲、表皮轉軟後,將丹參根捋直,再晾堆1~2天,根條內芯由白色轉為紫黑色時,把鬚根全部捏斷,曬至足幹(含水量12%以下,手感藥材乾燥,折之即斷)即為丹參藥材。

②烘房烘乾。烘乾時注意始溫不宜太高,以不燙手為宜;後期烘乾溫度提升至65~70℃,烘4~6小時上下翻動1次,使其均勻受熱,並使乾燥的鬚根自然脫落。待烘至八成幹,堆積發汗6~7天,待內部水分外滲、表皮轉軟後,再烘至足幹,並將殘莖和鬚根搓去。

③微波真空乾燥。是通過微波輻射傳熱方式與真空技術相結合的新型乾燥技術,可使丹參片及條丹在低溫條件下完成乾燥,且傳熱效率高、乾燥時間短,不易出現表面乾燥和結殼現象,可有效保證藥材丹參質量。

3. 儲存

乾燥好的藥材丹參應暫時儲存在通風乾燥處,堆放在墊高50釐米的儲存架上,以利通風防潮、防黴。

商品丹參以足幹,呈圓柱形,條短粗;表面紅棕色,斷面疏鬆,色紅、黃或棕;氣微,味甘微苦;無蘆頭,無雜質,無黴變者為佳。一般畝產乾貨100~300千克,高產可達350千克以上。




美食原子


  丹參主要通過分根和蘆葦繁殖,也可以播種和扦插繁殖。

  1、根系繁殖。

  秋季收穫丹參時,選擇直徑為0.7-1釐米的紅色、未腐爛、發育良好的根帶作為種子根,並儲存在溼沙中,直至第二年春天種植。或者,強壯且沒有病蟲害的植物可以留在原地不挖,並作為種子植物保存,種子植物將在挖掘時種植。春季種植在二月到三月的早春進行。在平整耙細種植地的溝面上按行距33-35釐米、行距23-25釐米挖洞,洞深5-7釐米。在孔底施用適量的肥料或土壤混合肥料作為基肥,孔與底土均勻混合。然後將直徑為0.7-1.0釐米的嫩根切成5-7釐米長的段作為種子根,大頭朝上,每孔垂直種植一段。種植後,用火土灰覆蓋,然後用厚約2釐米的細土覆蓋。不要太厚,否則很難顯露出來。也不能倒置種植,否則它不會發芽。每畝大約需要50公斤的根。由於北方的低溫,地膜覆蓋可以用來育苗。

  2.蘆葦頭的複製。

  採集和挖掘丹參根時,選擇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植物,切斷粗根入藥,將直徑為0.6釐米的細根和基礎上的蘆葦頭切成種子種植,按33 * 23釐米的行距挖洞,種子按分根法同樣的方式種植入孔中。最後,覆蓋2-3釐米厚的細土並稍微壓實。

  3.種子繁殖。

  三月底,將選擇太陽穴播種。溝寬1.3米,按33釐米行距橫向鑽孔,溝深1釐米。由於丹參的種子很小,應與細沙混合,均勻地撒入溝中,有益的土壤不應太厚。播種後,種子不可見,用塑料薄膜覆蓋,溫度保持不變。噹噹地溫度達到18-22℃時,幼苗大約半個月就能發芽。幼苗出現後,塑料薄膜穿孔並釋放幼苗。苗高為6釐米時,套種培育至5月底,即可移栽。華南最適合種子在六月成熟時出現,並隨收穫一起播種。它也可以在秋天開始的時候播種。


愛笑的龍龍


用種子種植丹參,為保證效果一般先進行育苗。育苗在6月底或7月初,丹參種子收穫後進行,每667米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綠肥1000千克,磷酸二銨10千克,深耕20釐米以上,耙細整平作畦,畦寬1.2米,畦間開寬30釐米、深20釐米的排水溝。育苗每667米用種 2.5~3.5千克,將種子與2~3倍的細土混勻,均勻播撒在苗床上,用掃帚或鐵鍁輕輕拍打,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用麥秸或麥糠蓋嚴至不露土後澆透墒水。每天檢查苗床,觀察苗床墒情和出芽情況,如天旱可在覆蓋物上噴灑清水以保持苗床溼潤。出苗後應及時用手拔除雜草,如苗過密,以苗距5釐米左右進行間苗。移栽定植時,每667米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綠肥1300~2000千克、磷酸二銨10~17千克作底肥,深翻30~35釐米,整細耙平作壟,壟寬80釐米、高20釐米,壟間留25釐米寬溝。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株行距20~25釐米×20~25釐米定植,在壟面開穴,穴深以種苗根能伸直為宜,將種苗垂直立於穴中,培土、壓實至微露心芽,栽後視土壤墒情適量澆定根水,忌漫灌。丹參除用種子種植外還可用蘆頭種植和種根種植。蘆頭種植:在採挖丹參時,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切下主根供藥用,將徑粗0.6釐米以下的細根連同根莖上的蘆頭作種栽,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行株距25釐米×20釐米挖穴或開溝,深度以細根能自然伸直為宜,將蘆頭栽入窩或溝內,覆土,覆蓋地膜。種根種植:秋季收穫丹參時,選擇色紅、無腐爛、發育充實、直徑0.7~1.0釐米粗的根條做種根,用溼沙貯藏至翌春,按行株距20釐米×25釐米挖穴或開溝,穴或溝深7~9釐米,每穴施糞肥或土雜肥0.25~0.50 千克,並與底土拌勻,將種根切成5~7釐米的小段,按原生長方向每穴直立栽入一段,蓋厚2~3釐米細土。


廣西小趙生活錄


丹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乾燥的肉質根是重要的中藥材。因具有擴張血管 和增進冠狀動脈血流量的功效,是世界公認的治療心腦血管病的首選藥物,近年來隨著出口量的增加和國內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其人工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那麼如何人工種植丹參呢?

★如何種植丹參呢?

丹參種植可用種子繁殖、可用種根繁殖、可扦插繁殖,以種根繁殖為好。生產上通過密植、覆膜、打苔等措施,可使畝產量突破800公斤大關,效益可觀。

一、整地施肥,起壟備栽

丹參喜歡生長在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中,能自然越冬,苗期不耐高溫和乾旱,生長後期耐旱能力較強。丹參的根很深,可達50釐米以上,人工種植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方便、地勢高燥、肥力中等的地塊進行種植,符合上述條件的大田、丘陵、山地均可種植。不宜重茬,不宜種植在過砂、過粘及澇窪地塊。

種植地塊選好後,要結合耕地每畝施入農家肥1500~25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作基肥。深耕35釐米以上,整平耙細,做高壟實行壟上覆膜穴栽。壟面要平整,壟間排水要便利,地塊四周要有通暢的排水溝。

二、適時栽種 ,栽後覆膜

丹參利用根部繁殖,要在頭年收丹參時把準備翌年作種用的根子留在地裡不挖,到翌年下種時才挖起來,要選取粗壯的折成5~7釐米的根節作種,每穴栽1根,鬚根向下。

翌年春季三、四月間,在做好的高壟上挖兩行深7-9釐米的栽植穴,使呈品字形,穴心距23-27釐米。將種根大頭朝上,每穴直立栽入粗種根一段(細種根2-3段),澆透水,待水滲完後覆土,覆土以埋住大頭3-4釐米深為宜。然後覆上地膜以保溫保墒促進生長,出苗後要及時破膜引苗。

三、​丹參什麼時候收穫?

根據丹參生長習性和規律及經驗,建議黃河以南地區種植丹參,生長一年(當年)必須收穫,生長時間長了,丹參根莖就會發生木質化,嚴重影響藥效;在荒地、林地套種、高海拔的山地、黃河以北地區種植的,可以根據長勢,根莖生長較差(根細小),也可藥農早春收穫一定要早,不要等到發芽後再收,發芽後收穫的根莖空心,養分流失,藥效降低、沒有價值。

★栽種時應注意的問題:

1.種根不可倒置,否則不出苗。

2.栽種後要經常查看墒情,及時澆水保苗。

3.破膜引苗要及時,否則極易造成''回潮”,然後再攤開曬至全乾即可

丹參以根條粗壯,無須根蘆頭、泥沙、雜質和黴變,無不足7釐米長的碎節且外皮呈紫紅色者為最佳。








中緬邊境傣哥


用種子種植丹參,為保證效果一般先進行育苗。育苗在6月底或7月初,丹參種子收穫後進行,每667米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綠肥1000千克,磷酸二銨10千克,深耕20釐米以上,耙細整平作畦,畦寬1.2米,畦間開寬30釐米、深20釐米的排水溝。育苗每667米用種 2.5~3.5千克,將種子與2~3倍的細土混勻,均勻播撒在苗床上,用掃帚或鐵鍁輕輕拍打,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用麥秸或麥糠蓋嚴至不露土後澆透墒水。每天檢查苗床,觀察苗床墒情和出芽情況,如天旱可在覆蓋物上噴灑清水以保持苗床溼潤。出苗後應及時用手拔除雜草,如苗過密,以苗距5釐米左右進行間苗。移栽定植時,每667米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綠肥1300~2000千克、磷酸二銨10~17千克作底肥,深翻30~35釐米,整細耙平作壟,壟寬80釐米、高20釐米,壟間留25釐米寬溝。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株行距20~25釐米×20~25釐米定植,在壟面開穴,穴深以種苗根能伸直為宜,將種苗垂直立於穴中,培土、壓實至微露心芽,栽後視土壤墒情適量澆定根水,忌漫灌。

丹參除用種子種植外還可用蘆頭種植和種根種植。蘆頭種植:在採挖丹參時,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切下主根供藥用,將徑粗0.6釐米以下的細根連同根莖上的蘆頭作種栽,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行株距25釐米×20釐米挖穴或開溝,深度以細根能自然伸直為宜,將蘆頭栽入窩或溝內,覆土,覆蓋地膜。種根種植:秋季收穫丹參時,選擇色紅、無腐爛、發育充實、直徑0.7~1.0釐米粗的根條做種根,用溼沙貯藏至翌春,按行株距20釐米×25釐米挖穴或開溝,穴或溝深7~9釐米,每穴施糞肥或土雜肥0.25~0.50 千克,並與底土拌勻,將種根切成5~7釐米的小段,按原生長方向每穴直立栽入一段,蓋厚2~3釐米細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