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無託步槍在戰場上拼刺刀是否會很吃虧?

張曉家


肯定會比傳統有託佈局吃虧啊,一寸長一寸強。

玩刺刀的時候你比對手更長,當然也能更快捅到對手。而且有託的槍托和機匣連接處也更方便後手握持,便於發力。(參考03和95,95那坨後部的機匣又寬又高,很難握)

但問題在於,這個年代拼刺的概率有多少?

最近一次見到就是英國SAS被ISIS圍困,然後拼刺突圍。就先不管這個故事真假,這種小概率事件還真不值得現代槍械還專門去為拼刺妥協。


我的意思是,現代軍隊要發揚敢於刺刀見紅的精神是好的,敢殺敢拼方顯英雄本色。但平時現代作戰更要考慮的是槍械本身的用途——射擊。


我的意思是,無託確實比有託拼刺時候吃虧。但是無託讓槍身更緊湊、重心更靠後、出槍更快等優勢足夠彌補掉極低概率的拼刺。


瘋狗的輕武


不會呀,因為拼刺刀的時候,你已經死了。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後,廣州軍區一個領導到一個參戰的軍9個團調查發現,除了一個士兵因為在押解俘虜的時候,有人企圖逃跑使用了刺刀,其餘數萬人無人使用過刺刀。

而且那時候還是三稜刺刀,這玩意就是建國那會我國鋼鐵行業水平問題,三稜刺刀簡單便宜,易於製造,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在戰爭中,連切割功能都沒有,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差刺刀,在實際戰鬥中完全就是累贅。

那個領導回去以後就說,練刺刀完全就是浪費時間,如果把練習刺刀的時間用於其他訓練,那不是成效更大?

解放軍恢復刺刀訓練,在我看來也是一種明顯的倒退。一個義務兵當兵兩年,全訓單位一年的訓練時長就173天(一年52個雙休外加11天公休外加建軍節,軍事訓練與政治再三七開),一個刺刀訓練短則一月,長則兩月,新兵下連到演習考核,其實就半年。現代戰爭對於士兵的要求又非常高,要掌握的東西相當多。訓練刺刀,還不如多學習怎麼看地圖如何測方位,這玩意可能還一輩子都用不到,說實話軍體拳其實還是可能用到的。

第二,白刃血戰在精在氣,不在血肉不再槍長。

自古以來白刃格鬥勝利者總是士氣高昂,組織嚴密,紀律嚴明,勇於犧牲,敢於血戰的一方,從來不是因為肉體上的更高更強。

如果是肉體上的強,那麼非洲黑人才應該稱霸世界,然而事實上他們連非洲都出不去,出非洲也是給白人做奴隸而已。

一寸長一寸強,那只是單打獨鬥或許可行,在人類高度組織性的戰爭中,意義非常小。正如拿破崙所說:一個馬穆魯克士兵肯定打的贏一個法國士兵,5個馬穆魯克士兵只會個5個法國士兵打平,100個馬穆魯克士兵打不過100個法國士兵(記不清原話了,大致意思就是這樣)。槍長那一點,是完全不可能抹平軍隊的組織性與紀律性等優勢的。

解放軍哪怕赤手空拳也能打贏沙特軍(本來想說打贏阿三的,想想還是低調點)。


木榮雨北


實際上,95式自動步槍因為其採用特殊的無託式結構,列裝部隊時讓許多習慣使用81式自動步槍的沒少吐槽,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刺殺時,比有託式步槍長度短了不說,還不太容易使上勁兒。

一般來說,有託步槍由於槍身比較長,再加上刺刀的長度一組合這樣就能為士兵提供一個比較長的攻擊距離,近身博鬥中,如果單兵在個人能力過硬的情況下在保持一定的有效距離時,殺傷力是很可觀的。同時拉開距離也有助於自己進行各種動作,或進攻,或防護,或者掉頭就跑~~~

但是如果槍械本身長度不足,那麼在刺殺格鬥時就需要單兵要具有相對熟練及靈活的拼刺技術,來緩解這個長度帶來的劣勢。理論上來講一個刺殺技術相差不多的對手,有託步槍加上刺刀,肯定要比無託步槍配上刺刀要有那麼一些優勢。

另外,從使用上來講。有託步槍也更好操縱。比如下面這拿著81式自動步槍練習刺殺的二等兵,有託的優勢可以讓士兵端著步槍進行各種幅度比較大的刺殺動作,這樣作動作時不用顧及,沒抓牢,或是脫手情況,另外也可以讓力氣用到最佳狀態。無論是向前推還是後撤蓄力,都很自然。尤其是右手握住的槍托時,即使用力刺向目標,手因為被槍托前部的槍身機匣蓋擋住,不用擔心,刺殺力量過大而出現的脫手,或滑手問題。

但是如果使用95式突擊步槍時,就能看到,右手握住的是槍托後部,看手形就知道無法用手來把整個槍托握住,這樣刺殺用力過猛時,右手就容易向前滑,然後被彈匣擋住。這個過程就出現了脫手或滑手現象,這對槍身向前方衝刺時是一個嚴重的干擾,如果被對方擋住,可能下一個動作就無法及時將右手放回原來的最合適的位置,而導致失去一次進攻機會。也有可能會造成右手被彈匣卡住受損,影響下次動作。

英軍L85A1步槍也是無託結構,但是這款步槍的槍托相對粗大,更不適合士兵用右手去握住,因此英軍的刺殺時都是採用這種方式,但這樣持槍方式會近一步降低槍的長度,甚至有的士兵為了能使上力氣,還有用手掌托住槍托底部向前衝刺,這樣的方式一但脫手,就會導致重心偏離,然後離死也不就遠了。同時這樣的方式也限制了士兵不可能做出更大幅度的動作,為了彌補力度的缺失,一般會採用跑步衝鋒的方式來增加力度,這種刺殺屬於“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節奏~~~

不過英軍利用刺殺方式已經多次在中東地區反敗為勝,一方面說明英軍大兵確實戰力不錯,另一方面也表明,中東的武裝力量確實戰力不行,英軍是沒子彈了才衝鋒拼刺刀,武裝分子有槍有彈還能被英軍衝到近身?然後被幹掉幾十個後從容撤退~~~ 只能說訓練不到位,武藝練不精,再有先進的武器也是沒有用的~~


鼎盛成寧


其實以前看到有人說95式無託步槍在拼刺刀的時候相比81式步槍沒有優勢,我就很奇怪他們為什麼老想著拼刺呢?早在二戰時期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表現就證明拼刺基本無用。但是步槍的長度越長拼刺刀越有優勢嗎?不見得吧。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一個士兵拿著一把只有800毫米的波波莎衝鋒槍敢跟10個拿著1.6米長的三八大蓋的日兵拼刺刀,但吃虧的絕對是拿著1.6米長38大蓋的人吃虧。所以拿著無託步槍在戰場上拼刺刀,並不一定會比拿著有託步槍的人吃虧。

拼刺刀是什麼時候最流行呢?是在一戰前期,在自動火力沒有普及之後集團衝鋒的場面已經不復存在,因為索姆河戰役中就已經表明這一戰術已經過時。在一戰之後歐洲步兵的戰術是機槍先壓制,然後步兵上去逼迫對方戰壕內的步兵逃離,最後本方步兵佔領對方戰壕,機槍將趕出來的敵方步兵進行掃射擊殺。而日本雖然學習歐洲的步兵戰術,但是在最後一項當中卻改變了方法,那就是將趕出來的敵方步兵不是由機槍擊殺,而是由己方佔領戰壕的步兵衝出去跟對方的步兵進行拼刺搏殺。

但在二戰時歐洲戰場的戰況已經進入到新的一個階段,而亞洲戰場上基本都停留在歐洲一戰時期的戰術,而且由於抗日戰爭當中,日本槍加上刺刀長長的形象給中國軍隊留下了不小的印象,所以在建國後,其他國家基本在槍上拋棄刺刀時,中國的56式步槍卻依然保留著刺刀。在考慮應對城市戰、機械化作戰而設計的95式無託步槍時居然還有人對一戰時期的拼刺戰法念念不忘,因為無託步槍在設計時並沒有將拼刺作為主要目的,但還是有保留了安裝刺刀的位置。現代戰爭中拼刺的概率非常低,在訓練中可以保留拼刺訓練的項目以鍛鍊士兵的膽識和血氣,畢竟這方法外軍也有訓練,但決不能一直糾結無託步槍拼刺有無優勢的問題。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一寸長,一寸強說的沒錯,但還有一句話叫一寸短,一寸險,說的就是無託步槍拼刺刀。在拼刺刀這個事情上,比別人槍長,優勢十分明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紀錄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步兵們組成方陣參加閱兵,肩上扛著的步槍都插著白晃晃的刺刀,隨著人體行進一波一波的真晃眼。

老式的栓動步槍一般講究遠程直射火力,因此槍管就很長,再加上四五十釐米的刺刀,輕易不能近身。那個年代的拼刺刀式也是很講究的。雙方刺刀在交鋒時,去敵性命不僅僅取決於刺,還有貼著槍身的劈砍。不過步槍和刺刀太長也有弊端,首先是不容易攜帶。在某些狹窄的環境,例如戰壕內,長長的刺刀核步槍反而壞事。不是露頭過早被敵人發現,就是掛住障礙物而無法刺向敵人。

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塹壕搜索戰裡大容量彈倉的手槍或衝鋒槍嶄露頭角,自動武器第一次顯露出其優良的戰術性能,從而逐漸發揚光大。從二戰開始,交戰雙方不再強調遠程直射了,步槍的長度普遍縮短,有的步槍和卡賓槍甚至開始裝上摺疊槍托。大規模的刺刀對決慢慢少了下來。當然,抗戰戰場有其特殊性,日本人迷信遠射和刺刀,其所裝備的三八式步槍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步槍,而中國軍隊則因為輕武器技術落後,刺刀是最後的防身手段。

二戰後,各種機械化平臺逐漸裝備各國陸軍,車內空間比塹壕裡又狹窄了不少,步槍的長度進一步降低。無託步槍作為步兵自動武器的一個種類也嶄露頭角。但無託步槍在拼刺刀上比起有託步槍,缺陷比較明顯。首先是握持上不太方便。有託步槍拼刺,發力手一般握在槍托處,而方向控制的手則在前部槍身。無託步槍,後部槍身不好握持,前部槍管可能因為射擊後溫度過高,也不方便握持。拼刺時不好發力,衝刺時因為槍短,衝刺距離短,對手能夠輕易躲避。

不過現代化的正規戰爭,拼刺刀只能算作基本防身手段了。很少有場合能夠用上。在建築物內和車輛內部的搜索作戰,短一些的無託步槍更有優勢,能夠開槍,何必拼刺刀?很多國家的軍隊士兵也會裝備手槍等輔助武器,在防身上的選呢更多。


兵器肖寧


在步槍上裝備刺刀是各國軍隊數百年來的傳統,從裝填子彈緩慢的火繩槍燧發槍裝備刺刀自衛到AK47自動步槍裝備刺刀應對刺殺和子彈打完殊死一搏,刺刀跟隨步槍太久了。近幾年來,無託式步槍開始登上輕武器的大舞臺,其優秀的設計思路和適應能力使其在很多方面超過了傳統的有託式步槍。這樣問題就來了,大家都知道,手持步槍進行拼刺都是右手握槍托發力,左手握護木調整刺刀攻擊位置,那麼無託步槍對於拼刺就少了發力點,在近戰拼刺中就處於不利。

時間進入21世紀,拼刺刀這種戰鬥形勢已經越來越少了,而且刺刀本來就是步槍的附屬品而不是必備品。在現代戰爭中,刺刀的作用已經大大降低。95式突擊步槍作為無託結構的步槍,主要的戰術優勢在於結構緊湊,機動靈活,戰鬥適應性極強。其可以裝備的刺刀也是單兵多用途匕首,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能使用其進行拼刺戰鬥。而且,拼刺本來就不是現代步槍,特別是新登場的無託步槍強項。要論拼刺,我相信沒有任何一把裝備刺刀的步槍有古代的長矛強。

但又不能完全取消刺刀這個配件,因為只要爆發戰爭,就肯定免不了需要近距離格鬥。比如說當士兵夜晚巡邏,站崗和押送戰俘這種任務中,刺刀還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利器。作為人類最古老的戰鬥方式,演化為刺殺的近戰攻擊是不可能被完全取代的。

總而言之,無託步槍只是不適於拼刺戰鬥,但不是完全做不到拼刺。無託式步槍面對有託式步槍拼刺起來是非常吃虧的,然而如果訓練有素的士兵使用無託式步槍碾壓拼刺能力較差的民兵武裝也是沒有問題的。雖然目前這種古老的戰鬥方式已經落伍,但是仍然大多數國家將拼刺加入了士兵的訓練項目,否則04年使用刺刀突圍的20名英軍可能就再也見不到不列顛的太陽了。


區域拒止


拼刺刀,似乎是栓動步槍年代的專利,當然,二戰有半自動步槍參與實戰了,譬如美國大兵手中的M-1加蘭得半自動步槍也配有一把軍刺,網絡上常見有二戰時期,美國兵端著上軍刺的M-1加蘭得解押被俘日本兵的圖片。

5發彈倉供彈的栓動步槍,包括8發漏夾彈倉供彈,以及10發彈匣供彈的半自動步槍的年代,在打仗時由於火力稀薄,當一方發動衝鋒時,或許就會短兵相接了,參考好萊塢拍攝的太平洋戰場上那些殘酷的奪島戰役大片。

於是,開展肉搏大戰,玩命地拼刺刀,白刀子刺入,紅刀子出來,非常的血腥,也非常的刺激,拼刺刀和開槍殺人一樣,也會上癮的,非常有欣快感。

無託步槍,一把反人性化設計的槍械,正在陸續走進死衚衕,法國佬和英國人率先淘汰了瑪斯無託步槍和L-85A1突擊步槍,進而求購HK-416的有託步槍,讓黑-科的這把槍械名聞遐邇,身價頓時暴漲。

由於無託步槍將機匣當槍托使用,貌似95式步槍的機匣尚小,我兔士兵尚能握持拼刺,有網絡上流露出的照片為證,斯太爾AUG無託步槍,素來以精準射擊而聞名,這玩意兒有隻碩大無比的機匣,真能拼刺刀,只有天曉得了。

現在,軍隊中已找不到栓動步槍了,當然,栓動的狙擊槍除外,一般都是採用30發彈匣供彈的步槍,採用傳統木製或金屬摺疊槍托的步槍,一旦與無託步槍拼刺刀,估計持無託步槍的不是吃虧的問題,而是直接找死的節奏。

當然,現代的戰爭,不排除會發生拼刺刀,但概率會降至極低,畢竟不是栓動步槍火力稀薄的年代了,一般的大兵,戰時隨身攜帶5-6只彈匣,加之背囊內50-100發散裝子彈,足以維持一定的火力,事實上用不上拼刺刀了。

所以,使用無託步槍的,儘管可心安理得,也不必擔驚受怕,因為幾乎不會發生拼刺刀。


國平軍史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有一個假設前提,即雙方士兵所受到格鬥技巧訓練都是比較相同的傳統槍械格鬥。之所以如此設定是為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假設環境使雙方可以進行比較,在這種假設之下,使用無槍托步槍一方於拼刺中顯然出於先天不利狀態,因為傳統拼刺格鬥技巧主要基於傳統長託步槍設計,而較晚出現的無託或短託步槍若依舊使用這種拼刺技術會處於天然不利地位。

然而,隨著現代軍事技術發展,盡力減輕士兵負重轉而將節約出的精力用於攜帶更多高技術裝備已經成為潮流,傳統的笨重槍托雖並未因此淘汰但正成為重要改造對象,所以短託甚至無託步槍正大量出現在多國軍隊當中,尤其自動步槍興起後,槍械後坐力減輕,穩定性提高,對槍托需求進一步減少,這種情況下,軍隊相關技術訓練改革勢在必行。

目前為適應新型槍械實戰訓練需求,包括我國軍隊在內世界許多國家軍隊都已經進行相關改進,專門有針對性設計出適合使用短託或無託步槍進行近身拼刺搏擊技術動作。同時,為彌補無託或短託步槍長度上劣勢,許多新式步槍在設計上刻意強化槍械其他部位擊打能力,如有的無託步槍加裝刺刀後可以單手掄起,比一般軍用匕首更適合近身戰鬥;還有一些短託自動步槍在槍管及槍身後部採用專門設計以方便士兵在特殊情況下雙手握槍械,更好發力。

由於種種改進措施,無論是專屬拼刺技術還是槍械本身設計,無託或短託步槍傳統拼刺條件下劣勢已經得到很大程度緩解,尤其是當前許多國家強調步兵特戰化,將許多特戰技術融合入步兵訓練中,如三人制或五人制作戰小組,他們在戰鬥中雖單兵面對手持傳統長託步槍士兵並無絕對勝算,可小組作戰卻會形成碾壓性優勢,所以新條件下,短託或無託步槍面對傳統長託步槍拼刺中未必會吃虧。


環球快資訊


吃虧是肯定的,刺殺,是要雙手合力將對方武器格擋開,然後雙手合力將刺刀刺入敵人的身體,並將對方消滅,現在有些槍械設計師感覺拼刺刀已經落後了,現代戰爭不拼刺刀了,簡直就是荒唐。



看評論漲知識啊


毫無疑問無託步槍在戰場上是比較吃虧的,畢竟俗話說的好,一寸長一寸長,雖然下面一句是一寸短一寸險,那要這麼說,乾脆打到肉搏戰的時候乾脆不上刺刀直接拿著刺刀上就行了。

畢竟步槍的產生並不是為了肉搏戰,刺刀是作為步槍作戰的補充,當彈藥耗光,在短兵相見時作為自保殺敵的武器,在熱兵器還沒有佔據絕對地位之前,戰場上仍然有貼身肉搏的機會。耍刺刀也成了人人必備的搏殺技能。然而自動步槍和現代步兵戰術問世後,刺刀似乎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槍本身。


(我覺得L85上刺刀簡直操蛋極了)

無託步槍有它的優勢,一般認為無託槍便於縮短全槍長;全槍質心在水平方向上接近握把後方,射手據槍瞄準方便,不易疲勞;必要時可單手射擊,有利於戰士騰出一隻手來完成諸如投擲手榴彈、駕駛車輛等其他任務。所以無託步槍很適合用於城市作戰CQB,車載人員機械化步兵等作戰環境。而等長度的情況下槍管更長,射程,穿透力更好,特別是對於如今NIJ III,IV級插板越來越普遍的今天無託在這方面的優勢其實還是不可忽略的。


所以在設計無託步槍時,設計師當然會根據實戰出發,並不因為拼刺刀的問題而影響新型槍械的產生。當然大部分無託步槍還是有刺刀使用的設計的,比如我國的95式自動步槍,加上刺刀還是非常的威武霸氣的。當然像AUG那種大屁股根本沒法上刺刀。

畢竟在作戰中,什麼情況都能發生,到了極端情況下刺刀還是用的上的。在現代戰爭中也不是沒有過刺刀衝鋒的戰鬥,2004年,由20名英軍組成的巡邏隊在伊拉克巴士拉市區巡邏時,突遭到100名什葉派民兵伏擊。英軍指揮官在援兵尚未到達、彈藥即將用完之際,果斷命令士兵上刺刀,與武裝分子展開白刃戰。結果35名武裝分子被殺死,而英軍除了部分士兵受傷外,大部分士兵安然無恙。然而英軍的制式步槍就是無託步槍L85。


所以說拼刺刀真正決定勝負的不是手裡的傢伙,是拼刺刀的技術,更是敢於刺刀見紅的精神。所以現在我軍又恢復了刺刀刺殺訓練,不僅僅是戰場技能的恢復,更是對這種刺刀見紅的作戰精神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