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農業合作社怎樣轉型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農業合作社怎樣轉型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導語

農業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一、合作社的主要經營模式


農業合作社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截止到2018年底,全國註冊合作社數量已超過200萬家。很多人都說要做合作社,可對合作社如何運作卻一知半解,那麼,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大體有哪幾種呢?


1、“生產在家,服務在社”型合作社

這也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定義的合作社一般模式,合作社作為一種服務組織存在,為入社的農戶提供統一服務,比如提供統一的種子、化肥、農機作業、加工、銷售等服務,入社農戶需要繳納一定的入社股金或者入社費,享受合作社提供的種種服務。



農業合作社怎樣轉型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這種類型的合作社需要具備較強的服務能力,有專業的業務運營團隊。但是這種合作社一般比較鬆散,社員與合作社關係也不緊密。


2、土地託管型合作社

土地託管型合作社也被稱為“土地託兒所”,農民將土地託管給合作社,合作社從種到收全程“託管”服務,按畝收取服務費,所得收成全部歸被託管的農民所有。


農業合作社怎樣轉型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土地託管很好的解決了平原地區農民外出打工後無人種地的需求,合作社利用機械化和規模化經營。通過統一集中採購農資降低生產成本,防治假農資坑農害農,自己賺取服務費和服務成本之間的差額。


3、股份制合作社

目前存在的股份合作社包含土地股份合作社,經濟股份合作社等多種類型,股份制合作社是一種更高形式的合作模式,到年底扣除經營成本和提取公積金和公益金之後,給所有入股的農民分紅。農民將土地折成股份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通過統一規劃、科學經營,發展休閒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等高附加值的產業。


農業合作社怎樣轉型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4、其他類型合作社

還有資金互助社、合作社聯合社等多種經營模式,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入社自願,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不會變的。由於我國特殊的國情,合作社的具體形態也在不斷探索中。


農業合作社怎樣轉型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二、合作社如何轉型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第一,做長農業產業鏈。

合作社要合理規劃高效利用社內土地,合理佈局農業種植、養殖生產結構,重點選擇當地技術成熟的特色資源品種,按照全產業鏈進行苗圃區、保種區、觀賞區、生產示範區、體驗區、科普區、加工區來規劃設計,形成園區獨特農產品產業鏈體系,並輻射帶動了周邊農戶廣泛生產,既打造形成讓遊客吃住行滿意,遊購娛開心的休閒度假勝地,又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擴大農產品的銷售,增加合作社收入。


農業合作社怎樣轉型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第二,要將合作社打造成休閒與節慶活動場地。

合作社要圍繞自然生態、花卉苗木基地、農作物生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培育出了親子游、採摘園、體驗基地等休閒旅遊項目,將農事活動、農業休閒等可參與性強的項目揉合到休閒觀光體驗活動中去,並不斷創新休閒體驗項目,吸引城鎮居民來休閒度假。合作社要根據當地的農業資源條件,充分發掘出傳統農家的“四季節慶活動”。如插秧節、荷花節、捕魚節、螢火蟲節、龍蝦節、新米節、水果節等,讓遊客欣賞園區四季更迭的景色,體驗不同季節的生活。


農業合作社怎樣轉型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第三,要進行綜合性的品牌打造。

合作社要通過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主題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如特色產業、親子主題、體育休閒、養生養老,田園綜合體、民宿度假等,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與周邊不同的特色休閒農業示範區。要打造合作社獨特的農產品品牌。通過農業種養品種。如花卉、水果、中藥材、穀物、特色畜禽、特色水產品、生態種養等品種,實施生鮮產品與精粗加工項目並舉,生產的農產品努力爭取綠色食品認證或有機食品認證。形成合作社獨特的綠色與有機農副產品體系。


農業合作社怎樣轉型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想要聯繫談再紅休閒農業工作室,請搜索關注《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