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伊朗导弹袭城报复后,美国反击终于来了:副总参谋长被点名制裁

美国杀害苏莱曼尼,伊朗就发射了两轮导弹以示报复,打击的结果是没有任何人死亡,美国有了台阶下,伊朗也维护了面子。按道理说,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双方是不是该消停点呢?然而并没有,就在伊朗准备下一轮报复,美国却率先出手了。

伊朗导弹袭城报复后,美国反击终于来了:副总参谋长被点名制裁

当地时间1月10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财政部长姆努钦主持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对伊朗实施新制裁。制裁8名“对驻伊拉克美军和联军基地发动袭击”的伊朗高官,包括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和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此外,还对伊朗国内17个企业和实体公司展开了制裁,涉及建筑业,制造业,纺织品,矿业等重要行业。

显然,这是美国回应伊朗空袭美军基地的一种强硬措施,兑现了美国总统“不以武力回应,将对伊朗采取新的经济制裁”的政治承诺。

目前伊朗因为美国长期制裁,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石油卖不出去,物资十分短缺,货币大跌,失业人口一天比一天多。但面对种种乱象,伊朗并没有失去理智完全撕毁伊核协议,而是选择“停止履行”伊核协议,算是给拯救经济留了后手。

伊朗导弹袭城报复后,美国反击终于来了:副总参谋长被点名制裁

经济危机还要不了伊朗的命,真正要命的则是政治危机。从哈梅内伊到鲁哈尼,再到革命卫队的各路将军,不断喊着“让美国去死”“让美国付出代价”,一个比一个声量高,生怕自己站错队。可见主战派一时间压倒了扎里夫这样的温和派。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因为军队在这轮政治博弈中,占据了上风。伊朗革命卫队不仅负责国防安全,还靠经商直接干预经济事务。在这种体制下,军队和政府经常出现争权夺利的现象,以至于最高领袖成了权利调解人,哈梅内伊只能在世俗政府、革命卫队以及教权之间尽力平衡微妙的关系。

伊朗导弹袭城报复后,美国反击终于来了:副总参谋长被点名制裁

苏莱曼尼作为军方头面人物,他的死严重刺激了革命卫队,他们联合愤怒的民众一起向政府施压,而政府为了平息国内这种复仇情绪,只能选择向美国发难。如果不这么做,那么伊朗常年来维持的强硬形象必然会崩塌,也会失去伊拉克什叶派、真主党武装、胡塞武装等组织的信任。

可以说,伊朗现在真是内忧外患,对美国只能进行一些象征意义上的“报复”,以至于出现了“误伤”乌克兰客机的巨大错误。而美国正是看中了伊朗的虚弱,选择“好时机”对伊朗发动经济制裁。

伊朗导弹袭城报复后,美国反击终于来了:副总参谋长被点名制裁

而美国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继续极限施压,通过制裁伊朗高层和实体企业,给伊朗经济造成重创。这符合美国国内的反伊立场,也能从民主党的弹劾泥潭中抽身出来,为美国总统自己捞取更多的政治筹码,所以伊朗接下来的日子更苦了。

美国越强硬,越不动武,伊朗面对的危机就越大,在军事手段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伊朗或许只能跟美国谈判,虽然这是伊朗革命卫队无法接受的结果,但为了伊朗政权的稳定性,伊朗最终还得这么做。

伊朗导弹袭城报复后,美国反击终于来了:副总参谋长被点名制裁

这样一来,美国总统既削弱了伊朗影响力,还赢得了选票,简直是一箭双雕。随着美国继续施压,没有实力进行“反制裁”的伊朗遭受必将遭受更多的压榨和安全威胁,其前景堪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