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地產公司40歲以後的員工都去做什麼了?

shouxin49304394


題主關心的應該是職業生涯發展的問題,我在房地產公司從業10年,所以對這個問題還是有發言權的。

先來看看行業趨勢:北森在2018年發佈過一份《2017-2018中國房地產行業人才白皮書》(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通過對全國300多家地產企業及30000多名管理人才的數據進行分析,直觀展現了各層級崗位的特徵、能力、優勢及劣勢等。數據顯示:房地產人才呈年輕化趨勢,80後員工逐漸成為主力管理人才。

本人所服務的地產公司在年齡這一項的招聘標準,有這樣的一條規定:項目總要求必須40歲以下,部門負責人原則上是35週歲以下,如果要突破這個標準的話,要打申請報告至集團總裁與董事長審批。

現在行業環境變化很大,房地產企業的開發模式也必須隨之調整才能生存,這就意味著以往的經驗不一定管用了。而年輕人工作有衝勁,能夠適應項目高強度開發的情況。目前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大部份員工年齡在25-45歲之間,可以看得出來,40歲確實是屬於有危機感的年齡階段了。要完整分析題主的這個問題還有考慮因素,員工屬於什麼類型的崗位?

在企業中,為保證員工的職涯發展,基本上有設置雙通道晉升途徑,即:

  1. 管理類崗位(M崗)

  2. 技術類崗位(P崗)

兩類員工的職業發展情況還是略有不同的:

  • 管理類。如上文所說,房地產行業中,基層管理人才的核心年齡是35歲以下,如果你已經做到了管理崗,那麼未來的職業生涯還會有比較長的發展,爭取往更高的職級晉階。

  • 技術類。到了40歲,技術技能有了一定的積累,如果不能往高級別的總工等崗位晉升,在項目高強度的工作現場上是越來越有壓力了。

綜上所述,40歲過後就屬於職場的成熟階段了,在這個階段,人脈關係優於專業。如果繼續往上晉階,就要注重個人核心價值的打造,如果是改行或創業,最好也要注意行業發展的內在連續性,確保所積累的資源,經驗,技能,人脈等能得到延續。


笑笑書生


我參加工作二十二年,在房產公司做了十八年,2001年開始,至今換了三個單位。最近這個公司幹了十三年,今年四十五歲。說說我的感受:四十歲以後,確實不好找工作。現在經常接到獵頭的電話,我都是先給他們說我四十多,大專學歷,然後獵頭說打擾了。以前做工程,副經理,做過酒店、公寓、商場、住宅、辦公樓等業態,交房200多萬方。因為性格的原因,一直也上不去。現在做配套的工作,對口水電氣這些單位,相對輕鬆些。配套人員沒有年齡限制,乾的時間越長,人脈越廣,流程也很熟悉。四十歲以後別輕易辭職,上有老下有小,我們就是頂樑柱。到這個年齡,心態放平和,少發牢騷,多做事。房產公司的工資還算高的,可以讓你過上很好的生活。這就是我的經歷和感受。


浪漫的冷風


不得不說,房地產作為社會熱門行業,其營銷從業者相比較其他行業同齡人,可以說收入還是很體面的,筆者所在三線城市,身邊三十四五歲開瑪莎奔馳寶馬的營銷總大有人在。

但是,也只能說這些人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很多品牌房企,到了營銷總再往上就很難了。想升到區域或集團中心條線負責人,不僅靠能力,更要靠人脈,比如某公司常州幫;想升到項目總,那就更難了,各家的項目總多數是工程副總、投資副總提拔,很少有營銷總上位。所以,才造成了很多營銷總在中年危機時被幹掉,精力已經跟不上,想法也保守落後了,只能被裁。

當然,如果想繼續奮鬥在地產行業,還是有很多工作值得營銷人去做的,比如投拓,營銷人幹起來上手快,出效果也快。對於營銷、投資都懂得複合型人才,才能成為開發企業最需要的項目總人選。

拙見,歡迎交流指正。


李803


因此,該地段房地產40歲左右的經營人員,靠你多年來的售房經驗,只要踏實努力肯幹,這份工作,尚可篤定幾年。

中心地段也有總體規劃,土地開發也有限,一些老式具有特色建築經改造仍要保留,不可能全建新住宅,也有個飽和階段,將來大多數會轉移在偏郊建設,生活交通設施配套齊全,那些急需住房人員,如入職於大中城市的精英,年青人結婚購房,原住中心地段的動遷家庭等,都會尋找相對生活交通方便的偏郊住宅區入住。所以,40歲左右的地產人在工作上仍可大顯身手,只不過受國家購房價格的控制,雖配套措施好的住房購買量還是很大,但房價低,房地產老闆相對較中心城區收入減少,當然,做夥計的工資沒以前高也是正常的。

以後,40歲的地產人有機會也可退居到各小區的物業管理部門,當然自己要主動看準目標機會聘職,經驗足熟悉住房內況,是長處,現有許多小區物業人員來自原地產行業的現象不少。總之,根據形勢與自己的專長愛好,要麼有能力,領導相識,繼續留用偏郊地產,得到一份較前少的收入。要麼去稱得上同行的物業,再則去找份不相干的普通工種如:保安或開個小超市,二十年左右時間一瞬間,就退休了。個人觀點,不妥的話,請指正。


綠水青山1390


開滴滴送外賣賣保險


過好自己的小生活


35歲及以上年齡段的中年人,往往都會有著個人出路的憂慮。實際上,對於4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因為家庭有子女因素,所以可否獲得持續的收入來源就頗顯關鍵。如果步入收入瓶頸,或許可以尋找行業轉型。或許,可以在現有人脈資源、資金資源的基礎上,找幾位合夥人一起創業。不過,對於這一年齡段的人,確實需要考慮到不少的問題,而持續收入來源,則是影響到家庭整體的幸福感。


郭施亮


索性擔心不如去做,我就是地產公司要奔四的了,公司項目快沒了,惆悵啊,想通了就去幹


nec232323


繼續幹唄 到了40掌握的人脈是個寶


榴蓮炒餅


如果40歲了,還是個副職,或者上不了高管,或者不是高級專業人士,基本都在考慮退路了。

現實就是這樣殘酷。

有的去了投資公司

有的跨界了,去什麼健康產業等

有的去中小企業,改行做培訓等

也有的去相關的諮詢公司。也基本圍繞房地產行業。


叔我職言


考個大證能保底。適合大部分人,有想法、自己做老闆、升職的,可以略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