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軍隊裝備了60多年的輕機槍,為何至今仍不捨得替換?

Hiro_TheHunter


早替換了,作為班用機槍都替換了兩次了,八一式槍族上來的時候就開始替換56班,到現在7.62x39mm這批老的56式彈都快停產了,正式部隊也都把半換了 5.8的95系槍族。


你說捨不得扔,庫存裡確實還有這玩意,但不是因為這貨有多好。只是他是個機槍,而且它所用的56式步槍彈庫存還很多。雖然未來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暫時封存留作備用還是需要的。


而且56班和後來的槍族一體化有區別,它是個彈鏈供彈、採用極厚槍管的機槍。可以說相比RPK、81班之類與同族突擊步槍一個爹的班機更像一挺真正的機槍。火力的持續性更好,但也更重,開放式的彈鏈也容易進髒東西,不方便和班組一起滾泥漿,泅渡啥的。

但這種講究火力的班用機槍在現在戰爭模式下並沒用太大卵用,尤其現在對於步兵班武器而言更要講究輕便,靈活,讓機槍手也能跟得上步兵突擊。班組武器的通用性也需要更高,而彈鏈供彈的56班很明顯不適合這種玩法。真要大火力的話,還不如配屬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通用機槍,好歹有效射程和威力比56班這種打中間威力的小便彈道好的多。


另外吐槽下某高票答主的這句話,你告訴我...56班的中間威力彈是怎麼比同彈種的81班有效射程高那麼多的? 這種模稜兩可的話太扯了


瘋狗的輕武


中國軍隊裝備時間最久、裝備數量最大的56輕機槍,是蘇RPD輕機槍的高仿版,目前,依然在軍隊中服役,可謂老當益壯,其作戰效能不輸於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特別其射擊可靠性,都在這兩把班用機槍之上。

56式輕機槍,擁有兩根可以疊起來的兩腳架,槍重7公斤,射速每分鐘700發,發射7.62X39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有效射程800米,所以其後座力要遠低於二戰時期發射全威力步槍彈的輕機槍。

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100發彈鏈供彈,但由於有一隻彈鏈盒,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這是一把彈鼓供彈的輕機槍。

槍托和手柄是木製的,其餘部分是鋼製的的56式輕機槍,對600米以內的有生目標,打擊效果非常好,彈丸在1500米距離內,仍然有較大的殺傷力,是經過實戰檢驗的一把非常可靠的輕機槍。

而81式7.62毫米班用機槍,槍重5.15公斤,有效射程600米,發射7.62X39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戰鬥射速每分鐘120發,採用75發彈鼓供彈,通用81式自動步槍的30發彎彈匣。

95式58毫米班用機槍,屬於無託結構的輕機槍,槍重僅3.95公斤,戰鬥射速每分鐘100發,有效射程600米,採用75發彈鼓供彈,通用95式自動步槍的30發彎彈匣。

事實上,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專業輕機槍,都是在自動步槍的基礎上,採用重槍管型升級改造而來,所以在有效射程和戰鬥射速上,這兩把槍無法和56式輕機槍相媲美。

56式輕機槍在1500米處仍然有殺傷力,81式特別是95式班用機槍,在1000米距離上的殺傷力,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56式輕機槍採用100發彈鏈供彈,所以火力持續性非常好,是採用75發彈鼓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所達不到的。

最關鍵的是56式輕機槍射擊時非常可靠,與56式自動步槍一樣,極少出現故障,在可靠性上,56式輕機槍要強於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

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採用彈鼓供彈,國外的槍械卻很少使用彈鼓供彈,原因就是彈鼓存在本身難以克服的問題,其可靠性遠遠不及彈鏈以及彈匣供彈。

彈匣比彈鼓好用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裝彈快,而且更輕便,在戰場上士兵接收到的彈藥補給,都是整箱散裝形式的子彈,哪來裝好彈的彈鼓或彈匣。
彈鼓太沉重,結構比較複雜,無意義的空間多,內部的彈藥彎曲排列,因此簧力很大,不能像彈匣那樣直接壓彈,得將彈鼓拆開往裡面裝彈,還需用專門的裝彈器,顯得非常麻煩。

綜上,儘管56式輕機槍裝備部隊已經六十餘年了,81式和95式自服役起,都自信滿滿地要取代56式輕機槍在軍中的地位,但現實卻是這兩把班用機槍,都無法取代56式輕機槍在軍中的地位,隨著新型機槍的研發,該淘汰的應該是這兩把班用機槍,特別是其中的95式無託班用機槍。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不捨得替換是什麼意思?八一式,九五式出來後不是換掉了嗎?五六輕機是一款經受實戰考驗,皮實可靠的好槍,我們不去爭論它跟八一式,九五式的優劣,但是部隊換裝,不會因好用,就不考慮後勤供彈不統一,就留用五六式吧?美國那挺1917老爺爺是重機槍,本來就有專門供彈的,MG42海灣戰爭時伊拉克用過一批南斯拉夫生產的,說是用的毛瑟彈,大概跟元首電鋸一樣,但北約體系中使用的MG改型,口徑是改動過以便使用北約統一口徑彈藥的。輕機槍現在都通用步槍彈,現在還留用五六輕機後勤上是個麻煩事。


不過相比五六輕機是專業機槍,八一式和九五式只是還了重型槍管的突擊步槍,我覺得還有步兵班排戰術改變的因素在裡面,大概班用機槍控制距離縮短,更講究精度,遠距離壓制交由重機槍完成,以前攜槍攜彈不便,步兵班組有減輕重機槍負擔的需求,自己需要負擔更多攻擊範圍。

現在已經完成機械化換裝,車載重機槍本身壓制範圍擴大,步兵班組獲得的支援力度更大更多,自己可以減輕攻擊負擔,班用機槍追求短小精悍,增強機動能力是發展趨勢。現代戰爭更多的是城市巷戰,跟原本野戰為主區別很大,重火力壓制手段的專業分化,對步兵班組,輕機槍功能剝離因該是最多最明顯的。



李三萬的三萬裡


題主問的是56-1式班用輕機槍吧?上世紀50年代引進蘇聯RPD技術仿製生產,1956年定型,射程遠,威力大,後座力小,成為可靠的班用近戰滅敵的主要武器。經過多次實戰,相當可靠,所以至今仍在使用。一型優秀的槍枝,不會因歲月古老而奪去光榮,反而在使用中大放異彩。實戰發現,500內對點目標,600米內對集團目標,殺傷效果極佳。全重只有7千克,這個重量比起現在的95式輕機,有點大,但機械化開進,仍不失強有效的支援火力,射速700發每分鐘,不比美軍現在用的M249,但精度較高,我軍也曾對比兩種槍,通過對比,我們發現,56式在射程,精度,都要比它高一些,就是全重也有一定優勢。這正是一支好槍永流傳,我軍偏愛56式啊。

●56式的傳說。大戰雪山,要比印軍使用的布倫機槍好多了。同等重量我軍可攜帶可多的彈藥,精度也比布倫式高,布倫雖說射程有點優勢,但我軍不在更遠距離內用槍,遠了用炮,近了才用槍,特別是在高原作戰,為節省衝擊體力,三百米內才開火,抵消了布倫式的優勢。使用中56-1式輕機槍,還有可靠的優勢,打通了,用水一澆,可繼續使用。所以槍枝好不好,戰場說了算,又經過我軍多年改進與使用,是不會輕言放棄的。就是比起現在大量裝備的RPK74,威力仍是不俗。它是優秀的,因而也是不衰的。

●81式輕機不是不好,槍輕了不少,只有5.15千克,彈型中間威力,不是不好,那是最好。槍枝使用要在便於發揮火力,一般兩個點射之後,便要更換陣地,否則便會成為火靶子,機槍手,正是前沿主要威脅,輕便的槍支,便於靈活使用。不必更大射速,火線下運動大為方便。與時俱進發展,才能贏得未來,輕步兵作戰,81式可以說改進了不少。只是做得還不太徹底。代替81式的上95式,可以說一次正式的革命,使用5.8毫米彈,全重3.95千克,更靈活方便了。

●各有側重。使用方式不同,配備槍支當不同,這是我軍槍枝發展的一個重大縮影。不再侷限於少量武器,不再滿足於步槍通用化,彈可以通用就成。比如裝備95步槍的部隊,一般使用95式,彈藥可以互換,以便發揚火力,不愁彈彈供應。對付頑固的敵人,手段選擇也多,比如呼喚炮火。各種火力密集,但也要考慮極限條件下使用,這就是說的效費比較高的問題。用心作戰,會對每一個作戰細節精雕細刻。


魂舞大漠


我國軍隊的步槍從最初的56式衝鋒槍,到後來的81式自動步槍,到現在的95式自動步槍,已經進行了三次更新換代。而輕機槍方面,我國的輕機槍也進行了三次的換代,第一代輕機槍是56式輕機槍,第二代輕機槍是81式輕機槍,第三代輕機槍是95式輕機槍。但是和步槍不同的是,我國的56式輕機槍,不僅沒有因為後來的這些槍械的出現而退役,反而依然活躍在部隊中,並且是很多部隊的主戰機槍。那麼我國的56式輕機槍為什麼使用至今都沒有被替換呢?


56式輕機槍是模仿的蘇聯的RPD輕機槍,這種輕機槍能夠對500米內的敵人進行精確打擊,除了精確性高之外,後坐力小可靠性高也是56式輕機槍非常明顯的優勢。這支輕機槍憑藉著單鼓和金屬鏈可以達到100發的彈容量,56式輕機槍的子彈在1500米之外還是依然能夠發揮殺傷作用,憑藉著威力大和子彈多的優勢,56式輕機槍擁有足夠的殺傷性和壓制能力。這支輕機槍能夠沿用至今主要還是因為在現代戰爭中對於輕機槍的要求並不高,輕機槍從這支輕機槍能夠沿用至今主要還是因為在現代戰爭中對於輕機槍的要求並不高,輕機槍從二戰結束後地位就開始不斷下降,這支服役了60年的機槍也完全可以承擔現代對於輕機槍有需求的全部任務。

從一些局部衝突來看,現代戰爭中輕機槍的地位非常低,主要作用是輔助步槍射擊,在一些小股部隊衝突中增強火力配置,進行火力壓制,而這些任務56式輕機槍完全可以勝任。自動步槍的發明和空間作戰的普及,短兵相接中擁有壓制敵方陣地的輕機槍的地位顯得比較雞肋,現在各國的輕機槍的變革也都是比較緩慢的,大部分都是停滯不前。
從56式輕機槍當前的表現來看,即使是再過十年的時間,56式輕機槍在輕機槍裡面也依然不過時。而隨著海空聯合作戰的普及化,陸軍的地位下降,陣地戰的逐漸消失,輕機槍能否在未來的部隊中出現都是一個未知數,軍隊現代化水平比較高的國家都會把錢用來發展在現代戰爭中有決定性的高科技武器,而輕機槍在未來極有可能會慢慢的被淘汰掉。


軍武小咖


題主,沒說具體哪個型號的槍,想來想去也就56-1式班用機槍符合60年還在用的這個設定。56式是中蘇友好時期援助我國的全套RPD生產線生產的仿製型,與56自動步槍和56半自動步槍同屬56系班用武器槍族。

全槍長1041毫米,空槍重7.00公斤,理論射速每分鐘650發,最大射程2000米,使用7.62×39毫米中間威力彈,配備與班級作戰單位,是全班火力壓制的重要成員。跟隨我軍基本參加了所有的作戰行動。這種槍憑藉其可靠耐用,射程遠,威力大,射擊持續性好,造價低廉的的特點一直在我軍中服役。



雖然我軍曾經嘗試用81式輕機槍替換56式,但是其在威力,彈容和射擊距離等指標上與56式有不小的差距,由於以上槍支的種種原因,完全替換56的目的並沒達成。



其實一種武器只要是各項指標都能達到實戰需求,除非替代品足夠優秀才有可能被取而代之。就像美軍的勃朗寧M2從1932年正式命名到現在,一直是美軍普遍使用的機槍,可見這款槍在實戰中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就像56-1式一樣將會一直服役下去。


藍色大菠蘿


題主說的是56/56–1式班用輕機槍吧?這個槍是1950年代初和:西蒙諾夫SKS半自動步槍、卡拉什尼科夫AK–47步槍一同進入到我國的,它的原型槍是捷格加廖夫RPD輕機槍,這三型槍都發射7.62×39毫米子彈,構成了我軍第一代班用武器。

從1956年裝備到部隊(56–1是63年),再到1980年代中期81式輕機槍替代它之前,它在我國生產大約30年的時間,生產量和庫存數量都很大,估計生產量在20萬挺以上,這樣龐大的生產量除了用於戰爭、訓練和外援...估計還會有很多新槍根本沒有啟封過,但56/56–1輕機槍在1980年代初就和56半、56衝一起逐漸淡出了我軍戰鬥序列了,因為它之間未形成槍族化,只有子彈是通用的,零件根本不能互換,在班用槍族化的要求下不符合需要必然會退役和封存。


但武器裝備不是正常使用而磨損報廢的情況下就不能讓它們退役甚至是銷燬,新槍銷燬了太可惜也是巨大的經濟浪費,而且56–1還是我國改進後的裝備,從它服役以來經歷了很多次戰鬥,戰場環境適應性良好,從千里冰封的烏蘇里江、到高溫高溼的西南邊陲,再到雪域高原...都留下了它的身影!這樣一挺機械動作可靠,威力適中的裝備理應封存,以便應付有可能爆發的全面戰爭。

另外一點就是我國曆史上生產的56式步機槍子彈太多了(仿製蘇聯M43彈),“備戰備荒”年代估計製造了幾十億發,雖然用於戰爭、訓練、外援、出口...到目前為止還可能有10億發以上的庫存量,甚至是還在低量製造,既然是庫存這樣的多,就需要保存一定數量可以發射它的槍械才行,否則這些子彈都成了廢品,所以保留一定數量的56–1輕機槍非常有必要。

國家對於武器裝備的退役是有一套制度的,不是說新裝備進入到部隊服役之後就把老裝備全部銷燬,而是根據國防儲備情況而定,新裝備進入到部隊之後需要有較長時間的部隊適應期,在戰爭、訓練過程中長時間的磨合,出現問題後要進行改進完全達到部隊要求,但有些新裝備到了部隊之後由於根本性的設計問題和製造問題,造成了怎樣改進都難以達到部隊的要求,這樣的新裝備就不能再服役了...反而是老槍經過了幾十年的使用,該有的設計和製造問題都已經暴露出來了,通過技術改進已經非常的成熟,戰場使用故障率很低,雖然因為現代戰爭的層次提高了,老槍不在成為部隊的主裝備,但老槍的可靠性沒有降低,要真的是新槍不管用,還得它們頂上去,所以保留一部分老槍很有必要。


皇家橡樹1972


這個主要是世界戰爭格局在改變,現代戰爭的主角已經從傳統的人力戰爭上轉變成高科技的精確打擊。根據美國軍事裝備統計,美國方面從1967年開始就不再更換除單兵武器(步槍,狙擊槍,衝鋒槍,手槍)外的陸軍裝備,輕機槍不屬於單兵武器範疇,也不再更換。我軍雖然發展得比美軍慢,但是世界的整體趨勢就在那擺著,我們也是蕭規曹隨,套用世界主流軍事強國的發展線路。

在以往,重機槍只能裝載在坦克或者汽車上面,但是這兩款裝備的通過性很差,無法取得制高點(無法到達山頂或者樓頂),又因為這些裝備目標很明顯(必須通過公路機動),很容易被襲擊,這時候,便攜式輕機槍就成了替代品,可以人工攜帶到這些地方進行火力壓制。但是自從武裝直升機誕生以後,武裝直升機上面的機關炮跟機載機槍才是正道,武裝直升機幾乎可以全天候機動到任何地方從任意地點發起進攻,這就使得輕機槍的功能被弱化,也就沒有繼續改進的必要了。

不過呢,槍沒有改變,槍彈卻可能改變。我們都知道現代戰士的攜彈量實際上都不高,一名普通士兵攜帶的步槍子彈也不過150~200發左右,一名機槍手攜帶的子彈也不過450~600發左右(一挺機槍)可使用彈不過1000發左右。這是因為槍彈太重了,現在有在改進準備使用無殼子彈,這樣可以讓子彈的重量減下來,增加攜彈量。


優己


武器最重要的是可靠,很多產品都說自己軍工品質,就是說自己東西結實,象軍用電腦,五八六,四八六就夠用就行,主要是堅硬,機槍是輕武器,不需要高精尖,可靠就行,象俄軍還大規模裝備Ak——74,即Ak-47改型47.74是什麼意思誰都知道,看新聞北約或歐美軍隊的重機槍都一個樣子,那就是M-2地獄夫人,是伯郎寧M-1917改型,1917啥意思,北約發達不,一款槍用了百年,再舉個例子,德國發達工業水平高,機槍是MG-42,也是快八十的高齡了,為啥,可靠,好用唄。


不得不戒19


我認為,目前我國遲遲沒有大規模更換輕機槍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還是窮啊,雖然每年我國的國防預算都在增加,但是要分配到不同軍種,最終到每個項目的採購那都是要精打細算的,而且陸軍不同於海軍和空軍以及火箭軍,後者都是需要在技術上,體系上建立優勢才能取得優勢,陸軍對裝備的技術不是特別依賴,裝備夠用就行。而且目前我國面臨的國防壓力,主要集中在空防(包括太空)以及海防上,這又是需要花大錢的地方。

2暫時不需要,以我國目前陸軍裝備的水平來看,對比北方某大國來說互有長短,總體還是處於優勢(僅比較陸軍),對比三哥也是優勢大於劣勢,當然也要重點關注其山地部隊的建設。其他周邊國家的陸軍裝備那就不用去對比了。

3其他因素,譬如裝備體系和規格,彈藥標準等等原因,相信軍隊和軍工部門也在關注世界其他陸軍強國輕武器裝備發展情況,未雨綢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