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說出一位你最欣賞的歷史名人的媽媽,理由是什麼?

海藻微視野



錢學森的岳母,蔣百里將軍的妻子,著名歌唱家蔣英的母親——華籍日本人蔣佐梅(佐藤屋登)

我欣賞蔣佐梅女士的理由是:為愛犧牲,深明大義。

眾所周知,蔣百里的夫人蔣佐梅女士其實是日本人,原名叫佐藤屋登。

她因為愛上了蔣百里將軍,說服父母同意她嫁給一個受過重傷的中國男子不說,從她嫁到中國那一天起,她就斷絕了和日本孃家的聯繫,從此,這一輩子蔣佐梅再也沒有聯繫過。

為了表明她從此把自己當做一箇中國人的決心,她雖然為蔣百里將軍生了五個女兒,但是她沒有教過自己女兒一句日語。根據蔣英女士回憶,從她記事開始,她沒有聽自己目前說過一句日語。

更為難得的是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佐梅女士並不是因為愛蔣百里將軍才站在中國這方,而是因為她堅信作為被侵略一方,中國是正義的,所以她才堅決站在中國這方。


而且蔣佐梅女士對中國的支持並不是停留在口頭上,她不但積極為中國募捐,而且還主動捐款捐物,在淞滬抗戰時她還親自赴前線戰地醫院為中國傷兵就行救治。

而且更令人佩服的是1938年蔣百里將軍因病去世,某馮姓上將軍不但到處說蔣百里將軍是被蔣佐梅女士用毒針給害死的,還在報紙上公開聲稱蔣百里將軍是蔣佐梅害死的。


(錢學森夫婦)

在1938年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蔣佐梅女士又身為日本人,這位馮姓上將軍不負責任的言論給蔣佐梅女士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以及傷害,但是蔣佐梅女士並沒有因為受到冤枉就離開中國,返回還算和平的日本老家。

也沒有在報紙上和這位馮姓上將軍打筆戰,更沒有到處為自己喊冤,而是絕不辯解,只是默默的繼續在醫院救助中國傷兵,默默的為中國正義的反侵略作戰募捐。

我覺得蔣佐梅女士確實是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深明大義,什麼叫“君子敏於事而訥於言”,什麼叫為愛犧牲。


蘭臺


我最敬佩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母親文七妹,她待人寬厚恭讓,節儉勤勞,極富同情心,不僅養育出了中國人民的大救星毛澤東,而且滋養了滿門忠烈,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書寫了輝煌的一頁。

文七妹(1867年2月12日—1919年10月5日),原名文素勤,又名文其美,湖南湘鄉棠佳閣人,她與毛貽昌結婚後,共生五男二女,但四個都夭折了,只剩下毛澤東、毛澤民、毛澤覃三兄弟,並收養了閨女毛澤建。

在毛澤東的影響下,毛氏兄妹先後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毛澤民,192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2月,受黨中央派遣,先後出任新疆省財政廳、民政廳廳長等職,1943年9月27日,被敵人秘密殺害,時年47歲。

毛澤覃,192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他是朱、毛井岡山會師的聯絡人,先後任紅軍獨立師師長、閩贛軍區司令員,1935年4月26日,為掩護游擊隊員脫險而犧牲,時年29歲。

毛澤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衡山縣委婦女運動委員,參加領導南嶽暴動,1928年5月被捕,1929年8月就義于衡山,時年24歲。

還有兒媳楊開慧、孫子毛楚雄、毛岸英都先後為中國革命和世界和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文七妹老人於1919年10月5日,因病離開了人世,終年53歲,葬韶山南岸。毛澤東萬份悲痛,用淚和墨寫下了《祭母文》和兩副靈聯。其靈聯是:“疾草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

毛澤東十分敬重母親,毛澤東曾在給同學鄒蘊真的信中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損人的,可以損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親便屬於第三種人。

1959年6月23日,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那天,毛主席站在父母的墓前,沉思良久,沒有鮮花,沒有哀樂,這時,工作人員折了幾根松枝,毛澤東畢恭畢敬地獻在了墓前,深深地三鞠功,表達了對父母的懷念之情。

這樣偉大的母親,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仰與熱愛嗎?同意我

觀點的,請伸出你寶貴的手指,為她點贊吧!


zj史海拾貝


周總理一生有親生母親,有繼母等,她們都是知書達禮、善良之人,從小就注重對周總理的培養和教育。由於周總理從小家庭就發生了極大的變故,所以人情冷暖在周總理的心裡紮下了根,並對他在日後處理各種關係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能夠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具有濃厚的人情味,善於處理各種複雜問題和矛盾,聰明善良,超人的智慧,等等,所以周總理的母親對周總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同時更是值得人們稱道的。


曙光102952691


世人皆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覺得一切皆命中註定無可抗拒。可鮮有人知,這句話還有最精彩的下半句“君子敬而無失”。只有行動起來改變自己成為君子,命運也會隨之改變。

曾有一位粗通文墨的母親用自己睿智的言傳身教,使兒子由無賴成就了蔣家王朝,她就是蔣介石母親王採玉。

1886年,浙江奉化金竹庵,一位口渴的相士入庵討口水喝,他望著年輕尼姑只說了一句“面帶富貴,貴子可期,晚年風光,不如還俗再嫁吧。”。

這位年輕尼姑就是王採玉,當年還是青春年少的王採玉,聞聽“貴子可期”卦語,怎能不動心?

恰逢溪口玉泰鹽鋪老闆蔣肇聰中年喪妻,急需續絃照顧年幼子女。玉泰鹽鋪賬房先生正是王採玉堂兄,遂為二人牽線搭橋成其好事。那年王採玉23歲,蔣肇聰已過不惑之年。

1887年,王採玉生下一子,取名瑞元,他就是日後與舊中國命運緊密相連的蔣介石。瑞元自幼頑劣,人送綽號“瑞元無賴”。可誰能料到就是這個無賴子,將蔣氏家族推上了頂峰。

真的是“貴子可期”卦語應驗了嗎?其實命也運也皆在人為,蔣介石能成就蔣家王朝,背後功勞最大者莫過於母親王採玉。在鄉鄰鄙薄聲中,母親身體力行堅持做到兩點,不但使兒子警醒奮進,也留給兒子一生寶貴財富。

01 面對苦難保持微笑。

王採玉一生命運多舛,很少有幸福安穩時光。1863年,王採玉出生於浙江奉化葛竹村。祖父曾是同治朝九品小官,家境還算過得去。

王採玉自幼在父親教導下,也曾識過幾天字粗通文墨。父親王有則酷愛讀書,一心求取功名。可名落孫山後,難熬田間勞作之苦,坐吃山空家道開始中落。

王採玉眼見著家中困窘之境,再看看兩位胞弟,一個嗜賭成性,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只得以女兒身撐起母家天空。

可這只是王採玉苦難生活的開始,後來採玉嫁給同鄉俞姓長工,她安於清貧卻兒子早夭,丈夫突染時疫而亡。採玉頓時成了鄉民口中克子剋夫不祥之人。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採玉孤苦無助時,父親也染疾而逝。採玉望著寡母弱弟再次堅強成為家中脊樑。那年採玉只有19歲。

剋夫克子的不祥標籤,使採玉勘破紅塵。於是當採玉打理村中金竹庵老尼喪事時,突生皈依佛門之念,遂在金竹庵帶髮修行。

採玉日常白日打理庵中菜地竹山,收穫瓜果蔬菜接濟母親,晚間青燈黃卷捱過漫漫長夜。隨之就有了採玉得相士吉言還俗之事。

採玉與蔣肇聰婚後,老夫少妻恩愛有加。採玉憑藉苦難中練就精明強幹,外助丈夫經營鹽鋪生意興隆,內將家庭打理井井有條,並善待繼子女贏得蔣家上下交口稱讚。

採玉生下瑞元后,又接連生下兩女一子(瑞蓮、瑞菊、瑞青)。採玉沉浸在丈夫孩子熱炕頭幸福之中,卻未料命運再次給她以沉重打擊。1895年,蔣肇聰突患重病猝死,32歲的採玉再次成了寡婦,最小的兒子瑞青只有1歲。

本來以採玉能力完全可以撐起丈夫留下的產業,但繼子蔣介卿深怕她獨吞家產,鬧著分家。按封建繼承製,身為長子的蔣介卿獨佔玉泰鹽鋪,採玉帶著四個孩子只分的三間老屋,三十畝薄田及一些竹山。

但採玉覺得睡未露天,又有田可耕不至於餓肚子就足夠了。可厄運再次降臨,瑞菊與瑞青相繼早夭,喪夫失子之痛壓的王採玉透不過氣。

王採玉只想叩問蒼天“真的剋夫克子嗎?為何上天待我如此不公?”,但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她望著尚屬年幼的兩個子女,唯有選擇堅強面對險惡人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王採玉半生坎坷受盡磨難,可微笑面對生活的模樣,對蔣介石來說應是最好的挫折教育,也使其日後面對大風大浪能有沉著堅持的勇氣。

02 從不給孩子貼標籤的賞識教育。

也許有“貴子可期”卦語影響,只是粗通文墨的王採玉特別注重瑞元教育。瑞元只有六歲時,王採玉就將其送到私塾讀書,甚至聽聞哪裡有好老師,就千方百計將瑞元送去拜師。蔣介石日後深厚文化功底,應該就是這段時間奠定的基礎。

瑞元生性活潑好動,喜歡指揮小夥伴玩些打仗遊戲,經常將小夥伴弄傷。於是每天到家中告狀的孩子與家長絡繹不絕,王採玉只好替兒子賠罪道歉,由此蔣介石“瑞元無賴”綽號不脛而走。

但王採玉從不相信鄉民貼在兒子身上“瑞元無賴”標籤,只是兒子尚年幼未攏住心性。她堅信只要自己正確引導,兒子這匹野馬駒也能蛻變成馳騁疆場的駿馬。

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後,鉅額賠償迫使清政府加徵農民稅收。無良鄉紳欺負王採玉孤兒寡母攤牌高額稅款,並將蔣介石抓捕入獄逼迫王採玉拿錢贖人。

王採玉對此感覺真的是奇恥大辱,等她籌錢將兒子贖出,只鼓勵兒子一定要發奮圖強一雪今日之恥。

一直在縣城讀書的蔣介石,早已被新思潮感染,遂決定剪去髮辮赴外國留學。蔣介石此舉在鄉間引起軒然大波,只有王採玉不顧鄉民非議,相信兒子選擇是正確的。

蔣介石才得以先赴保定陸軍學校就學,後赴日本振武學校留學。當辛亥革命後,蔣介石因組織武力反袁被北洋政府通緝時,又是王採玉堅定站在兒子背後,既用母性溫柔安撫兒子,又設法幫兒子度過難關。

王採玉從不被別人言論左右,始終相信兒子能成大器。她留給兒子的是欣賞、自信、堅強。沒有王採玉,也許就沒有日後蔣介石的飛黃騰達步入巔峰。

難怪蔣介石在母親逝後寫下輓聯:禍及賢慈當日梗頑悔已晚;愧為逆子終身沉痛恨靡涯。母親是他永遠可以依靠的肩膀。

一個鄉間女人能獨立思想,有如此睿智眼光,其教育理念難道不值得今人借鑑嗎?


歲月靜好一世晴天


歷史上,無論中外,有很多了不起的女性,培養出在歷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在這麼多了不起的女性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漢武大帝劉徹之母---王娡(王太后)。

王娡母親臧兒是漢初的名門之後,霸王項羽在分封十八路諸侯王時,就曾經封過一個燕王臧荼,而臧兒正是臧荼的親孫女,所以王娡也算是名門之後。王娡在入宮之前,已經嫁人生女,之後在其母的安排下送進了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行宮,劉啟很是寵幸,封其為美人,王娡為劉啟生下三女一男,這一男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帝---劉徹。據說王美人懷劉徹時,夢到一輪太陽撲入腹中,於是把這件事告訴給太子劉啟,太子劉啟說:“這是貴顯的徵兆。”此時,王娡已經被封為王夫人。

王夫人為人很是圓滑,左右逢源,在人心險惡、宮鬥嚴重的後宮,很會做人,善於與他人相處,在即位後的景帝、竇太后處都頗得親倖。劉徹自小就受到母親的言傳身教,自幼聰敏伶俐,頗受漢景帝喜愛,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景帝竟打破太子與他子不能同年而封的舊例,於夏四月己巳日,立長子劉榮為太子,立劉徹為膠東王,封王娡為(膠東王)王太后。

劉徹能最終替代劉榮成為太子,並最終即位為漢武帝,這裡除了有劉徹自身的過人之處之外,不得不提的一個人,那就是景帝姐姐館陶公主---劉嫖。當時劉嫖希望把自己的女兒阿嬌嫁給當時的太子劉榮,希望未來能成為皇后,但是劉榮之母慄姬並未站在劉榮的角度來解讀這場政治聯姻,單純的因為厭惡館陶公主屢次給景帝進獻美女而拒絕這樁婚事,劉嫖大為惱火,於是後來便看上了“夢日入懷”而生的膠東王---劉徹,當時的劉徹才四歲,很快,王夫人同意了這樁娃娃親,因為她知道,這場政治聯姻能為她的兒子劉徹帶來巨大的政治庇廕與助力,提升自己的宮廷地位。這也成為了我們後來所熟知的一個美好故事:“金屋藏嬌”。

之後便是館陶公主劉嫖經常在景帝面前說慄姬的壞話外加稱讚王夫人的兒子。王夫人知道景帝惱怒慄姬,於是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請立慄姬為皇后。景帝大為惱怒,認為這些大臣是受到太子之母的威逼利誘,最終廢掉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慄姬更加惱怒,又不能被皇帝召見,因此憂懼而死。

王娡培植外戚,成為少年劉徹的政治後盾,她周旋於景帝和皇太后竇氏之間,她一路謹小慎微,不斷為自己的兒子掃平前路的障礙。最終,膠東王劉徹便順利成章的被封為太子,王夫人最後也被封為皇后。





打不死的狒狒


母親是最偉大的人,也具有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借用林肯的話“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於我天使般的母親”;母親節到來之際,首先祝福天下母親們健康幸福!

母親給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生命,也為歷史創造了扭轉乾坤的偉人;在這些人中,有一個給我印象最深刻,在中學課本里學過他的文章《回憶我的母親》,他就是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朱德;

朱德的母親鍾氏生於1858年,一生生育13個孩子,家境貧窮,朱德家是佃農家庭,在朱德的回憶裡:“母親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婦女們輪班煮飯,輪到就煮一年。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餵豬,紡棉花……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著”跟著母親學會了許多生產知識……“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都影響著朱德;

更重要的是,經過地主欺壓佃農,逼加租、逼搬家的悲慘遭遇後,朱德的母親和父親決定節衣縮食培養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送朱德去讀書,也啟發了朱德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去外面尋找新生活……後來朱德參加新軍和同盟會時,朱德的母親給於朱德很多激勵……朱德的母親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個優秀偉大的兒子!

朱德一生都感激母親:“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我應該感謝母親,他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

朱德的母親給中國革命和歷史貢獻了一個居功至偉的革命家,給新中國開了新天地,這樣的母親最應該感恩!



南門嶺的柿子樹


在古代,向來講究母以子貴,在等級森嚴的皇宮更是如此,因此,如果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為皇帝,自己的後半生可以說衣食無憂,還會受到很多優厚的待遇。而在我國古代,有一位母親,前後生了四個兒子,而這四個兒子最後都做了皇帝,可想這位母親有多自豪。這位母親就是元朝的克烈·唆魯禾帖尼!

說到這個名字,幾乎沒人知道是誰,但說到忽必烈,大家肯定都知道,這位女性就是忽必烈的母親。說到克烈·唆魯禾帖尼,這個人的關係有點複雜,她是成吉思汗義父王罕之弟扎合幹不的女兒,也算的上是是成吉思汗的義妹,成吉思汗打敗王罕,殺了扎合幹不。

卻將義妹唆魯禾貼尼許配給了四兒子託雷。託雷和唆魯禾貼尼有四個兒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而且這四個兒子都是皇帝。是不是相當的厲害?這四個人說是皇帝,大家肯定不相信,那就聽我來一個一個來分析。

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蒙哥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死後,蒙哥繼承了大漢的位置,此時克烈·唆魯禾帖尼成了皇太后,蒙哥繼位之後,大力開始對南宋和大理的討伐,公元1259年,蒙哥在合州前線病逝。

忽必烈(1215年—1294年),這個大家都知道了,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在蒙哥病逝之後,忽必烈在眾人的擁護之下,登上了帝位,忽必烈登基之後,開始按照中國傳統的王朝紀年方式改國號為“元”,次年遷都北京,隨後加速了對南宋的攻伐,1279年南宋滅亡,忽必烈正式入主中原,成為繼宋之後又一個統一中原的王朝。

阿里不哥是拖雷第七子,忽必烈繼位之後,開始推行漢化政策,遭到了阿里不哥的激烈反對,1260年阿里不哥在蒙古本土貴族的擁護下,成為大蒙古國大漢,後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戰爭,最終戰敗,阿里不哥投降,此後一直被忽必烈軟禁於大都。

旭烈兀(1217年—1265年2月8日)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忽必烈、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兄弟,旭烈兀是伊利汗國的建立者,征服者西南亞,1258年滅阿拉伯帝國。


叄丘


最讓我敬佩的媽媽,當然是為鄧穎超了。她沒有一兒半女,卻被許多中國人親切地成為鄧媽媽。她是許多人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媽媽。

她也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和卓越領導人。她曾擔任第一、二、三屆全國婦聯副主席,第四屆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她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對婦女工作的關心和責任,一直承擔到生命的終止。”她堅持“只有求得社會解放與民族解放,婦女才能得到解放”的觀點,始終把推動婦女解放作為黨的一項重要工作來完成。

她重視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積極培養婦女幹部,熱情鼓勵優秀婦女和先進典型,號召廣大婦女奮發圖強,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新女性。

這樣一個偉大的女性,無愧於全民媽媽的稱號。


袁衛宇


用欣賞一詞是對長者的評價屬大不敬!看來提問者缺少這方面的常識。

古人講: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可見母親在子女中心中的地位。

歷史上很多聖人先賢成名的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母親。

孟母三遷是婦孺皆知的故事,為何三遷?是孟母為避免兒子染上不良習俗而為,斷機柕,更是激勵年輕的孟子要學而不綴,終於使孟子成為受後人敬仰的亞聖。

岳母刺字,千年傳頌,母親的教誨,精忠報國,貫穿著岳飛一生。即便被冤枉時,面對秦檜"莫須有"的陷害,審問官員看到四字,竟掛印辭官而去。

一門忠烈楊家將,更為後人稱頌!乃至有了後來的楊門女將和十二寡婦徵西的戲曲故事,但這一切並不全是編造,而歷史上確有原型。

母親對子女的影響是很大的。甚至一生。古講從小看大,三歲到老,這最重要關鍵時期的教育多來自於母親!

以上僅舉歷史上的三例,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千千萬這樣為子女無私獻出大愛的母親!人們應記住《常回家看看》這首歌,以寬慰、善待辛苦撫養自己長大成人的母親。


晚亭與落霞同暉


我覺得孟子的媽媽當之無愧。孟子的媽媽仉氏因“孟母三遷”為我們所熟知,一個寡婦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一個有用的人才,而多次搬家,這是何等的偉大啊。

“孟母三遷”的故事出自西漢劉向的《列女傳·卷一·母儀》,原文是這樣的:“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大約意思是:“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的死去了,母親仉氏並沒有改嫁。起初,孟子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玩辦理喪事的遊戲,仉氏看到後皺起了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然後,仉氏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但是到了市集後,孟子又和小夥伴們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仉氏知道後,又皺起了眉頭說:“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她又帶著孟子搬家。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初一的時候,官員都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一一記住。仉氏看了後終於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這樣,慢慢的等孟子長大成人後,他就學成六藝,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儒。

當然了,關於孟母教育孟子的事蹟,還有"買肉啖子"、"斷機教子"這兩個小故事。"買肉啖子"的故事說明孟母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教育孟子。"斷機教子"的故事則是告訴孟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孟母通過這些作法,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禮儀風習的薰陶,並養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為他以後致力於儒家思想的研究和發展打下了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而當孟子長大成人後,孟母仍然能夠給孟子很多啟發,這也是孟子成為大家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孟子結婚之後,並不怎麼喜歡自己的媳婦。有一天妻子從田間勞作回家後,進屋就脫衣納涼。這時,正巧孟子推門進來,看到妻子大白天在屋裡光著身子,孟子非常生氣,認為妻子不守婦道,而且還有了休妻的想法。孟母知道後,非但沒有幫助孟子菲兒嚴厲斥責他說:你進門之前敲門了嗎?你沒有敲門就推門而入,是你先失禮節,並不是你媳婦的過錯啊。聽了母親的話,孟子非常慚愧,從此也和媳婦消除了芥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