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要拍一部《舌尖上的河南》,你覺得河南有哪些美食可以上榜?

豫見新鄉


這個問題有點刁鑽啊,首先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吃貨來說,最好吃的還是自己的家鄉菜。什麼餄餎面、胡辣湯,油條包子豆腐腦,燴麵炒麵灌湯包等等,等等,太多了。

首先安利的就是餄餎面。

餄餎面對於我們河南人來說,真是去館子果腹的不二之選。在外面幹了一天的活,上了一天的班,去到飯館子裡,點上一碗餄餎面,有肉有菜,有湯有料,一口下去滿嘴留香,高湯澆的麵條筋爽彈牙。羊肉瘦而不柴,蔥花粒粒分明,特別是冬天,一碗下肚,簡直是要飛起來。最重要的是,一碗管飽,實實在在的,價格親民。

再然後就是河南標誌性美食——河南燴麵

一碗好的燴麵,湯頭乳白誘人,唇齒間都是回味的甘甜,寬大的麵皮絲毫不影響食客一口嘬下去的快感,湯汁混合著特有的麵皮在口腔裡來回蠕動,真可謂是超滿足!

燴麵的面片製作其實沒什麼講究,就是把麵糰醒好之後抹上植物油,靜置片刻就可以拿起面片,捏住兩端,開始在手指間跳動,扯到自己滿意的寬度、長度為止。

配料也沒那麼講究,但是不可缺少的就是一碗高湯,配上海帶、豆腐絲、蔥花、熟羊肉,就可以出鍋了。點睛之筆就是最後的一把香菜,開戰吧!沒有香菜的燴麵是沒有靈魂的!

胡辣湯才是早餐的主角!

一碗好的胡辣湯並不是看裡面的肉有多大塊,料有多足。在我的印象當中,肉胡辣湯也就是近幾年才流行開來,我還是比較懷舊的。以前的素胡辣湯,配上炸的酥脆的油條,泡一下,咬一口,唇齒留香,外酥裡嫩,辛辣開胃,冬天能喝上一口胡辣湯,那將會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河南的特色美食真的是數不勝數,一時半刻也說不完那麼多,還是得請君自個兒來探索。


擼貨驛站


河南炒麵條吧。我老家是安徽阜陽的,離河南很近,鄉里面的吃食也都是相互影響的。上高中那會兒,在我們臨泉縣城,吃到了炒麵條,那時候不知道炒麵的地域特色,不知道只有我們那個地方的人,才能吃到那樣的炒麵。真的好吃,當時還是窮學生,家裡也給不了多少生活費,但是每個星期,我還是要擠出點錢,去吃一份炒麵條,那是至今難忘的美味啊!如今在北京已經十個年頭了。臨泉早已變了樣子,我也終於再也沒能吃上,那時的炒麵了。 我好像還模糊記得,當時飯店師傅是怎麼做的。麵條先用油煎一下,這是個很要技術的活,應該炒麵條最重要的環節了。然後鍋燒熱,加黃豆芽,芹菜,肉絲等食材,各種調料炒香,之後加一點水,再把用油煎過的麵條,放在上面,大火燒開,小火慢煨,期間會用筷子攪和幾次,防止粘鍋,等到麵條差不多熟了,就可以出鍋了。中華美食,不單單只是四大菜系,我們應該保護我們先輩們留下的美食,讓更多的傳統技法和文化,流傳下去。


蜻蜓大叔


素雞這道菜我不清楚是不是河南本地菜,如果是,我個人認為可以代表河南的美食。年輕的時侯曾在河南求學呆過四年,學生儘管囊中羞澀,不過偶爾出去打打牙祭也不算少,每次和同學去吃飯,只要小餐館有素雞,我必點的。後來,離開了學校,來到另外一座城市,再也沒見過素雞這道菜。有次偶爾去一家餐館,發現竟然有賣素雞的,味道也很好,老闆一地道的河南腔,我就隔三差五的去一次嚐嚐,也帶朋友同事去吃。可惜,開了一年就關門走人了,從哪以後,素雞隻能偶爾存在我家的湯鍋裡了!不過,我滷的味道始終找不到那種感覺,那種味道!懷念河南,懷念永安街!


洛寧LC


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已經火遍全國,節目中介紹了一些河南比較有特色的美食。河南農耕文化,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千百年來形成以豫菜為特色,如果要拍一部《舌尖上的河南》,小編覺得可以全面展現河南美食文化的精髓。

扣碗酥肉

扣碗是一道四川,河南等地的特色菜,扣碗的做法更是種類繁多,味道更是妙不可言。在大部分都是肉類原料製作,一般採用先炸後蒸的方式製作。扣碗數開封扣碗最出名,扣碗種類有蒸排骨,黃燜雞,肘子,芥菜肉,海帶肉等。

信陽熱乾麵

別以為熱乾麵只有武漢才有,信陽熱乾麵,久負盛名。據說,這一特色小吃最早還是從江城武漢傳來的。隨著時間的變遷,信陽熱乾麵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特點,取長補短,逐漸演變,形成了其獨特的風味,吃後讓人回味無窮。

芥菜肉

我非常懷念小時候吃過的一道北方名菜 “芥菜肉”。 現在的“梅菜扣肉”很像, 但也不是當年的“芥菜肉。 它肥而不膩,鹹而不澀, 入口即化, 芥菜清香, 湯汁鮮美。食材有五花肉, 新鮮的芥菜(雪裡蕻), 外加其它調味料。 記得最後好像從蒸籠裡端出的,一小碗一小碗的, 裡面還有肥膩的湯汁,非常過癮。

煎餈粑

煎餈粑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小吃。外焦裡嫩,甜香滑糯。將平鍋架火上,放油(不可多)燒熱,均勻撒入紅糖25克,隨即將餈粑團下鍋,用鍋鏟把餈粑團按成扁圓形,見底面煎黃即翻身,共翻兩次,就可以吃了。

雞蛋灌餅

雞蛋灌餅是河南安陽一帶的名小吃。 營養雞蛋灌餅首先是麵餅的做法,掌握好火候,要求香酥但硬,還要能起層,倒入蛋液要均勻,再刷上甜麵醬,雞蛋誘人的香味,黃焦的樣子讓你看上就垂涎欲滴了,這是河南人每天的早餐之一。

漿麵條

漿麵條(也叫酸麵條,其原因是發酵後的漿酸味十足),河南省傳統美食小吃。洛陽、汝州、新鄭等地漿麵條,製作簡單,成本低、味道美、易於消化,因而自古以來流傳不衰,成為頗具濃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

鯉魚焙面

鯉魚焙面,是豫菜的歷史名菜。河南得黃河中下游之利,金色鯉魚,歷代珍品。豫菜以活汁而聞名,所謂活汁,一是熘魚之汁需達到泛出泡花的程度,糖、醋、油三物,甜、鹹、酸三味要在高溫下,在攪拌中充分融和,各物、各味俱在但均不出頭。魚食完而汁不盡,上火回汁,下入精細的焙面,熱汁酥面,口感極妙。

河南燴麵

河南的燴麵可以說是河南的第一大美食,燴麵的品種很多,有羊肉燴麵,牛肉燴麵,三鮮燴麵,五鮮燴麵等,尤其以羊肉燴麵最為著名,燴麵是集葷素為一體,肉、面、菜的有機結合,再加上鮮香濃郁的骨湯,使得這種美食價格合理,營養豐富,再加上高筋粉做出的面,勁道彈牙,和記燴麵是河南美食的標誌。

逍遙鎮胡辣湯

河南人的早餐是一碗胡辣湯再加上一根油條或者油餅,胡辣湯是中國北方傳統的一道早餐美食,河南胡辣湯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河南胡辣湯與陝西的肉丸胡辣湯有很大區別,它是以豬肉、豆皮,海帶,麵粉、紅薯粉、鹽、芝麻、生抽、胡椒、雞精、蔥、姜、醋等長時間熬煮而成。無論是春夏秋冬河南人早上一碗胡辣湯下肚就覺得踏實!

開封灌湯包

開封灌湯包是開封的著名食品之一,已有百年曆史。其不僅形式美,精美別緻,提起來像菊花,吃到嘴裡灌湯流油,開封灌湯包選料講究,製作精細。其採用豬後腿的瘦肉為餡,精粉為皮,爆火蒸制而成,每天開封第一樓都會爆滿。

道口燒雞

滑縣道口鎮是“中國燒雞名城”。它於清朝順治年間(1644年—1661年)始創於道口鎮。三百多年來,特殊的地域環境、精湛的加工工藝、祖傳的配方和老湯,使道口燒雞成為色、香、味、型俱佳的珍饈名饌,讓人看了都流口水。

郟縣河洛面

對於餄餎,很多平頂山人在打字時候都會錯打成“餄烙”或者“河洛”。其實並不怪你,餄(he)餎(le)在有些地方演變出了很多稱呼,比如“河漏、和樂”等 。在我們郟縣,我們就是習慣成為“he luo 面”。

洛陽水席

洛陽美食應有盡有,但最最不能錯過的當然是與洛陽牡丹、龍門石窟,同被世人稱為“洛陽三絕”的洛陽水席啦!洛陽水席是洛陽一帶傳統名吃,也是豫菜宴席的一個傑出典型。相傳始於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也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久遠的名宴之一。


美食紀


我是河南三門峽人,在三門峽生活了近50年,來說說三門峽的美食吧。

1、大營麻花。創始於清朝,已經有300多年曆史。以上等精面為主料,雞蛋、食鹽、白糖為配料揉搓炸制而成,絕對的純手工,口味有鹹、甜兩種,後來又發明了巧克力、五香、麻辣等味道。麻花炸成後透亮發紅,集鹹甜香脆於一身。1958年,敬愛的周總理來到大營視察農業發展情況,品嚐了大營麻花後讚不絕口,評價道“這麻花就是沒有牙的人都可以吃”,大營村街中心建有周總理視察大營紀念館。2001年,大營老劉氏麻花店的劉和平組織師傅們炸出了一根長2.66米,重88千克的世界第一大麻花,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記錄引起了轟動。大營街兩邊都是麻花店,三門峽市區的超市裡都有賣整箱包裝的大營麻花。

2、觀音堂牛肉。觀音堂位於三門峽市區東35公里處,現屬陝州區,特產五香牛肉久負盛名,在清朝被列為貢品。製作方法是將切好的大塊牛肉放入大缸中加水、鹽、火硝醃製,在時間上非常有講究,一般是夏季3天,春秋季7天,冬季2月,直到肉塊內外變成深紅色。大鍋加水後煮開後加入牛肉、姜塊、辣椒、大蒜、白芷、丁香等佐料,煮時要控制好火候,不停查看,7小時即成。具有肉嫩、可口、色鮮的特點。以前,我嘴饞了總是驅車幾十公里到觀音堂買牛肉,現在市區已經有很多牛肉店了,肉都是從觀音堂運過來的,60元一斤,也有了真空包裝,非常方便。

3、面豆。前幾天,在頭條看老胡寫實的文章,他和幾個好友聚餐,裡面有道菜就是俺們三門峽的特產面豆,老胡竟然給它叫“土饃”,我當時就笑了起來,還給他留言說這是面豆。這是俺們三門峽人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小吃,過去一進入臘月,家家都要收集白土,把白麵發酵後加入芝麻、花椒葉揉搓成條狀再切成如玉米豆大的塊狀丟入白土中炒制而成,據說有養胃作用。現在它已成為三門峽的傳統休閒食品,超市、麵包店、街頭都有銷售。


上官天竹


一、胡辣湯。胡辣湯作為河南獨特的早餐美食,分為北舞渡和逍遙鎮兩個派系,口味也各不相同,我一週有三四天都是喝胡辣湯,感覺早上喝一碗胡辣湯非常滿足,因此必須要上榜。
二、河南燴麵。河南燴麵現在雖然很出名,但是沒有形成統一的口味。因此可以選擇幾家味道比較好的店面進行比較介紹,將好吃燴麵的做法進行簡單的演示,這樣可以更好的推介河南美食。

三、魯山攬鍋菜。這個是我老家魯山縣的美食,作為一種菜品,早中晚都可以吃,可以搭配米飯或者單獨食用,用料簡單,但是做法很有講究,味道油而不膩很有特色,因此也要上舌尖美食。

四、開封灌湯包。開封小吃全國聞名,灌湯包作為開封最有代表性的小吃,做法奇特,也要上榜。

五、洛陽八大湯。洛陽八大湯歷史悠久,經過多年的演變現在自成體系,也是去洛陽旅遊必吃的美味,因此上榜舌尖也無可厚非。

總之,河南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在美食上種類繁多,很多都能上榜《舌尖上的河南》,所以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我是海域藍豚,河南自媒體,持續更新更多本地問答,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個人覺得很多河南的特色小吃不應該被冠上地名標籤,因為大部分河南地區都產這些小吃,而不是一個地方獨有的特色,有如下;

1.燴麵;這是整個河南地區都有的小吃,口味大致有羊肉燴麵、牛肉燴麵、素燴麵、河南的燴麵裡都有一個必配的菜就是海帶,(反正我不怎麼愛吃)。

2.胡辣湯;雖說逍遙鎮的比較出名,但全河南境內都有,以河南境內回民做的胡辣湯居多,口味大同小異,非常好吃,甚至山東,陝西也有出品,以河南最正宗。



3.燒雞;道口燒雞名氣在河南很大,其實整個河南片區每個城市和縣城都有做燒雞的,就拿洛陽來說做的比較有名的燒雞鋪子都不下百十家。


4.鍋貼;基本上在有市場和集會的時候鍋貼就是河南人的一道主食,把粉條、肉末和調料混合在一起,拿麵包裹成包子的形狀放在平底鍋上以油和水的混合法煎制,配以各種口味的湯來一塊吃。

5.鍋盔;也就是發了酵的大餅子,做的非常厚實,通常有3公分那麼厚,主要是夾饃或者喝湯時的主食。


6.涼粉;這道菜真是遍佈河南滿大街,主要吃法是炒涼粉,大街上支一個碩大的平底鐵鍋把涼粉和各種調料混合在一起,放蔥花、韭黃、辣椒來做主要配料,特別爽滑可口,老少皆宜。還有涼拌涼粉等吃法。

7.米皮、涼皮、擀麵皮,這三種小吃就一起來說了,具體做法是河南人都應該知道,主要是涼拌,配以各種調味品再加上秘製的辣椒油好吃到極點了。


下來說說河南一些地市特有的風味小吃,有如下;

1.開封的灌湯包,這個就以開封為主了,比如說開封一樓的灌湯包就最有名氣,店鋪也開了很多家,發展到很多河南的城市都有開封灌湯包。

2.洛陽的各種湯類:牛(雜)肉湯、驢(雜)肉湯、羊(雜)肉湯(羊肉湯在河南各地市還是比較盛行的),不翻湯、小碗湯、豆腐湯、丸子湯、洛陽水席,這些都是洛陽特有的小吃。



3.信陽熱乾麵,這道小吃在信陽就多,因為信陽靠近湖北,湖北人愛吃,所以在河南信陽的熱乾麵就比較獨特。


總之河南五大特色,鄭州的燴麵,洛陽的湯,開封的灌湯包,安陽的道口燒雞,周口的胡辣湯,基本上就代表整個河南的大部分特色,這五樣特色小吃可以繼續舌尖上的中國,歡迎大家來補充。


紙類包裝印刷黃先生


說起河南的美食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

然而,在我們吃貨的眼裡

它是這樣的

鄭州燴麵

燴麵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有著4000年的 歷史,是一種葷、素、湯、飯聚而有之的傳統小吃。按品種可分牛肉燴麵、羊肉燴麵、三鮮燴麵、五鮮燴麵等等。燴麵是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湯鮮香美味,麵筋韌有彈性,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商丘魏莊麻糖

魏莊麻糖是商丘市梁園區雙八鎮的傳統特產。迄今已有200多年生產歷史,以甜、香、松、脆四大特點而久負盛名。魏莊的麻糖生產一直是全手工製作,從熬製糖稀,到最後包裝出廠,要經過炒糖、拉糖、合氣、定型、風乾、加熱、粘芝麻等多個環節。麻糖粗細均勻,長短一致,芝麻沾滿不露皮,兩端封口不通氣,不僵硬,不粘牙,食之酥脆,香甜適口。

濮陽裹涼皮

“裡涼皮(也叫卷涼皮)是河南濮陽的一種特色小吃,是年輕群體和上班族的快餐首選。濮陽的涼皮可以切成片拌著吃,亦可以整張裹著吃,而其他地區的吃法只有拌著吃。”

信陽固始鵝塊

固始鵝塊,是指以原產河南省固始縣的鵝為原材料,經過特殊的烹飪過程而做成的一道特色地方菜。口味偏辣,湯色鮮美,肉質鮮嫩。雖然固始鵝塊是河南的名吃,但是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卻有不少固始鵝塊的小店。上好的固始鵝塊吃起來沒有半點腥味,反而特別鮮美,吃的過程中還可以加入各種蔬菜涮著吃,既美味又不會膩口。

開封鍋貼

開封鍋貼是一道聞名中外的傳統小吃,屬於豫菜系,其外皮呈金黃色,多個鍋貼間由網狀薄膜相連,整體成花朵狀,恰似朵朵金花綻開;吃起來香脆可口,皮薄餡大,外焦裡嫩,品種繁多深受廣大朋友的喜愛。

平頂山攬鍋菜

平頂山最有名之一就是魯山攬鍋菜,配料是豬肉丸子、蕨菜、粉條等。粉條精選上乘好粉,柔細綿長,肉筋外滑。使該菜鮮香軟嫩、鹹辣適口、色形兼備。

濟源雞蛋不翻

雞蛋不翻是河南省濟源市的傳統特色小吃。雞蛋不翻兒因在製作過程中不需反煎而得名,歷史悠久、製作考究,風味獨特,再加上濃郁的地方風情,獨特的地方文化,雞蛋不翻兒已深受大眾喜愛。

逍遙鎮胡辣湯

提起周口,逍遙鎮胡辣湯必須不能忘!近幾年來各種各樣的胡辣湯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這種用胡辣湯料、熟羊(牛)肉、羊骨高湯、麵筋、麵粉、粉條等做成的湯吃起來口味濃郁、香辣可口,和其它早點簡直百搭絕配!

洛陽牛肉湯

洛陽牛肉湯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豫菜系。以花椒、八角、肉桂、草果等香料製作而成。洛陽的湯館很多,遍佈大街小巷,並且每個湯館的生意都很紅火。湯館的門面一般不大,不管湯館的名氣有多大,最多的門面也就是兩三間,平民化,大眾化,正是洛陽湯能夠長期火爆不衰的真正原因。

三門峽脂油燒餅

脂油燒餅又名脂油餅,是靈寶的一大名吃。它呈扁圓形,旋紋相套,表面焦黃豁亮,咬開後層次分明,每層薄如紙,外酥內軟,濃香撲鼻。脂油煤餅工藝精巧,主要原料為麵粉、豬板油、棉清油、食鹽、鹼面等。其吃法有兩種,一種是讓廚師擠壓抖開,一眨眼一個餅堆滿一碟子,蓬蓬鬆鬆,成條成片,用筷子夾著吃。另一種是保持餅的原狀。食之各具風味。

對於吃貨來說,這些美食肯定可以上榜噠~


飲見調酒


如果要拍一部舌尖上的河南,那麼河南的一些特色的美食是不得不說的。

鄭州燴麵



鄭州是河南省的省會,在鄭州,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就是鄭州燴麵,也可以稱作河南燴麵。河南燴麵作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也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它具有湯好,麵筋高營養的特點。河南燴麵的湯,選用的是高湯,在添加多種配菜使營養均衡。面是用高筋麵粉作為原料做出來的,因此口感非常筋道。

胡辣湯



胡辣湯是河南的特色小吃,也是《舌尖上的中國》上榜的河南小吃,所以在舌尖上的河南也是要推薦的。胡辣湯在全國以周口的逍遙鎮胡辣湯最為出名,在河南漯河的北舞渡鎮胡辣湯也比較有名。

胡辣湯因其中的胡椒,辣椒而產生辣味兒,湯中還有面積,豆製品,牛肉等配菜,再加上粉芡使湯更加綿稠,胡辣湯目前在河南各地,都可以作為一道比較熱門的小吃,在各個地方吃到的胡辣湯,也有一些小的區別。胡辣湯比較受河南人的喜愛,由於它的樣子並不怎麼好,所以很多外地人不太容易接受。

開封灌湯包



開封的灌湯包是開封的特色小吃。在中國除了開封,南方的一帶也有比較特色的灌湯包。灌湯包是以豬肉為主要食材,很多地方只做灌湯包,湯汁都是使用皮凍,打碎之後摻在餡兒裡面,包子蒸熟以後,皮凍因受熱就會變成湯汁,也就成了吃到的灌湯包。

但是開封的小籠灌湯包卻不是這麼做的,如果用皮凍做湯的話,吃多了會感覺到膩口,所以開封了灌湯包是把湯打進餡兒裡面,這一步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

因為灌湯包是用死麵製成的,且皮薄而勁道,因此蒸出來的包子,表面晶瑩剔透的包子的褶如同開封標誌菊花,提起有形似燈籠,湯鮮餡兒嫩。

鯉魚焙面



說到開封,另一個特色的美食鯉魚焙面也非常出名,它是河南育菜中的代表,也是開封的傳統名菜。鯉魚背面主要有糖醋溜魚和上面的焙面兩部分組成。

鯉魚選用的是河南的黃河鯉魚,用刀把魚的兩面,切成花紋,放到鍋中油炸,然後淋上製作好的糖醋汁。焙面是把面拉至細如髮絲,慾火即燃的程度,然後放在鍋中油炸,炸好之後鋪在製作好的鯉魚上面。這樣可以讓焙面吸收了湯汁,吃魚配著焙面也比較適口。

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是洛陽的傳統名宴,汪水溪是魚塘的,至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中國所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宴席之一。

洛陽水席顧名思義,一是指熱菜都帶有湯,用普通人的話來說,都是湯湯水水的,所以稱作水席。二指水席是上一道菜,吃完以後撤下去再上另一道菜,這樣一道菜接著一道菜,像流水一樣不斷的更替,所以稱作水席。

水席有葷菜,有素菜,覆蓋食材比較廣泛,且味道比較多樣,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口感。在洛陽市吃水席最著名的飯店,就是老城的真不同。不過現在很多的洛陽人,卻並不喜歡吃水席,即使是吃他們也會選擇其他的地方。

洛陽的湯



洛陽簡直就是一個湯城,除了水餐中有湯,早餐一樣離不開湯。滿城的湯館兒,讓你眼花繚亂,肉湯素湯都有,選擇更為廣泛。在洛陽,其實不光只是早上可以喝湯,中午很多湯館兒也是賣湯的。不要以為只是早上中午喝湯,在洛陽,比較特色的不翻湯和丸子湯,就是在晚上賣的。

道口燒雞



道口燒雞在全國都比較有名,因產於河南省滑縣道口鎮而得名,道口燒雞與符離集燒雞,北京烤鴨,金華火腿齊名。道口燒雞從清代就開始製作,據說他的秘方是從清宮中的御膳房中求得的,因此做出來的燒雞味道非常香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因此非常受人們歡迎。

新安燙麵角



新安縣的燙麵餃在洛陽,乃至在河南都非常有名。燙麵餃是用麵粉加開水製成燙麵,再使用豬肉作為主線搭配大蔥和其他輔料。和其他的餃子不同,湯麵餃是屬於蒸餃,在蒸籠中蒸熟的。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面是普通的面,餡兒也是普通的餡兒,它味道究竟有多好吃?燙麵角的皮薄如紙,餡兒的比例調和的比較好,味道比較鮮美,且餡兒中含湯,鮮香不膩,是很多人來洛陽,或者去新安不得不嘗的一個美食。

我所推薦的都是在河南知名度比較高,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特色的美食小吃,其實在河南的各個地方還有很多的小吃,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去品嚐。


kiki的廚房


河南可以上榜的美食太多了。

看了《舌尖上的中國》,知道了他的套路,都土菜,天然的食材,百姓原生態的做法。


按這個思路,河南能上榜的僅僅野生食材,就可分為三大系列,上千個菜譜都不止:

第一個,山野菜。從開春算起:

  1. 薺菜。燙火鍋、清炒、餃餡等;
  2. 柳絲兒。焯水涼拌;
  3. 香椿。香椿炒雞蛋;
  4. 榆錢。蒸榆錢;
  5. 蕨菜。蕨菜肉絲;
  6. 竹筍。多個菜譜。
  7. ……
第二個,野生魚。

  1. 黃河鯉魚。自己紅燒,不要飯店那樣做,中看不中吃;
  2. 鯽魚。很多菜譜;
  3. 麻草鰺。煮鹽菜;
  4. 小麻蝦。炒韭菜;
  5. 鱖魚。清蒸;
  6. 黃木匠。紅燒;
  7. ……
第三個,飛禽走獸。

這個不說菜譜了,都知道,只可吃,不可說。


再說小吃、主食。

隨手拈來幾個,你看都能上榜不?

  1. 酸漿麵條、糊塗麵條、芝麻葉面條、撈麵條、蒸麵條、炒麵條……
  2. 胡辣湯、油條、炸韭菜盒子、老鱉炕鍋隘、鍋盔、油饃頭、糖糕、饊子、麻花……
  3. 燴麵還忘了排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