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代表委員就經濟發展、民生建設等建言獻策

代表委員就經濟發展、民生建設等建言獻策

“聽完報告我很振奮,主要有兩點特別深的感觸,一是隻爭朝夕,二是幹事擔當。對2020年各項工作充滿信心和期待。”在羅湖兩會召開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熱議政府工作報告,對於羅湖2020年的發展表達了強烈的期待。同時,代表委員們聚焦民生領域建設和經濟發展,就2020年羅湖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羅湖跟灣區發展對接得很充分

羅湖區人大代表、深圳海關緝私局紀檢監察處紀檢特派員王宏表示,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他尤為關注這一年的區政府工作報告。“新年上班的第二個工作日就開始開會,讓人感覺只爭朝夕;區長談到羅湖,小城區可以有大作為,老城區可以煥發新活力,先行區可以再崛起,讓人感覺很有幹事擔當。”他說。

羅湖區人大代表、深圳市綜合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副總經理趙發科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給他的感覺一是實,二是有亮點。“2019年的成績數據很實,成績來之不易。二是羅湖區跟灣區發展對接得很充分,有超前的眼光,面向未來。羅湖建區40週年,是改革開放的先發地,很多先行先試為全國改革開放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未來相信羅湖仍可以先行先試。”

備受鼓舞,對羅湖發展充滿信心

羅湖區人大代表、深圳市太網船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湖區工商聯副主席王賢華告訴記者,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備受鼓舞,為2019年羅湖各項事業取得的可喜成績感到振奮;另一方面,政府工作報告對2020年的工作做了一個科學、合理的周密部署,統籌性強,而且視野廣、思路清晰。“作為一名人大代表,2020年,我們要做到有的放矢,針對2020年的具體工作部署,做到依法監督、促進政府工作,充分發揮一名代表應有的職責和作用。”

聽了報告,作為教育界的代表我很受鼓舞。”深圳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副校長張冠群告訴記者,“報告系統地梳理了2019年羅湖的全面發展,描繪了羅湖2020年發展的美好願景,讓我對新一年的羅湖建設也充滿信心。2020年,羅湖區將在幼兒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大學建設等方面,有系統的規劃與投入,這種整體優化教育結構的思路將助力羅湖教育的蓬勃與可持續發展。

關注焦點

養老成為民生關注焦點

除了對工作報告的高度讚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聚焦報告中民生建設、經濟發展、營商環境建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羅湖區政協委員、深圳市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羅偉香尤其關注醫療。她表示,羅湖是個老城區,面對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健康與養老成了民生關注焦點。為此她提出《關於加快推廣醫養融合“黃貝嶺模式”,構建羅湖養老“醫養護康”一體化模式》的建議,希望羅湖醫養融合“黃貝嶺模式”儘快在羅湖區推廣,同時建立醫養融合一體化的行政協調機制,多管齊下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效果,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

張冠群代表一直關注教育人才隊伍的建設。她表示人才是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引進優秀教育人才是羅湖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引進人才是一個系統工程,還要綜合考慮工作氛圍、學術環境、生活環境、發展平臺等,希望政府可以為教育人才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讓本土的教育人才能夠留下來,引進的人才能在羅湖紮根。”她說,“對於本土培養、成長起來的教育人才,政府可以給予政策扶持,讓教育人才有更好的成長環境。”

王宏也強調報告是藍圖,報告要變成現實,需要實幹興邦的精神,希望政府早日把藍圖變為現實。“關於公辦園在園兒童佔比達50%,目前羅湖還有很大差距,作為人大代表,我們也會聚焦政府重點工作,監督政府報告的落實情況。據瞭解,區委區政府很重視這項工作,已經分解了任務到各部門,逐級簽了責任狀。”他說。

經濟發展引發討論熱潮

羅湖區政協委員、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何誠穎一直關注羅湖的金融業發展,對去年浦發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入駐羅湖、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推進的成果表示欣喜。他說,羅湖是傳統的金融強區,在“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下,羅湖需要全面深化深港的互利合作,為此他提出了《關於深化深港金融合作 促進羅湖區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建議羅湖爭取吸引更多香港主流及新興金融機構進駐羅湖,加快完善深港金融合作基礎設施,建設金融創新監管試驗區。

羅湖區政協委員、佳兆業集團科創板塊副總裁陸有源表示,政府要大力扶持和驅動民營經濟以及羅湖促進國際人才交流,助力羅湖的產業轉型升級與他今年的提案理念相符合,羅湖應該繼續發揚先行先試、敢為人先的精神,通過口岸和經濟帶建設,不斷吸引更多的國際化頂尖企業和人才到羅湖來落地生根,助推轄區產業帶邁上更高的臺階。“未來轄區在發展上,需加快新興產業、金融、教育的國際化步伐,加大力度引進國際化人才和國際化產業,加快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文化風情的特色街區。”

如何做好系統性營商環境的規劃、找到符合羅湖未來發展的產業?人大代表趙發科提出需要廣調研,發揮政府、調研機構及企業的作用,吸取他人所長,補己之短。在招商引商的同時,需要安商穩商,同時育商更重要,在羅湖培育有特色的知識型企業,培育出羅湖名片,這尤為重要。“建議以產業集聚性發展作為總體要求,做好經濟的規劃、產業的規劃、空間的規劃。站在企業的角度,主動跟企業對接,與企業多做一些互動性的交流,為羅湖的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增加厚度增加質量。”他說。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羅湖區政協委員、深圳市中科美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技術大學客座教授李永洲對報告提到的羅湖今年要全面加快產業集聚和促進創新發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和企業服務體系的相關舉措印象深刻。

2019年,深圳制定了“深圳企業家日”制度,但李永洲認為對早期的這種初創企業以及早期有技術含量的這種項目扶持的力度還是不夠,政府應該利用好“有形之手”加快制定有效鼓勵創新的政策和法律,加強在創新創業生態中所扮演的作用,形成“大學—產業—政府—資本”的“四輪驅動”等在內的完整創新生態。

“其次就是要優化創業文化氛圍,形成更加包容的文化氛圍,使之能夠吸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同時也要通過人才的流動、交流而產生知識流動,支撐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的繁榮及創新要素的高度聚集,讓羅湖產業創新持續走向繁榮。政府要加快壯大扶持力度,推動創新經濟、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助力羅湖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建設世界一流灣區。”他說。

王賢華在兩會前提交了關於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建議提案,他認為在硬實力方面,羅湖區作為老城區,先天存在土地供應、產業空間不足的情況,政府應通過進一步加大推進城市更新,不斷地釋放更多的產業空間。

在軟實力方面,應開展的工作有很多。“第一是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以及用好人才。要不斷完善相關政策落地,創造更多優越的條件吸引人才,為羅湖的全面振興做出一份智慧貢獻。第二是完善產業扶持政策落地,吸引更多的國際國內的優秀企業,特別是那些高科技創新型企業,讓他們願意來羅湖落地生根。第三是要多渠道多方式去幫助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要實在地為中小企業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有利於中小企業更好地在羅湖發展起來,政府在積極做好招商引資的同時,也務必要把安商穩商做好做到位。”

本版採寫:家園報記者 張一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