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新年來臨

均禾街石馬經濟聯社

3000多戶村民

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

一本新年掛曆

打開掛曆

均禾片區的歷史、民俗、文化、景緻

躍然紙上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這是一本怎樣的掛曆?

掛曆融合了均禾的歷史和未來,一至十二月依次為石馬桃花、桃花雅集、均和河涌、均和公所、扒龍船、洪聖古廟、平和大押、舞火龍、頭渡橋、古堡、桃花公園等。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從封面到十二月,掛曆靜靜地講述了一個“均禾故事”,觀者可以完整領略均禾片區數百年的歷史傳承。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新年禮物初構想

激勵村民為家園夢奮鬥

石馬村地處廣花公路與流溪河相交處東南,大約開村於元朝,村裡至今依然保存著清末民初建築風格的古村落。

“石馬村有廣東近代保存最完整、最豪華的當鋪平和大押,石馬村北約被列為白雲區8個傳統村落之一;另外還有陳殘雲紀念館、石馬桃花公園、洪聖古廟等景點。”石馬經濟聯社黨委委員陳錦全表示,村委希望將均禾片區的經典濃縮在新年掛曆裡,送給村民做新年禮物,激勵村民為實現家園夢而努力奮鬥。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平和大押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平和大押被闢為白雲區民俗文化博物館,從中可瞭解均和墟歷史變遷。


村裡老人口述歷史

職業畫家創作13幅水墨畫

陳錦全找來村裡的老人,對均禾、石馬的風物景緻、民俗活動進行細緻梳理,精選出最經典的12個內容,在白雲區民俗文化博物館的指導下,找到職業畫家寧軻進行掛曆的創作。從封面到1月至12月的內頁,這本掛曆需創作13幅畫作。

5年前,寧軻來到均禾,被這裡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簡單寧靜的原生態環境所深深吸引,便在平和大押旁邊開起了自己的工作室。“5年來,我走遍了均禾的每個角落,也有幸看到了舞火龍、龍舟賽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動,不時有村民來工作室參觀喝茶,也給我講了不少村裡的故事。”寧軻說,慢慢地,他產生了用繪畫的藝術形式創作“均禾紀事”的衝動。這與村委的想法不謀而合。

綜合村幹部、村裡老人的大量口述及提供的豐富文圖史料,寧軻先畫出手稿小樣,再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完成了13幅水墨畫的創作。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掛曆繪“均禾故事”

村民倍感自豪而親切

“我們世代生活在這裡,掛曆上的畫就是我們祖輩的生活日常,看著感到非常親切,讓我想起了很多往事。”石馬村村民陳雁瑜自豪地說,她的太祖父黃潤和是均禾墟開埠鼻祖,1917年,黃潤和等四位股東籌資興建了平和大押,現在平和大押被保護得很好,後人都很欣慰。看著掛曆,陳雁瑜說起家鄉的威水史,如數家珍:“石馬桃花聞名世界,全國八成的桃花都來自石馬;頭渡橋是均禾的第一座橋,現在看到的河面不及當時的三分之一……”

暖!均禾石馬3000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石馬桃花


區派駐石馬經濟聯社第一書記馮捷表示,希望通過這份特別的新年禮物,傳承弘揚均禾悠久獨特的歷史民俗文化,讓城市留住記憶,讓村民記住鄉愁,同時向村民展現家鄉蒸蒸日上的美好未來,而增強全村的凝聚力,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文 | 方洽旋

圖 | 方歡欣 石建華 李程光

通訊員 | 陳錦全

編審 | 羅盛光 溫穗章

審核 | 劉海裕

白雲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